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氨基硝基烯烴的不對稱還原研究獲進展

2020-11-30 科學網

 

手性β-胺基硝基烷烴是一類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它不僅是手性1, 2-二胺的直接前體,同時還可以轉化為手性α-胺基羰基化合物。理論上講,對β-胺基硝基烯烴進行不對稱催化還原是合成手性β-胺基硝基烷烴化合物最簡便直接的一種方法。然而,由於硝基官能團的存在,致使該類烯胺的不對稱還原極具挑戰性,到目前為止,文獻上尚無任何實現該方法的報導。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天然產物中心孫健研究員課題組在手性有機催化不對稱還原研究領域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發展了一系列原創性的高性能手性有機小分子催化劑,解決了一系列困難亞胺和烯胺底物的高對映選擇性還原難題。最近,該課題組針對β-胺基硝基烯烴的不對稱催化還原,巧妙設計了一類結構特別簡單的雙功能有機小分子催化劑,首次實現了三氯氫矽對一系列β-氨基硝基烯烴的高對映選擇性還原,取得了高達99%的收率和97%的對映選擇性,為高效合成手性β-胺基硝基烷烴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途徑,實現了對該研究領域的新突破。另外,該研究還通過同位素標記實驗,證明了烯胺是經過亞胺異構化的動態過程被還原的。

 

