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素從食物中獲取,為什麼箭毒蛙不會中毒,還能反殺其他動物?

2021-01-08 法蘭西is培根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了不起的動物植物。

箭毒蛙吃毒不中毒的原因是,它的神經系統結構跟其他動物的有點兒不一樣,毒素不會影響到箭毒蛙自身的神經傳遞功能。

箭毒蛙,熱帶雨林裡的小不點,個頭還沒有一枚硬幣大。雖然個頭小,但在森林裡卻不容忽視。箭毒蛙的色彩很鮮豔,赤橙黃藍,全是引人注目的亮色。一身色彩也是警告色,提醒其他動物切莫靠近,它身帶劇毒。

箭毒蛙的皮膚上裹了一層帶毒的黏液。南美洲的印度安人把飛鏢頭在箭毒蛙身上滾一圈,就做好了一支見血封喉的毒箭。

吃出來的毒

箭毒蛙身上的毒素不止一種,全部箭毒蛙身上的毒素加起來有800多種。這些毒素都是天然的生物鹼,生物鹼是一種鹼性有機化合物,大多數生物鹼是植物自帶的,動物吃了這些植物,也就獲得了生物鹼毒素。

箭毒蛙本身無毒,它的生物鹼毒素也是吃出來的,不過它吃的不是植物,而是其它小蟲子。箭毒蛙的食譜很廣,蜘蛛、螞蟻、瓢蟲、千足蟲都是它的美味,這些小蟲子吃到植物中的生物鹼,體內留存了毒素。箭毒蛙吃到毒蟲子,收集毒素,積攢起來,再從皮膚腺上排到體表。裹了一身毒液,就像穿了一件護身鎧甲,捕食者看到它就會繞道而走。

族群中最毒的黃金箭毒蛙,身上毒液一次能毒殺10個人,或是1萬隻老鼠。

箭毒蛙在樹葉上產卵,當小蝌蚪孵化出來後,蛙爸會背著蝌蚪找個蓄水的樹葉安放。樹上有種鳳梨科附生植物,它的葉子往內卷,裡面會積水,是蝌蚪最好的孵化地。這時蛙媽會在小水塘裡產下幾顆蛙卵給蝌蚪做口糧,蛙卵帶毒,小蝌蚪吃了以後也開始帶毒,當它變成幼蛙後就有毒液當武器了。[百家號-法蘭西is培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其他平臺]

毒發過程

箭毒蛙的毒直接攻擊神經系統。

以黃金箭毒蛙的毒素--南美蟾毒(batrachotoxin)舉例。南美蟾毒進入動物身體後,會潛入神經系統,附著在神經遞質上面。神經遞質是一種傳遞電信號的信使,它把大腦發送的信號傳達給肌肉,指揮肌肉運動。南美蟾毒附著在神經遞質上,幹擾信號傳遞,結果會引起肌肉癱瘓。毒素引發心臟肌肉癱瘓後,心臟也就停止了跳動。

百毒不侵的秘密

箭毒蛙的神經遞質在傳遞信號時,為什麼不會受到南美蟾毒的影響呢?

答案是箭毒蛙的神經遞質受體比其他動物的神經遞質受體更聰明,能辨認出毒素。當毒素潛伏在神經遞質上傳送電信號時,其他動物的神經遞質受體,會同時接收毒素和神經遞質,這時信號的傳遞就受到了毒素的幹擾。而箭毒蛙的神經遞質受體很聰明,它能夠區分出毒素和神經遞質的不同,拒絕接受毒素,只接收自己的神經遞質,這時神經信號傳遞不受幹擾,能正常工作。

打個比方,毒素和神經遞質就像兩把鑰匙,神經遞質是原裝鑰匙,毒素是偽造的鑰匙,神經遞質受體是一把鎖。其他動物身上,兩把鑰匙都能把鎖打開。而在箭毒蛙這裡,只有原裝鑰匙能開鎖。箭毒蛙改變的不是鑰匙,而是鎖,這把鎖的變化還得變得特別精妙才行,變少了不管用,偽造鑰匙還能開鎖。變多了也不行,連原裝鑰匙都打不開鎖了。

