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研院化生學院李子剛/尹豐課題組利用穩定多肽在表觀遺傳學抑制劑...
近日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李子剛該論文報導了課題組成功研發靶向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的穩定多肽抑制劑。相比於已上市的藥物SAHA,該多肽抑制劑表現出更好的體內抗腫瘤效果以及顯著提高的安全治療窗口。通過化學手段穩定多肽的二級結構,從而提高其生物學活性是構建靶向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調控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
-
深研院化生學院翟宏斌課題組在虎皮楠生物鹼不對稱全合成方面取得...
虎皮楠屬植物是我國一種常綠灌木,兼具藥用和觀賞價值。科學家們迄今已從虎皮楠屬植物中分離得到了約320種虎皮楠生物鹼,它們通常具有抗腫瘤、抗氧化、促使神經增長因子增加、抗HIV等生物活性。虎皮楠生物鹼根據骨架連接特點可分為20種結構類型,其中Calyciphylline A類生物鹼是一個具有兩個連續全碳季碳的六環籠狀分子。
-
深研院化生學院黃湧課題組實現首例非過渡金屬催化的Suzuki反應
例如sp2雜化的芳基滷代烴反應活性高於sp3雜化的烷基滷代烴,當分子中存在多種碳-滷鍵時,選擇性地優先轉化烷基碳-滷鍵就是一大難題。,另闢蹊徑,提出了尋找有別於過渡金屬催化的偶聯過程,實現非過渡金屬催化或者無過渡金屬催化機制下的Suzuki偶聯反應的目標設想。
-
生命學院李雪明課題組在細菌curli菌毛生成系統膜上通道複合物的...
生命學院李雪明課題組在細菌curli菌毛生成系統膜上通道複合物的結構以及底物識別機制上取得進展清華新聞網1月15日電 1月13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雪明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curli菌毛生成系統的組裝和底物識別」(Assembly and substrate recognition
-
...遙教授課題組在自組裝手性納米結構和光學活性功能拓展上取得進展
2020線上API展會,碼上看導讀近日,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邢鵬遙教授課題組在自組裝手性納米結構和光學活性功能拓展上取得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在ACS Nano [ACS Nano. 2020, 14, 2522] 和Angew. Chem. Int.
-
【學術前沿】張曄/周兆才合作報導靶向脂筏的分子自組裝調控Hippo...
2020年12月23日,日本衝繩科技大學院大學的張曄課題組和復旦大學周兆才課題組合作在Nano letters雜誌發表題為Lipid-Raft-Targeted Molecular Self-Assembly Inactivates YAP to Treat Ovarian Cancer的研究成果,首次設計研發了一款以脂筏為靶點的分子自組裝納米抗癌新技術,並證明其通過上遊調控細胞骨架力學生物學特性而使
-
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合作揭示植物TNL類抗病蛋白激活的分子機制
清華新聞網12月8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種研究所的Jane Parker課題組、Paul Schulze-Lefert課題組合作,發文揭示了植物TNL類抗病蛋白RPP1直接識別並結合效應蛋白ATR1、形成抗病小體並作為全酶催化NAD+水解的分子機制。
-
化學所李峻柏課題組在利用短肽分子多級組裝模擬天然...
