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衰老的主因究竟是什麼?異染色質紊亂

2020-12-05 每日科技網

        【每日科技網】

   核心提示:研究顯示,引起沃納症候群的基因突變會導致異染色質的紊亂,而這種對DNA正常包裹方式的破壞成為導致衰老的關鍵原因。

  外媒稱,一項把衰老過程與包裹緊密的細胞DNA束聯繫起來的研究可能導致預防和治療諸如癌症、糖尿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等老年性疾病的方法。學術期刊《科學》雜誌4月30日對這項研究作了詳細介紹。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導,在此項研究中,美國索爾克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發現,造成沃納症候群——一種導致過早衰老和死亡的疾病——的基因突變導致了DNA束即所謂的異染色質的惡化。

  這一發現是尖端幹細胞與基因編輯技術結合的產物,它可能導致通過預防或逆轉對異染色質的損傷,從而抵抗衰老相關生理衰退的方法。

  研究論文的資深作者胡安·卡洛斯·伊斯皮蘇亞·貝爾蒙特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引起沃納症候群的基因突變會導致異染色質的紊亂,而這種對DNA正常包裹方式的破壞成為導致衰老的關鍵原因,其影響超出了沃納症候群的範疇。它將確認一種主要的衰老機制——即異染色質紊亂,而這一過程已被證明是可逆的。」

  沃納症候群是一種使人提前衰老的遺傳疾病,在美國人口中的發病率約為20萬分之一。患者在生命的較早時期即患上白內障、Ⅱ型糖尿病、動脈硬化、骨質疏鬆和癌症等老年性疾病,多數患者死於50歲前後。

  這種疾病是由沃納症候群RecQ解旋酶基因——簡稱WRN基因——的突變所引起的,該基因負責WRN蛋白質的生成。以往的研究證明,正常形式的WRN蛋白質是一種維持人體DNA的結構及完整性的酶。當在沃納症候群的情況下,這種蛋白質發生突變,從而破壞DNA的複製、修復及相關的基因表達。這被認為是導致提前衰老的原因。不過,還不清楚突變WRN蛋白質擾亂這些關鍵細胞過程的確切方式。

  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在這項研究中尋求精確地測定突變WRN蛋白質導致如此嚴重的細胞破壞的方式。為此,他們利用尖端的基因編輯技術刪除人類幹細胞中的WRN基因,從而構建了一個沃納症候群細胞模型。這一幹細胞模型使科學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在實驗室研究迅速衰老細胞的能力。由此得到的細胞反映了真實的沃納症候群患者體內的基因突變,因此這些細胞的衰老速度快於正常細胞。

  通過更為密切的觀察,科學家們發現,WRN基因的刪除還導致了異染色質——即存在於細胞核中的包裹緊密的DNA——的結構破壞。

  這種DNA束狀形式起著控制基因活性的「操作面板」式的作用,並規範細胞複雜的分子結構。在束狀異染色質外面的是控制異染色質結構的化學標記物,即所謂的表觀遺傳標籤。例如,對這些化學開關的修改可以改變異染色質的結構,從而使基因得到表達或被抑制。

