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張萬斌教授課題組:RuPHOX-Ru選擇性不對稱催化氫化α,β-不飽和環丁酮

2021-02-26 CBG資訊

含有四元環狀烯丙醇結構的化合物廣泛存在於許多天然產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圖1)。此外,因為該結構中同時具有碳碳雙鍵和羥基,從而能夠通過取代、加成或還原等操作轉化為其他手性化合物。因此,該化合物的合成受到廣大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過渡金屬參與的不對稱催化氫化反應因其高效的原子經濟性、環境友好性等特點,是合成該結構重要的方法。

圖1. 含有四元環狀烯丙醇結構的化合物

(來源:Org. Lett.)


上海交通大學張萬斌教授課題組發展了一類高效面手性配體RuPHOX,其在許多不對稱催化反應中表現出非常高效的不對稱催化效果(J. Am. Chem. Soc., 2017, 139, 9819-9822; Org. Lett., 2017, 19, 238-241; Chem. Commun., 2018, 54, 599-602; J. Am. Chem. Soc., 2018, 140, 2080-2084)。最近,該面手性配體與釕的絡合物RuPHOX-Ru,被方便地應用於一系列不對稱催化氫化反應中,高效構建具有生物活性的光學純手性官能化衍生物(Adv. Synth. Catal., 2015, 357, 3262-3272; Org. Lett., 2016, 18, 2122-2125; Adv. Synth. Catal., 2017, 359, 3665-3673; Chem. Commun., 2018, 54, 13571-13574)。

本文中,該團隊將面手性RuPHOX-Ru催化劑運用於α,β-不飽和環丁酮的不對稱氫化中。首先,作者以苯環上沒有取代基的α,β-不飽和環丁酮為標準底物,對不對稱氫化反應條件優化,最終以大於99%的轉化率獲得手性烯丙醇,對映選擇性為94% ee。然後,在優化的反應條件下,作者對反應的底物進行了拓展(圖2)。研究發現,具有不同取代芳基的α,β-不飽和酮類化合物均可高效進行反應,並以最高99%的收率和99.9%的ee得到目標產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Org. Lett.(Org. Lett. 2019, 21, 4331-4335)。


圖2. 底物拓展

(來源:Org. Lett.)

 

為了探索該反應的具體過程,作者進行了一系列的氘代試驗(圖3)。研究發現:1)反應過程中存在烯醇互變現象;2)反應中的氫源來自氫氣,不存在轉移氫化的過程。


圖3. 四元環狀不飽和酮的氫化過程

(來源:Org. Lett.)

 

為了驗證該不對稱氫化反應的效率,作者嘗試降低催化劑的用量(S/C=10000)。在室溫和30 bar的氫氣壓力下,反應原料能夠完全轉化並獲得98%的分離收率和94% ee的不對稱催化效果。接著,作者以上述手性四元環狀烯丙醇為中間體,衍生出一系列具有潛在生物活性的手性化合物(圖4)。


圖4. 四元環狀烯丙醇化合物的衍生

(來源:Org. Lett.)

 

總結:上海交大張萬斌課題組在溫和的反應條件下實現了對α,β-不飽和環丁酮中C=O的選擇性不對稱氫化,反應可達到克級規模,且產物可方便地轉化為多種手性分子。這一成果最近發表在Organic Letters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博士生李靜

