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酶促分子內不對稱還原胺化構建手性1,4-二氮卓結構模塊研究獲進展
但蘇沃雷生的關鍵結構單元手性1,4-二氮卓環的高效合成仍具挑戰性。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朱敦明、吳洽慶帶領的生物催化與綠色化工團隊,繼利用亞胺還原酶催化不對稱還原α, β-不飽和亞胺合成嗎啡烷關鍵中間體後(Adv. Synth. Catal.
-
銥催化的乙烯基疊氮化物和外消旋烯丙基碳酸酯的高度對映選擇性偶聯反應
難點歸因於形成的「硬」不穩定的烯醇化物,它們是相當基本的並且與烯丙基親電子試劑或加合物不相容。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是尋找合適的烯醇替代物(Scheme 1b)。作為開創性的工作,Hartwig通過使用甲矽烷基烯醇醚證明了酮,α,β-不飽和酮和脂肪族酯的高效烯丙基化反應。
-
JACS鎳光氧化還原催化的對映選擇性C(sp3)–H醯基化
但是它的對映選擇性合成仍然充滿挑戰。目前的合成報導高度依賴於羰基化合物的不對稱親電或親核胺化反應。但這些方法通常需要特定的氨基化試劑或者繁瑣的步驟來製備α-官能化的羰基化合物(Figure 1b)。近年來,過渡金屬和光氧化還原雙重催化方法已經成為構建化學鍵的有效工具。
-
武漢大學孔望清教授課題組最新科研進展
傳統的方法通過鄰羰基芳基滷化物和炔烴的環化反應只能得到α,β-不飽和茚滿酮或茚醇產物,最終合成茚滿酮仍需進行額外的氧化/還原步驟。傳統方法通過鄰羰基芳基滷化物和炔烴的環化反應只能得到α,β-不飽和茚滿酮或茚醇產物,最終合成茚滿酮仍需進行額外的氧化/還原步驟。近年來發展的借氫催化(或稱氫轉移)策略,已成為構建C-C鍵的有力工具。受此啟發,作者使用鄰滷代芳基甲醛底物與炔烴在還原條件下進行反應,一步實現了茚滿酮的高非對映選擇性合成。
-
成都生物所β-氨基硝基烯烴的不對稱還原研究取得突破
反應過程圖手性β-胺基硝基烷烴是一類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它不僅是手性1, 2-二胺的直接前體,同時還可以轉化為手性α-胺基羰基化合物。理論上講,對β-胺基硝基烯烴進行不對稱催化還原是合成手性β-胺基硝基烷烴化合物最簡便直接的一種方法。然而,由於硝基官能團的存在,致使該類烯胺的不對稱還原極具挑戰性,到目前為止,文獻上尚無任何實現該方法的報導。
-
馮小明課題組:Lewis酸催化β,γ-不飽和2-醯基咪唑的不對稱反應
在使用a,β-不飽和羰基類化合物嘗試無果後,我們設計合成了一系列β,γ-不飽和羰基類化合物(包括1,3-二羰基、1,3-N,O雜環等作為導向基團與催化劑進行配位)來進行實驗。最終,我們只能以中等的收率及對映選擇性得到自由基加成產物;與此同時,伴隨著β,γ-不飽和2-醯基咪唑自聚的產物為主產物。
-
β-氨基硝基烯烴的不對稱還原研究獲進展
手性β-胺基硝基烷烴是一類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它不僅是手性1, 2-二胺的直接前體,同時還可以轉化為手性α-胺基羰基化合物。
-
「羰基化合成α,β不飽和炔酮化合物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
8月3日獲悉,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陳靜、劉建華、夏春谷等共同發明的「羰基化合成α,β不飽和炔酮化合物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200710305968.5)。催化劑能重複使用多次而基本保持催化劑活性,α,β不飽和炔酮的選擇性大於99%。該方法所用原料易得,合成反應條件溫和、工藝過程簡單,便於操作,催化劑體系簡單、成本低、反應活性高、選擇性好,能夠適用於多種底物,且產物與催化劑容易分離,是一種高效、經濟、環保、便於操作的催化劑體系,有非常好的工業應用前景。
-
川師大曹鵬:烯基疊氮參與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反應
該方法使用乙烯基疊氮作為乙醯胺和乙腈的替代物,以優異的對映選擇性得到了γ,δ不飽和β取代的醯胺和腈化合物。產物能夠轉化為氮雜環和含氮藥物分子,證明了該方法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背景介紹醯胺和腈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於有機合成,生物醫學和材料科學中。
-
中山大學:分子籠催化特殊選擇性[2+2]光環化反應獲重要進展
新材料科訊 舉報 取代環丁烷是許多天然產物、藥物分子和生物活性分子化合物的核心結構,是合成化學中的主要中間體
-
六員環內亞胺的有機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反應: 方法學與合成應用
有機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反應是合成光學活性的β-氨基羰基衍生物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
上海交通大學張萬斌教授課題組:RuPHOX-Ru選擇性不對稱催化氫化α,β-不飽和環丁酮
此外,因為該結構中同時具有碳碳雙鍵和羥基,從而能夠通過取代、加成或還原等操作轉化為其他手性化合物。因此,該化合物的合成受到廣大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過渡金屬參與的不對稱催化氫化反應因其高效的原子經濟性、環境友好性等特點,是合成該結構重要的方法。圖1. 含有四元環狀烯丙醇結構的化合物(來源:Org. Lett.)
