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White組《自然》:雜環化合物的選擇性α-C-H鍵氧化甲基化

2020-11-28 騰訊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甲基在生物活性分子中普遍存在,根據美國亞利桑那大學J n Njar arson教授團隊統計的「2018年全球前200位的藥品」,一半以上的藥物分子至少包含一個甲基基團。甲基化反應在糖、多肽、核酸、生物鹼以及藥物分子的結構修飾中得到廣泛的研究。在設計候選藥物時,甲基化修飾通常用來改善藥物分子的生物活性及物理特性。除此之外,甲基化過程還能改變候選藥物分子的溶解度、提高藥物分子的脫靶選擇性,甚至還可以將激動劑轉變為拮抗劑等。而在生命科學領域,DNA、RNA的甲基化修飾在基因編輯及調控、疾病診斷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以下列舉了幾種甲基化藥物,有時人們會在藥物的代謝熱點附近修飾甲基,例如臨床用於治療高膽固醇血症、冠心病的藥物simvastatin,其側鏈酯基α位修飾另一個甲基後,受位阻效應影響,代謝速率有所降低,因而可延長其半衰期,增加藥物作用時間。相反,如果候選藥物的半衰期過長,人們可能通過甲基化引入新的代謝熱點縮短其半衰期。

▲甲基化修飾(加重部分)對候選藥物分子的藥效優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研究表明,藥物分子中鄰近雜原子的位點(如α位)引入甲基通常可以顯著改變其藥物活性,最為簡單高效的方法是直接對相應位點的C-H鍵進行甲基化,而有效控制反應的區域選擇性成為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基於以往發展的甲基化反應,甲基往往需要在合成前期引入目標分子中,目前尚無通用的手段可以實現複雜結構分子的後期修飾。這也便意味著很多母體化合物引入甲基需要從頭合成,由此降低了藥物研發中藥物分子甲基化的效率。

最近,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的M. Christina White教授研究團隊利用以往設計的Mn催化劑Mn(CF3PDP)(MeCN)2(SbF6)2(1),實現了多種不同氮、氧雜環化合物的α-C(sp3)-H鍵選擇性甲基化。該方法不僅適用於簡單結構的底物,還可用於複雜結構分子的後期修飾。相關工作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Nature上。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近年來,氮、氧等雜環化合物C(sp3)-H鍵烷基化反應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雜環化合物通常作為親核試劑與烷基親電試劑偶聯,後者具有良好的底物適用性。相比之下,前者的適用範圍則相對有限。以甲基化反應為例,簡單的氮雜環化合物可以順利實現特定位點的C(sp3)-H鍵烷基化,但當底物結構較為複雜或包含敏感的官能團時,反應效果往往不夠理想。

M. Christina White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的甲基化策略:首先在氮、氧雜環化合物的α位引入羥基,隨後將其轉化為相應的亞銨或氧鎓中間體,此時α位具有較強的親電活性,便可順利與親核甲基化試劑反應得到最終產物。但設計這一過程存在以下問題:目前,人們已發展了一些方法實現雜環化合物的α-C(sp3)-H鍵羥基化,但大多數工作中結構複雜的底物分子參與反應化學及區域選擇性較差。氮、氧雜環化合物α位氧化羥基化形成相應的半胺醛或半縮醛後,受超共軛活化作用的影響,羥基常常會進一步氧化為羰基,因而還需要額外的還原過程。此外,半胺醛或半縮醛還可能發生消除等副反應。

▲甲基化反應的設計思路及面臨的挑戰(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2019年,該團隊利用Mn催化劑1實現了芳香烴分子中非活潑亞甲基C(sp3)-H鍵的高選擇性羥基化。反應具有良好的官能團兼容性,C(sp3)-H鍵發生氧化時芳香環中的C(sp2)-H鍵不會受到明顯的影響。不過,該方法僅適用於貧電子芳香烴,電中性或富電子芳香烴及部分雜芳香烴參與反應時效果仍需要改善。作者設想將這一催化體系用於雜環化合物的α-C(sp3)-H鍵羥基化。於是,他們首先以芳基化的γ-內醯胺2作為模板底物,10 mol%的1作為催化劑,5當量的H2O2作為氧化劑,15當量的AcOH作為添加劑,反應得到大量羥基氧化為酮羰基的產物4b;降低催化劑的負載量(0.5 mol%)與H2O2的用量(2當量),反應能以良好的收率得到相應的羥基化產物,羥基不會發生進一步氧化。他們進一步選擇DAST或BF3·OEt2作為羥基的活化試劑,促進C-O鍵斷裂形成相應的亞銨中間體。AlMe3作為親核甲基化試劑親核活性適中,可兼容其他親電活性較高的官能團,加上Al原子具有一定的Lewis酸性,同樣可輔助C-O鍵斷裂。最終,作者以理想的收率得到目標甲基化產物,其他副反應途徑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抑制。