箭毒蛙神經遞質受體的結構變化,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在演化的道路上,至少變了三次。就像藥王遍嘗百草,以身試藥一樣,箭毒蛙冒著生命危險,一點點的試毒。經過一次次的基因變異,終於百毒不侵,不僅以身體扛住了毒素,還把毒素化為自己抵禦天敵的武器。

最後多說幾句,因為箭毒蛙的毒素從食物中獲得,如果吃不到毒蟲子的話,它身上的毒液會慢慢消失。把箭毒蛙當寵物飼養時,通常餵食的是無毒的蟋蟀之類的食物,所以玻璃缸裡的箭毒蛙是無毒的。

當箭毒蛙被捕獲做寵物後,它失去的不僅是自由,還有最寶貴的防身毒液。失去了毒液的箭毒蛙,剩下的只是一身鮮豔的皮囊。

相關焦點

  • 猜你不知道|為什麼箭毒蛙不會毒死自己?
    我們很難說,在這個世界上哪種動物是最毒的,但是毫無疑問,原產於哥倫比亞的金色箭毒蛙絕對能排得上號。圖自Wikimedia Commons/Micha L.Rieser這種蛙看起來甚是可愛,但在它們皮膚腺體中存在一種生物鹼毒素,這種毒素可以打開神經細胞上的鈉離子通道,並且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因此可以永久性地阻斷神經信號向肌肉細胞傳遞,從而導致肌肉持續緊張不能放鬆。而心臟更容易受之影響,最終導致中毒者心臟衰竭而死。一隻金色箭毒蛙體內的毒素能夠在三分鐘內毒死十名成年人。
  • 猜你不知道 | 為什麼箭毒蛙不會毒死自己?
    我們很難說,在這個世界上哪種動物是最毒的,但是毫無疑問,原產於哥倫比亞的金色箭毒蛙絕對能排得上號
  • 毒素全靠搬運,一經飼養就無毒的箭毒蛙,如何成為最毒動物?
    根據1925年的第一手資料所述,這種鏢一「箭」封喉,「幾乎可以使任何中鏢的人或動物死亡。」最毒的動物,箭毒蛙哥倫比亞比亞貝拉部落的獵人經常用毒鏢來獵殺動物,這種毒並非人造物,而是來自於一種青蛙——箭毒蛙。
  • 有毒的動物為什麼自己不會中毒?
    像這一類身懷劇毒的動物還有箭毒蛙、水母、蠑螈、毒蛇等,毒素是它們保護自己或者捕捉獵物的武器。那麼,這些動物自己是如何避免被自己的毒素所傷害呢?它們有兩種避毒策略:一是隔離存放,二是進化出抗毒性能。水母身體中有刺細胞,會把毒液安全地包裹在刺細胞裡的刺絲囊中,刺絲囊發射刺絲,將毒液注入獵物或捕食者體內。而毒蛇則把毒液儲存在頭部的一個隔間中,這個隔間只有一個出口——牙齒,當它咬住獵物時,毒液從牙齒流入獵物的身體中。身體自帶解藥毒蛇也採用第二種避毒策略:自帶生化抗性。例如,響尾蛇會製造特殊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與血液中的毒素結合,消除毒性。
  • 箭毒蛙是什麼動物?
    箭毒蛙是什麼動物?時間:2014-08-18 16:32   來源:搜狗問問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搜狗旗下的互動問答社區,用戶可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或者搜索其他用戶沉澱的精彩內容;在這裡可以感受到最熱烈的互助氣氛,瀏覽到最精彩的問答內容。
  • 臺灣6人誤食盤古蟾蜍5死1中毒 這種「老毒物」殺傷力不遜毒蛇
