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榮課題組:徵服複雜而優美的分子結構

2021-01-16 人民網

原標題:徵服複雜而優美的分子結構

▲燈臺鹼不對稱全合成

▲燈臺葉

近三年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楊玉榮課題組一直關注燈臺鹼的全合成研究。顧名思義,燈臺鹼(akuammiline alkaloids)就是從燈臺樹的葉莖中提取分離的一類具有吲哚結構的生物鹼。

日前,楊玉榮課題組順利完成了代表性的燈臺鹼aspidophylline A的首次不對稱全合成,並確定了該天然產物的絕對構型,該工作在線發表在化學類國際頂級刊物《德國應用化學》上。

探索燈臺鹼全合成

燈臺葉產自我國雲南等地,民間常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有止咳、平喘等功效。近年來,科研人員發現燈臺鹼具有顯著抗腫瘤活性,使其備受關注。

楊玉榮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由於燈臺鹼的獨特結構,合成困難,傳統研究集中在結構鑑定和活性測試等方面,對其結構修飾和構效關係方面的研究幾乎是空白。」

最近幾年,我國化學家在燈臺鹼全合成方面走在了國際前列。四川大學秦勇教授的研究組於2009年首次報導了燈臺鹼vincorine的全合成。楊玉榮認為,儘管當時合成路線步驟較多,但秦勇研究組的工作宣告化學家們第一次徵服合成高難度的燈臺鹼。

2012年,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馬大為研究員的課題組實現了燈臺鹼vincorine的更短路線的不對稱合成,隨後他們還報導了燈臺鹼aspidophylline A的全合成。最近,瑞士華裔化學家祝介平教授的研究組也報導燈臺鹼aspidophylline A,strictamine的全合成。

不久前,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昂課題組也完成了漂亮的燈臺鹼全合成。除此之外,美國許多著名實驗室也正在積極開展燈臺鹼的全合成研究。燈臺鹼的全合成已經成為國際上的研究熱點。

然而,目前很難說清楚這些全合成工作會直接產生什麼樣的用途,但楊玉榮相信同行化學家必定是對大自然裡這些化學結構複雜而優美的分子有濃厚興趣,並產生徵服這些極具挑戰性分子的激情。

他說:「在徵服燈臺鹼全合成工作的曲折旅途中,會使用和發展出一些新的合成策略、合成方法,這將有力促進有機化學的發展。」

一步構建四環骨架

據楊玉榮介紹,由於燈臺鹼具有多環、張力大的籠狀結構,手性中心較多,含有合成難度大的手性季碳等特點,其不對稱合成是非常困難的,目前大部分的燈臺鹼合成工作是消旋體的合成。

在不對稱合成中手性輔基、拆分獲得光學活性原料或者分步引入手性中心等是目前常見的手段。楊玉榮介紹,「在我們之前,不對稱吲哚串聯環化在燈臺鹼的合成中只有一例,即美國普林斯頓大學MacMillan小組於2013年設計了有機小分子催化下的不對稱串聯Diels-Alder-iminium cyclization反應構建燈臺鹼四環骨架,他們簡潔、高效地完成了燈臺鹼vincorine的全合成。」

楊玉榮課題組受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Carreira小組發展的Ir-催化多烯環化工作的啟發,設計了2,3-二取代的吲哚衍生物,並成功實現了吲哚核參與的不對稱串聯Allylic alkylation-iminium cyclization反應,一步構建了燈臺鹼四環骨架。

他指出:「我們的工作是對Carreira小組Ir-催化體系的很好擴展,該策略直接針對複雜天然產物全合成,目的性強,普適性好,特別是對燈臺鹼以及其他單萜吲哚生物鹼。」

此外,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遊書力研究員小組近年來在去芳構化研究方面有許多重要的工作,其中許多涉及含吲哚結構,這些工作也給楊玉榮課題組很大啟發。他稱:「我們在具體實驗中,發現更容易製備的含2級烯丙醇的吲哚衍生物,更能有效地發生我們設計的串聯反應。」

後續突破值得展望

楊玉榮還指出,燈臺鹼aspidophylline A最初由馬來西亞的Kam小組分離得到,但當時沒有確定其絕對構型。後來國際上三個研究組的全合成路線都是消旋體合成,所以,只有依靠不對稱合成才能最終確定其絕對構型。

「我們通過上面談到的Ir-催化吲哚串聯環化反應,有效合成了燈臺鹼aspidophylline A關鍵四環骨架,其光學純度很高。」楊玉榮課題組最終以16步完成了aspidophylline A的不對稱全合成,解決了其絕對構型未知的難題。