▲反應條件的篩選(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這種甲基化方法對於內醯胺、噁唑烷酮、吡咯烷酮、哌啶等十餘種氮、氧雜環類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適用性,相應的結構在藥物分子中十分常見。反應擴大至克量級規模也不會對產率及選擇性帶來明顯的影響。而使用AlEt3作為乙基化試劑時,同樣可以實現相應底物的乙基化。

▲雜環底物適用範圍的考察(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該反應還可用於天然產物及複雜結構藥物分子的後期修飾,大部分情況下均能良好的產率及選擇性得到α-甲基化的產物。

▲複雜結構分子的後期甲基化修飾(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如此看來,Mn催化劑1在多種C(sp3)-H鍵的選擇性官能化中可以發揮獨特的功效,期待其在其他類型的反應同樣能發光發熱。

題圖來源: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官網

參考資料

[1] Heike Sch nherr et al., (2013). Profound methyl effects in drug discovery and a call for new C-H methylation reactions. 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303207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眾號主頁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繫wuxi_media@wuxiapptec.com。

癌症突破

智慧之光

熱門前沿

相關焦點

  • 鈀催化氧化烯丙基C-H鍵的三氟甲氧基化
    含氟有機化合物在藥物,農藥和材料科學中非常重要,將C-H鍵直接通過氧化氟化,三氟甲基化,和三氟甲硫醇化等轉化為相應的含氟化合物引起很多科學家關注。這些反應區別在於OCF3陰離子易分解和三氟甲氧基試劑種類有限導致極難進行催化三氟甲氧基化反應。最近,作者課題組首次報導了在-20℃溫度下,通過Pd(II / IV)循環,催化氧化烯烴的三氟甲氧基化(Scheme 1a)。
  • JACS鎳光氧化還原催化的對映選擇性C(sp3)–H醯基化
    但是它的對映選擇性合成仍然充滿挑戰。目前的合成報導高度依賴於羰基化合物的不對稱親電或親核胺化反應。但這些方法通常需要特定的氨基化試劑或者繁瑣的步驟來製備α-官能化的羰基化合物(Figure 1b)。近年來,過渡金屬和光氧化還原雙重催化方法已經成為構建化學鍵的有效工具。
  • 過渡金屬催化的C-H鍵活化簡介
    C-H鍵的鍵能非常高,碳元素與氫元素的電負性又很接近,因而C-H鍵的極性很小,這些因素使得其具有惰性,在溫和條件下將C-H鍵選擇性催化活化、構建其它含碳化學鍵存在熱力學和動力學的雙重挑戰,是化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制約分子合成和製備獲得重大突破的瓶頸問題。
  • MacMillan組《自然》子刊:Cu/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實現脂肪烴C-H...
    Baran教授課題組以 NaSO2CF3 作為三氟甲基化試劑,實現了一系列雜芳香烴化合物自由基途徑的C-H鍵三氟甲基化。同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David W. C.
  • 浙師大簡繼文博士在苯環C-C鍵活化 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浙江師範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的簡繼文博士與復旦大學周鳴飛課題組合作,在零下269.15攝氏度(4K)條件下研究了硼原子與苯在氖基質中的反應,實驗合成及表徵了硼原子促進苯環C-C鍵斷裂生成的七元和五元硼雜環自由基化合物
  • Science:不對稱遠程C(sp3)-H鍵硼化新策略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脂肪族羧酸是一類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化合物,可通過金屬催化的C(sp3)-H鍵活化進一步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雖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Breslow教授通過仿生手段實現了甾體化合物的遠程C(sp3)–H鍵羥基化(J. Am. Chem. Soc., 1997, 119, 4535–4536),但是該反應的底物範圍非常有限且製備過程繁瑣。另一方面,芳環的遠程C(sp2)-H鍵活化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 上海有機所在鎳催化吡啶選擇性C-H官能團化反應方面取得進展
    吡啶是一類重要的雜環,廣泛存在於藥物和活性天然產物分子中。據FDA統計,吡啶是藥物分子中出現最多的含氮芳環。此外,吡啶是一種重要的合成中間體以及配體設計的重要結構單元。因此,對吡啶類化合物構建和修飾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吡啶的不對稱C-H鍵官能團化是合成手性吡啶類化合物最直接的方法,具備高度的原子經濟性和步驟經濟性。
