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羅佗平課題組JACS:箭毒蛙毒素類似物的不對稱全合成

2020-11-25 騰訊網

導讀

箭毒蛙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毒的生物鹼之一。同時,它也在研究一些疾病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因此,它的合成引起了無數化學家的興趣。最近,北京大學化學院的羅佗平課題組在JACS上報導了有關箭毒蛙毒素類似物( )-Batrachotoxinin A的不對稱全合成,文章DOI:10.1021/jacs.9b12882。

跳轉閱讀化學加搜索:2萬多家企業,300多萬產品,1.2億條化合物數據……

箭毒蛙毒素( )-Batrachotoxin(BTX),因中南美洲的土著居民常用箭毒蛙的毒液製作箭頭而得名,是人類目前已知的最毒的天然毒素之一(跳轉閱讀:毒尖上綻放的玫瑰:箭毒蛙毒素)。一隻箭毒蛙身上的毒素至少能毒死十個成年人,而且無藥可解。箭毒蛙毒素可以使受體的神經細胞的鈉離子通道保持持續打開,從而導致受體因心力衰竭而死。與此同時,箭毒蛙毒素的作用機制也可以幫助人類更加清晰地認識因鈉離子通道失調引起的症狀如癲癇、心臟病等。然而,通過從箭毒蛙皮膚中提取的策略顯然不能滿足研究的需求。於是,化學家們紛紛嘗試合成該類型化合物。

1998年,哈佛大學的Kishi課題組首先報導了(±)-batrachotoxinin A的全合成(J. Am. Chem. Soc.1998,120, 6627)。2016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J. Du Bois教授課題組通過串聯自由基策略在Science上率先報導實現了箭毒蛙毒素的不對稱合成(Science2016,354, 865)。北大羅佗平課題組也對該結構有極大的興趣。最近,他們通過光催化和區域去對稱化的策略,成功地構建了箭毒蛙毒素類似物( )-Batrachotoxinin A。一方面由於( )-Batrachotoxinin A可以通過一步簡單的酯化便可得到最終的箭毒蛙毒素;另一方面,箭毒蛙毒素的毒性比( )-Batrachotoxinin A強500倍。因此,該工作將( )-Batrachotoxinin A定為目標分子。

該分子的逆合成分析如下(圖1):化合物2可以由3經單線態氧氣-ene反應得到,而後者結構中的七元環內醯胺骨架可以由4經還原胺化、醯胺化、分子內環化三步經典的反應得到。而4可以由6經分子內環化、碳碳鍵斷裂得到,後者可以由α-溴代酮7和1,3-二酮化合物8反應得到。

圖 1:逆合成分析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具體的合成步驟如下(圖2):作者按文獻方法製備了化合物9。化合物9與烯基醚鋰試劑可以以十克的規模發生親核進攻、水解得到化合物10,後者可經在酸催化下形成縮酮1111也經由烯醇矽醚中間體與NBS反應,以1克級規模,89%的產率形成α-溴代酮7。於是,作者考慮從化合物78經SN2反應構建化合物6,考察了溶劑、溫度、鹼等條件,然而均沒有取得成功。最後,作者通過對文獻的調研和思考,嘗試採用MacMillan發展的光催化的策略將78連接起來(Science2008,322, 77)。最後,在釕光敏劑與當量的小分子胺協同作用下,能與7%的產率得到目標產物6,並且反應可放大到四克的規模。過程中當量的小分子胺的作用是與8的羰基作用形成烯胺中間體。6可發生分子內鋰滷交換、親核進攻構建六元環骨架5。需要指出的是,反應除了得到目標產物5以外,還可以得到異構體12和質子化產物13。該反應需要使用大量的叔丁基鋰,作者通過實驗和理論計算發現,叔丁基鋰除了發生鋰滷交換,過程中還與另外兩分子羰基進行配位,從而決定了產物的優勢構型(詳情可參考文章SI)。5可經由烯醇矽醚化得到化合物14,後者可發生雙羥化、氧化碳碳鍵斷裂得到化合物16。然而,對16還原時,作者發現反應的主產物中C11的立體選擇性與目標產物相反。

圖 2:合成路線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於是,作者考慮從化合物14出發,嘗試新的合成路線。因為之前的失敗,作者考慮優先構建C11的手性中心。化合物14可在當量醋酸鈀作用下通過一步Saegusa氧化得到1818經DIBAL-H和LAH先後選擇性還原可得到化合物1919的C11的構型與目標產物是一致的。19經縮酮保護、臭氧化可得到化合物20。值得一提的是,臭氧化反應使用了甲醇作溶劑,因此甲醇參與了反應。2可在NaBH4還原下得到化合物2121經分子內重組縮酮化和Grieco Nishizawa消除得到化合物2222經脫保護、NaIO4氧化碳碳鍵斷裂得到化合物2424經還原胺化、醯胺化和分子內關環三步常見的反應得到化合物25。為了將25的末端烯烴轉化為二級醇,作者考慮單線態氧化的策略將烯烴先氧化為不飽和醛。空氣中的氧氣通常為三線態形式,與烯烴之間的作用是較弱的。單線態氧氣則遠比三線態活潑,可與烯烴、呋喃等發生反應。25在單線態氧氣的作用下可發生類似ene反應得到不飽和醛2626可與甲基格氏試劑反應生成二級醇27,後者經LAH還原、水解可以89%的產率得到目標產物( )-Batrachotoxinin A。