他還提及:「我們的合成路線中後面幾步,特別是有兩步我還不太滿意。如果能有合適機會,我們會重新設計,解決其選擇性差的問題。」

在楊玉榮課題組報導aspidophylline A首次不對稱合成的同時,美國一個研究小組也報導了aspidophylline A首次不對稱合成,楊玉榮表示:「我們最終合成產物的旋光和天然產物的數值完全吻合,而對方報導的旋光與天然產物的旋光有明顯差別。這可能和我們的串聯環化具有高度對映選擇性,光學純度高的優點分不開。」

雖然目前楊玉榮課題組完全可以依賴現在的這種串聯環化策略,再去完成幾個結構有關聯、同生源的燈臺鹼的全合成,但他覺得突破現有的策略,為其他類型吲哚生物鹼設計一些新穎、實用、高效的合成策略才更有意義、更具挑戰性,也是課題組後續工作的重點。(沈春蕾)

(責編:嚴佳黎(實習生)、趙竹青)

相關焦點

  • 深研院化生學院韓偉課題組和李子剛課題組在多肽自組裝機制分子...
    近日,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韓偉課題組與李子剛課題組合作共同在如何合理地設計多肽的分子結構從而獲得特定的自組裝納米結構是多肽自組裝材料研究的核心科學問題。多肽自組裝材料的分子設計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多肽分子複雜多變的構象特徵與多肽自組裝行為之間關係的深入理解。運用現有的實驗技術實現對多肽自組裝過程中構象細節的表徵頗具挑戰。計算機模擬是一種與實驗測量互為補充的表徵技術,可以提供實驗上難以捕捉到的分子細節。
  •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吳凱課題組在分子分形結構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分形結構因其特殊的數學和美學意義受到科學家們長期以來的廣泛關注。化學家們更是試圖利用共價鍵和配位鍵等來合成各類分子分形結構體,但由於受到合成方法的種種制約,始終無法實現高級別、無缺陷的系列分子分形結構的構築。
  • 上海交通大學陳海峰課題組在結構蛋白與天然無規蛋白的分子力場...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陳海峰教授課題組在J. Chem. Theory Comput.天然無規蛋白是一類在生理條件下沒有穩定三級結構的蛋白質,這類蛋白在真核生物蛋白質組中的含量超過40%,與腫瘤、心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以及糖尿病等複雜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結構蛋白的序列結構功能範式已經被大家廣泛接受,但天然無規蛋白的序列無規功能範式迫切需要建立。與結構蛋白相比,天然無規蛋白構象多樣性等特點導致難以用X-ray、NMR等傳統實驗方法來研究。
  • 分子拓撲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Leigh)教授在此前的研究中,李大為教授課題組已經報導了很多利用不同金屬模板的策略構築不同複雜程度的單分子結,但仍然缺乏用一條分子鏈打出多種結的策略。針對這一科學問題,受伴侶蛋白(Chaperone)機制啟發,李大為教授團隊基於上述工作,在一條分子鏈上,利用過渡金屬離子和鑭系金屬離子作為正交模板,通過點手性誘導構築了具有單一拓撲手性的分子結52。
  • 《分子細胞》發表西湖大學申懷宗課題組KCNQ4鉀通道結構研究成果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申懷宗為通訊作者,申懷宗課題組博士後李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吳坤博士、申懷宗課題組科研助理嶽振雷為共同第一作者。人的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組成,通過對神經信號的傳遞、加工、整合和存儲,負責生命維持、決策、記憶等神經活動,並實現對全身各部位的精細控制。
  • 王曉群課題組發現哺乳動物下丘腦神經前體細胞的分子和細胞特徵
    下丘腦是哺乳動物中最為複雜並且進化上相對保守的腦區之一,對於生物體的生理、行為穩態的調節至關重要。與大腦皮層的層狀結構不同,哺乳動物的下丘腦是由多種結構及功能複雜的細胞核團構成。層狀結構大腦皮層的組織原則及神經發生規律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已經得到比較深入的研究,王曉群課題組前期工作揭示了放射性膠質細胞(RG)和外側放射性膠質細胞(oRG)細胞是大腦皮層神經元發生的主要前體細胞(Nature Neuroscience2011),並且揭示了這些皮層神經前體細胞的分子特徵以及在大腦皮層發育進化上的貢獻(Cell Stem Cell2017,Nature2018)。
  • 複雜基質中生物分子檢測研究獲進展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劉志洪教授課題組在國際上率先構建了一種基於上轉換螢光的生物傳感平臺,實現了複雜基質中生物大分子的均相檢測。
  • 天津大學仰大勇課題組:生物合成蛋白質分子影像探針用於腫瘤靶向...
    分子影像可在亞細胞、細胞和組織水平反映活體狀態下分子水平變化,在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分子影像涉及化學、醫學、生物、計算機科學、放射科學、材料科學等多個學科,其發展亟需高效的分子影像探針。基於生物合成策略,他們設計合成了一種基於蛋白的腫瘤靶向雙模態分子影像探針,並用於腦膠質瘤的精準成像研究。
  •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JACS發文揭示稠環電子受體分子設計...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光伏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了稠環電子受體分子設計中起始原料的微小差異引發的「蝴蝶效應」,提出了「自下而上」的分子構建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m.Chem.Soc.,DOI:10.1021/jacs.0c09800)。
