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EB J | 我校曾凡力課題組解析Npa3組裝RNA聚合酶II的分子機制

2021-02-23 HEBAU青年教師學術沙龍

2020年9月28日,我校生命科學學院曾凡力課題組在美國實驗生物學會聯合會會刊The FASEB Journal(IF 5.39、中科院二區Top)在線發表了題為「Npa3 interacts with Gpn3 and assembly factor Rba50 for RNA polymerase II biogenesis」的學術論文,為理解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組裝以及轉錄機制增加了新的認識。我校碩士研究生劉雪琴謝德寶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這項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 32070574)和河北省優秀青年科學基金(C2020204109)的資助,是曾凡力課題組繼2018年解析RNA聚合酶II首步組裝機制以來又一深入的原創性成果。

RNA聚合酶II在真核生物中主要負責合成mRNA及大多數snRNA和microRNA前體。RNA聚合酶II是含12個亞基的分子量為550kDa的大複合物,也是RNA聚合酶中被研究得最多的一類。RNA聚合酶II是生命功能維持最重要的蛋白複合體之一,其結構和功能研究非常清晰。Roger D. Kornberg因為RNA聚合酶II結構的解析等卓越貢獻獲得2006年諾貝爾獎。然而RNA聚合酶全酶組裝及機制非常複雜,目前仍是轉錄調控領域中的難點。曾凡力課題組長期從事酵母分子遺傳學研究,重點關注RNA聚合酶組裝的分子機制。在前期研究基礎上,本研究發現GPN蛋白家族成員Npa3(人的Gpn1同源蛋白)與Gpn3以及Rba50存在互作關係協同組裝RNA聚合酶II。首先,因為實驗室研究的組裝因子均為必須基因,敲除致死。研究人員在釀酒酵母中構建了一套靶標蛋白快速降解系統,能特異性快速降解目標蛋白。研究發現,快速降解Gpn1(Npa3)、Gpn2、Gpn3均能造成細胞生長受阻,RNA聚合酶II在細胞質中聚集,嚴重影響RNA聚合酶II的組裝,直接證明釀酒酵母GPN家族蛋白成員均參與RNA聚合酶的生物生成過程。

Figure 1. Rapid depletion of GPN protein via AID system leads to cytoplasmic accumulation of Rpb1 and RNAPII assembly defects.


進一步通過定點突變構建了Npa3基因溫度敏感株,通過酵母高拷貝遺傳回補篩選手段獲得了npa3ts的一系列抑制基因,其中包括組裝因子Rba50和Gpn3等。

Figure 2. A point mutation in NPA3 causes temperature-sensitive cytoplasmi caccumulation of Rpb1.

Figure 3. GPN3 and RBA50 suppress the npa3ts mutant.

一系列生化實驗證明,Npa3直接參與RNA聚合酶II的組裝。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員發現Npa3和Gpn3均為必需基因,但二者存在物理相互作用且蛋白量的穩定性是相互依存關係。這證明Npa3組裝RNA聚合酶的功能與Gpn3密不可分,且相互協調。

Figure 4. Gpn1 and Gpn3 are mutually required to stabilize their protein levels. 

Npa3另一個互作蛋白Rba50是課題組前期報導的一個組裝因子。本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Npa3與Rba50互作,很可能協同靶向於RNA聚合酶II第2號大亞基的組裝。本研究充分利用酵母遺傳學和生物化學手段,採用創新的蛋白靶向降解系統,高效鑑定了Npa3組裝RNA聚合酶的功能。同時,也為新的組裝因子功能快速鑑定提供了系統性的方法。

原文連結:

https://faseb.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96/fj.202001523R