圖 3:合成路線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綜上所述,北京大學化學院的羅佗平課題組報導了有關箭毒蛙毒素類似物( )-Batrachotoxinin A的不對稱全合成。文章採用了光催化碳碳鍵構建和區域去對稱化這兩種關鍵的策略。未來作者還考慮將該策略用於其它具有較高氧化態的天然產物的合成中。

文章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12882

撰稿人:疾風勁草

入駐化學加網快速通道,將與微信小程序同步展示

2萬多家化工醫藥企業已入駐

相關焦點

  • 李闖創課題組JACS:(-)-Vinigrol的不對稱全合成
    李闖創博士師從國內有機合成大牛楊震教授,在世界合成新星Phil S. Baran組從事博士後研究,回國開展獨立研究後,在全合成領域做出了大量傑出的工作。今天介紹李闖創教授通過Type II [5+2]方法簡潔地不對稱合成(-)-Vinigrol。從3-甲基丁醛開始,經過15步線性步驟,完成(-)-Vinigrol的不對稱全合成。該成果發表在JACS上(J. Am.
  • 世界第一毒「箭毒蛙毒素」已人工合成:1毫克秒殺20人
    不過,學界還是傳來佳話,一個研究小組設計了一個合成箭毒蛙毒素的方法,連它的對映異構體(enantiomer)也一併得到了。對映異構體與其原分子的元素組成一樣,就是分子構型不一樣,但是就像照鏡子一樣,和原分子是對稱的。看到這些你也許會說:「誰Care這些個鬼化學名詞啊,你們這些理科生真討厭。快給我看萌萌的蛙總!」小編表示,嗯,金色箭毒蛙的圖就在後面,不過化學課還是要上。
  • 南科大JACS:高張力天然產物分子的首次不對稱全合成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李闖創教授等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發表題為論文,首次報導了高張力天然產物分子4β-Acetoxyprobotryane-9β,15α-diol的不對稱全合成
  • 【有機】Buchwald組JACS:CuH催化軸手性1,3-二取代連烯的不對稱合成
    另外,由於連烯的取代基負載能力,合成化學家經常利用其軸手性到中心手性的特性來引入新的手性中心,在分子材料和複雜分子合成中也有著廣泛應用。此外,手性連烯還可以作為手性配體來實現一些不對稱轉化。儘管手性連烯具有如此眾多的應用,選擇性地合成這些化合物在有機合成中仍舊是一個重要的挑戰。
  •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JACS發文揭示稠環電子受體分子設計...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光伏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了稠環電子受體分子設計中起始原料的微小差異引發的「蝴蝶效應」,提出了「自下而上」的分子構建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m.Chem.Soc.,DOI:10.1021/jacs.0c09800)。
  • 毒素全靠搬運,一經飼養就無毒的箭毒蛙,如何成為最毒動物?
    圖註:最毒的金色箭毒蛙箭毒蛙是我們都不陌生的一種青蛙,憑藉鮮豔的膚色,可怕的劇毒,小小的它們成了蛙中獨樹一幟的存在。一隻金箭毒蛙藏有的毒素足夠殺死10個成年男子,被稱為世界上最毒的動物可一點也不為過。不過,雖然箭毒蛙有著令人和其他動物聞風喪膽的劇毒,但一旦被人類「俘虜」,它們很快就會失去毒性。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心狠手辣」的它們被善良的人類感化,然後「棄暗投明」了?
  • JACS 北京大學劉志博課題組報導金屬氟化物納米晶驅動的活體剪切化學
    近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應用化學系劉志博課題組在Journal of the
  • 深研院化生學院翟宏斌課題組在虎皮楠生物鹼不對稱全合成方面取得...
    Calyciphylline A類生物鹼因其結構的複雜性及張力特點,自從2006年被分離報導以來引起了有機合成化學家廣泛的研究興趣,全球至少有9個研究小組對這類生物鹼開展了相關合成研究,目前已有18篇相關合成研究報導,但此前鮮有虎皮楠生物鹼的全合成報導。
  • 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JACS發文提出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分子設計...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提出通過單邊延展合成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CS, DOI: 10.1021.jacs.9b08988)。
  • 中科大張清偉課題組JACS:鎳催化二級膦氧化物的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
    催化不對稱合成P-手性膦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近十年來,化學家們發展了一系列前手性膦衍生物的分子間或分子內的去對稱化反應。 跳轉閱讀可怕!看了這篇後80%的人才醒悟,不該花時間在微信群或QQ群了!