  索爾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WRN基因的刪除將導致異染色質的紊亂,這表明WRN蛋白質對異染色質的維護有重要作用。事實上,在進一步的實驗中,他們證明這種蛋白質與已知可以穩定異染色質的分子結構直接存在相互影響——從而首次以確鑿證據揭示了突變WRN蛋白質與異染色質紊亂之間的直接聯繫。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人類衰老主因:異染色質紊亂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4月30日報導,在此項研究中,美國索爾克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發現,造成沃納症候群——一種導致過早衰老和死亡的疾病——的基因突變導致了DNA束即所謂的異染色質的惡化。這一發現是尖端幹細胞與基因編輯技術結合的產物,它可能導致通過預防或逆轉對異染色質的損傷,從而抵抗衰老相關生理衰退的方法。
  • 代謝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礎醫學院文波課題組發現異染色質...
    細胞核內的染色質可分為常染色質(通常為活性區域)及異染色質(通常為非活性區域),二者分別聚合成被稱為A或B型區室(Compartment)的三維結構。在此框架下,染色質進一步形成拓撲結構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s, TADs)及染色質環(Chromatin loop)等更為精細的染色質高級結構,以調控基因組功能。
  • HP1蛋白促進異染色質相分離
    HP1蛋白促進異染色質相分離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7 14:03:18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G. J. Narlikar和J. D.
  • 科學家揭示RNAi與異染色質形成間的聯繫
    2009年的Science十大科學突破之一就是RNAi與異染色質形成間的聯繫,其發現人,美國國立癌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Shiv Grewal是這一領域的一位頂級科學家
  • 研究發現PANDAS複合物在piRNA調控異染色質形成的分子機制
    TGS是在轉錄水平沉默目標轉座子——最終結果是誘導轉座子插入位點形成組成型異染色質。轉座子的沉默通常跟組蛋白修飾(H3K9me3)有很強的相關性。目前認為,Piwi/piRNA複合物通過轉座子新生RNA招募Panoramix(Panx),並最終導致轉座子區域異染色質的形成,該過程需要H3K9me3甲基化轉移酶SetDB1/Eggless和H3K4me3去甲基化酶LSD1。
  • Genome Res | 轉座子在近著絲粒異染色質區調控機制
    染色質是指基因組中用DAPI 染色區域較深,相對不開放的區域.之前研究認為異染色質的基因組通常處於沉默狀態。隨著轉錄組學測序技術的發展,大家發現異染色質並非一直保持沉默。那麼這些活躍的異染色質有什麼功能呢? 基因組學研究發現細胞間期異染色質的穩定可以保證基因組結構的穩定。
  • 表觀遺傳學揭秘長壽,衰老有望被逆轉!
    並且OSKM在與多種轉錄因子和表觀遺傳酶的協助下可以改變染色質的結構,更改染色質景觀。 最為關鍵的是,在重編程引發的逆轉細胞衰老的過程中,表觀遺傳的逆轉發生於細胞功能逆轉之前,並且抑制H3K9me3甲基轉移酶等表觀遺傳因素會大幅減弱衰老細胞被逆轉的程度。
  • 研究揭示轉座子在近著絲粒異染色質區調控機制
    異染色質是指基因組中用DAPI染色較深、相對不開放的區域。這類區域被認為是基因組中的「黑洞」。以往研究認為,異染色質的基因組通常處於沉默狀態。隨著轉錄組學測序技術的發展,研究發現異染色質並非一直保持沉默。基因組學研究發現,細胞間期異染色質的穩定可以保證基因組結構的穩定。
  • Nature:揭示真核生物細胞核中染色質分離新機制
    真核染色體由染色質構成,染色質是DNA和相關蛋白的複合物。根據轉錄活性和壓縮程度,可以區分兩種類型的染色質,而且這兩種類型的染色質在細胞核內在空間上分開。高度濃縮的染色質部分由含有很少基因的且處於轉錄失活狀態的染色質區域組成。它被稱為異染色質(heterochromatin),位於細胞核的外圍,靠近核膜。
  • 衰老可逆轉!「乙醯輔酶A」或能續充人類壽命
    因為當CoA降低時,會啟動組蛋白脫乙醯基酶複合物(NuRD)來給染色質進行加工(染色體重塑),從而引起衰老。而當添加營養恢復乙醯輔酶A的水平時,又能逆轉壽命的減少。這些發現為延長人類壽命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轉座子在近著絲粒異染色質區調控機制
    異染色質是指基因組中用DAPI染色較深、相對不開放的區域。這類區域被認為是基因組中的「黑洞」。以往研究認為,異染色質的基因組通常處於沉默狀態。隨著轉錄組學測序技術的發展,研究發現異染色質並非一直保持沉默。基因組學研究發現,細胞間期異染色質的穩定可以保證基因組結構的穩定。
