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w:鎳催化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基化反應

2021-01-16 化學空間

Angew:鎳催化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基化反應

近日,南京大學朱少林教授課題組與上海大學龔和貴教授課題組共同合作在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論文,報導了NiH催化的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遷移性加氫烯基化反應(hydroalkenylation),以高收率和優異的化學選擇性獲得苄位烯基衍生物。同時,溫和的反應條件可阻止烯烴產物進一步的異構化或隨後的烯基化(alkenylation)。此外,使用手性雙噁唑啉配體可實現苯乙烯的催化對映選擇性加氫烯基化反應。

Nickel-Catalyzed, Regio- and Enantioselective Benzylic Alkenylation of Olefins with Alkenyl Bromide


Jiandong Liu, Hegui Gong,* and Shaolin Zhu*


Angew. Chem. Int. Ed. ASAP 

DOI:10.1002/anie.202012614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012614

過渡金屬氫化物催化的烯烴異構化與過渡金屬催化的交叉偶聯的協同組合,可實現遷移性加氫官能團化。該反應使用易得的烯烴為原料,可作為實現遠端定點C(sp3)-H官能團化的有效方案。同時,鎳催化劑具有低成本且易獲得多種氧化態的優點,已廣泛用於偶聯反應中。近期,已報導通過氫化鎳催化,實現烯烴的遠程加氫官能團化的反應,如在遠端或近端C(sp3)-H位的芳基化、烷基化、硫醇化和胺化(Figure 1a)。在還原過程中,選擇性官能化取決於以下假設,即交叉偶聯底物可以選擇性地捕獲烯烴加氫金屬化生成的烷基鎳中間體,然後進行鏈行走。作者質疑,當使用經典的交叉偶聯底物烯基溴化物時,該策略是否可以擴展到遠端烯基化(Figure 1b)。同時,對於該反應也存在一些挑戰(Figure 1c)。首先,烯烴、烯基滷化物和遷移性烯基化產物必須全部含有C=C雙鍵,並且都可能與氫化鎳發生鏈行走或烯基化過程。其次,由於不同烷基鎳配合物具有相似的反應性,易獲得異構體混合物。第三,NiH可以還原烯基溴化物。在此,南京大學朱少林教授課題組與上海大學龔和貴教授課題組合作報導了使用手性雙噁唑啉配體,成功實現了不對稱的加氫烯基化反應。

首先,作者以4-苯基-1-丁烯1a和溴代烯基苯甲醚2a作為模型底物,分別對鎳催化劑、氫化物來源、鹼和溶劑進行了篩選(Table 1)。最終,當以NiBr2•dmbpy作為催化劑,HBpin作為氫化物來源,LiOMe作為鹼,可在-10 ℃的DMA溶劑中獲得86%收率的目標產物3a,區域異構體比率(rr)為95:5。

在獲得上述最佳反應條件後,作者開始對烯烴1和烯基溴化物2進行了擴展(Table 2)。首先,對烯烴1底物的擴展表明,單取代的末端烯烴(3a-3e)、空間位阻較小的內烯烴(3g,3h)、雜環噻吩(3f)以及β-(未)取代的苯乙烯(3o,3i-3n)均可順利進行反應。然而,在標準條件下(1p-1r),在α-或β-位具有空間位阻的苯乙烯均為不合適的底物。其次,在對烯基溴化物2的擴展表明,在芳烴上含有富電子基(4d,4e)或缺電子基(4f-4i)、雜環化合物(如呋喃4j,噻吩4k,吡啶4l或吲哚4m)以及β-烷基取代(4n-4q)和β-苯氧基取代(4r)的底物,均可順利進行反應。然而,當使用1,3-二烯基溴化物(4s)作為底物時,區域選擇性略有降低。值得注意的是,α-烷基取代的烯基溴化物(4t,4u)也是有效的偶聯底物。

