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重力是兩個核心物理環境因子,共同調控著植物的形態與向性,然而這兩個信號協同調控植物生長的分子機制還很不清楚。2020年7月20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現代農學院鄧興旺實驗室陳浩東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以Article的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 「Light modulates the gravitropic responses through organ-specific PIFs and HY5 regulation of LAZY4 expression in Arabidopsis」 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光信號差異性地調控植物不同器官向重力性的分子機制。
光與重力對植物的調控緊密關聯,以種子植物幼苗階段為例,當種子在土壤中萌發後,根無論從哪個方向長出來,都會很快在重力的作用下調整為向下生長以固著和吸收營養水分,胚軸則逆重力快速向上生長以突破土壤;見光後,植物迅速開啟適合光合作用的光形態建成發育過程(頂端彎鉤打開、子葉打開延展),此後其生長方向同時受到光與重力的調控。
陳浩東課題組的研究發現,黑暗環境中,抑制光形態建成的轉錄因子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S (PIFs) 能直接結合到重力信號正調控因子LAZY4基因的啟動子上並激活其表達,使植物的胚軸在暗中能維持很好的負向重力性,利於其向上生長突破土壤;見光後,PIFs蛋白迅速降解,LAZY4表達量下降,胚軸的負向重力性變差。在根中,促進光形態建成的轉錄因子ELONGATED HYPOCOTYL5 (HY5) 可以直接結合到同一個靶基因LAZY4基因的啟動子上並激活其表達,從而促進根的正向重力性,有利於根向下扎得更深。總結起來,該研究揭示了光通過兩組不同的轉錄因子,器官特異性地調控重力信號因子LAZY4基因的表達,抑制胚軸的負向重力性卻促進根的正向重力性的機制。
光信號抑制胚軸的負向重力性卻促進根的正向重力性的分子機制
該工作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現代農學院完成,博士後楊盼宇為本文的第一作者,鄧興旺教授和陳浩東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其他作者包括已畢業博士生文啟明、已出站博士後於仁波,在讀博士生韓雪。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的資助。
論文連結: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7/17/2005871117
來源:北大生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