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礎醫學院文波課題組發現異染色質...

2020-12-07 復旦大學

細胞核內的染色質可分為常染色質(通常為活性區域)及異染色質(通常為非活性區域),二者分別聚合成被稱為A或B型區室(Compartment)的三維結構。在此框架下,染色質進一步形成拓撲結構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s, TADs)及染色質環(Chromatin loop)等更為精細的染色質高級結構,以調控基因組功能。近著絲粒異染色質(Pericentromeric Heterochromatin) 是最為典型的構成性異染色質,但是其維持的機制依然不甚明了。

近日,復旦大學代謝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礎醫學院文波課題組通過高解析度成像、三維基因組學、生物化學及生物物理學等多學科手段,系統性地論證了核基質蛋白SAFB對染色質高級結構的調控作用。10月30日,研究成果以「The Nuclear Matrix Protein SAFB cooperates with Major Satellite RNAs to Stabilize Heterochromatin architecture Partially through Phase Separation」為題在線發表於《分子細胞學》(Molecular Cell,IF=14.54)。

研究者發現,SAFB在細胞核中圍繞近著絲粒異染色質分布,SAFB的缺失導致異染色質的解離;SAFB的作用機制是與MajSAT RNA形成複合物,共同促進相分離來維持異染色質的高級結構。此外,研究者還發現,SAFB的缺失導致基因組區室化程度減弱、非活性染色質區域中以TAD為單元發生染色質相互作用降低、染色質-核纖層相互作用降低等一系列3D基因組的變化。課題組在該文中論證了這些變化可能是近著絲粒異染色質部分解離後間接導致的後果。