隨後,作者使用手性鎳-雙(噁唑啉)催化劑5,對苯乙烯6與烯基溴化物7進行了相關不對稱反應的研究(Table 3)。苯乙烯的芳環上不受電子效應和定位效應的影響,均可獲得相應的產物8a-8i。烯基二茂鐵(8j)也可以進行反應,從而獲得高度對映體富集的二茂鐵衍生物。同時,雜環底物(如呋喃(8k),噻吩(8l),苯並呋喃(8m),苯並噻吩(8n)和吡啶(8o))同樣取得預期的結果。此外,烯基溴化物的芳環上帶有富電子(9b)或缺電子(9c-9g)以及β-雜芳基(9h-9k)均可順利的地進行反應。此外,1,3-二烯基溴化物(9l)反應平穩,β-烷基取代的烯基溴化物(9m-9o)也是合適的底物,但ee略有降低。

為了進一步了解反應的機理,作者進行了相關的對照實驗(Scheme 1)。通過比較不同類型C=C鍵的相對反應性,作者使用等量的三種烯烴(1a,1i和1s)於標準條件下反應,反應結果表明(空間效應影響),單取代的烯烴(1a)>內烯烴(1i)>空間受阻的內烯烴(1s),這與上述反應中觀察到的出色的化學選擇性一致(Scheme 1a)。此外,使用氘標記的烯烴(1a-d2)和未氘化的烯烴(1t)的1:1混合物進行反應時,沒有獲得H/D交叉產物,這表明鏈行走過程可在沒有NiH從烯烴解離的情況下進行(Scheme 1b)。

南京大學朱少林教授課題組與上海大學龔和貴教授課題組報導了通過鎳催化,實現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遷移性加氫烯基化反應,具有廣泛的底物範圍,優異的區域選擇性和化學選擇性。值得注意的是,烯基化僅發生在苄基位置,並且產物沒有進一步的異構化或隨後的烯基化。此外,使用手性雙噁唑啉配體時,還實現了苯乙烯的催化對映選擇性加氫烯基化反應。

4-Phenyl-1-butene

產品編碼P0161

CAS RN768-56-9

純度/分析方法>98.0%(GC)

4,4,5,5-Tetramethyl-1,3,2-dioxaborolane

產品編碼T2572

CAS RN25015-63-8

純度/分析方法>97.0%(GC)(T)

以上信息來自

https://www.tcichemicals.com/zh/cn/index.html

更多產品信息請點擊文章最上方圖片連結

訪問網站進行查詢

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詳情

關鍵詞檢索往期精彩內容請訪問網頁版

版權專屬歡迎分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日本最大化學門戶網站Chem-Station。致力於化學及相關研究者,企業交流學習,分享經驗。

微信號:Chem-Station

網站中文版網址:https://cn.chem-station.com/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相關焦點