相關焦點

  • 【人物與科研】上海交通大學張萬斌教授課題組: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
    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由於含有手性α-氨基醛、α-醯胺基醛的分子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以及極強的官能團轉化性,有機化學家一直對這類化合物的合成有著濃厚的興趣。然而文獻中報導的構建此類分子結構的方法非原子經濟性、合成效率較低。受課題組在不對稱催化氫化領域的一系列全新工作(Chem.
  • 馮小明課題組:Lewis酸催化β,γ-不飽和2-醯基咪唑的不對稱反應
    Lewis酸催化的β,γ-不飽和2-醯基咪唑的不對稱反應,包括串聯異構化/a-Michael反應、a-Mannich反應以及串聯異構化/sulfur-Michael反應。通過催化劑的微調,使得三類反應均能夠很好地兼容,以高收率、高非對映選擇性以及優秀的對映選擇性得到一系列具有光學活性的手性化合物。研究背景近年來,a,β-不飽和羰基類化合物由於其多樣化的反應性能,尤其在不對稱催化領域受到了化學工作者們的廣泛關注。
  • 上海交大張萬斌教授課題組在Nat. Commun.發表論文
    上海交通大學張萬斌課題組Nat. Commun.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張萬斌教授課題組在Nat. Commun.發表論文,報導了一種高效的鎳催化N-芳基亞氨基酯的不對稱氫化反應,以高收率和對映選擇性(高達98%ee)獲得手性α-芳基甘氨酸衍生物。同時,克級實驗可將底物/催化劑的負載量降至2000/1。並且,通過對產物的後期修飾(合成藥物中間體和手性配體),進一步證明了反應的實用性。
  • 武漢大學孔望清教授課題組最新科研進展
    傳統的方法通過鄰羰基芳基滷化物和炔烴的環化反應只能得到α,β-不飽和茚滿酮或茚醇產物,最終合成茚滿酮仍需進行額外的氧化/還原步驟。近日,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孔望清課題組利用鎳催化不對稱炔烴和鄰溴芳香醛的借氫環化策略,實現了茚滿酮和螺茚滿酮吡咯烷衍生物的高區域選擇性和高非對映選擇性合成
  • 人才強校 | 郭紅超課題組在不飽和碳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
    本網訊 日前,我校理學院郭紅超教授課題組在不飽和碳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聯烯碳的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為構建具有良好立體選擇性的兼具軸手性和中心手性元素的四取代聯烯化合物提供了簡潔、高效的合成方法,相應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 六員環內亞胺的有機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反應: 方法學與合成應用
    有機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反應是合成光學活性的β-氨基羰基衍生物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 上海有機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膦氫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催化不對稱共軛加成反應是構建碳-碳鍵和碳-雜鍵的高效方法之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加成中,常見的缺電子烯烴底物包括α,β-不飽和醛、α,β-不飽和酮、α,β-不飽和酯、α,β-不飽和醯胺、α,β-不飽和硝基化合物及α,β-不飽和碸等。
  • 上海交大李長坤課題組JACS:鈷催化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丙位胺化
    過渡金屬催化的不對稱烯丙位取代是對映選擇性構建C-C和C-X(X=O、S、N等)鍵的有效手段。然而,區域/對映選擇性控制和底物範圍等問題依然使其具有挑戰性,簡單烷基取代的消旋烯丙基底物的反應尚未得到廣泛開發。
  • 川師大曹鵬:烯基疊氮參與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反應
    該方法使用乙烯基疊氮作為乙醯胺和乙腈的替代物,以優異的對映選擇性得到了γ,δ不飽和β取代的醯胺和腈化合物。產物能夠轉化為氮雜環和含氮藥物分子,證明了該方法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背景介紹醯胺和腈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於有機合成,生物醫學和材料科學中。
  • 北化工衛敏/楊宇森:金屬間化合物催化不飽和醛高效選擇性加氫
