...軍教授等發展了基於C(sp3) H活化的內炔與醇類單體的新聚合反應

2020-12-08 騰訊網

大多數燃料、化學試劑和合成高分子材料都來自於石油原料。如何最大化利用這些不可再生的原料是一個重大挑戰。組成化石燃料的分子大多含有C–C和C–H鍵。C–H鍵功能化是將C–H鍵斷裂,取代為C–X鍵(X一般為C、O、N等),從而製備功能化合物。C–H鍵從氫原子與所連碳原子的雜化方式上可分為C(sp)–H,C(sp2)–H和C(sp3)–H鍵。相比C(sp)–H和C(sp2)–H鍵,C(sp3)–H鍵具有更高的化學鍵能(90 100 kcal/mol)和更弱的酸性(pKa = 45 60),從而導致其化學性質相對惰性。經過幾十年的發展,C(sp3)–H鍵活化已經被廣泛應用於有機合成中構建新的分子,然而基於C(sp3)–H鍵活化的聚合反應還鮮有報導。

近期,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發展了基於C(sp3) H活化的內炔與醇類單體的新聚合反應並製備了聚烯丙基醚。如圖1所示,以四三苯基膦鈀/苯甲酸為催化體系,sp3雜化的甲基在碳碳三鍵的引導下發生斷裂,與醇類單體發生聚合生成了全E式的聚烯丙基醚。該聚合反應具有很好的區域、立體選擇性和原子經濟性,能高產率(98%)地製備高分子量(Mw達33200)的聚合物。其結構通過紅外光譜、核磁共振譜、模型化合物單晶等表徵進行了系統論證。

圖1 鈀/苯甲酸催化的內炔和醇類單體的碳氫活化聚合

作者與浙江大學凌君教授等合作通過密度泛函理論(DFT)對聚合反應機理進行了探究(如圖2)。結果表明:在鈀和苯甲酸的作用下,苯丙炔的甲基發生碳氫鍵的斷裂,生成聯烯中間體,醇類單體從背面進攻生成E式烯丙基醚。

圖2. 推斷的反應機理(A)與密度泛函理論計算(B)

所製備的聚烯丙基醚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成膜性。該聚合物薄膜具有高的折光指數RI(n632.8= 1.6840),小的色散常數(D = 0.0009)(圖3A),RI遠高於傳統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二甲基矽氧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等的RI在632.8 nm分別為1.4025、1.4910、1.580、1.587。此外,含有四苯基乙烯(TPE)基元的聚烯丙基醚顯示獨特的聚集發光增強(AEE)特性,能用於光刻蝕材料製備高解析度的二維螢光圖案(圖3B)。

圖3 聚合物薄膜的折光指數曲線(A)與光刻蝕圖案(B)

相關結果以「Palladium/Benzoic Acid-Catalyzed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e Polymerization of Internal Diynes and Diols through C(sp3)–H Activation」為題發表於ACS Macro Letters (ACS Macro Lett., 2019, 8, 1068 1074)上。第一作者為華南理工大學王佳博士,通訊作者為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秦安軍教授和浙江大學凌君教授

羥基化合物十分豐富易得,能高效地和炔類單體發生聚合製備功能性氧雜原子聚合物。目前,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已經成功開發出有機鹼催化芳香炔與醇(Polym. Chem. 2017, 8, 2713-2722)、羰基活化端炔與酚(Chem. Eur. J., 2017, 23, 10725-10731.)以及滷素活化內炔與酚(Macromolecules, 2019, 52, 2949-2955.)的點擊聚合反應。

論文詳情:Jia Wang, Tianwen Bai, Yue Chen, Canbin Ye, Ting Han, Anjun Qin*, Jun Ling* and Ben Zhong Tang*. Palladium/Benzoic Acid-Catalyzed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e Polymerization of Internal Diynes and Diols through C(sp3)–H Activation. ACS Macro Lett., 2019, 8, 1068 1074.