  • 鎳催化烯基溴化物與烯烴的區域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苄基烯基化反應
    在還原過程中,選擇性官能化取決於以下假設:交叉偶聯底物可以選擇性地捕獲烯烴加氫金屬化生成的烷基鎳中間體,隨後進行鏈行走。然而使用經典的交叉偶聯底物烯基溴化物時,這種策略是否可以擴展到遠程烯基化(圖1b)。基於此,南京大學朱少林教授課題組報告了遷移的加氫烯基化策略,並證明了通過使用手性雙惡唑啉配體,還可以實現對映選擇性氫化烯基化反應。
  • 銥催化的乙烯基疊氮化物和外消旋烯丙基碳酸酯的高度對映選擇性偶聯反應
    例如,在對Pd催化的AAA的研究中,Hou和他的同事發現乙腈的a-碳環(在DMSO中為pKa≈31)不能與烯丙基親電試劑反應,但會與另一分子乙腈形成烯胺(Thorpe反應)。因此,乙腈的高度通用和對映選擇性烷基化仍然難以實現。乙烯基疊氮化物,即包含共軛烯烴和疊氮化物部分的分子。由於最近開發了更方便的合成方法,因此疊氮化乙烯基化學越來越受到合成化學家的關注。
  • 上海有機所在鎳催化吡啶選擇性C-H官能團化反應方面取得進展
    但目前該方面的研究鮮有報導,主要難點在於缺乏能同時控制活性和選擇性的配體。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施世良課題組一直致力於發展新型手性氮雜環卡賓(NHC)配體,相繼報導了系列新型大位阻手性NHC配體,例如ANIPE和SIPE等,並應用於銅催化α-烯烴不對稱馬氏氫硼化反應(Angew. Chem. Int.
  • Angew:NHC催化實現烯烴的自由基醯基氟烷基化反應
    近日,成都大學四川抗生素工業研究所李俊龍教授課題組和成都中醫藥大學韓波教授課題組共同合作在Angew發表論文,報導了通過N-雜環卡賓有機催化多組分反應,實現烯烴與芳族醛、氟烷基試劑的自由基醯基氟烷基化反應。值得注意的是,該催化體系,包括苯乙烯、環狀內部烯烴、吲哚、乙烯基醚、乙烯基酯、未活化的簡單烯烴等,均體現較好的兼容性。
  • 可見光氧化還原/鎳雙催化對映選擇性三組分烯烴芳基化反應的通用方法
    可見光氧化還原/鎳雙催化對映選擇性三組分烯烴芳基化反應的通用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1 21:03:07 以東華大學儲玲玲課題組為首的國際團隊在對映選擇性三組分烯烴芳基化反應
  • 銅催化烯基矽烷的去對稱化硼氫化反應 合成矽立體中心的有機矽烷
    [1] 迄今為止,手性矽立體中心的構建主要有三種催化策略:1) 以二氫矽烷為底物的Si-H鍵的去對稱化,例如金屬Pd、Rh、Ir或Pt催化的二氫矽烷與炔、酮和烯烴的不對稱氫矽化反應及二氫矽烷的卡賓[2] 考慮到手性矽合成已有報導中所存在的問題,結合有機硼化合物的優點,我們設想利用雙烯基矽烷的不對稱硼氫化反應,去對稱化地構建矽立體中心的同時向分子中引入重要的硼基團,從而實現含有連續手性矽、手性碳立體中心的含硼手性矽化合物的合成。該設計的挑戰在於整個去對稱化過程中反應化學、區域、非對映以及對映選擇性的調控,以及在高活性親核試劑的存在下如何避免已構建的矽立體中心可能的消旋化。
  • 葛少中Angew:鉻催化單取代聯烯的選擇性二聚硼氫化反應
    在之前研究的基礎上,我們發現在鉻催化劑催化下,單取代聯烯選擇性發生二聚硼氫化反應,快速高效地構築了一系列含硼官能團的(E,Z)-1,4-二烯烴分子(圖1C)。本文亮點:1)採用廉價的CrCl2作為催化劑;2)反應具有很好的化學選擇性、區域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得到單一構型的二聚硼氫化產物;3)含硼官能團的(E,Z)-1,4-二烯烴分子可進一步衍生為其他功能化小分子。
  • 上海交大李長坤課題組JACS:鈷催化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丙位胺化
    過渡金屬催化的不對稱烯丙位取代是對映選擇性構建C-C和C-X(X=O、S、N等)鍵的有效手段。然而,區域/對映選擇性控制和底物範圍等問題依然使其具有挑戰性,簡單烷基取代的消旋烯丙基底物的反應尚未得到廣泛開發。
  • CCS Chemistry | 南開大學周其林&肖力軍:綠色、高效鎳催化不對稱...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課題組使用本組發展的手性螺環胺基膦配體SpiroAP成功實現了鎳催化芳基硼酸對芳基烯烴和1,3-共軛二烯的不對稱氫芳化反應,為手性1,1-二芳基烷烴和手性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