  • 立體選擇性獲得兩種新型的基於氧化吲哚的軸手性苯乙烯化合物
    催化不對稱構建軸手性苯乙烯或芳基-烯烴骨架的已有策略氧化吲哚是一類重要的雜環母核,是許多天然生物鹼和藥物分子的核心結構單元。但是,基於氧化吲哚的軸手性骨架卻鮮為人知,雖然氧化吲哚母核很有可能給軸手性骨架帶來一些獨特的性質。
  • 餘金權教授與Houk教授聯合再發《自然》子刊,遠程C-H鍵活化取得新...
    以喹啉為例,C2位C-H鍵官能化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受氮原子吸電子誘導效應的影響,其C-H鍵的酸性增強,加上鄰近導向基團,很容易在多種不同過渡金屬催化劑的作用下實現選擇性活化。相比之下,這類分子中還存在多個遠離相應氮原子的C-H鍵,其電子特性差異較小,實現其他位點C-H鍵的選擇性官能化則相對困難。
  • 蘇州大學朱晨教授課題組:烯基自由基參與的遠程惰性C(sp3)-H鍵三氟甲硫基烯基化反應
    因此,新穎有效地合成出含有該官能團的化合物對於推動醫學、材料學等學科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此外,三氟甲硫基取代的烯烴化合物不僅有望改善藥物的藥理性質,而且還是重要的有機合成前體。因此,朱晨課題組對於實現自由基參與的遠程惰性C(sp3)-H鍵的三氟甲硫基烯基化反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根據調查研究,此類反應還未見文獻報導。
  • Nature Catalysis:超低Pt負載的TiO2激活C-O鍵
    多官能分子的選擇性C-O活化在許多重要的化學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儘管可還原的金屬氧化物通過反向的Mars-van Krevelen機制對還原性C-O鍵切斷具有活性和選擇性,但活性最強的氧化物在反應中體積減小。近日,美國德拉瓦大學的Dionisios G.
  • 增強全氟辛酸滲透選擇性分離的聚乙烯亞胺改性氧化石墨烯膜
    自由水鍵的彎曲在1614cm-1處有一個強烈的峰值,可能與碳碳雙鍵sp2雜化面內伸展的特徵峰重疊,通常在1500-1600cm-1範圍內被檢測到。在1242cm-1處出現典型的環氧化合物伸縮峰,在1044cm-1處出現了相關的烷氧基伸縮峰。在GO-PEI光譜中,烷氧基峰的峰高是950cm-1 ,這是由於聚乙烯亞胺內C-N鍵的彎曲振動的結果。
  • Angew:固態自由基C-H三氟甲基化反應
    儘管機械化學轉化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在文獻中還沒有關於固態機械化學條件下進行三氟甲基化反應的報導。2019年,日本北海道大學的Hajime Ito和Koji Kubota課題組發展了一種新型的氧化還原體系,電子可以轉移至固態壓電材料中,從而引發後續反應。
  • 鎳催化烯基溴化物與烯烴的區域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苄基烯基化反應
    噻吩(3f)之類的雜環也是相容的。β-未取代的苯乙烯(3o)和在β-位(3i-3n)取代有不同伯烷基的苯乙烯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是,當使用1,3-二烯基溴化物(4s)作為底物時,區域選擇性略有下降。值得注意的是,α-烷基取代的烯基溴化物(4t,4u)也是有效的偶聯底物。
  • 發現手性含氮芳香雜環化合物合成新方法
    本報訊 日前,河南大學教授江智勇在可見光不對稱有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發展光敏劑與手性膦酸協同催化體系,為手性含氮芳香雜環化合物提供新的合成方法
  • 【有機】穩定的荷基異位自由基陽離子化合物
    然而在質譜圖譜中,往往分子離子峰都很弱,對於丁酸或以上,α-碳原子上沒有支鏈的且有γ-H存在的一類脂肪羧酸,非常容易發生γ-H重排(也就是麥氏重排),得到最特徵的峰m/z = 60。圖1b、c顯示了丁酸分子離子經過麥氏重排脫去乙烯分子形成新的正負電荷中心分離的奇電子自由基的過程。
  • Ed.】光催化α-C(sp3)-H鍵的自由基移位芳基化
    C-H鍵官能化在近代有機合成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其中,導向促進的官能化反應即為一種非常有價值的策略。
  • 【人物與科研】南京工業大學姜耀甲教授課題組: 2H-氮雜環丙烯的雙官能化反應及潛在的生物偶聯應用
    近期,姜耀甲教授課題組基於前期在光催化2H-氮雜環丙烯醯胺類化合物合成方面的研究,設計了一種2H-氮雜環丙烯醯胺類化合物,可用作新型的雙硫醇鍵官能化試劑。在反應過程中斷開2H-氮雜環丙烯的碳氮雙鍵,通過硫醇類化合物的加成並開環,可作為雙官能化連接體在生物化學領域有較大的潛在應用價值。 首先,作者嘗試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官能團的2H-氮雜環丙烯類化合物以探究該反應的底物適用性。實驗結果表明這些底物反應得到的雙硫開環產物都具有良好的收率。
  • Angew:鎳催化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基化反應
    在還原過程中,選擇性官能化取決於以下假設,即交叉偶聯底物可以選擇性地捕獲烯烴加氫金屬化生成的烷基鎳中間體,然後進行鏈行走。作者質疑,當使用經典的交叉偶聯底物烯基溴化物時,該策略是否可以擴展到遠端烯基化(Figure 1b)。同時,對於該反應也存在一些挑戰(Figure 1c)。首先,烯烴、烯基滷化物和遷移性烯基化產物必須全部含有C=C雙鍵,並且都可能與氫化鎳發生鏈行走或烯基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