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員環內亞胺的有機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反應: 方法學與合成應用

2021-02-23 AdvancedScienceNews

有機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反應是合成光學活性的β-氨基羰基衍生物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反應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是通過將亞胺受體擴展至環內結構,從而構建多官能團化的手性含氮雜環。一方面,這些環狀亞胺的環張力增強了其與親核試劑的反應活性;另外一方面,環內碳氮雙鍵也避免了E/Z構型異構化的問題。

最近,菏澤學院程道娟,邵友東課題組首次對六元環內亞胺的有機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反應進行了系統的梳理與總結,攥寫了一篇重要的研究性綜述,向讀者全面展現了自從2003年以來在六元環內亞胺的有機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反應、脫羧曼尼希反應和涉及到曼尼希反應的相關串聯反應等領域的研究進展。此外,作者還介紹了上述反應在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合成中的應用。

根據結構的不同,這些六元環內亞胺主要可以分為十一種,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包括3,4-二氫-β-咔啉,3,4-二氫異喹啉,4-三氟甲基二氫喹唑啉,3,4,5,6-四氫吡啶等。這些亞胺不僅較為穩定,易於製備和儲存,更為重要的是可以通過這些不飽和雜環的曼尼希反應,特別是與曼尼希反應相關的環化過程及後續的簡單化學轉化來製備生物活性分子、手性輔基和合成中間體,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逆轉錄酶抑制劑DPC 083以及多種四氫-β-咔啉骨架的生物鹼,如:ent-dihydrocorynantheol,(+)-reserpine和dihydrocorynantheine等。

雖然六元環內亞胺的有機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反應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取得了重要的發展,大多數反應不僅條件溫和,而且具有很好的區域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但是,不容置疑的是,這項研究領域還有很多待探索的空間,比如設計更實用或更獨特的環內亞胺結構。此外,環化反應主要局限於曼尼希/麥可加成串聯。因此,對於合成化學家來說,環內亞胺的有機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及相關反應仍然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研究課題。

文章發表在ChemCatChem, doi: cctc.201900379.

作者:Dr. Dao-Juan Cheng*,Prof. Dr. You-Dong Shao*

原文連結如下,或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ctc.201900379

Wiley Advanced Science News官方微信平臺

如希望發表科研新聞或申請信息分享,請聯繫:

ASNChina@wiley.com

關注方式:微信右上角添加朋友—公眾號—搜索「AdvancedScienceNews」或下方長按識別二維碼。

相關焦點

  • 【人物與科研】中國海洋大學劉延凱副教授課題組:不對稱有機催化合成含手性縮醛胺結構的苯並橋環或者螺橋環化合物
    不對稱有機催化合成含手性縮醛胺結構的苯並橋環或者螺橋環化合物 含有苯並縮醛胺結構的橋環或者螺橋環骨架廣泛存在於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和藥物中。令人意外的是,以往報導的方法均用於合成消旋體,而不對稱催化合成該兩類縮醛胺結構的方法未有報導。
  • ...教授課題組發表Ni催化的亞胺與苯乙烯及其衍生物加氫烯化反應
    Ed.上發表了鎳催化的苯乙烯及其衍生物與亞胺直接偶聯合成烯丙基胺的方法(Scheme 1d)。其中,參與偶聯的芳香族和脂肪族亞胺適用範圍很廣,提供了多種合成烯丙基胺的方法。   Ni(0)催化的π-體系與羰基或亞胺化合物之間的偶聯反應是構建C-C鍵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該課題組最近開發了一種Ni(0)催化的烯烴與醛的加氫醯化反應來製備各種酮(J. Am. Chem. Soc.2016,138, 2957)。當醛轉換成亞胺時,得到了少量的烯丙基胺,而不是預期的酮亞胺,這個結果出乎意料。
  • 上海有機所在中環化合物的不對稱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對於大環化合物(≧十元環)同樣也有很多合成方法,例如Corey–Nicolaou大環內酯化反應、Keck大環內酯化反應和烯烴複分解反應等。然而對於中環化合物(七—九元環)的合成,尤其是通過不對稱催化的方式合成,至今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反應控制,讓化學合成更簡單
    他們圍繞影響有機反應選擇性的若干重要因素及規律,在有機合成方法學、反應選擇性控制的理論和實踐方面均取得了重要進展。該項目結題時,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組織的專家評審組綜合評價為優秀。如果我們想要的是A,B是有害或無用的副產品,我們就要通過對反應條件的了解,對反應進行控制,定向地得到A或儘可能多地得到A。這就是我們的研究目的。」 更簡單、經濟地合成 「在有機化學反應中,這種選擇性控制很多,有立體選擇,也包括在不對稱催化反應中手性的問題等。
  • 銅催化烯基矽烷的去對稱化硼氫化反應 合成矽立體中心的有機矽烷
    目前,手性矽烷的催化不對稱合成領域的發展較慢,僅有為數不多的報導,其種,含有(多於)兩個立體中心的手性矽烷的不對稱合成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利用銅催化雙乙烯基取代矽烷的去對稱化硼氫化策略,快速、方便地合成一系列高對映及非對映選擇性的、帶有連續手性矽、手性碳立體中心的含硼有機矽化合物。
  • 黃湧/陳杰安課題組發展基於「卡賓等價體」的不對稱硫葉立德
    在有機合成方法學中,硫葉立德的重排反應可高效構建兩根新的化學鍵,因而逐漸成為領域內的研究熱點。硫葉立德[2,3]-重排主要有兩種策略,一是鋶鹽的去質子化,另一是親電金屬卡賓與親核硫試劑反應。黃湧/陳杰安課題組致力於發展「卡賓等價體」反應策略,於2015年設想α-碘代亞胺可作為「Donor-Accepter卡賓等價體」,並以此介導相關手性片段的高效合成。
  • Angew Chem:虎皮楠生物鹼Himalensine A的14步不對稱全合成
    Himalensine A有著較為獨特的2-氮雜雙環[3.3.1]壬烷結構,還含有六個手性中心和一個季碳中心,因此具有很大的合成挑戰性。2017年,牛津大學學者曾成功地以22步路線首次完成了Himalensine A的不對稱全合成工作。
  • 上海有機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膦氫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催化不對稱共軛加成反應是構建碳-碳鍵和碳-雜鍵的高效方法之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加成中,常見的缺電子烯烴底物包括α,β-不飽和醛、α,β-不飽和酮、α,β-不飽和酯、α,β-不飽和醯胺、α,β-不飽和硝基化合物及α,β-不飽和碸等。
  • 銥催化不對稱烯丙基去芳構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芳香化合物不對稱去芳構化反應可以為這些在合成中極具挑戰性的螺環或多環化合物提供方便、高效的合成方法。芳香化合物是化學化工領域最為廣泛應用和價廉易得的合成原料,但因其芳香性而難以實現高選擇性的去芳構化反應。由於通常需要劇烈的反應條件,難以實現不對稱催化,到目前為止,催化的直接不對稱去芳構化反應還非常有限。
  • 成都生物所在銅催化二烯的不對稱硼化偶聯反應研究中獲進展
