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稱氫化實現手性N,O-縮醛的合成新策略

2020-09-16 X一MOL資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

半個世紀以來,過渡金屬催化的均相氫化的底物均為電中性的預製備不飽和底物(圖1a),並且在醫藥、化工等行業中,對不飽和雙鍵的直接氫化反應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正是因為如此,對於新型反應模式的探索往往被忽略掉;例如,不對稱氫化反應很少應用於構建沒有β-H原子的手性碳中心。然而在理論上,可以通過金屬氫轉移到sp2-碳正離子中間體的方式來構建手性sp3-碳原子,從而實現不飽和正離子的還原(圖1b)。但是由於過渡金屬氫化物與sp2-碳正離子形成的條件的不兼容性,該領域鮮有相關文獻報導。


手性縮醛是許多天然和人工生物活性分子的核心結構,因此合成該家族化合物的合成對於合成方法學以及醫藥產業具有極高的發展價值。由於缺乏有效的手性誘導以及產物的易分解特性,該框架的合成極具挑戰,催化體系且僅限於手性Bronsted酸(圖1c)。


基於上述兩種挑戰,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溫佳琳張緒穆團隊報導了通過碳正離子的不對稱氫化反應合成N,O-縮醛的新策略;該反應模式為酸性條件下的陽離子中間體氫化模式,對底物的官能團兼容性好,具有非常高的活性以及對映選擇性(ee值最高為99%,TON最高為4350,圖1d)。關於羰基碳鎓離子的不對稱氫化已經由該課題組報導(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6108-6114,點擊閱讀詳細),該課題組著眼於更具挑戰的手性縮醛類化合物進行進一步研究。

圖1. 針對陽離子型sp2碳原子的不對稱氫化實現手性縮醛的合成


作者以O-Acetylsalicylamide(1a)為標準底物對反應條件進行考察;首先以L1(zhaophos)為配體對金屬前體,溶劑,酸以及添加劑進行了篩選,發現以[Ir(COD)Cl]2為金屬前體,溶劑為異丙醇的,在四異丙氧鈦跟氯化氫醋酸溶液的存在下,可以以86%的收率以及93%的對映選擇性得到目標產物2a,並且存在12%的酸解及異構化的產物。基於此,作者合成不同類型的zhaophos並對其進行考察,發現以大位阻的zhaophos(L4)為配體時,可以以97%的收率,99%的對映選擇性得到目標產物2a以及極少量的副產物(表1)。

表1. 條件篩選


得到最優條件後,作者對底物的範圍進行考察;對於不同電性和位阻的底物都可以得到優異的對映選擇性(2a-k,圖2),而對於長鏈烷基,酯基,醚,苄基以及氮上的各種取代基,該反應都可以得到較好的對映選擇性(2q-s,圖2)。令人驚喜的是,C=C雙鍵在該反應條件下也可以兼容(2t,圖2)。同時作者開展了克級反應的考察,發現S/C=1000的時候,可以以73%的收率以及97%的對映選擇性得到產物2i, ee值沒有明顯降低。與此同時,作者對另一種類型的底物N-Acetylsalicylamide也進行了考察,結果同樣令人滿意。

圖2. 底物拓展


作者對兩種不同類型的底物開展氘代實驗,驗證了sp3碳上的氫原子是直接來自於金屬氫物種。控制實驗表明,對於正離子物種的高氯酸鹽5的氫化依然能夠得到手性縮醛,並且氯離子的存在可以提高對映異構選擇性。關於中間體的DFT計算表明,該中間體不是亞胺鹽,正電荷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在整個分子中。

圖3. 控制實驗


之後,作者進行了詳細的激勵探究。作者提出了一個催化模型(圖4d)該模型設計三個基元反應:①底物在酸的作用下成環形成碳正中間體,②中間體被金屬氫化物還原成縮醛,③氫負離子轉移後的催化劑物種在氫氣作用下重新生成金屬氫化物。首先,動力學實驗表明該反應對底物呈一級動力學關係。通過比較在氫氣和氘氣氛圍下的反應速率,該反應的KIE為2.12;此一級KIE證明該反應的決速步為有M-H參與的氫轉移②或氫氣異裂③。隨後作者通過比較苯環上吸電子或供電子取代基的反應速率,繪製了Hammett曲線,由此作者推斷出該反的決速步涉及陽離子中間體也就是①或者②。因此,Hammett曲線跟KIE共同說明反應決速步為氫轉移步②。

圖 4. 催化循環研究


最後,作者對手性誘導的模型進行了探究,利用Buried Volume進行了象限分析,發現對映異構選擇性和催化劑其中一個磷原子上的取代基的位阻有直接的關係。此方法可以不通過DFT計算實現催化模型的構建,避免了針對複雜體系反應過渡態的計算工作。