論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crolett.9b00448

相關進展

歡迎加入微信群為滿足高分子產學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陸續開通了包括高分子專家學者群在內的幾十個專項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產業技術、企業家、博士、研究生、媒體期刊會展協會等群,全覆蓋高分子產業或領域。目前匯聚了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研發中心的上萬名頂尖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及企業家。

相關焦點

  • 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發展了基於C(sp3) H活化...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C(sp3)–H鍵活化已經被廣泛應用於有機合成中構建新的分子,然而基於C(sp3)–H鍵活化的聚合反應還鮮有報導。 近期,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發展了基於C(sp3) H活化的內炔與醇類單體的新聚合反應並製備了聚烯丙基醚。
  • Science:不對稱遠程C(sp3)-H鍵硼化新策略
    其中最常用的策略是利用導向基團形成五元環或者六元環過渡態來實現羰基的β-位和γ-位官能團化(圖1A),但是目前已報導的γ-位活化都要求γ-位為端位甲基(CH3),而對於γ-位為CH2的情況卻從未報導過。雖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Breslow教授通過仿生手段實現了甾體化合物的遠程C(sp3)–H鍵羥基化(J. Am. Chem.
  • 蘇州大學朱晨教授課題組:烯基自由基參與的遠程惰性C(sp3)-H鍵三氟甲硫基烯基化反應
    因此,新穎有效地合成出含有該官能團的化合物對於推動醫學、材料學等學科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此外,三氟甲硫基取代的烯烴化合物不僅有望改善藥物的藥理性質,而且還是重要的有機合成前體。因此,朱晨課題組對於實現自由基參與的遠程惰性C(sp3)-H鍵的三氟甲硫基烯基化反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根據調查研究,此類反應還未見文獻報導。
  • 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綠色單體CO2和炔類單體參與的四組分串聯聚合反應製備區域和立構規整的聚烯胺酯
    近年來,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利用綠色單體(H2O, O2和CO2等)和炔類單體,發展了一系列高效、溫和的新型多組分聚合反應,製備得到一系列功能聚合物(Macromolecules 2018, 51, 42−48; Macromolecules 2019,52, 5546−5554; Macromolecules
  • 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研究論文:綠色單體CO2和炔類單體參與的四組分串聯聚合反應製備區域和立構規整的聚烯胺酯
    近年來,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利用綠色單體(H2O, O2和CO2等)和炔類單體,發展了一系列高效、溫和的新型多組分聚合反應,製備得到一系列功能聚合物(Macromolecules 2018, 51, 42−48; Macromolecules 2019, 52, 5546−5554; Macromolecules
  • Ed.】碳自由基遠端遙控C(sp3)-H鍵活化氟化反應
    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是由蘇州大學的朱晨教授課題組近期發表在Angew. Chem.Int.
  • . | 立體可控乙烯基單體聚合: 過去、現在和未來
    對於陰離子乙烯基單體聚合來說, 其活性鏈末端碳負離子具有三角錐幾何結構的sp3雜化軌道, 在活性鏈末端提供了手性的立體化學環境, 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乙烯基單體引入的立體選擇。相反, 陽離子和自由基乙烯基單體聚合活性鏈末端分別是平面sp2雜化的碳陽離子(p軌道為空)和以碳為中心的自由基(p軌道單電子), 這兩種均無法實現單體引入的立體選擇性。
  • JACS:雙重催化策略構建sp2-sp3和sp3-sp3骨架(β-鍵斷裂)
    DOI:10.1021/jacs.0c11172金屬催化交叉偶聯反應作為直接構建sp3體系的有效策略,可以增加結構的多樣性。目前,這些策略主要依賴於目標sp3位點的預功能化,如有機金屬、有機滷化物或C-O/C-N親電試劑等。雖然已成功實現未官能化的sp3 C-H或C-C鍵的構建,但由於其共價性質和方向性,sp3 C-C鍵的活化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
  • 化學學院施章傑教授課題組在惰性脂肪族C-H活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從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出發通過惰性化學鍵活化的方法實現高附加值有機化合物的合成可以大大提高合成效率,提高反應的步驟經濟性和原子經濟性。在此研究領域,施章傑課題組在前面工作的基礎上,近期在脂肪族惰性C-H活化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014, 5, 4707)。