    北京化工大學衛敏教授團隊報導了一種由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LDHs)前驅體通過結構拓撲轉變以及共還原製備高分散Ni基金屬間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其中,NiBi IMCs催化劑對多種α,β-不飽和醛(丁烯醛、3-甲基-2-丁烯醛、2-戊烯醛、糠醛、5-羥甲基糠醛和肉桂醛)的C=O加氫都表現出非常高的選擇性。
  • Angew:鎳催化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基化反應
    Angew:鎳催化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基化反應近日,南京大學朱少林教授課題組與上海大學龔和貴教授課題組共同合作在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論文,報導了NiH催化的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遷移性加氫烯基化反應(hydroalkenylation),以高收率和優異的化學選擇性獲得苄位烯基衍生物。
  • β-氨基硝基烯烴的不對稱還原研究獲進展
    理論上講,對β-胺基硝基烯烴進行不對稱催化還原是合成手性β-胺基硝基烷烴化合物最簡便直接的一種方法。然而,由於硝基官能團的存在,致使該類烯胺的不對稱還原極具挑戰性,到目前為止,文獻上尚無任何實現該方法的報導。
  • 不對稱氫化實現手性N,O-縮醛的合成新策略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半個世紀以來,過渡金屬催化的均相氫化的底物均為電中性的預製備不飽和底物(圖1a),並且在醫藥、化工等行業中,對不飽和雙鍵的直接氫化反應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正是因為如此,對於新型反應模式的探索往往被忽略掉;例如,不對稱氫化反應很少應用於構建沒有β-H原子的手性碳中心。然而在理論上,可以通過金屬氫轉移到sp2-碳正離子中間體的方式來構建手性sp3-碳原子,從而實現不飽和正離子的還原(圖1b)。
  • 環狀聯烯參與的不對稱鎳催化
    儘管如此,這些高張力中間體參與的不對稱催化反應卻非常罕見,迄今為止,僅有兩例報導:第一例是鈀催化的苯炔不對稱[2+2+2]環加成反應(Adv. Synth. Catal., 2006, 348, 2466–2474; J. Am. Chem.
  • 成都生物所β-氨基硝基烯烴的不對稱還原研究取得突破
    理論上講,對β-胺基硝基烯烴進行不對稱催化還原是合成手性β-胺基硝基烷烴化合物最簡便直接的一種方法。然而,由於硝基官能團的存在,致使該類烯胺的不對稱還原極具挑戰性,到目前為止,文獻上尚無任何實現該方法的報導。
  • 【有機】手性磷酸雙功能催化:基於α-烯基取代烯丙基硼酸酯的不對稱烯丙基化
    美國奧本大學陳明教授課題組近期設計了一種α-烯基取代的烯丙基硼酸酯(5)來研究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圖2)。手性磷酸催化的不對稱烯丙基加成反應底物篩選在獲得最佳反應條件後,作者考察了該反應的底物普適性(圖5)。該反應對於各類芳香醛、α,β-不飽和醛以及各種飽和脂肪醛均能夠以較好的收率,Z/E比例及對映選擇性得到目標產物。為了進一步探究反應的底物普適性,作者使用手性醛為底物進行了雙立體分化反應研究(圖6)。
  • 四川大學馮小明院士課題組發表Nature Commun.
    川大馮小明院士課題組Nature Communications:Lewis酸催化的β,γ-不飽和-2-醯基咪唑的不對稱轉化一直以來,關於β,γ-不飽和羰基化合物作為親核試劑的不對稱反應研究較多,然而對於它同時作為親核試劑和親電試劑的不對稱反應研究則鮮有報導。
  • 中山大學:分子籠催化特殊選擇性[2+2]光環化反應獲重要進展
    光誘導的烯烴[2+2]環加成反應是生成多種環丁烷最直接的方法。儘管選擇性[2+2]環加成反應的研究不斷取得進展,但對於特定區域選擇性和非對映異構體選擇性的烯烴分子間[2+2]環加成反應,發展還十分有限。例如順式的頭對頭(syn-HH)環丁烷衍生物的高選擇性合成,長期都沒有簡易普適的催化合成途徑。
  • 北京大學羅佗平課題組JACS:箭毒蛙毒素類似物的不對稱全合成
    最近,北京大學化學院的羅佗平課題組在JACS上報導了有關箭毒蛙毒素類似物( )-Batrachotoxinin A的不對稱全合成,文章DOI:10.1021/jacs.9b12882。 1998年,哈佛大學的Kishi課題組首先報導了(±)-batrachotoxinin A的全合成(J. Am. Chem. Soc.1998,120, 6627)。2016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J.
  • 上海藥物所手性季碳二芳基胺基酸催化不對稱合成研究獲進展
    然而,由於結構的特殊性,一些高效合成手性非天然胺基酸的方法,如不對稱氫化,無法用於構建手性季碳胺基酸類化合物。目前已有的構建手性α,α-二芳基胺基酸的方法,主要是通過有機催化的不對稱Strecker反應來實現,但具有較大的底物局限性,通常需要在一個芳基的鄰位有取代基以控制反應的立體選擇性,而且氰基需要在酸性條件下加熱水解轉化為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