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歲諾獎得主哈佛大學Corey教授最新JACS合成手性α-氨基酮

2021-01-11 健康一線視頻網

說起有機合成化學家E. J. Corey(Elias James Corey),你也許最先想到的是「逆合成分析」(retrosynthetic analysis)。E. J. Corey先生早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了這一概念,並因此獲得了199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這種逆向思維合成方法從剖析目標分子的化學結構入手,根據分子中不同原子間的連接方式,參考已知的化學反應及可能的反應機理,相繼切斷分子中關鍵的化學鍵,由繁及簡地將其分解為若干簡單結構的小分子,這些小分子通常為商品化的試劑。基於以上策略的反向過程,人們便可以設計合理的合成路線,從簡單的原料出發,逐步構建複雜結構的分子。現如今,該方法已成為指導人們合成複雜天然產物及藥物分子的黃金法則。

E. J. Corey先生在天然產物全合成領域的研究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除此之外,他還建立了許多新穎、高效的合成方法,部分有機化學反應以Corey命名收錄在命名反應(named reaction)(又習慣叫作「人名反應」(name reaction))中。例如,可將酮類化合物不對稱催化還原為手性二級醇的Corey-Bakshi-Shibata還原(CBS還原)反應;從醛類化合物出發,最終合成末端炔烴的Corey-Fuchs炔烴合成反應等。作為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已逾90歲高齡的他仍舊活躍在科研一線,對於化學研究的執著與赤誠始終未改變。

最近,Corey教授團隊以金雞納鹼類手性季銨鹽作為有機分子催化劑,發展了一種高效實用的合成手性α-氨基酮的方法,並有望在相關結構藥物的研發及工業化生產中得到重要的應用。這一工作發表在知名化學期刊J. Am. Chem. Soc.上。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研究發現,以往用作手術時全身麻醉的氯胺酮在低劑量下對部分難治性抑鬱症(對主流抗抑鬱藥物無反應)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2019年3月,強生(Johnson & Johnson)集團旗下楊森公司(Janssen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用於治療成年抵抗性抑鬱症的Spravato獲得FDA批准上市,其成分便是S構型的氯胺酮,以鼻噴霧劑的形式商品化。

▲S構型氯胺酮(Spravato)的分子結構

Spravato起效迅速,幾個小時內便可緩解抑鬱症狀,相比之下,其他主流藥物需要幾周才能見效。以往的抗抑鬱藥物大多作用於血清素信號網絡,Spravato則具有截然不同的作用機制。動物模型實驗表明,其可調節穀氨酸受體功能,阻斷上丘腦外側韁核的異常活動,用藥後短時間內便可暫時恢復神經環路信號的正常傳導,長期使用有望重塑神經環路間的突觸連接,達到修復大腦損傷的目的,由此也成為30年來第一款具有創新作用機制的獲批抗抑鬱療法。

不過,氯胺酮也是一種毒品,俗稱「K粉」,濫用氯胺酮會產生分離性幻覺,對心、肺及大腦都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S構型的氯胺酮具有手性α-氨基環己酮結構,考慮到其潛在的成癮副作用,人們認為有必要開發一種簡單高效構建以上結構的方法,為快速靈活地調整手性氯胺酮的結構,尋找抗抑鬱活性更高、成癮性更低的衍生物提供有效的途徑。

其實早在幾年前,該課題組便發展了兩類合成手性α-氨基環己酮的方法。一類從相應的環己烯出發,不對稱環氧化後使用疊氮化親核試劑對環氧乙基親核開環形成α-疊氮基環己酮,疊氮基還原便得到目標產物。另一類則以環己酮衍生的烯醇矽醚作為原料,在手性Rh催化劑的作用下與2,4-二硝基苯基羥胺(2,4-DNPONH2)發生不對稱親電胺化來實現。從氨基來源進行分析,前者需使用Ti(OiPr)2(N3)2或iBu2AlN3作為疊氮化試劑,後者也要使用特殊的羥胺2,4-DNPONH2,並藉助過渡金屬催化劑在分子中引入氨基,合成成本較高。而要想將構建手性α-氨基環己酮的方法投入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選擇廉價易得的氨基來源實現以上過程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環己烯出發合成手性α-氨基環己酮(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

