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與科研】中國海洋大學劉延凱副教授課題組:不對稱有機催化合成含手性縮醛胺結構的苯並橋環或者螺橋環化合物

2021-02-25 CBG資訊

不對稱有機催化合成含手性縮醛胺結構的苯並橋環或者螺橋環化合物

含有苯並縮醛胺結構的橋環或者螺橋環骨架廣泛存在於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和藥物中。令人意外的是,以往報導的方法均用於合成消旋體,而不對稱催化合成該兩類縮醛胺結構的方法未有報導。課題組研究發現,鄰羥基肉桂醛經亞胺鹽活化後發生Michael加成反應,能夠生成4-取代的chroman-2-ol中間體,該化合物非常適合於構建含有橋環結構的縮醛類化合物(圖1)。

圖1. 苯並縮醛胺骨架結構及前期工作

(來源:Org. Lett.)

 

基於此,作者推測由糖精衍生得到的環狀亞胺化合物4a能夠與鄰羥基肉桂醛1a經亞胺鹽催化發生反應生成關鍵中間體,該中間體含一個親核反應位點(酚羥基)以及兩個親電反應位點(一個醛羰基和一個亞胺)。因此,該中間體能夠參與兩種不同的反應歷程,通過氧化或者酸催化的關環生成不同的橋環或者螺橋環結構(圖2)。


圖2. 合成策略設計

(來源:Org. Lett.)

 

然而,由於活性中間體具有多反應位點的原因,化合物1a4a3催化後生成了不可分離的異構體混合物。該混合物在氧化條件下只生成path a產物6a,未見path b產物9a;而在酸性條件下發生關環,能夠生成path a產物7a和path b產物8a。研究發現,螺橋環化合物7a在酸性條件下並不穩定,會慢慢轉化成橋環化合物8a(圖3)。


圖3. 1a4a的反應多樣性

(來源:Org. Lett.)

 

作者隨後對該反應進行了底物拓展(圖4)。研究表明:反應有良好的底物適應性,均能表現出高立體選擇性。除了鄰羥基肉桂醛,鄰氨基肉桂醛也適用於該反應。


圖4. 1與五元環狀亞胺4的反應底物拓展

(來源:Org. Lett.)

 

然而,作者進一步研究發現環狀亞胺的環系大小對反應歷程有很大的影響。六元環亞胺只得到了path b的反應中間體,該中間體可被分離並進行了結構鑑定。進一步的氧化或者酸催化關環反應能夠分別獲得4-取代的 chroman-2-one衍生物12a以及橋環化合物13a(圖5)。


圖5. 1a10a的反應多樣性

(來源:Org. Lett.)

 

作者隨後對六元環亞胺與鄰羥基肉桂醛的反應進行了底物拓展(圖6),多種類型取代的底物均能得到滿意的結果。


圖6. 1a與六元環狀亞胺10的反應底物拓展

(來源:Org. Lett.)

 

在對產物13進行合成轉化研究時,產物結構中的烯胺部分能被m-CPBA氧化斷裂生成兩種不同的雜環產物(圖7)。生成的產物類型取決於六元亞胺芳環上的取代基的電性和位置。當取代基是H或者F時,反應僅生成產物14;而甲基取代基則同時生成1415兩種產物;當亞胺基團的鄰、對位連有強供電基團甲氧基時,只獲得產物15



圖7. 化合物13的氧化轉化

(來源:Org. Lett.)

 

化合物1a4a的反應中間體混合物無法通過氧化生成4-取代的chroman-2-one衍生物9a,該化合物能夠通過6a在酸性條件下開環異構化獲得(圖8)。


圖8. 6a在酸性條件下轉化生成9a

(來源:Org. Lett.)