  • ...Chemistry | 南開大學周其林&肖力軍:綠色、高效鎳催化不對稱氫...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課題組使用本組發展的手性螺環胺基膦配體SpiroAP成功實現了鎳催化芳基硼酸對芳基烯烴和1,3-共軛二烯的不對稱氫芳化反應,為手性1,1-二芳基烷烴和手性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
  • 鎳催化的條件下,具有區域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的丙二烯及其衍生物的氫氰化
    氫氰化是形成C-C鍵的一類重要反應,而烯烴的不對稱氫氰化反應,在藥物和農藥的合成中具有重要意義。
  • 江西師範大學劉云云和萬結平課題組:合成3-烯基色酮
    近日,江西師範大學劉云云和萬結平課題組利用鈀/碘鹽催化的鄰羥基烯胺酮環化和C-H鍵烯基化串聯反應合成了3-乙烯基色酮,建立了兼容於末端和非末端烯烴合成3-烯基色酮的方法。然而,目前合成3-烯基色酮的方法仍很少見。除了傳統的使用3-滷代色酮進行Heck型反應合成3-烯基色酮以外,迄今為止,只有Hong和Kim報導過色酮和末端烯烴的直接分子間C-H烯基化合成3-烯基色酮(Org. Lett.
  • 【有機】外消旋軸手性3-烯基吲哚酮類衍生物的高度區域、非對映和對映選擇性去消旋化
    由於在構建多手性化合物的過程中,隨著手性中心的增加,相應的立體異構體也會成倍增加,如果化合物中存在烯烴官能團,也會增加立體選擇性的難度。特別是對於一步簡單反應構建多手性中心化合物的反應,難度更大。在Jørgensen的兩例報導中,採用了手性脯氨醇類衍生物作為小分子催化劑實現了4-取代環己烯衍生物的動態動力學拆分。但是在該報導中,立體選擇性高度依賴於4位取代基的大小。
  • Angew. Chem:硼催化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還原2-烯基吡啶
    手性哌啶廣泛存在於藥物分子和天然產物中,因此,其合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不對稱催化還原吡啶是獲得手性哌啶最為直接的方法,然而,該方法面臨兩個主要難題:1.吡啶去芳構化較困難;2.氮原子對催化劑的配位毒化作用強。
  • 清華羅三中課題組Angew:第一例催化不對稱烯胺-苯炔的偶聯反應
    由於苯炔是高反應活性和非極性的中間體,基於苯炔中間體的不對稱催化是挑戰性難題。近日,清華大學羅三中教授課題組在Angew發表論文,報導了一種電化學氧化生成苯炔和環己炔中間體的方法,並成功與手性伯胺催化相結合,從而實現第一例催化不對稱烯胺-苯炔(環己炔)的偶聯反應。研究發現乙酸鈷可穩定原位生成的芳炔中間體並促進其與烯胺的偶聯。此外,該催化體系可用於構建具有季碳手性中心的α-芳基或環己烯衍生物。
  • JACS:利用外消旋中間體的發散反應合成高選擇性對映體溴醇
    在該合成過程中,烯烴到烯烴轉移的過程和β-滷代碳正離子介導的途徑是影響立體選擇性的主要因素。因此,科研人員重點研究分子內不對稱滷環化反應。接下來,作者考察了反應的底物範圍(Table 2)。苯環上對位或間位含有各種取代基的肉桂酯都能使反應順利進行,並得到高收率、高ee值的目標產物 (entries 1−8)。值得注意的是,對位取代基的電子性質影響了反應速率,類似於輔助基團中的取代基效應。這證明了烯烴滷化和半原酸酯的形成在動力學上都是相關的。
  • 蘭州化物所在光/鎳協同催化醛與1,3-二烯的還原偶聯研究中取得進展
    傳統合成方法需要烯丙基金屬試劑,具有成本高和步驟多等問題。金屬銥或釕催化的醇和1,3-二烯的借氫偶聯是很好的解決方法之一。金屬鎳催化的醛與1,3-丁二烯的還原偶聯反應,得到的全部是線性區域選擇性的烯丙基化或高烯丙基化產物。
  • ...正/郭寅龍團隊三劍合璧,實現Co催化聯烯的區域及立體選擇性硼氫化
    、炔烴及1,3-二烯等不飽和化合物的催化硼氫化過程,聯烯的硼氫化還存在很大的挑戰,主要問題在於如何有效地控制反應的區域及立體選擇性。從理論上講,聯烯發生單硼氫化可能產生6種區域異構體,進一步考慮立體異構問題則更加複雜。對於傳統無催化劑參與的硼氫化過程,反應的選擇性一般依靠底物及硼氫化試劑本身的電子特性及空間位阻差異進行控制,反應條件相對苛刻,轉化效果也不夠理想。過渡金屬催化的硼氫化過程則主要通過底物修飾特定的導向基團及選擇合適的配體來調控,相比於前者,反應效率得到明顯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