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柱成課題組在《科學》合作發表長文闡述RSC複合物重塑染色質...

2020-12-07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陳柱成課題組在《科學》合作發表長文闡述RSC複合物重塑染色質的機理


清華新聞網11月1日電 11月1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陳柱成、北京大學生命學院高寧與美國猶他大學Bradley Cairns課題組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在線發表題為「核小體結合狀態的染色質重塑複合物RSC的結構」(Structure of the RSC complex bound to the nucleosome)的研究長文。該工作解析了RSC-核小體複合物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整體解析度7.1埃,核心區域3.0埃),揭示了RSC複合物對染色質的重塑機理。

染色質是遺傳信息的物質載體。染色質的形成可以有效壓縮DNA以適應細胞空間的需要,但同時抑制了基因的表達。核小體是組成各級染色質結構的基本單位。染色質重塑複合物(Chromatin remodeler)改變核小體位置和組成,對染色質結構進行重塑,在基因表達、DNA複製與修復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RSC是酵母細胞的關鍵染色質重塑複合物,調控酵母大部分基因的表達。RSC複合物包含15個亞基,其分子量在1MDa以上。儘管被廣泛研究,RSC如何組裝,如何滑動核小體,打開基因啟動子的機理仍有賴於進一步闡釋。  

圖1. RSC-核小體複合物的整體結構以及核小體識別模型

陳柱成實驗室自建立起,對染色質重塑過程進行了系列深耕。曾經報導了染色質重塑蛋白Snf2和ISWI在不同狀態下的結構。在這些研究基礎上,陳柱成與高寧、Bradley Cairns實驗室合作,解析了RSC-核小體複合物的高分辨結構,並對關鍵亞基進行了功能研究。

該結構顯示,RSC分為三個功能模塊(圖1),即馬達模塊(Motor)、ARP模塊與底物招募模塊(SRM),這三個模塊由核心亞基Sth1串聯組成。與前期普遍認為的「空腔-嵌入」模型不同,該工作發現RSC主要通過馬達與核小體相互作用,這支持了統一的ATP依賴的染色質重塑模型。ARP模塊主要起到支架和調控馬達的作用。SRM包含三個底物招募葉片:DNA結合葉片(DB-lobe)、組蛋白尾肽結合葉片(HB-lobe)與核小體結合葉片(NB-lobe)。這些葉片在空間上被安置在它們對應的底物附近,使它們能夠協同作用,結合核小體。

這個工作闡明了RSC識別啟動子的染色質特徵,定向移動核小體,打開啟動子的機理。RSC的多個亞基在生物進化過程中高度保守,RSC結構的解析為理解人源複合物(PBAF)提供了模版。其中,在NB-lobe的Sfh1亞基被發現結合組蛋白H2A-H2B酸性區表面,促進了RSC在體內和體外的染色質重塑活性,這提示Sfh1的同源蛋白INI1/ BAF47/SMARCB1突變造成多種癌症和神經發育疾病的可能機理。

團隊掠影

清華大學2015級博士生葉佑丕(陳柱成課題組)、2014級博士吳昊(高寧課題組)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2017級博士生陳康靜(陳柱成課題組)、2017級張文浩(鄧海騰課題組)參與了重要工作。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陳柱成教授、北京大學生命學院高寧教授以及美國猶他大學Bradley Cairns教授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本課題由中國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提供經費支持,並得到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北京市高精尖結構生物學創新中心的資助。

論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9/10/30/science.aay0033

相關文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059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203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029-2

