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烴的不對稱滷官能化是一種有效的合成手性滷化物的方法,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在該合成過程中,烯烴到烯烴轉移的過程和β-滷代碳正離子介導的途徑是影響立體選擇性的主要因素。因此,科研人員重點研究分子內不對稱滷環化反應。
近日,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Mathias Christmann教授課題組提出,利用手性磷酸做催化劑,酯類化合物的氧原子進攻滷鎓離子,水作為親核試劑進攻酯羰基的合成方法,製備出環狀半原酸酯中間體,中間體裂解得到目標產物對映體溴醇(Figure 1a)。相關文章以」Synthesis of Enantioenriched Bromohydrins via Divergent Reactions of Racemic Intermediates from Anchimeric Oxygen Borrowing」為題發表於J. Am. Chem. Soc.(DOI: 10.1021/jacs.8b06432)。
(來源:J. Am. Chem. Soc.)
在實驗初期,作者以N-溴代琥珀醯亞胺(NBS)為溴陽離子源對底物1t進行了測試。反應使用10 mol%的手性磷酸C1(CPA)為催化劑,且只添加了2.0當量的水,以良好的ee值得到2t和3t的混合物。有趣的是,作者用Et3N處理3t,使其發生分子內醯基轉移,得到ent-2t(Figure 1b)。產率與ee值的關係表明了外消旋混合物(RRM)發生了區域發散反應。
為了篩選良好的酯輔助基團,作者使用C1作為催化劑,芳香基作為研究部位,探索空間和電子變化的影響(Table 1)。結果表明,芳基對位有供電子甲氧基取代時反應活性增加,而2,6-二取代基使反應活性顯著降低(entries 5, 9)。這些結果與環狀半原酸酯中間體的存在相一致,並暗示其參與了反應的決速步驟。最重要的是,3位和5位取代基的空間位阻增加對ee值有積極的影響(tBu>Ph>iPr>OMe),其中二叔丁基取代物得到的目標產物ee值最高(entry 13)。最終,作者以3,5-二叔丁基-4-甲氧基苯甲醯酯為輔助基,CPA C5為催化劑,CH2Cl2為溶劑,以優異的收率和高ee值得到了2和3(entry 14)。
(來源:J. Am. Chem. Soc.)
接下來,作者考察了反應的底物範圍(Table 2)。苯環上對位或間位含有各種取代基的肉桂酯都能使反應順利進行,並得到高收率、高ee值的目標產物 (entries 1−8)。值得注意的是,對位取代基的電子性質影響了反應速率,類似於輔助基團中的取代基效應。這證明了烯烴滷化和半原酸酯的形成在動力學上都是相關的。鄰位取代苯基和1-萘基衍生物也同樣適用於該反應(entries 9−11)。之後,作者對高烯丙基酯底物進行了考察,發現該類化合物均能順利轉化(entries 13−18)。
(來源:J. Am. Chem. Soc.)
最後,作者提出反應的基本原理(Figure 2)。反應的整個過程可以分為兩個催化階段,在第一階段(非對映選擇性溴環化),CPA通過活化NBS催化溴環化,水作親核試劑進攻羰基碳,得到相應的具有優良非對映立體選擇性的環狀半原酸酯(INT和ent-INT)。第二階段(外消旋混合物的區域發散反應),在手性質子酸的催化下,半原酸酯對映體可以摺疊成不同的異構體。作者認為,目標產物的選擇性是由於每種對映體不同氧原子的活化引起的。一些INT可能通過路徑C裂解,生成少量的ent-3。
(來源:J. Am. Chem. Soc.)
總結:作者提出手性磷酸催化外消旋中間體的溴環化/區域發散反應。該方法以易合成的烯烴、NBS、水為反應物,實現了烯烴的不對稱滷官能化,且適用於不同類型的烯烴。
·END·
點擊放大圖片識別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