  • 南方科技大學劉心元教授課題組JACS取得新進展
    與經典的C(sp2)−C(sp2)偶聯相比,烷基滷代物與有機硼試劑間的C(sp3)−C(sp2)偶聯反應研究較少,不對稱的例子更為少見。其中,貴金屬(Rh, Pd)催化的烷基滷代物的對映匯聚式Suzuki-Miyaura偶聯反應有一些報導。與貴金屬相比,第一周期過渡金屬廉價易得,儲量豐富。
  • 箭毒蛙活體被截獲 能夠分泌一種毒性極強的神經性毒素
    箭毒蛙活體被截獲 能夠分泌一種毒性極強的神經性毒素時間:2016-04-20 07:25   來源:99健康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箭毒蛙活體被截獲 能夠分泌一種毒性極強的神經性毒素 繼2015年9月9日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截獲黃帶箭毒蛙後,今年4月15日,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再次截獲全球劇毒性物種箭毒蛙活體
  • Angew Chem:虎皮楠生物鹼Himalensine A的14步不對稱全合成
    A的不對稱全合成工作。Himalensine A有著較為獨特的2-氮雜雙環[3.3.1]壬烷結構,還含有六個手性中心和一個季碳中心,因此具有很大的合成挑戰性。2017年,牛津大學學者曾成功地以22步路線首次完成了Himalensine A的不對稱全合成工作。
  • 上海有機所在中環化合物的不對稱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2015年,他們使用類似的策略完成了螺環吲哚啉類化合物的不對稱合成。到目前為止,化學家們已經發展了大量的方法合成小環化合物(三—六元環),例如Diels–Alder反應和其它環加成反應等。對於大環化合物(≧十元環)同樣也有很多合成方法,例如Corey–Nicolaou大環內酯化反應、Keck大環內酯化反應和烯烴複分解反應等。然而對於中環化合物(七—九元環)的合成,尤其是通過不對稱催化的方式合成,至今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複雜天然產物全合成: 化學合成與生物合成結合的策略
    天然產物是藥物先導化合物的重要來源,據統計在1981~2014 年間上市的小分子藥物中,超過一半的小分子藥物直接或間接來源於天然產物及其類似物,
  • 何川課題組JACS:如何流水線般的構建矽中心手性?
    試試串聯不對稱碳氫矽化/烯烴矽氫化反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註:文末有課題組簡介及招聘信息近年來,隨著不對稱化學的蓬勃發展,矽中心手性化合物的構建除了傳統的化學拆分、底物手性誘導之外,也逐漸湧現出了一些更為高級的不對稱催化合成方法。與此同時,這些矽中心手性有機矽化合物在合成化學、材料科學、藥物化學以及生命科學等領域也顯示出了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
  • 毒素從食物中獲取,為什麼箭毒蛙不會中毒,還能反殺其他動物?
    箭毒蛙吃毒不中毒的原因是,它的神經系統結構跟其他動物的有點兒不一樣,毒素不會影響到箭毒蛙自身的神經傳遞功能。箭毒蛙,熱帶雨林裡的小不點,個頭還沒有一枚硬幣大。雖然個頭小,但在森林裡卻不容忽視。箭毒蛙的色彩很鮮豔,赤橙黃藍,全是引人注目的亮色。一身色彩也是警告色,提醒其他動物切莫靠近,它身帶劇毒。箭毒蛙的皮膚上裹了一層帶毒的黏液。
  • 【有機】JACS:Ramberg–Bäcklund反應合成偕位二氟烯烴
    在偶聯反應中,碸類化合物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由於二氟烯烴在藥物化學中有著重要應用,通過這類化合物合成二氟烯烴吸引了化學家的廣泛興趣。雖然Hu課題組可以採用重氮化合物合成全取代的二氟烯烴,但仍舊缺少直接和模塊化的方法來合成這類化合物。最近,加拿大女王大學化學系的Cathleen M.
  • ...佔肖衛課題組在JACS發文揭示稠環電子受體分子設計中的蝴蝶效應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光伏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了稠環電子受體分子設計中起始原料的微小差異引發的「蝴蝶效應」,提出了「自下而上」的分子構建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m.Chem.Soc.,DOI:10.1021/jacs.0c09800)。
  • 川師大曹鵬:烯基疊氮參與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反應
    .0c01766 全文速覽本文報導了金屬銥催化烯丙基碳酸酯和乙烯基疊氮的不對稱偶聯反應,用於構建β-手性羰基化合物的方法。該方法使用乙烯基疊氮作為乙醯胺和乙腈的替代物,以優異的對映選擇性得到了γ,δ不飽和β取代的醯胺和腈化合物。產物能夠轉化為氮雜環和含氮藥物分子,證明了該方法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背景介紹醯胺和腈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於有機合成,生物醫學和材料科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