圖 5. 手性誘導模型


這一研究成果以hot paper的形式發表在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上,並被選為內封面。南方科技大學科研助理孫永傑與中山大學趙慶陽教授為該文共同第一作者。第一通訊單位為南方科技大學,通訊作者為南方科技大學溫佳琳研究助理教授和張緒穆教授。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深圳市科創委的資助。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of Cationic Intermediates for the Synthesis of Chiral N,O‐Acetals

Yongjie Sun, Qingyang Zhao, Heng Wang, Tilong Yang, Jialin Wen, Xumu Zhang

Chem. Eur. J., 2020, 26, 11470-11477, DOI: 10.1002/chem.202002930


導師介紹

溫佳琳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81339

張緒穆

https://www.x-mol.com/groups/zhang_xumu

相關焦點

  •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等實現烯烴不對稱硼氫化—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施世良課題組和浙江大學化學系洪鑫課題組通過設計合成新型大位阻手性氮雜卡賓配體(R,R,R,R)-ANIPE,成功實現了首例廉價金屬銅催化的
  •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Nature Catalysis:雙烷基酮不對稱催化氫化
    酮不對稱催化氫化是合成手性醇分子單一對映體的最直接方法,然而雙烷基酮的不對稱催化氫化一直缺少高效手性催化劑,成為一個長期的難題。周其林課題組通過設計新型手性螺環催化劑,攻克了這一難題。在不對稱催化中,獲得優異對映選擇性的關鍵在於手性催化劑。對於芳基烷基酮的不對稱氫化,很多手性催化劑都表現出高活性和高對映選擇性。
  • 不對稱氫化反應在手性藥物合成中的應用
    不對稱催化氫化反應在過去幾十年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目前發展的種類多樣的高效手性隣配體大大拓展了不對稱氫化反應的底物適用範圍。
  • 首次、手性:Roush不對稱烯丙基化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個人名反應同樣從醛類化合物出發,首次實現了高烯丙醇的不對稱合成。 1978年,德國馬爾堡大學(Philipps-Universit t Marburg)的Reinhard W.
  • 銅催化烯基矽烷的去對稱化硼氫化反應 合成矽立體中心的有機矽烷
    目前,手性矽烷的催化不對稱合成領域的發展較慢,僅有為數不多的報導,其種,含有(多於)兩個立體中心的手性矽烷的不對稱合成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利用銅催化雙乙烯基取代矽烷的去對稱化硼氫化策略,快速、方便地合成一系列高對映及非對映選擇性的、帶有連續手性矽、手性碳立體中心的含硼有機矽化合物。
  • 新型氧雜螺環雙膦配體在不對稱...
    該配體在釕催化的α,β-不飽和羧酸的不對稱氫化中表現出優異的活性和對映選擇性(up to 99% yield, up to >99% ee),可應用於重大藥物沙庫必曲和青蒿素的關鍵中間體的不對稱合成。  跳轉閱讀→
  • 一「鋅」二用:上海有機所張新剛組JACS報導鎳催化對稱偶聯新策略
    雖然化學家們發展了手性親核試劑參與的立體專一性反應,但該類反應需要額外步驟製備手性親核試劑,並且很多該類試劑在反應過程中易發生消旋化。因此,實現過渡金屬催化的消旋親核試劑參與的對映選擇性偶聯反應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發展新的手性催化模式,並在之前已發展手性匯聚式合成的基礎上開發更加高效的手性發散式合成新策略也將為過渡金屬催化的不對稱偶聯反應注入新的活力。
  • 上海藥物所手性季碳二芳基胺基酸催化不對稱合成研究獲進展
    其中,手性季碳胺基酸因其在藥物化學、蛋白結構組學等方面顯示出的獨特性質而備受化學家們的關注。然而,由於結構的特殊性,一些高效合成手性非天然胺基酸的方法,如不對稱氫化,無法用於構建手性季碳胺基酸類化合物。
  • 【人物與科研】上海交通大學張萬斌教授課題組: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
    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由於含有手性α-氨基醛、α-醯胺基醛的分子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以及極強的官能團轉化性,有機化學家一直對這類化合物的合成有著濃厚的興趣。然而文獻中報導的構建此類分子結構的方法非原子經濟性、合成效率較低。受課題組在不對稱催化氫化領域的一系列全新工作(Chem.