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Chem. Eur. J. (2012, 18, 9204-9207) 上。文章發表後,很快被小分子催化領域國際知名專家Benjamin List在專業雜誌Synfacts (2012, 8, 1022-1022)上撰文進行了評述。Benjamin List在評述中特別提出:在當今的不對稱催化領域,為了解決高難度的反應難題,催化劑的結構變得越來越複雜,而在該研究中,Sun課題組卻用結構簡化之極的雙功能催化劑實現了高對映選擇性轉化,該催化劑的亞磺醯官能團同時發揮了三重功效,既是唯一的手性來源,又同時充當路易斯鹼和脲活化基團,這樣的設計令人耳目一新。(來源: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成都生物所β-氨基硝基烯烴的不對稱還原研究取得突破
    理論上講,對β-胺基硝基烯烴進行不對稱催化還原是合成手性β-胺基硝基烷烴化合物最簡便直接的一種方法。然而,由於硝基官能團的存在,致使該類烯胺的不對稱還原極具挑戰性,到目前為止,文獻上尚無任何實現該方法的報導。
  • 成都生物所銅/鈀共催化烯烴不對稱硼碳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成都生物所銅/鈀共催化烯烴不對稱硼碳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2015-11-23 成都生物研究所 通過烯烴不對稱碳硼化反應來構建手性有機硼化合物是一種簡捷高效的方法,目前相關報導非常少。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廖建課題組使用銅/鈀雙金屬共催化的方法首次實現了聯硼酸頻那醇酯和烯丙基碳酸酯對烯烴的不對稱硼碳加成反應。該方法以簡單、易得的工業品烯烴為原料,高收率、高對映選擇性地合成了一系列β-手性硼酸酯。該方法被成功地應用於抗抑鬱類藥物Preclamol的不對稱合成。
  • 化學所烯烴催化不對稱滷環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烯烴的滷化反應是合成化學中最重要的基元反應之一,為烯烴的功能化提供了非常簡便有效的途徑。烯烴的不對稱滷化反應則可在雙鍵上同時引入兩個手性中心,產物中的滷原子可以進一步發生多種轉化,如立體選擇性的取代反應等,方便快捷的構建豐富的合成中間體。
  • 鈀催化烯醯胺的不對稱雙官能團化研究獲進展
    β-氟胺化衍生物常用作酶抑制劑、抗腫瘤和抗菌試劑,廣泛應用於醫藥和農藥等領域。華東理工大學陳宜峰課題組在鈀催化烯醯胺的不對稱雙官能團化研究中最新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近年來,烯醯胺的不對稱氫化和氫官能團化已經成為手性胺衍生物的重要合成方法。因此,過渡金屬催化內烯醯胺三組分對映選擇性雙官能化反應在構建C–C鍵的同時保持反應的高區域選擇性、高非對映選擇性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 氧化脫羧合成1-烯烴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王喜慶團隊在通過氧化脫羧合成1-烯烴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期刊ACS Catalysis上。1-烯烴作為一種理想的下一代能源物質與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合成方式受到廣泛關注。目前,1-烯烴主要通過傳統的石油工業產品乙烯聚合而成,但通過該方法只能得到偶數碳鏈長度的烯烴。
  • 上海有機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膦氫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催化不對稱共軛加成反應是構建碳-碳鍵和碳-雜鍵的高效方法之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加成中,常見的缺電子烯烴底物包括α,β-不飽和醛、α,β-不飽和酮、α,β-不飽和酯、α,β-不飽和醯胺、α,β-不飽和硝基化合物及α,β-不飽和碸等。
  • 酶促分子內不對稱還原胺化構建手性1,4-二氮卓結構模塊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朱敦明、吳洽慶帶領的生物催化與綠色化工團隊,繼利用亞胺還原酶催化不對稱還原α, β-不飽和亞胺合成嗎啡烷關鍵中間體後(Adv. Synth. Catal. 2019, 361, 556-561),實現了亞胺還原酶催化分子內不對稱還原胺化構建手性1,4-二氮卓類化合物。
  • 廣州生物院在有機小分子催化構建手性季碳中心研究中獲進展
    廣州生物院在有機小分子催化構建手性季碳中心研究中獲進展 2015-09-10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馮小明課題組:Lewis酸催化β,γ-不飽和2-醯基咪唑的不對稱反應
    研究背景近年來,a,β-不飽和羰基類化合物由於其多樣化的反應性能,尤其在不對稱催化領域受到了化學工作者們的廣泛關注。多樣化的反應位點(圖1)使得其作為親核試劑參與反應時會有a-加成以及γ-加成的產物(Angew. Chem. Int.
  • 研究實現烯烴分子間不對稱溴-三氟甲氧基化反應
    近期,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湯平平課題組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化學》上發表重要文章,闡述了利用三氟甲基芳基磺酸酯作為新的三氟甲氧基化試劑,在銀催化下首次實現了烯烴的分子間不對稱溴 傳統的三氟甲氧基化試劑大體上可分為三種:氟氧三氟甲烷可以通過自由基過程進行三氟甲氧基化反應,但它是有毒氣體且不便於操作;三氟甲基三氟甲磺酸酯可用於三氟甲氧基化反應,但它的揮發性(沸點僅19 ℃)限制了其應用;2,4-二硝基三氟甲氧基苯反應性較差,並且反應底物範圍窄,反應條件苛刻。
  • 揚大氧化脫羧合成1-烯烴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近日,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王喜慶團隊在通過氧化脫羧合成1-烯烴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期刊ACS Catalysis上。
  • 成都生物所在銅催化二烯的不對稱硼化偶聯反應研究中獲進展
    成都生物所在銅催化二烯的不對稱硼化偶聯反應研究中獲進展 2016-10-25 成都生物研究所 反應以廉價易得的工業原料1,4-丁二烯為反應底物,合成了β-硼取代,具有兩個相鄰手性中心的手性高烯丙基胺。這類含氮有機硼試劑可以進一步轉化為手性氨基醇、手性四氫吡啶類等有用的分子。該研究為手性高烯丙基胺合成及烯丙基金屬試劑製備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上海有機所手性烯烴配體研究取得新進展
    手性雙烯配體用於不對稱催化反應中手性烯烴配體是近幾年來出現的一類新型手性配體。與傳統的雜原子手性配體不同,手性烯烴配體通過烯烴的雙鍵與過渡金屬絡合,並通過烯烴配體的手性來誘導反應產物的手性。在某些不對稱反應中,手性烯烴配體表現出了比傳統配體更高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因此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 β-胡蘿蔔素生物合成研究獲進展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獲悉,該園科研人員在β-胡蘿蔔素的生物合成方面獲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歐洲微生物學會聯合會微生物快報》。
  • β-氨基烯丙醛衍生物合成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朱強博士組在利用銅/鐵共催化的炔丙基胺衍生物通過類Meyer−Schuster重排反應合成β-氨基烯丙醛衍生物方面取得新進展
  • 上海有機所手性烯烴配體研究取得新進展(圖)
    手性雙烯配體用於不對稱催化反應中  手性烯烴配體是近幾年來出現的一類新型手性配體。與傳統的雜原子手性配體不同,手性烯烴配體通過烯烴的雙鍵與過渡金屬絡合,並通過烯烴配體的手性來誘導反應產物的手性。在某些不對稱反應中,手性烯烴配體表現出了比傳統配體更高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因此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成功地合成一類基於雙環[3,3,0]辛二烯骨架的手性二烯配體,首次將並環結構引入配體設計中,並以簡單的脂酶拆分作為獲得手性烯烴配體的關鍵合成步驟。
  • 我校在可見光不對稱催化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
    然而,不對稱催化還原1,2-二酮作為其最為直接簡便的製備方法,其高立體選擇性是迄今尚未得到解決的科學難題。可見光催化還原1,2-二酮於1990年即被報導。該課題組通過對該反應機理的分析,提出通過手性布朗斯特酸或鹼催化劑作為質子轉移中間站俘獲反應過程中的強鹼性羰自由基負離子,從而引入手性誘導因素控制最終的不對稱質子化過程。
  • 中國發展網:南開等三所國際名校聯手破譯芳基碘催化烯烴不對稱轉化...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馬超 記者王敏報導 近日,南開大學程津培院士、薛小松副教授團隊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科學院院士霍克教授、哈佛大學艾瑞克·雅各布森教授合作,在高價碘催化烯烴不對稱偕二氟化反應的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破譯了芳基碘催化烯烴不對稱轉化的手性控制機理。
  • ...德國《應用化學》報導我校鈀催化烯醯胺的不對稱雙官能團化最新...
    近年來,過渡金屬催化的烯烴不對稱碳胺化反應成為手性胺合成的重要方法之一,該策略通常適用於端烯;對於更為普遍且更為惰性的內烯而言,反應的區域選擇性和非對映選擇性控制變得尤為困難(Scheme 1a)。在烯烴端預先引入含氮官能團,即烯胺衍生物的不對稱雙官能團化反應代表著另一類合成手性胺的策略。近期,烯醯胺的不對稱氫化和氫官能團化已經成為手性胺衍生物的重要合成方法。
  • Angew:鎳催化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基化反應
    近期,已報導通過氫化鎳催化,實現烯烴的遠程加氫官能團化的反應,如在遠端或近端C(sp3)-H位的芳基化、烷基化、硫醇化和胺化(Figure 1a)。在還原過程中,選擇性官能化取決於以下假設,即交叉偶聯底物可以選擇性地捕獲烯烴加氫金屬化生成的烷基鎳中間體,然後進行鏈行走。作者質疑,當使用經典的交叉偶聯底物烯基溴化物時,該策略是否可以擴展到遠端烯基化(Figure 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