  • 科學家揭示ZKSCAN3延緩人幹細胞衰老的表觀遺傳機制
    然而目前國際上關於ZKSCAN3的研究主要基於腫瘤細胞系及模式動物,其在正常人類幹細胞等二倍體細胞中的生物學功能尚不明確。該研究首次報導ZKSCAN3通過自噬非依賴性的方式延緩人幹細胞衰老。機制方面,ZKSCAN3能通過穩固細胞核膜蛋白與異染色質的相互作用,從而增強基因組穩定性並抑制重複元件表達。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發現ZKSCAN3在人類早衰症間充質幹細胞、複製性衰老間充質幹細胞,以及老年個體分離的原代間充質幹細胞中均呈現出下調表達,暗示著ZKSCAN3與衰老調控的潛在聯繫。
  • 《Cell》:單細胞組蛋白修飾模型展示表觀遺傳多樣性隨著衰老而增加
    染色質修飾包括組蛋白轉錄後修飾,組蛋白多樣性。連同DNA一起調控表觀遺傳表型。雖然染色質修飾在多種生理學過程和人類疾病中都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由於此前存在的技術檢測通道有限,無法同時檢測各種免疫細胞亞群特異性marker和各種染色質修飾。因此在人類免疫細胞中進行染色質研究具有挑戰性。
  • 生物物理所合作揭示轉座子在近著絲粒異染色質區調控機制
    異染色質是指基因組中用DAPI 染色區域較深,相對不開放的區域。這類區域被認為是基因組中的黑洞。之前研究認為異染色質的基因組通常處於沉默狀態。隨著轉錄組學測序技術的發展,大家發現異染色質並非一直保持沉默。那麼這些活躍的異染色質有什麼功能呢? 基因組學研究發現細胞間期異染色質的穩定可以保證基因組結構的穩定。
  • 中國科學家「看見」 人類胚胎染色質結構動態變化
    我科學家「看見」 人類胚胎染色質結構動態變化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延斌)首次揭示人類早期胚胎中的染色質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首次解析人類精子和早期胚胎的高級結構,首次繪製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三維構象圖譜……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教授陳子江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教授劉江領銜的科研團隊取得了上述新突破
  • 曲靜/劉光慧/張維綺揭示ZKSCAN3延緩人幹細胞衰老的表觀遺傳機制
    然而目前國際上關於ZKSCAN3的研究主要基於腫瘤細胞系及模式動物,其在正常人類幹細胞等二倍體細胞中的生物學功能尚不明確。該研究首次報導ZKSCAN3通過自噬非依賴性的方式延緩人幹細胞衰老。機制方面,ZKSCAN3能通過穩固細胞核膜蛋白與異染色質的相互作用,從而增強基因組穩定性並抑制重複元件表達。
  • Cell:揭示染色質調節蛋白特異性組合調控染色質活性
    布洛德研究所表觀基因組計劃(Epigenomics Program)經理Charles Epstein解釋道,「我們知道很多不同的染色質調節物指導染色質結構和活性。」但是這些這些調節物如何操作的細節人們一直不清楚。根據2011年12月23日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論文,研究小組發現染色質調節蛋白的特異性組合控制比較重要的染色質活性,比如組蛋白修飾。
  • 劉光慧/曲靜/張維綺合作揭示核心節律蛋白延緩幹細胞衰老及促進...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節律調控的失衡與衰老密切相關。研究表明,成體幹細胞的衰老和耗竭是個體衰老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引發人類退行性疾病(如退行性關節病變)的關鍵驅動力。然而,核心節律蛋白在人類成體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調控作用尚不明確,能否通過靶向核心節律蛋白來延緩衰老或者防治衰老相關疾病也有待探索。
  • 開發基於新型化學交聯「平臺「的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
    現有的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依靠甲醛交聯蛋白與DNA,通過限制性內切酶或者DNase, Mnase對DNA進行酶切,再將空間上鄰近的DNA重新連接。將重連後的DNA文庫通過高通量測序,分析比對其來源並繪製染色質互作圖譜。
  • 果蠅細胞中發現五種主要染色質類型
    本報訊 轉錄活性常染色質與受阻遏異染色質的染色質傳統分類曾是一個有用的模型,但它應該進行升級,以適應人們日益增加的有關染色質功能域的知識。一項在果蠅中對與蛋白質有關的53種染色質進行的大規模綜合性全基因組分析表明,染色質有五種主要類型;這些可以構成描述表觀基因組的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