  

總結,作者開發了一種高效的有機催化串聯反應,利用鄰羥基肉桂醛及環狀磺醯亞胺多反應位點的特性,成功構建了手性苯並縮醛胺結構的橋環或者螺橋環骨架。所發展的反應底物適用範圍廣、立體選擇性高。該成果近期發表在Organic Letters(DOI: 10.1021/acs.orglett.9b01874)上。

相關焦點

  • 六員環內亞胺的有機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反應: 方法學與合成應用
    有機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反應是合成光學活性的β-氨基羰基衍生物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 上海有機所在中環化合物的不對稱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通過向吲哚的2,3位引入六元或者七元並環,可以有效地實現分子內反應位點的預組織。在銥催化下首先進行不對稱烯丙基去芳構化反應得到橋環中間體,再經歷逆Mannich/水解反應得到七—九元環產物。對關鍵橋環中間體的原位捕捉實驗對這一反應機理提供了佐證。
  • 何川課題組JACS:如何流水線般的構建矽中心手性?
    有趣的是,作為同一族的矽,以其為手性中心的有機矽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這激發了科學家們創造並研究這一特殊物種的極大興趣。科幻作家甚至大膽推測,與地球的「碳基」生命不同,地外世界可能存在相應的「矽基」生命。近年來,隨著不對稱化學的蓬勃發展,矽中心手性化合物的構建除了傳統的化學拆分、底物手性誘導之外,也逐漸湧現出了一些更為高級的不對稱催化合成方法。
  • 上海交通大學張萬斌教授課題組:RuPHOX-Ru選擇性不對稱催化氫化α,β-不飽和環丁酮
    含有四元環狀烯丙醇結構的化合物廣泛存在於許多天然產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圖1)。此外,因為該結構中同時具有碳碳雙鍵和羥基,從而能夠通過取代、加成或還原等操作轉化為其他手性化合物。因此,該化合物的合成受到廣大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過渡金屬參與的不對稱催化氫化反應因其高效的原子經濟性、環境友好性等特點,是合成該結構重要的方法。圖1.
  • 上海藥物所手性季碳二芳基胺基酸催化不對稱合成研究獲進展
    手性非天然胺基酸結構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藥物分子和多功能材料中,作為重要合成砌塊在有機合成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其中,手性季碳胺基酸因其在藥物化學、蛋白結構組學等方面顯示出的獨特性質而備受化學家們的關注。
  • 廣州生物院在有機小分子催化構建手性季碳中心研究中獲進展
    硝基烯烴的不對稱Michael反應是合成含氮手性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但目前的反應底物局限於beta單取代或者alpha,beta雙取代的硝基烯烴類化合物;位阻較大的beta,beta雙取代硝基烯烴反應很少有人報導,而這類化合物的不對稱Michael反應可以得到含有手性季碳中心的硝基化合物,而高光學活性的手性季碳中心的合成一直是有機合成領域極具挑戰性的研究課題。
  • 化學化工學院舉辦2019年河南大學有機合成青年學者論壇
    本次論壇由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功能有機分子工程研究所、阻燃與功能材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主辦。來自大連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國內高校的十餘名青年學者,以及學校有機學科的教師、研究生60餘人參加了會議。開幕式由阻燃與功能材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主任丁濤教授主持。 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徐元清教授致開幕詞。
  • 立體選擇性獲得兩種新型的基於氧化吲哚的軸手性苯乙烯化合物
    因此,基於芳環的軸手性骨架的催化不對稱構建吸引了眾多科研工作者的強烈關注。其中,軸手性苯乙烯或芳基烯烴骨架存在旋轉能壘較低、構型穩定性較弱等特點,因此,此類骨架催化不對稱構建已成為該領域的一個挑戰性問題。
  • 環狀聯烯參與的不對稱鎳催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苯炔、環炔以及環狀聯烯等結構具有非常大的環張力。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化學家對這些結構的研究興趣持續高漲。1902年,Stoermer和Kahlert提出了頗具爭議的2,3-苯並呋喃炔(1)的結構。
  • 南師大孫培培課題組:成功合成了磺醯化的二氫苯並呋喃衍生物
    2012年6月畢業於復旦大學,獲博士學位,導師林國強院士。同年7月進入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林國強研究員組,任助理研究員。2014年9月調入南京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現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有機化學教學團隊負責人。參加工作以來圍繞串聯反應合成雜環化合物、可見光催化或有機電化學促進的自由基反應等展開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成果。
