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反應是合成光學活性的β-氨基羰基衍生物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反應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是通過將亞胺受體擴展至環內結構,從而構建多官能團化的手性含氮雜環。一方面,這些環狀亞胺的環張力增強了其與親核試劑的反應活性;另外一方面,環內碳氮雙鍵也避免了E/Z構型異構化的問題。
最近,菏澤學院程道娟,邵友東課題組首次對六元環內亞胺的有機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反應進行了系統的梳理與總結,攥寫了一篇重要的研究性綜述,向讀者全面展現了自從2003年以來在六元環內亞胺的有機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反應、脫羧曼尼希反應和涉及到曼尼希反應的相關串聯反應等領域的研究進展。此外,作者還介紹了上述反應在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合成中的應用。
根據結構的不同,這些六元環內亞胺主要可以分為十一種,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包括3,4-二氫-β-咔啉,3,4-二氫異喹啉,4-三氟甲基二氫喹唑啉,3,4,5,6-四氫吡啶等。這些亞胺不僅較為穩定,易於製備和儲存,更為重要的是可以通過這些不飽和雜環的曼尼希反應,特別是與曼尼希反應相關的環化過程及後續的簡單化學轉化來製備生物活性分子、手性輔基和合成中間體,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逆轉錄酶抑制劑DPC 083以及多種四氫-β-咔啉骨架的生物鹼,如:ent-dihydrocorynantheol,(+)-reserpine和dihydrocorynantheine等。
雖然六元環內亞胺的有機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反應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取得了重要的發展,大多數反應不僅條件溫和,而且具有很好的區域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但是,不容置疑的是,這項研究領域還有很多待探索的空間,比如設計更實用或更獨特的環內亞胺結構。此外,環化反應主要局限於曼尼希/麥可加成串聯。因此,對於合成化學家來說,環內亞胺的有機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及相關反應仍然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研究課題。
文章發表在ChemCatChem, doi: cctc.201900379.
作者:Dr. Dao-Juan Cheng*,Prof. Dr. You-Dong Shao*
原文連結如下,或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ctc.201900379
Wiley Advanced Science News官方微信平臺
如希望發表科研新聞或申請信息分享,請聯繫:
ASNChina@wiley.com
關注方式:微信右上角添加朋友—公眾號—搜索「AdvancedScienceNews」或下方長按識別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