  • 衛濤濤課題組合作揭示蛇床子素舒張氣道平滑肌的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24日,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 Signaling》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衛濤濤課題組與美國Creighton University屠亞平課題組以及中國藥科大學曹徵宇課題組合作完成的論文"Airway
  • 工學院劉劍飛課題組創新性提出碳納米結構自動建模算法
    2016年9月11日,計算力學領域頂級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在線刊登了北京大學工學院劉劍飛課題組的研究論文「An Automatic Method for Generating Carbon Nanostructure
  • ...佔肖衛課題組在JACS發文揭示稠環電子受體分子設計中的蝴蝶效應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光伏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了稠環電子受體分子設計中起始原料的微小差異引發的「蝴蝶效應」,提出了「自下而上」的分子構建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m.Chem.Soc.,DOI:10.1021/jacs.0c09800)。
  • 藥學院唐葉峰、王戈林課題組在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優勢骨架...
    清華新聞網1月6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藥學院唐葉峰課題組與王戈林課題組合作發表研究論文,報導在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優勢骨架」的化學合成和生物活性評估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α-亞甲基-g-丁內酯(α-methylene-g-butyrolactone,MBL)是有機化合物中一種重要的結構單元,廣泛存在於眾多活性天然產物以及藥物分子結構中。作為一種Michael反應受體,α-亞甲基-g-丁內酯可與生物大分子通過1,4-共軛加成反應形成共價鍵,進而影響其生理功能,被視為一類具有共價結合模式的「藥效團」。
  • 柴繼傑課題組與合作者首次揭示植物TNL類抗病蛋白激活的分子機制
    ZAR1抗病小體可能作為離子通道或者轉運通道引起ETI【3,4】,相比CNL,TNL的作用機制更為複雜。TNL的N端TIR結構域具有NAD+水解酶活性(NADase)。該活性被認為用以產生第二信使信號,激活下遊的EDS1、NRG1等免疫通路【5-7】。目前還有很多TNL信號傳導相關問題有待回答。例如TNL如何識別效應蛋白?TNL是否可以形成抗病小體?
  • 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JACS發文提出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分子設計...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提出通過單邊延展合成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CS, DOI: 10.1021.jacs.9b08988)。
  • 程正迪院士《PANS》:化簡為繁,簡單嵌段共聚物共混出複雜的F-K相結構
    F-K相結構如何實現一般來說,要想觀察到複雜的F-K相,嵌段共聚物要有複雜的支鏈結構或高的構象不對稱性才行,要想合成這種結構的嵌段共聚物必然需要特殊的化學結構設計和繁瑣的合成步驟。如何在普通的線性二嵌段共聚物中實現這些非常規的相結構非常具有挑戰性。
  • 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合作揭示植物TNL類抗病蛋白激活的分子機制
    清華新聞網12月8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種研究所的Jane Parker課題組、Paul Schulze-Lefert課題組合作,發文揭示了植物TNL類抗病蛋白RPP1直接識別並結合效應蛋白ATR1、形成抗病小體並作為全酶催化NAD+水解的分子機制。
  • 石油分子的模型表示
    石油是十分複雜的烴類及非烴類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的組成元素是碳和氫,還有少量的硫、氧等雜原子,以及五十種微量元素如鎳、釩、鐵、鈉等。組成石油的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從幾十到幾千,其分子結構也是多種多樣。合理、完整地描述石油混合物中各分子結構與含量,對於煉廠在分子層次管理石油加工過程,有著重大的意義。
  • 代謝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礎醫學院文波課題組發現異染色質...
    細胞核內的染色質可分為常染色質(通常為活性區域)及異染色質(通常為非活性區域),二者分別聚合成被稱為A或B型區室(Compartment)的三維結構。在此框架下,染色質進一步形成拓撲結構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s, TADs)及染色質環(Chromatin loop)等更為精細的染色質高級結構,以調控基因組功能。
  • ...在《自然》發文報導細胞「感知」機械力的精巧分子機器結構與機制
    2018 年 1 月 22 日,《自然》期刊以長文形式在線 發表 了清華大學肖百龍、李雪明課題組題為《Piezo1 離子通道的結構與機械門控機制》(Structure and Mechanogating Mechanism of the Piezo1 Channel)的研究論文,他們解析了哺乳動物機械門控 Piez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