    成都生物所在銅催化二烯的不對稱硼化偶聯反應研究中獲進展 2016-10-25 成都生物研究所 這類化合物的傳統合成方法多集中於亞胺與預先製備的烯丙基金屬試劑加成反應,在官能團耐受、多樣性及底物穩定性方面有諸多限制。通過原位生成手型烯丙基金屬試劑與亞胺反應是一種非常直接、實用的策略,然而相關報導非常有限。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廖建課題組在前期工作基礎上(J. Am. Chem.
  • Angew.上海有機所在矽中心螺環不對稱合成及應用方面取得進展
    跳轉閱讀化學加搜索:2萬多家企業,300多萬產品,1.2億條化合物數據…… 不對稱催化反應是高效獲得光學純化合物的最有效途徑之一。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通過新催化體系的建立,已為合成工業中手性分子合成帶來了技術革新。
  • 有機人名反應——Corey-Bakshi-Shibata還原反應
    Reduction)反應機理連結:http://chem.kingdraw.cn/Shortlink?還原,也稱Itsuno-Corey還原,是酮在手性硼雜唑烷(CBS催化劑)和乙硼烷的醚溶液催化下被立體選擇性還原為醇的有機反應。
  • 呋喃合成方法及藥物中的應用
    呋喃(oxole),是最簡單的含氧五元雜環化合物,具芳環性質,可發生滷化、硝化、磺化等親電取代反應,主要用於有機合成或用作溶劑
  • 二苯甲酮亞胺在Buchwald反應中的應用
    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這兩類化合物並不能有效地進行反應,C-N鍵的形成,需要催化劑的參與。在實驗室中比較常見的主要有Ullmann反應和Buchwald反應。本文著重描述我們實驗室中正在運用的Buchwald反應。Buchwald反應全稱叫做Buchwald-Hartwig交叉偶聯反應,它主要應用於金屬鈀(0)催化的芳胺化合物的合成。
  • 川師大曹鵬:烯基疊氮參與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反應
    該方法使用乙烯基疊氮作為乙醯胺和乙腈的替代物,以優異的對映選擇性得到了γ,δ不飽和β取代的醯胺和腈化合物。產物能夠轉化為氮雜環和含氮藥物分子,證明了該方法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背景介紹醯胺和腈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於有機合成,生物醫學和材料科學中。
  • 環狀聯烯參與的不對稱鎳催化
    儘管如此,這些高張力中間體參與的不對稱催化反應卻非常罕見,迄今為止,僅有兩例報導:第一例是鈀催化的苯炔不對稱[2+2+2]環加成反應(Adv. Synth. Catal., 2006, 348, 2466–2474; J. Am. Chem.
  • 化學所烯烴催化不對稱滷環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烯烴的滷化反應是合成化學中最重要的基元反應之一,為烯烴的功能化提供了非常簡便有效的途徑。烯烴的不對稱滷化反應則可在雙鍵上同時引入兩個手性中心,產物中的滷原子可以進一步發生多種轉化,如立體選擇性的取代反應等,方便快捷的構建豐富的合成中間體。
  • 安徽大學代勝瑜課組:吡啶亞胺鈀體系高效催化乙烯與極性單體共聚
    主要從事高分子材料合成與應用相關領域的工作,特別是金屬有機催化的高分子合成。在已發展的共聚反應方法學中,使用過渡金屬催化劑的配位聚合方法能夠在溫和反應條件下調節聚合物的鏈結構(如立體定向結構、微觀結構、序列分布和結構,和拓撲結構),因此在製備極性功能化聚烯烴材料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
  • 馮小明課題組:Lewis酸催化β,γ-不飽和2-醯基咪唑的不對稱反應
    β,γ-不飽和2-醯基咪唑的不對稱反應,包括串聯異構化/a-Michael反應、a-Mannich反應以及串聯異構化/sulfur-Michael反應。通過催化劑的微調,使得三類反應均能夠很好地兼容,以高收率、高非對映選擇性以及優秀的對映選擇性得到一系列具有光學活性的手性化合物。研究背景近年來,a,β-不飽和羰基類化合物由於其多樣化的反應性能,尤其在不對稱催化領域受到了化學工作者們的廣泛關注。
  • Angew:通過不對稱1,8-共軛加成反應構建四取代手性聯烯類化合物
    香港科技大學孫建偉課題組報導了手性磷酸催化吲哚取代的炔丙醇與3-苯基吲哚或1-萘酚的不對稱1,8-共軛加成反應,能以良好至優秀的收率及對映選擇性得到一系列四取代聯烯化合物。同時,對照實驗的結果表明遠程控制的1,8-共軛加成反應中涉及的原位生成的吲哚亞甲基亞胺(indole imine methide)類化合物是通過雙功能過渡態轉化而來的。該成果發表在Angew. Chem. 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