-
研究實現可見光介導的對映體歸一胺基酸衍生物的合成
研究實現可見光介導的對映體歸一胺基酸衍生物的合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3:23:46 近日,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Chun-Jiang Wang課題組的研究顯示
-
還原反應匯總
Luche報導了使用鑭系金屬氯化物和硼氫化鈉的混合物選擇性地將α,β-不飽和酮還原為相應的烯丙醇。而後進一步研究了此反應的應用範圍和一些限制,並發現使用CeCl3.7H2O/NaBH4在乙醇或甲醇中反應共軛烯酮(α,β-不飽和酮)發生1,2-還原的效果最好。使用氯化鈰/硼氫化鈉的混合物將共軛烯酮轉化為相應的烯丙醇的反應被稱為Luche還原。
-
科學家實現光酶對映選擇性分子間自由基氫烷基化
科學家實現光酶對映選擇性分子間自由基氫烷基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1 16:08:15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Huimin Zhao團隊實現了光酶對映選擇性分子間自由基氫烷基化
-
南海海洋所α/β-環氧水解酶結構和位點選擇性開環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海洋微生物代謝工程與生物合成研究團隊在環氧水解酶結構和位點選擇性開環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近期發表於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港中大黃乃正院士團隊彭小水課題組Angew:Cryptotrione的全合成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黃乃正院士團隊彭小水教授課題組在Angew發表論文,首次報導了天然產物Cryptotrione(1)的全合成,主要策略是通過鉑催化的烯炔環化異構化實現雙環[3.1.0]己烷骨架的非對映選擇性構建,通過Lewis酸催化多烯環化構建松香烷(Abietane)型三環二萜骨架,通過非對映共軛加成完成側鏈叔碳中心的控制
-
複雜二萜的發散性全合成,酶「被迫營業」是關鍵
PtmO6在化學酶促全合成中的應用。值得一提的是,在2的全合成過程中利用了混合氧化法,即酶促氧化(C11位羥基化)和化學氧化(C20位C-H鍵氧化)。先前的研究表明38與天然ent-atiserenoic酸前體的結構高度相似,是一種有用的中間體,可通過酶促羥基化反應獲得更多的氧化ent-atisanes。
-
南開大學資偉偉課題組研究新進展
資偉偉課題組Angew:雙金屬協同催化的烷氧聯烯與醛亞胺酯的立體多樣性偶聯β-氨基醇骨架存在於超過30萬種化合物中,包括2000種天然產物,80種FDA批准的藥物和100多個候選藥物。β-氨基醇也可作為重要的砌塊用於手性配體和輔基的合成。
-
Chem Sci:選擇性合成手性高烯丙基叔醇?配體是關鍵
在複雜分子合成和藥物化學中,高烯丙基叔醇是非常重要的中間體,正因如此,對映選擇性合成高烯丙基叔醇持續吸引著研究者的關注。目前的常規合成方法是酮的烯丙基化,相比於醛作為親電試劑,對映選擇性和反應性是關鍵挑戰。許多方法都基於預先形成的烯丙基金屬試劑,不過這些親核試劑也可以通過1,3-二烯和聯烯的氫金屬化而原位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