▲從環己酮衍生的烯醇矽醚出發合成手性α-氨基環己酮(圖片來源:參考資料[4])

近二十年來,有機分子催化劑在不對稱催化合成領域展現出巨大的優勢,其中金雞納鹼類分子及其衍生物可作為理想的相轉移催化劑,在羰基化合物α位的不對稱官能化反應中發揮重要的手性誘導作用。以手性季銨鹽B為例,辛可尼丁陽離子部分與帶有陰離子的反應物或反應物過渡態之間存在緊密離子對相互作用,形成相對穩定的中間體,同時藉助修飾的喹啉基團掩蔽反應物的其中一面,產生有效的手性環境。這類催化劑可用於對映選擇性合成多種環狀及非環狀結構的胺基酸,並且在α,β-烯酮的不對稱環氧化、Michael加成及硝醇縮合反應中具有廣泛的應用。

▲手性季銨鹽B及其與帶有陰離子的反應物或反應物過渡態之間的相互作用(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作者設想以環己酮作為原料,α位溴代後形成相應外消旋的α-溴代酮,設計合理的反應路線最終高對映選擇性地得到手性α-氨基酮產物。他們從2-溴-2-苯基環己酮1出發,將其轉化為肟2,2參與反應時形成α,β-不飽和亞硝基活性中間體,與手性季銨鹽催化劑B中帶正電的N原子產生靜電相互作用,同時B中的喹啉基團與底物中的苯基之間也存在穩定的範德華吸引作用。亞硝基活性中間體的re面被掩蔽,親核試劑只能從si面(下圖中為紙面前端)接近底物。作者進而以NaN3作為親核試劑對2的α位不對稱親核取代,形成手性的α-疊氮基肟,經後續肟水解、疊氮基還原便以優異的對映選擇性得到手性2-氨基-2-苯基環己酮4。每一步反應均具有良好至優秀的產率,疊氮基還原為氨基時對映選擇性不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從外消旋的α-溴代酮出發合成手性α-氨基環己酮(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α,β-不飽和亞硝基活性中間體與手性季銨鹽催化劑B的相互作用理論模型(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他們還對一系列手性α-疊氮基環狀酮還原為相應α-氨基酮的底物適用性進行考察,不同五至七元環狀酮均可在以上優化反應條件下以良好的產率及對映選擇性發生疊氮基還原。非環狀的α-疊氮基酮同樣可順利參與該反應,反應後的手性季銨鹽催化劑還可簡單地回收用於下一次反應。

▲手性α-疊氮基環狀酮發生疊氮基還原(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手性α-疊氮基非環狀酮發生疊氮基還原(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除此之外,其他C、O、N、S親核試劑也適用於這種α位不對稱親核取代反應。作者還利用該方法高效合成了手性的安非他酮19,此前這種藥物僅能以外消旋體的形式用作處方藥治療抑鬱症,如今人們可藉助這種合成手段研究每種對映異構體的生物活性,有望進一步改進其治療效果。

▲外消旋的α-溴代酮與不同親核試劑的不對稱親核取代反應(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手性安非他酮19的合成(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Corey教授在六十多年的學術生涯中培養了數百名學生,在哈佛大學任職期間,除了一次重病缺席,他從未錯過任何一堂課。授業解惑的同時,他也將對化學的熱情薪火相傳,鼓舞后人在化學研究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參考資料

[1]向傳奇致敬!寫在諾貝爾獎得主E. J. Corey教授九十歲慶典,Retrieved Dec. 17, 2019,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eN3tTsmQJSjhNrtalNJEvQ