  • 烯基二炔和苯乙烯發生的銅催化的[3+2]環加成反應,通過形成含銅全碳1,3-偶極子得到手性吡咯橋連[2.2.1]骨架
    含金屬的1,3-偶極子環加成是均相過渡金屬催化的重要過程之一。
  • 人才強校 | 郭紅超課題組在手性中環化合物的合成中取得新進展
    本網訊 我校理學院郭紅超教授課題組近期在中環化合物合成中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通過鈀催化的不對稱串聯環加成/Cope重排反應高效構建了手性九元雜環化合物,為中環雜環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的期刊《ACS Catalysis》 (2019, 9, 1645?
  • 發現手性含氮芳香雜環化合物合成新方法
    本報訊 日前,河南大學教授江智勇在可見光不對稱有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發展光敏劑與手性膦酸協同催化體系,為手性含氮芳香雜環化合物提供新的合成方法
  • 河南大學發現手性含氮芳香雜環化合物合成新方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日前,河南大學教授江智勇在可見光不對稱有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發展光敏劑與手性膦酸協同催化體系,為手性含氮芳香雜環化合物提供新的合成方法
  • 楊玉榮課題組:徵服複雜而優美的分子結構
    探索燈臺鹼全合成 燈臺葉產自我國雲南等地,民間常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有止咳、平喘等功效。近年來,科研人員發現燈臺鹼具有顯著抗腫瘤活性,使其備受關注。 楊玉榮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由於燈臺鹼的獨特結構,合成困難,傳統研究集中在結構鑑定和活性測試等方面,對其結構修飾和構效關係方面的研究幾乎是空白。」
  • 化學所在仿生伯胺催化高效構建手性季碳中心方面獲系列進展
    手性季碳中心廣泛存在於藥物、天然產物等生物活性化合物中, 在生物醫學、藥學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其合成一直是不對稱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具有極大挑戰性。最近,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分子識別與功能重點實驗室羅三中課題組研究人員依託仿生催化理念,開發了系列伯胺催化的高效不對稱反應,實現了多種手性季碳中心的構築(圖1)。為手性醫藥中間體、生物活性分子的便捷合成提供了新的策略。
  • 上海有機所在多環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化合物的自然含量非常稀少,但具有特別的化學結構:三環雙酮母核通過碳-碳單鍵連接高度取代的環戊烷側鏈,分子中連續8個手性中心對化學合成提出了一定挑戰。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李昂課題組近期完成了系列多環天然產物的全合成 (Angew. Chem. Int. Ed.
  • 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
    原標題: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   [導讀] 日前,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該校陳弓、何剛團隊首次實現了對具有高「環張力」的苯並氮雜環丁烷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填補了含氮雜環分子研究的一項重要空白。   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破解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吳軍輝 記者馮國梧)日前,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
  • 【人物與科研】上海交通大學張萬斌教授課題組: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
    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由於含有手性α-氨基醛、α-醯胺基醛的分子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以及極強的官能團轉化性,有機化學家一直對這類化合物的合成有著濃厚的興趣。然而文獻中報導的構建此類分子結構的方法非原子經濟性、合成效率較低。受課題組在不對稱催化氫化領域的一系列全新工作(Chem.
  • 江蘇師範大學石楓課題組Angew
    然而,有機小分子催化下硝酮參與的不對稱(3+3)環加成反應仍然是一個未知的研究領域。,其參與的催化不對稱(3+n)環加成反應是合成手性雜環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圖1)。目前已發展的與硝酮進行催化不對稱(3+3)環加成反應的合成砌塊主要包括:環丙烷衍生物、三亞甲基甲烷衍生物、乙烯基偶氮乙酸酯以及烯基金物種等。雖然有了這些研究進展,但是有機小分子催化下硝酮參與的不對稱(3+3)環加成反應仍然是一個未知的領域,亟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