  • 【有機】手性Brønsted酸催化α‑氨基酮的不對稱合成
    X-MOL Tips(點擊閱讀詳情)西南大學的郭其祥教授課題組近期報導了一種不對稱催化合成手性
  • 手性化合物大搜查之「一點都不能少」:金屬中心手性(下)
    Belokon教授小組首先設計了一系列席夫鹼CoIII配合物,金屬中心手性由天然胺基酸衍生的席夫鹼配體誘導產生,通過調節胺基酸的直鏈取代基和金屬中心抗衡離子,可以實現手性Lewis酸活性,用於催化醛的不對稱矽氰化反應[1]和Michael加成反應[2];也可以實現手性Bronsted酸活性,用於催化α,β-不飽和酮和亞胺的HAD(Hetero-Diels-Alder)反應[3]。
  • :二烷基酮的對映選擇性氫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自19世紀Fischer開創不對稱合成領域以來,不對稱催化得到了迅速發展並廣泛用於合成手性藥物、農藥以及精細化學品。具體而言,不對稱催化是通過手性催化劑與底物的前手性中心或前手性面之間的精確識別來控制立體選擇性。
  • ...德國《應用化學》報導我校鈀催化烯醯胺的不對稱雙官能團化最新...
    手性胺衍生物是有機化學中最普遍和最有價值的骨架之一,其中含兩個連續手性中心的手性胺高效構築尤其重要。近年來,過渡金屬催化的烯烴不對稱碳胺化反應成為手性胺合成的重要方法之一,該策略通常適用於端烯;對於更為普遍且更為惰性的內烯而言,反應的區域選擇性和非對映選擇性控制變得尤為困難(Scheme 1a)。
  • 光介導的手性磷酸鹽催化N-乙醯基烯胺的不對稱雙官能化反應
    N-乙醯基烯胺的不對稱雙官能化反應。該反應以手性磷酸鋰作為催化劑,在存在或不存在光氧化還原催化劑的情況下,均可以實現N-乙醯基烯胺的不對稱雙官能化反應,得到多種高度官能化的手性胺衍生物。背景介紹烯烴的不對稱雙官能化是構建複雜手性分子的一種重要手段,廣泛應用於許多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的全合成中,而其中自由基參與的烯烴雙官能化反應在近年來發展迅猛。
  • Angew:通過不對稱1,8-共軛加成反應構建四取代手性聯烯類化合物
    香港科技大學孫建偉課題組報導了手性磷酸催化吲哚取代的炔丙醇與3-苯基吲哚或1-萘酚的不對稱1,8-共軛加成反應,能以良好至優秀的收率及對映選擇性得到一系列四取代聯烯化合物。同時,對照實驗的結果表明遠程控制的1,8-共軛加成反應中涉及的原位生成的吲哚亞甲基亞胺(indole imine methide)類化合物是通過雙功能過渡態轉化而來的。該成果發表在Angew. Chem. Int.
  • 手性伯胺/酮協同催化過氧化氫不對稱α羥基化反應
    手性伯胺/酮協同催化過氧化氫不對稱α羥基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2:54:17 中科院羅三中團隊揭示了手性伯胺/酮協同催化過氧化氫不對稱α羥基化反應。
  • 手性物質化學發展趨勢
    手性物質的創造與轉化,以及手性物質的表徵和性能等研究已經形成一門新興的化學學科——手性物質化學(也稱「手性化學」)。手性物質化學往往採用手性原料、手性催化劑等,或者通過不對稱反應、不對稱催化反應及手性拆分等方法合成和構築手性物質。在手性物質化學研究中,合成和構築手性物質是指得到單一對映異構體或者一種對映異構體過量的具有光學活性的手性物質。
  • 川師大曹鵬:烯基疊氮參與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反應
    ,用於構建β-手性羰基化合物的方法。由於其烯醇碳負離子具有「硬」的親核性,乙醯胺和乙腈很難用於催化不對稱反應。尤其是乙腈參與的高對映選擇性的碳碳鍵偶聯反應仍未報導。過渡金屬催化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AAA)反應是一種有效的合成手性化合物的方法。Ir催化的羰基化合物的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是構建碳手性中心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丙二酸酯、丙二腈等羰基衍生物由於易形成穩定的碳負離子,可以直接參與AAA反應。
  • 上海交通大學張萬斌教授課題組:RuPHOX-Ru選擇性不對稱催化氫化α,β-不飽和環丁酮
    此外,因為該結構中同時具有碳碳雙鍵和羥基,從而能夠通過取代、加成或還原等操作轉化為其他手性化合物。因此,該化合物的合成受到廣大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過渡金屬參與的不對稱催化氫化反應因其高效的原子經濟性、環境友好性等特點,是合成該結構重要的方法。圖1. 含有四元環狀烯丙醇結構的化合物(來源:Org. Le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