[2] Roberto da Silva Gomes et al., (2019). A Method for the Catalytic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Chiral α‑Azido and α‑Amino Ketones from Racemic α‑Bromo Ketones, and Its Generaliza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Bonds to C, O, and S. J. Am. Chem. Soc., DOI: 10.1021/jacs.9b12315

[3] Roberto da Silva Gomes et al., (2018). Synthesis of Chiral Cyclic Alcohols from Chiral Epoxides by H or N Substitution with Frontside Displacement. Org. Lett., DOI: 10.1021/acs.orglett.8b02822

[4] Yixin Han et al., (2019). Method for the Direct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Chiral Primary α‑Amino Ketones by Catalytic α‑Amination. Org. Lett., DOI: 10.1021/acs.orglett.8b03733

原標題:老當益壯:91歲諾獎得主、哈佛大學Corey教授最新JACS合成手性α-氨基酮

相關焦點

  • 老當益壯:91歲諾獎得主、哈佛大學Corey教授最新JACS合成手性α-氨基酮
    作為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已逾90歲高齡的他仍舊活躍在科研一線,對於化學研究的執著與赤誠始終未改變。最近,Corey教授團隊以金雞納鹼類手性季銨鹽作為有機分子催化劑,發展了一種高效實用的合成手性α-氨基酮的方法,並有望在相關結構藥物的研發及工業化生產中得到重要的應用。這一工作發表在知名化學期刊J. Am. Chem. Soc.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人數超越哈佛,看世界頂級理工大學的文科情懷
    他也是哈佛大學第27任校長,在哈佛獲得博士學會後的次年,成為哈佛史上最年輕的教授。而經濟學領域最具分量的獎項之一——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人數統計中,麻省理工學院甚至超越哈佛、耶魯和芝加哥等老牌經濟學名校,始終穩坐頭把交椅。
  • 2020年諾貝爾獎:盤點全球培養諾獎得主最多的TOP30大學
    教授,蓋茲是迄今第四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現任史丹福大學人類學和社會科學教授、經濟學教授,至今還在哈佛大學和MIT授課。平分秋色,各自擁有兩名諾獎得主。而今年加州系又添三名諾獎得主。美國除了有傳統的哈佛耶魯家喻戶曉,更是有洛克菲勒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明尼蘇達大學等誕生了眾多諾獎獲得者。雖然這些大學排名不夠靠前,但它們在學術科研能力方面依舊獨樹一幟。
  • 20世紀物理學巨人、諾獎得主菲利普安德森逝世,享年96歲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教授William Bialek等多位科學家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Warren Anderson)於當地時間3月29日逝世,享年96歲。
  • 【有機】手性Brønsted酸催化α‑氨基酮的不對稱合成
    X-MOL Tips(點擊閱讀詳情)西南大學的郭其祥教授課題組近期報導了一種
  • 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CFIC導讀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過去曾多次來到上海其中,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他是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班廷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 1920年到1921年他在韋仕敦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兼職教授整形外科,1921年到1922年在多倫多大學擔任藥理學講師。
  • 全球奪得「諾獎」最多的6所大學,中國這2所大學各出1諾獎得主
    美國哈佛大學 1636年成立的哈佛是全世界第一的大學美國獲得諾貝爾獎的領域主要是物理、化學、生理醫學、經濟,而這四大領域正是哈佛大學的強項,在美國至少都是排前五。
  • 諾獎速遞:伯克利斬獲雙獎,歷年得主最多的大學有哪些?
    只要我們動動手指在網際網路上查詢一下就會發現,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歷史上獲得諾獎第三多的大學。截至發稿時,伯克利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統共誕生了109位諾貝爾獎得主,僅次於哈佛大學和劍橋大學,也是全球獲得諾獎最多的公立大學。
  • 諾獎得主麥可?楊教授訪問浙大