異染色質的穩定性在生殖細胞生成、胚胎發育、幹細胞分化等重要生物學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其紊亂與腫瘤等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該研究揭示了核基質蛋白與重複序列來源的RNA共同維持異染色質穩定性進而維護基因組三維結構的新機制,對於闡釋染色質高級結構的調控機理及相關的生理、病理過程的分子機制均具有積極意義。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博士研究生霍香如為該文的第一作者,文波教授為該文的通訊作者,季魯章、張昱雯、呂品等同學也在這一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貢獻。該研究還得到了復旦大學代謝與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礎醫學院劉贇研究員課題組、代謝與整合生物學研究院張鋒教授課題組,中國科學院馬普計算生物學研究所魏剛研究員課題組的大力協助,以及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雷射共聚焦平臺、流式細胞分選平臺等技術平臺的支持。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計劃、重點研發計劃 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PANDAS複合物在piRNA調控異染色質形成的分子機制
    TGS是在轉錄水平沉默目標轉座子——最終結果是誘導轉座子插入位點形成組成型異染色質。轉座子的沉默通常跟組蛋白修飾(H3K9me3)有很強的相關性。目前認為,Piwi/piRNA複合物通過轉座子新生RNA招募Panoramix(Panx),並最終導致轉座子區域異染色質的形成,該過程需要H3K9me3甲基化轉移酶SetDB1/Eggless和H3K4me3去甲基化酶LSD1。
  • 【科技前沿】Protein & Cell:文波組發現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7A相...
    真核生物細胞核內除了染色質,還存在大量由蛋白質和RNA聚集形成的無膜包裹核體(Nuclear bodies)。這些自我裝配的核體可以與周圍的核漿環境進行物質交換,以幫助細胞進行多種重要的生物學過程【1】。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譚蔚泓課題組招聘博士後
    ▎學術經緯/報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教授領銜建立,並依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實體建設
  • 2019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郭濱課題組聯合培養博士後招聘公告...
    ,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病理生理系、細胞分化與凋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東方學者特聘教授。Broxmeyer博士,印第安納大學-普渡大學印第安那波利斯聯合(IUPUI)醫學院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造血幹細胞的自我更新、乾性維持的代謝調控;造血幹細胞的歸巢和動員;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的定向分化。
  • 科學家發現人類衰老主因:異染色質紊亂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4月30日報導,在此項研究中,美國索爾克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發現,造成沃納症候群——一種導致過早衰老和死亡的疾病——的基因突變導致了DNA束即所謂的異染色質的惡化。這一發現是尖端幹細胞與基因編輯技術結合的產物,它可能導致通過預防或逆轉對異染色質的損傷,從而抵抗衰老相關生理衰退的方法。
  • 染色質結構形成及DNA複製叉穩定性維持的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
    然而,在過去二三十年,該研究領域的進展不大,細胞調控維持停頓複製叉穩定的分子機制所知甚少。最近,孔道春實驗室研究發現,當DNA複製叉停頓後,停頓DNA複製叉周圍的染色質結構變得更加緊密。研究團隊證明組蛋白去乙醯化、H3K9三甲基化等是複製叉停頓誘導的染色質結構變得更加緊密的一個重要方面。
  • 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細胞》發文破譯組蛋白乙醯化密碼
    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細胞》發文破譯組蛋白乙醯化密碼  清華新聞網10月24日電 清華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系和結構生物學中心李海濤研究團隊於10月23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發表了題為「
  • 異染色質紊亂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導,在此項研究中,美國索爾克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發現,造成沃納症候群——一種導致過早衰老和死亡的疾病——的基因突變導致了DNA束即所謂的異染色質的惡化。  這一發現是尖端幹細胞與基因編輯技術結合的產物,它可能導致通過預防或逆轉對異染色質的損傷,從而抵抗衰老相關生理衰退的方法。
  • 研究發現節律性調控染色質重塑和脂代謝基因表達的分子開關
    該研究發現MRG15作為一個進化上保守的表觀調控因子在調控肝臟組織染色質開放狀態和脂代謝基因轉錄活性的節律性振蕩中行使重要的分子開關作用。研究提示MRG15複合物在肝臟組織感應外界營養狀態,並在營養豐富環境下進行有效能量儲存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該研究為營養過剩環境下脂質代謝紊亂導致的代謝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標。
  • 30-nm染色質纖維結構及其動態調控的分子機制
    先後在美國新澤西醫科大學和紐約大學醫學院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MMI)從事博士後研究。2010年全職回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現任中國科學院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J Biol Chem,Genome Biol和「中國科學--生命科學」雜誌編委。
  • ...陳柱成課題組在《科學》合作發表長文闡述RSC複合物重塑染色質...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陳柱成課題組在《科學》合作發表長文闡述RSC複合物重塑染色質的機理清華新聞網11月1日電 11月1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陳柱成、北京大學生命學院高寧與美國猶他大學Bradley Cairns課題組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在線發表題為「核小體結合狀態的染色質重塑複合物RSC的結構
  • 體細胞核移植中染色質三維結構的重編程以及黏連蛋白的新功能
    研究者發現,SCNT胚胎發育體系中,這種進化保守的染色體鬆散也會發生,提示不管染色質的來源如何,卵細胞質都可以將其轉化為一個更加鬆散的狀態。具體來說,在SCNT過程中,體細胞的細胞核在移植後會首先進入一個類有絲分裂的狀態。與正常受精早期胚胎中TAD在1細胞大幅度鬆散不同,SCNT胚胎在1細胞階段具有清晰的TAD結構,但在2細胞階段仍然出現了鬆散的TAD結構,之後TAD又逐漸增強。
  • ...染色質三維結構的重編程以及黏連蛋白在抑制基因組激活中的新功能
    研究者發現,SCNT胚胎發育體系中,這種進化保守的染色體鬆散也會發生,提示不管染色質的來源如何,卵細胞質都可以將其轉化為一個更加鬆散的狀態。具體來說,在SCNT過程中,體細胞的細胞核在移植後會首先進入一個類有絲分裂的狀態。與正常受精早期胚胎中TAD在1細胞大幅度鬆散不同,SCNT胚胎在1細胞階段具有清晰的TAD結構,但在2細胞階段仍然出現了鬆散的TAD結構,之後TAD又逐漸增強。
  • 開發基於新型化學交聯「平臺「的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
    2020年8月24日,芝加哥大學何川實驗室聯合康乃狄克大學歐陽正清實驗室及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任兵實驗室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表文章 Direct由於CAP-C染色質互作圖「背景」更低,有更多的小於50Kb大小的染色質結構域被發現,同時也使得CAP-C能夠檢測到更多的染色質環。相比於此前人們發現的染色質結構域(例如TADs),這些小染色質結構域的邊界(boundary)富集了更多的H3K4me3,H3K27ac組蛋白修飾。並且有部分基因獨立形成了一個染色質結構域(圖1)。
  • 清華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發文報導組蛋白巴豆醯化新閱讀器
    清華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發文報導組蛋白巴豆醯化新閱讀器清華新聞網10月31日電 近日,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在自然子刊《自然化學生物學》(Nat Chem Biol)在線發表題為 「MOZ和DPF2的雙PHD鋅指結構域選擇性識別組蛋白巴豆醯化」(Selective Recognition of Histone Crotonylation
  • 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醯基轉移酶分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
    in A Bacterial Acyltransferase」(《細菌醯基轉移酶特異性選擇具有羧基末端醯基供體的分子基礎》)的研究論文,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肖菲博士為第一作者,李文利教授為唯一通訊作者。
  • 組蛋白H2A的單泛素化調控轉錄熱點染色質開關的分子機制
    PcG蛋白通過負向修飾染色質抑制基因表達,主要的作用分為三種:單泛素化修飾組蛋白H2A(H2AK121ub)、三甲基化修飾組蛋白H3(H3K27me3)、壓縮染色質。相比較PcG介導的兩種組蛋白修飾,PcG蛋白如何調控染色質結構仍不清楚。
  • 基礎醫學院鄭樂民團隊利用高靈敏的光聲納米探針實現在分子水平非...
    8月16日,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鄭樂民教授團隊在Advanced Materials在線發表了題為「Non-invasive nanoprobe for in vivo photoacoustic imaging of vulner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
  • 醫學院向燁課題組在《分子細胞》發文揭示細胞代謝影響細胞信號...
    醫學院向燁課題組在《分子細胞》發文揭示細胞代謝影響細胞信號傳導新機制  清華新聞網9月10日電 9月4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向燁研究組在《Molecular Cell》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biochemistry of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