歡迎關注「HEBAU青年教師學術沙龍」

沙龍活動面向全校師生開放

期待您的加入與交流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三維精細結構—新聞—科學網
    病毒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也被稱為第12號非結構蛋白(nsp12),能夠與其他多個非結構蛋白質組裝形成一臺高效的RNA合成「機器」,完成這兩大過程。RNA聚合酶作為這臺轉錄複製機器的核心部件,是最重要的抗病毒藥物靶標之一,破壞其功能預期將能夠阻止病毒的複製,最終達到治療的目的。
  • RNA的轉錄與RNA聚合酶
    RNA聚合酶與轉錄機制的研究也是生命科學中的重要內容。2006年,羅傑·科恩伯格(Roger D. Kornberg,亞瑟·科恩伯格長子)「因其對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引自諾貝爾基金會羅傑一直致力於結構生物學研究,其獲獎的主要原因是解析了酵母RNAP II的晶體結構。但他的貢獻不僅於此,他在70年代即推斷出核小體的基本結構,90年代又通過實驗將其證實。這也為轉錄機制的研究打下了基礎。同時,也說明結構生物學研究並非僅僅依靠儀器,敏銳的頭腦也是必不可少的。
  • 新冠病毒重要藥物靶點-RNA聚合酶精細結構獲解析—新聞—科學網
    螺旋狀分子為類比同類機制聚合酶判斷的RNA模版鏈(灰色)與新生鏈(紅色)的位置和走向;瑞德西韋預期以效應分子(GS-443902)的形式結合於催化反應中心阻斷RNA合成(右下插圖);背景為新型冠狀病毒冷凍電子顯微照片及聚合酶複合物處於不同視角下的分子形態。
  • Nature:針對RNA轉錄和剪接的新觀點!磷酸化調節著RNA聚合酶II對不...
    論文通訊作者、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學教授、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Richard Young說,「凝聚物代表了分子生物學家對基因控制的思考方式的真正轉變。如今,我們為這一思考添加了一個關鍵的新層,這增強了我們對剪接和主要的轉錄複合物RNA聚合酶II的理解。」Young的實驗室一直處於研究凝聚物形成方式和時間以及它們在基因調控中的功能的最前沿。
  • 微生物所在流感病毒聚合酶調控RNA合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為了深入研究流感病毒聚合酶合成RNA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利用冷凍電鏡三維重構技術,解析了D型流感病毒聚合酶與不同RNA啟動子結合的近原子解析度三維結構。這些證據提示,不同聚合酶間的相互作用可能誘導其構象變化,從而促進處於mode B構象的3』-RNA轉運至酶活中心,但其分子機制還需進一步驗證和探索。
  • 禽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亞基「真相」被揭示
    繼2008年8月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禽流感病毒RNA論文之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迎芳領導的課題組和饒子和院士領導的南開大學、清華大學和生物物理所聯合實驗室,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析了該RNA聚合酶PA亞基剩餘的氨基端(PAN)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從而基本完成了對流感病毒聚合酶PA亞基的結構生物學研究工作。他們的研究結果清晰地揭示了PA蛋白具有核酸內切酶功能。
  • 公衛·速遞 | CELL重磅發布: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結構
    公衛·速遞 | CELL重磅發布: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結構 2020-08-19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Molecular Cell:中國科學家揭示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複合體的三維...
    Resolution」的論文,揭示了流感病毒RNA聚合酶複合體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物理所劉迎芳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組等中外多方參與的實驗室通過使用最新的高解析度單顆粒冷凍電鏡三維重構技術,解析了含有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大部分成分的4.3埃解析度的四聚體電鏡結構。該複合體涵蓋了流感病毒聚合酶催化活性的核心區域。
  • CellReports|施一/高福課題組解析出SARS-CoV-2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的結構
    -2」的研究文章,該研究通過Cryo-EM技術解析了SARS-CoV-2核心聚合酶複合物nsp12-nsp7-nsp8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並發現SARS-CoV-2的這個核心聚合酶複合物與SARS-CoV的相比,酶活性更低,熱穩定性更差。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21:32:50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Quan Wang、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eng G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新冠病毒(SARS-CoV
  • 科學家解析漆酶參與植物新型木質素聚合的分子機制
    Plant Cell | Richard Dixon院士團隊解析漆酶參與植物新型木質素聚合的分子機制責編 | 奕梵這類木質素分子的單一結構單元和線性結構使之成為合成碳纖維和製作高值化學品的一種非常理想的生物原料。
  • 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生物發生
    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生物發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6:48:37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Karim Mekhail及其研究組發現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形成。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捕獲細菌RNA聚合酶轉錄起始後期動態過程
    基因轉錄起始需要RNA聚合酶和轉錄起始因子σ組成複合物,再一起錨定到基因的啟動子區域,解開雙鏈DNA,起始RNA合成。在這個過程中,RNA聚合酶與大約60-bp DNA建立牢固的相互作用,以確保轉錄起始的高效進行。然而,RNAP隨後必須完全掙脫上述相互作用才能啟航完成RNA的延伸,這一過程稱為promoter escape。
  • 復旦大學揭示DNAzyme剪切RNA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12月11日上海訊(記者黃辛通訊員李沁園)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日前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甘建華課題組與麻錦彪課題組合作的關於
  • 研究鑑定一種RNA聚合酶II磷酸酶INTAC
    研究鑑定一種RNA聚合酶II磷酸酶INTAC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2:02:56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徐彥輝和陳飛課題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Nature Catalysis|量化計算結合實驗揭示RNA 聚合酶II催化機理
    而計算與實驗相結合,往往能更加深入探究複雜的酶催化機制。在這分享香港理工大學黃旭輝教授在2019 Nature Catalysis上一篇關於RNA聚合酶II 催化內裂過程的理論模擬與實驗驗證相結合的文章。
  • EMBO J | 開放核小體導致染色質鬆散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解析了分別包含組蛋白變體H2A.B和H2A.Z.2.2的核小體結構,闡明了H2A變體蛋白調控核小體動態性和染色質結構開放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同時解析了H2A.Z.2.2核小體的3.9 Å電鏡結構, 結構顯示H2A.Z.2.2蛋白核心的構象變化與H2A.B核小體類似,但是該核心纏繞的DNA約為125 bp。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細菌Class III轉錄激活機制
    Class 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Steitz研究組以CAP為模型,在Science上報導細菌Class I與II轉錄激活因子與RNA聚合酶及啟動子DNA的複合物結構,揭示出經典的轉錄激活分子機制。總體來說,它們通過DNA結合結構域與啟動子DNA相互作用,通過其轉錄激活結構域與RNA聚合酶相互作用,將RNAP聚合酶富集到其調控的啟動子DNA區域激活轉錄。在探索CAP轉錄激活機制的同時,David C.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細菌Class III轉錄激活機制
    9月28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餘課題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在線發表題為CueR activates transcription through a DNA distortion mechanism的研究論文,主要研究細菌Class 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
  • 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醯基轉移酶分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
    in A Bacterial Acyltransferase」(《細菌醯基轉移酶特異性選擇具有羧基末端醯基供體的分子基礎》)的研究論文,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肖菲博士為第一作者,李文利教授為唯一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