    他們把這些分泌物收集起來,經過乾燥提純,然後通過尾靜脈注射到小鼠體內,結果小鼠竟很快中毒死亡了。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雲說:「實驗中,根據小鼠體重,通過尾靜脈注射每公斤20微克毒素,就可以致死。這跟蝰科蛇毒的致死毒性在同一個數量級。」毒性不會因高溫而消失不僅是臺灣盤古蟾蜍,不同蟾蜍物種,以及一些蛙類都可產生致命毒素。
  • 臺灣6人誤食盤古蟾蜍5死1中毒 這種"老毒物"殺傷力不遜毒蛇
    他們把這些分泌物收集起來,經過乾燥提純,然後通過尾靜脈注射到小鼠體內,結果小鼠竟很快中毒死亡了。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雲說:「實驗中,根據小鼠體重,通過尾靜脈注射每公斤20微克毒素,就可以致死。這跟蝰科蛇毒的致死毒性在同一個數量級。」毒性不會因高溫而消失不僅是臺灣盤古蟾蜍,不同蟾蜍物種,以及一些蛙類都可產生致命毒素。
  • 【科普】箭毒蛙為什麼沒把自己毒死?
    (Epipedobates屬)中鑑定出了epibatidine(姑且先叫「幽靈箭毒蛙毒素」吧)。這種毒素的英文名epibatidine也是由該屬的名字命名的(注意與箭毒蛙毒素「batrachotoxin」區分)。幽靈箭毒蛙毒素從沒有在厄瓜多境外的其它物種身上發現過。人們這種毒素的最初來源並不是十分清楚,有人推測這種毒素來自於當地的一些節肢動物。Epipedobates anthonyi
  • 箭毒蛙「1克毒可致15000人死亡」,這也能養!?
    箭毒蛙裡毒性最強的一般認為是黃金箭毒蛙Phyllobates terribilis。據wiki一隻蛙含有的毒素估計可以殺死10-20人,一克提純的毒素可以殺死15000人。(wiki雖然比百度靠譜幾個數量級,但也不能全信。
  • 為什麼有毒的動物不會把自己毒死?
    這種腐蝕性物質從它們身體噴射出的瞬間溫度可能達到一百攝氏度,但為什麼不會傷害到動物自己呢?或者應該問,有毒動物是如何不受自己的有毒分泌物的傷害的呢?毒蛇則會把毒液儲存在一個特別的隔間中,這個隔間只有一個出口——牙齒,毒液在蛇咬住敵人時通過毒牙,進入獵物或者獵食者的身體。蛇還會採用第2種辦法:建立生化抗性,也就是產生抵抗毒性的能力。響尾蛇和其他類型的毒蛇會製造特殊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和血液中的毒液結合可以解除毒液的毒性,就好像自己會產生解毒藥丸一樣。
  • 揭密印第安人秘密武器:箭毒蛙
    箭毒蛙和其他的兩棲動物一樣,它的皮膚裡有許多腺體,能分泌粘液以潤滑皮膚和保護自己,它的分泌物毒性很強,使它成為世界上最毒的生物之一。任何一個生物,假如曾經試著去吃箭毒蛙的話,如果它還活著,就決不會再去吃第二次。
  • 被稱為「世界上最毒的動物」,自身卻根本沒有毒,這是怎麼回事?
    眾所周知,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都擁有致命的毒素,有的是為了幫助自己更好地捕殺獵物,有的則是用來當做保護自身的武器。而當談到誰才是世界上最毒的動物時,一定會有人提到箭毒蛙這個物種。曾經北京海關就截獲過這麼一批號稱毒性最強的走私箭毒蛙,還被報導上了新聞。
  • 為什麼箭毒蛙的毒性那麼大?
    在箭毒蛙的原產地中南美洲,土著居民常用一種金色箭毒蛙的毒液製作吹箭,狩獵動物。他們小心翼翼地隔著葉子捏住蛙的頭部,再將削好的硬木箭頭在箭毒蛙的身體上反覆摩擦、擠壓,使箭頭沾滿毒液。這種毒液中毒素,比一克便能致人死命的番木鱉鹼還要強上數百倍。一隻金色箭毒蛙身上的毒素至少能毒死十個成年人,而且無藥可解。