,實現了能量轉化、物質輸運和信號傳遞等重要生物功能。精準調控生物分子組裝條件,深入探究生物分子組裝體結構與功能關係,有助於在分子層面認識生物活動的分子機制、指導功能生物材料的研發。 跳轉閱讀→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膠體、界面與化學熱力學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峻柏課題組在短肽分子可控組裝與功能化方面,積累了較豐富的工作和研究經驗。
-
清華大學柴繼傑組揭示RALF多肽的受體識別分子機制
清華大學柴繼傑組揭示RALF多肽的受體識別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8 16:18:45 近日,清華大學柴繼傑課題組與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Cyril Zipfel課題組合作報導了植物中
-
物理學院毛有東課題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人源蛋白酶體...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定量生物學中心「青年千人」研究員毛有東課題組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解析了近原子解析度蛋白酶體三維結構,闡釋了其在降解多肽過程中的動力學調控的結構機理。蛋白質的降解調控是極其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在細胞分裂和分化、先天性免疫、適應性免疫、基因表達調控以及蛋白毒性響應等重要的生物過程中發揮關鍵調控作用。
-
FASEB J | 我校曾凡力課題組解析Npa3組裝RNA聚合酶II的分子機制
我校碩士研究生劉雪琴和謝德寶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這項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 32070574)和河北省優秀青年科學基金(C2020204109)的資助,是曾凡力課題組繼2018年解析RNA聚合酶II首步組裝機制以來又一深入的原創性成果。
-
納米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利用DNA引導異質結構自組裝方獲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形狀匹配策略調控DNA引導的異質結構自組裝方面取得新進展。形狀匹配策略調控DNA引導的金納米環與金納米球自組裝示意圖形狀匹配在分子識別中至關重要,例如主-客體分子識別、酶與底物的識別,以及適配體與靶標的識別等。而納米粒子的形狀也可以強烈地影響納米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決定納米粒子的組裝取向以及組裝產物結構,並最終影響組裝體的性質。
-
清華生命學院黃善金課題組發文報導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控制機制
清華生命學院黃善金課題組發文報導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控制機制清華新聞網5月28日電 5月23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黃善金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題為「腺苷酸環化酶相關蛋白1介導的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機制」(Mechanism of CAP1-mediated Apical Actin Polymerization
-
瞿禮嘉課題組在Science發文揭示植物中調控花粉管細胞完整性與精細胞釋放的分子機制
「Arabidopsis pollen tube integrity and sperm release are regulated by RALF-mediated signaling」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上,該論文首次找到了擬南芥有性生殖過程中參與控制花粉管細胞完整性與精細胞釋放的信號分子及其受體複合體,並揭示了該過程的分子調控機制。
-
自組裝構築首例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材料
基於酶催化原理和結構特點發展起來的超分子自組裝,為酶的從頭設計與構造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在前期的工作中,研究者通過生物分子自組裝,構建了輔因子依賴性的類酶活性位點(Chem. Eur.示意圖:a)辣根過氧化物酶(左側)和抹香鯨肌紅蛋白(右側)活性中心結構;b)聚組氨酸多肽自組裝過程;c)聚組氨酸多肽自組裝結構催化模式。圖片來源:Nat. Mater.
-
蘭州大學卜偉鋒教授課題組:雜臂星形共聚物的多級自組裝過程研究
眾所周知,兩親性嵌段共聚物、星形嵌段共聚物、雜臂星形共聚物能在「選擇性溶劑」中自組裝形成膠束狀聚集體。源於支鏈或者臂之間產生的拓撲受限效應,後兩類聚集結構更為複雜。近期,蘭州大學卜偉鋒教授課題組報導了以多酸簇合物為核的超分子星形嵌段共聚物(ACS Appl. Mater.
-
鄧興旺實驗室陳浩東課題組發現光信號調控植物向重力性的分子機制
光和重力是兩個核心物理環境因子,共同調控著植物的形態與向性,然而這兩個信號協同調控植物生長的分子機制還很不清楚。2020年7月20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現代農學院鄧興旺實驗室陳浩東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以Article的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 「Light modulates the gravitropic responses through organ-specific PIFs and HY5 regulation of LAZY4 expression in Arabidopsis」
-
深研院化生學院黃湧課題組發展銥催化的γ,δ-不飽和醯胺及羧酸的...
主流的研究範疇集中於醛及酮類化合物,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黃湧教授於2012年發展的鈀催化劑介導需氧脫氫策略為這一領域奠定了重要基礎(Chem. Sci. 2012, 3, 883-886),但是醯胺與酸的需氧脫氫歷程依然存在較大的挑戰性。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自然·通訊》發文揭示中心粒/纖毛長度控制機制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自然·通訊》發文揭示中心粒/纖毛長度控制機制 清華新聞網6月21日電 6月16日,《自然》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長文發表了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教授課題組與德國科隆大學分子醫學中心Jay Gopalakrishnan博士課題組的合作論文《CPAP-微管蛋白互作在中心粒
-
張傳茂課題組在細胞分裂中紡錘體組裝、染色體列隊和分離研究中...
近期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傳茂教授課題組在紡錘體組裝、染色體列隊和分離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繼發現微管募集蛋白TPX2受到Aurora A蛋白激酶磷酸化調控,進而調節細胞有絲分裂中期紡錘體長度(Fu et al,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