  • 長春應化所在金屬C-H鍵活化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C-H鍵活化是近年來發展最迅速的研究領域之一。C-H的直接官能團化反應由於其具有突出的優點和巨大的挑戰性,一直以來是科學研究的熱點。從分子水平上研究金屬催活化C-H鍵的反應機理,有助於我們了解催化反應歷程,揭示催化劑結構與催化活性的關係,進而為新型、高效催化劑的研發提供理論指導,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 天大姜忠義教授JACS:氣-固界面聚合COFs膜與高效分子分離
    、吳洪教授通訊單位:天津大學論文DOI:10.1021/jacs.0c04589全文速覽本工作首次採用氣-固界面聚合方法製備了超薄COFs膜,相較於傳統液-液界面聚合過程,穩定的氣-固界面克服了提高反應溫度對界面造成的擾動影響,同時,氣相單體擴散速度增大,從而大幅提高了兩相單體的反應速率
  • 通過成環C-H/C-H偶聯反應四步全合成(±)-Russujaponol F
    C-H/C-H偶聯反應快速構建四氫化萘、色滿和茚滿模塊,只用四步即實現了天然產物(±)-Russujaponol F的全合成。 在該文中,研究人員報導了一個自由脂肪羧酸間的成環C(sp3)–H/C(sp2)–H偶聯反應,該反應是通過一個環戊烷基的N端單保護的β-胺基酸配體發生的。該反應使用廉價的過碳酸鈉(Na2CO3·1.5H2O2)作為單一氧化劑,並且副產物只生成水。一系列有重要生物學意義的分子模板,如四氫化萘、色滿和茚滿,都可以通過該方法方便地製備。
  • 【CBG人物】武漢大學雷愛文教授研究團隊:無外加氧化劑條件下,可見光促進氧化C(sp3)-H磷醯化合成α-氨基磷酸酯
    近日,雷愛文教授研究團隊在含磷化合物的催化合成方面又取得了一些新進展。在此,CBG資訊第一時間關注並報導了「老朋友」的最新研究成果。課題組成立於2005年3月。旨在發展:1.高選擇性、高效的過渡金屬催化碳碳鍵和碳雜鍵的構建,如氧化偶聯反應、C-H鍵官能團化;2.小分子(如CO, O2, N2O, H2O2,NH3, ClO2-等)的活化,有效利用此類小分子進行有機合成;3. 金屬酶的作用機制研究,包括動力學研究和活性中間體研究。目前為止,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Rev., Chem.
  • JACS鎳光氧化還原催化的對映選擇性C(sp3)–H醯基化
    儘管研究人員在金屬-光氧還原催化領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其對映選擇性的反應形式仍未得到充分探索,尤其是對於C(sp3)−H官能化而言。 近日,廈門大學霍浩華教授課題組首次報導了金屬光氧化還原介導的對映選擇性
  • 正離子與負離子如何引發的聚合反應
    正離子引發 在乙烯基上帶有給電子基團的單體(苯乙烯、異丁烯)能用酸性引發劑進行正離子聚合,特別當反應在溶劑化的介質中進行時更是如此.在正離子體系中實際的引發劑是質子酸[勃侖斯特(Brnsted)酸];不過,當質子酸離子化不夠引起反應時,路易斯(Lewis)酸可起有效的共引發劑的作用
  • Ed.】光催化α-C(sp3)-H鍵的自由基移位芳基化
    C-H鍵官能化在近代有機合成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其中,導向促進的官能化反應即為一種非常有價值的策略。
  • M.C.White組《自然》:雜環化合物的選擇性α-C-H鍵氧化甲基化
    基於以往發展的甲基化反應,甲基往往需要在合成前期引入目標分子中,目前尚無通用的手段可以實現複雜結構分子的後期修飾。這也便意味著很多母體化合物引入甲基需要從頭合成,由此降低了藥物研發中藥物分子甲基化的效率。
  • 低碳烷烴活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孫予罕課題組聯合培養研究生鄧宇超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學》(Science)上在線發表了新的科研成果,在可見光催化低碳鏈烷烴C(sp3)–H鍵活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第一作者為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的Gabriele Laudadio,Timothy Noel為通訊作者。
  • MacMillan組《自然》子刊:Cu/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實現脂肪烴C-H...
    根據CF3的引入途徑不同,三氟甲基化反應可以分為親核三氟甲基化、親電三氟甲基化及自由基途徑的三氟甲基化。無論哪種方式,相應的方法學研究近年來均取得了顯著的發展,並在工業生產中得到了日漸廣泛的應用。MacMillan教授研究團隊又以 CF3SO2Cl 作為三氟甲基化來源,藉助 Ru(phen)3Cl2 光氧化還原催化體系實現了芳香烴及雜芳香烴的C-H鍵三氟甲基化。相比於取得重要突破的芳香烴 C(sp2)-H 鍵三氟甲基化,脂肪烴 C(sp3)-H 鍵官能化仍舊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 立體專一性的碳(sp2)-碳(sp3)偶聯反應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過渡金屬催化立體選擇性或專一性的偶聯反應有了較快的發展,但仍然存在過渡金屬催化劑用量大、手性控制不佳等局限。傳統的SN2反應也是實現立體專一性碳(sp2)-碳(sp3)間偶聯的重要手段,但由於採用高活性的鋰試劑或格式試劑,往往需要很低的溫度,而且官能團兼容性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