供稿:生命學院

編輯:李華山

審核:周襄楠

相關焦點

  • 近期系列染色質重塑複合物相關重大成果
    染色質重塑複合物利用ATP的能量移動核小體在基因組上的位置和組成成分,在控制染色質結構、調節基因轉錄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根據結構和功能的特點,染色質重塑複合物可以分四大類:SWI/SNF、CHD、ISWI和INO80【1】。這些分子機器的運行機理,即如何利用ATP水解的能量推動核小體移動和組蛋白交換,一直是一個未解的科學問題。
  • 生命學院陳柱成、李雪明等合作在《自然》發文報導染色質重塑發生...
    生命學院陳柱成、李雪明等合作在《自然》發文報導染色質重塑發生的機理清華新聞網3月14日電 3月13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陳柱成、李雪明課題組聯合中科院物理所李明研究員等人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在線發表題為《Snf2介導的染色質重塑中DNA滑移機理的研究》(Mechanism of
  • 清華陳柱成研究組發文闡述「模擬開關」染色質重塑蛋白的結構與...
    清華陳柱成研究組發文闡述「模擬開關」染色質重塑蛋白的結構與調控機理清華新聞網12月8日電 12月6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陳柱成研究組在《自然》(Nature)雜誌發表題為「模擬開關染色質重塑蛋白的結構與調控」(Structure and regulation of the chromatin remodeler ISWI
  • 染色質重塑機制新理解!《科學》主刊發表復旦大學新成果!
    染色質重塑機制新理解!《科學》主刊發表復旦大學新成果!該成果報導了人源染色質重塑複合物BAF結合核小體的冷凍電鏡結構,對染色質重塑機制和BAF高頻突變致癌機制的理解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 結合核小體的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物RSC結構獲解析
    結合核小體的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物RSC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2 21:09:13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Patrick Cramer課題組取得一項新進展
  • 新研究揭示染色質重塑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近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徐彥輝課題組解析了人源染色質重塑複合物BAF結合核小體的冷凍電鏡結構,對染色質重塑機制和
  • 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SWI/SNF染色體重塑複合物的新亞基
    Nature Plants | 中山大學李陳龍課題組發現植物SWI/SNF染色體重塑複合物的新亞基來源:BAP BioArt植物 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體通過利用ATP水解所產生的能量改變染色質的結構來調節基因轉錄。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體在酵母,哺乳動物和植物中都相當保守。
  • 李陳龍團隊發現植物SWI/SNF染色體重塑複合物的新亞基
    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體通過利用ATP水解所產生的能量改變染色質的結構來調節基因轉錄。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體在酵母,哺乳動物和植物中都相當保守。酵母的SWI/SNF主要由8-14個亞基組成,而動物中的SWI/SNF複合體則由29個基因編碼組裝而成。
  • 研究觀測染色質重塑中DNA的B-Z構象轉變
    最近,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黃青課題組與鄭州大學張鳳秋課題組合作,利用紅外光譜技術觀測並研究染色質重塑中DNA的B-Z構象轉變,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染色質重塑是表觀遺傳學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一般包括組蛋白共價修飾型或ATP(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依賴型兩種類型。
  • SMARCB1突變影響mSWI/SNF複合物介導的染色質重塑
    SMARCB1突變影響mSWI/SNF複合物介導的染色質重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1 13:06:20 美國哈佛醫學院Cigall Kadoch團隊近期通過研究SMARCB1突變揭示出一個核小體酸性模塊相互作用位點
  • 土傳病原真菌染色質重塑抵禦寄主ROS脅迫研究獲進展
    dahliae chromatin remodeling facilitates the DNA damage repair in response to plant ROS stress 的研究論文,發現了土傳病原真菌通過染色質重塑應對寄主活性氧物質(ROS)的脅迫,修復ROS造成的真菌DNA損傷。
  • 合肥研究院等觀測染色質重塑中DNA的B-Z構象轉變
    最近,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黃青課題組與鄭州大學張鳳秋課題組合作,利用紅外光譜技術觀測並研究染色質重塑中DNA的B-Z構象轉變,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染色質重塑是表觀遺傳學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一般包括組蛋白共價修飾型或ATP(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依賴型兩種類型。
  • 中國科大在染色質重塑SWI/SNF與INO80複合體結構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蔡剛教授課題組利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染色質重塑SWI/SNF與INO80複合體及其不同核小體結合狀態複合物的三維結構,揭示了SWI/SNF與INO80複合體共有的肌動蛋白(Actin)和核肌動蛋白相關蛋白(Arps)組成的Actin/Arp模塊作為構象調控的分子開關,調控核小體結合及可能調節重塑核小體活性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分別在國際權威雜誌《Protein
  • 微生物所在土傳病原真菌染色質重塑抵禦寄主ROS脅迫研究中獲進展
    在酵母和動植物中發現,染色質重塑複合物通過調節染色質上核小體的分布、染色質的結構以及控制基因的表達等方式來影響細胞的生長發育,並參與DNA修復的調控。病原菌染色質重塑複合物是否應答寄主產生的ROS修復DNA的損傷尚不清楚。
  • 微生物所郭惠珊研究組報導土傳病原真菌染色質重塑抵禦寄主ROS脅迫...
    stress的研究論文,發現了土傳病原真菌通過染色質重塑應對寄主活性氧物質(ROS)的脅迫,修復ROS造成的真菌DNA損傷。在酵母和動植物中發現,染色質重塑複合物通過調節染色質上核小體的分布、染色質的結構以及控制基因的表達等方式來影響細胞的生長發育,並參與DNA修復的調控。病原菌染色質重塑複合物是否應答寄主產生的ROS修復DNA的損傷尚不清楚。
  • 今天,《科學》主刊發表復旦大學徐彥輝、陳飛團隊合作研究成果!
    今天,《科學》主刊發表復旦大學徐彥輝、陳飛團隊合作研究成果!2020年11月27日,《科學》(Science) 主刊以長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發表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生物醫學研究院徐彥輝團隊與陳飛團隊合作研究成果《一種全新轉錄調控復物 INTAC——RNA聚合酶II磷酸酶的鑑定(「Identification of Integrator-PP2A complex (INTAC),an RNA Polymerase
  • 兩篇Nature首次重建出染色質重塑蛋白-核小體的三維結構
    這正是染色質重塑蛋白(chromatin remodeler, 也譯作染色質重塑劑)發揮作用的時候。染色質重塑蛋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通過在核小體上來回地滑動來拆開DNA片段,替換單個組蛋白,讓DNA片段釋放出來用於轉錄,並且最終在轉錄完成時再次壓縮它。
  • 研究發現PANDAS複合物在piRNA調控異染色質形成的分子機制
    TGS是在轉錄水平沉默目標轉座子——最終結果是誘導轉座子插入位點形成組成型異染色質。轉座子的沉默通常跟組蛋白修飾(H3K9me3)有很強的相關性。目前認為,Piwi/piRNA複合物通過轉座子新生RNA招募Panoramix(Panx),並最終導致轉座子區域異染色質的形成,該過程需要H3K9me3甲基化轉移酶SetDB1/Eggless和H3K4me3去甲基化酶LSD1。
  • 研究發現節律性調控染色質重塑和脂代謝基因表達的分子開關
    5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Metabolism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丁秋蓉課題組的研究論文「MRG15 orchestrates rhythmic epigenomic remodeling and controls hepatic lipid metabo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