    Young)教授到訪浙江大學,正式拉開2018年諾貝爾獎創新啟迪項目(Nobel Prize Inspiration Initiative, NPII)序幕。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會見項目團一行。吳朝暉表示,在全球科技和經濟協同、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諾獎科學家成為溝通高校及青年科學家的橋梁,不僅對浙大,而且對中國的科技和教育將產生重要意義。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圖|Rasmus Bjørk化學家平均需要等待20年獲得諾貝爾獎,這已經是分析數據中,諾獎得主裡等待時間最短的了。圖|Rasmus Bjørk01意氣風發奎洛茲:我29歲就有了重大發現!02最年長諾獎得主古迪納夫:我的年齡剛剛好WLF曾向大家推送過現年98歲高齡的2019 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的故事(詳見推送)。古迪納夫。
  • 那些年,SAF給你和諾獎得主面對面的機會!
    最新出爐的文學獎得主是美國詩人,IES Abroad會員耶魯大學英語教授的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化學家平均需要等待20年獲得諾貝爾獎,這已經是分析數據中,諾獎得主裡等待時間最短的了02最年長諾獎得主古迪納夫:我的年齡剛剛好 WLF曾向大家推送過現年98歲高齡的2019 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的故事(詳見推送97歲拿諾獎,98歲連發論文,他做的「足夠好」,才有今天的特斯拉)。
  •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原標題:理論物理大獎狄拉克獎揭曉,MIT教授文小剛等三人獲獎本年度的狄拉克獎揭曉。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教授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該獎項於1985年為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設立,每年頒發給理論物理和數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獎金5000美元。8月8日是狄拉克的生日。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 諾獎預測來了!這些諾獎熱門人選將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素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引文桂冠獎」,昨天(9月23日)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24位科學家上榜。圖|WLF獨家戴宏傑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應用物理系,之後赴美留學,分別在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之後在萊斯大學跟隨199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理察
  • 91 歲的諾獎得主因種族歧視被剝奪榮譽稱號
    諾獎得主「DNA 之父」沃森老爺子可謂是禍不單行,前段時間剛剛遭遇了車禍,最近又迎來一大暴擊——被剝奪所有榮譽稱號。圖片來源: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1 月 11 日,冷泉港實驗室宣布與諾獎得主詹姆斯 · 沃森(James Watson)徹底斷絕關係,並收回授予他的所有榮譽稱號,包括撤銷他的名譽主席、名譽教授以及名譽董事等榮譽頭銜。
  • 這所大學一個論壇,2位諾獎得主出席,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
    三天前,第一屆索維奇國際分子科學論壇在武漢大學舉行。咋一聽不過是一個論壇,沒有什麼稀奇的,但這個論壇卻與別的論壇有所不同,來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還有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1位美國院士、1位荷蘭院士和6位國內院士共同出席,堪稱國際頂級科學論壇。
  • 得了諾獎卻不想領?這些諾獎得主的傳奇事跡也太可愛了吧
    提到諾獎得主,你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一些光輝的形象,他們代表了人類智識的最高水準,非常高大上。但其實,在諾貝爾獎的光環背後,很多諾獎得主也有著奇奇怪怪的一面——但也可可愛愛的。凱利·穆利斯,2019年8月7日逝世,享年74歲丨Wikimedia Commons硬核的諾貝爾獎得主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諾獎得主梶田隆章成深圳技術大學(籌)客座教授
    &nbsp&nbsp&nbsp&nbsp日前,諾獎得主梶田隆章接過了深圳技術大學(籌)聘書,正式成為該校客座教授。聘任儀式結束後,梶田隆章還為深技大(籌)全體師生帶來了題為《中微子振蕩與中微子質量》的精彩講座。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哈佛大學雙學科正教授、三院院士莊小威
    2000年,28歲的莊小威獲美國衛生研究院(NIH)國家研究個人獎。2001年,29歲的莊小威進入哈佛大學任教,先後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莊小威培養了40多名博士,並指導博士後的研究工作,她也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課,並聯合培養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