  • 世上最毒動物之箭毒蛙:0.0003克毒液可毒死人
    之前浙江截獲活體箭毒蛙,有人試圖帶它入境,幸虧被發現,箭毒蛙到底是什麼品種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揭秘世界上最毒的動物之一的美洲箭毒蛙。箭毒蛙箭毒蛙是全球最美麗的青蛙,同時也是毒性最強的物種之一。
  • 動物科普:多彩殺手—箭毒蛙
    全身通體黃色,還閃閃的發著溼潤的亮光,這就是叢林中多彩的殺手——箭毒蛙。  茂密的叢林中,箭毒蛙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地方。別看它們的個子小,可在叢林中卻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精靈呢!在大自然中的大多數動物都是把自己打扮起來,躲在草叢中、樹林間,惟恐敵人發現自己。這些動物用方法叫——保護色。而箭毒蛙卻從來不會躲躲藏藏地過日子。
  • 人工飼養的箭毒蛙幾乎沒有毒,為什麼野生的毒性卻那麼強?
    箭毒蛙,一種生活在熱帶雨林中的奇特生物,雖然它的個體不大但卻有著極強的毒性,也是世界上最具毒性的生物之一,英國科學家曾研究過一種藍色箭毒蛙,這種蛙一隻的毒性足以毒死10個成年人或2萬隻老鼠。不過人們在研究中卻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野生環境中生長出的箭毒蛙毒性十分強烈,但用人工飼養的方式養出來的箭毒蛙卻幾乎沒有什麼毒性,這又是為何呢?
  • 世界上最毒的青蛙:黃金箭毒蛙,毒素能讓10個成年人死亡
    在自然界中,美麗的生物往往更難以偽裝自己,容易引人注意,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那些美麗的生物體內總是含有劇毒,可能是為了誘惑獵物,也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在巴西、智利等地方的熱帶雨林中,有一種動物它通體都是亮眼的金黃色,體型小巧,可是身上卻含有劇毒,這種動物叫做黃金箭毒蛙。
  • 世界第一毒「箭毒蛙毒素」已人工合成:1毫克秒殺20人
    毒素是動物界中十分常見的「武器」,很多動物依靠自己獨特的毒素來捕食或者對抗天敵。蛇毒、蠍毒、河豚毒素等等都具有致命的威力。冷兵器時代,這些毒素也自然被用來增強殺傷力,例如印第安人的吹箭筒,還有塗滿毒藥的匕首。今天,我們來說說箭毒蛙,這是一種在生物圈毒素排行榜上靠前的毒素,威力驚人,僅僅幾毫克就能致人死地。
  • 北京查獲劇毒箭毒蛙 金色箭毒蛙
    2   箭毒蛙是什麼?為什麼這麼毒?   箭毒蛙是世界上外表最美麗的青蛙,同時也是毒性最強的物種之一。它們的體型很小,最小的僅有1.5釐米,個別種類也可達到6釐米。   箭毒蛙主要分布於巴西、蓋亞那、智利等熱帶雨林中,通身鮮明多彩,四肢布滿鱗紋。其中以檸檬黃最為耀眼和突出。
  • 吃出來一身毒,自己卻不中招,箭毒蛙是怎麼做到的?
    最初聽到「箭毒蛙」這個名字,你可能以為它會發射毒箭,其實不然,箭毒蛙並不會發射什麼有毒的攻擊性武器,它的毒液以「鎧甲」的形式存在於它的皮膚之上。不同種類的箭毒蛙擁有不同強度的毒液,而在諸多品種之中,黃金箭毒蛙的毒性是最強的,一隻一釐米大小的黃金箭毒蛙所蘊含的毒液足以毒殺10個以上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