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郭寅龍團隊三劍合璧,實現Co催化聯烯的區域及立體選擇性硼氫化

2020-12-01 騰訊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有機硼酸及其硼酸酯作為常見的合成砌塊在有機合成反應中具有重要的應用,這類化合物毒性低,且化學性質相對穩定,在過渡金屬催化劑的輔助下可參與一系列的偶聯反應,許多不同結構的有機硼酸(酯)已實現商品化。

▲聯烯的結構

最近,麻生明院士再次與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黃正研究員、郭寅龍研究員合作,使用PNN鉗型配體修飾的Co配合物(tBuPCNNiPr)CoCl2(2b)作為催化劑,實現了一系列單取代及1,1-二取代聯烯的高效硼氫化,最終以優異的區域及立體選擇性得到Z構型的烯丙基硼酸酯產物。相關研究工作發表在知名化學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相比於烯烴、炔烴及1,3-二烯等不飽和化合物的催化硼氫化過程,聯烯的硼氫化還存在很大的挑戰,主要問題在於如何有效地控制反應的區域及立體選擇性。從理論上講,聯烯發生單硼氫化可能產生6種區域異構體,進一步考慮立體異構問題則更加複雜。對於傳統無催化劑參與的硼氫化過程,反應的選擇性一般依靠底物及硼氫化試劑本身的電子特性及空間位阻差異進行控制,反應條件相對苛刻,轉化效果也不夠理想。過渡金屬催化的硼氫化過程則主要通過底物修飾特定的導向基團及選擇合適的配體來調控,相比於前者,反應效率得到明顯的改善。

2009年,美國佛羅裡達斯克裡普斯研究所(Scripps Florida)的William R. Roush教授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手性的氫化硼烷,這種硼氫化試劑與TMSCl混合後可產生10-三甲基矽基-9-硼雙環[3.3.2]癸烷活性物種,其進一步對末端聯烯硼氫化可以得到常規方法難以構建的Z構型的烯丙基硼烷,隨後再加入醛類化合物與之反應,最終通過一鍋兩步法形成高烯丙醇產物。不過,反應具有良好的區域選擇性,但立體選擇性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夠理想,並需使用化學計量的手性硼氫化試劑。

▲William R. Roush教授團隊的工作(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對於過渡金屬催化的過程,2013年,日本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的Yasushi Tsuji教授課題組報導了Cu催化單取代末端聯烯的硼氫化,反應以雙齒膦配體CF3Ar-Xantphos與CuCl混合作為催化劑,能以良好的產率主要得到E構型的烯丙基硼酸酯產物。不過,取代基的空間位阻對產物的立體選擇性具有較大的影響,因而底物的適用範圍仍舊有限。早年,日本北海道大學Miyaura Norio教授團隊還發現,貴金屬Pt催化劑可參與單取代聯烯的硼氫化反應,主要得到Z構型的烯丙基硼酸酯,但產物的立體選擇性仍舊隨不同結構的底物波動較大。

▲Yasushi Tsuji教授團隊與Miyaura Norio教授團隊的工作(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近年來,黃正研究員課題組發展了一系列PNN鉗型配體修飾的Co及Fe配合物,這類催化劑在烯烴、炔烴及聯烯等一系列不飽和化合物的氫矽烷化反應中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活性。於是,作者首先以(tBuPONNiPr)FeCl2(1)作為預催化劑,NaBHEt3作為預催化劑氫來源,1,2-十一碳聯烯(3a)作為模板底物,HBPin作為硼氫化試劑,對聯烯的硼氫化過程進行初步的考察,反應形成的產物較為複雜。經過對不同PCNN鉗型配體修飾的Co及Fe配合物的篩選,他們發現(tBuPCNNiPr)FeCl2(2a)作為預催化劑,反應能以良好的產率得到Z構型的烯丙基硼酸酯4a,並伴隨著少量其他副產物形成。12a催化性能的差異可能來源於不同配體對Fe金屬中心配位後其空間位阻有所不同。鑑於以上結果,最終他們選擇(tBuPCNNiPr)CoCl2(2b)作為預催化劑,並增加其催化劑負載量至3 mol%,反應能以90%的1HNMR收率得到目標硼氫化產物4a,並且未觀察到其他副產物形成。

▲反應條件的篩選(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該方法對於不同結構的單取代聯烯均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在室溫下便可以優異的區域及立體選擇性得到多種烯丙基硼酸酯產物。反應還可以實現克量級擴大規模的合成過程,並具有良好的官能團兼容性。作者還發現,聯烯在該反應體系中的反應活性高於烯烴,因而當底物中同時存在烯基和聯烯基時,可實現選擇性官能化。除此之外,1,1-二取代的聯烯同樣可在該催化體系下以良好的產率形成烯丙基硼酸酯,產物的立體選擇性取決於兩個取代基空間位阻的差異。

▲底物適用範圍的考察(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根據以往Co催化硼氫化反應的工作,作者提出了兩種可能的反應機理。第一種假設涉及預催化劑2b與NaBHEt3混合形成氫化Co(I)活性物種Int 1,其與聯烯3a末端C=C雙鍵從位阻較小的一側配位,得到Int 2-A。隨後氫化Co(I)對C=C雙鍵插入,形成Z構型的烯丙基鈷中間體Int 3-A。該中間體進一步與HBPin發生轉金屬化(或氧化加成/還原消除)得到烯丙基硼酸酯產物Z-4a,並重生催化活性物種Int 1。第二種機理中氫化Co(I)活性物種Int 1先與HBPin作用形成Co(I)-BPin中間體Int 1'Int 1'進一步參與配位、插入過程得到烯基鈷中間體Int 3',其與HBPin反應形成最終產物,完成催化循環。

▲可能的反應機理(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為此,郭寅龍研究員通過溶劑輔助電噴霧電離質譜(SAESI-MS)及其與質譜聯用(SAESI-MS/MS)的分析手段對反應的活性中間體進行鑑定,證實了催化過程中形成了氫化Co(I)活性物種Int 1與Z構型的烯丙基鈷中間體Int 3-A,由此說明第一種反應途徑更加合理。

▲SAESI-MS及SAESI-MS/MS分析(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如此看來,PNN鉗型配體修飾的過渡金屬配合物在催化硼氫化反應中也具有出色的表現,我們期待該類催化劑在其他類型的反應中發揮更大的功用。

相關焦點

  • 硼來文章見Angew:上海有機所麻生明/黃正/郭寅龍團隊三劍合璧,實現...
    、郭寅龍研究員合作,使用PNN鉗型配體修飾的Co配合物(tBuPCNNiPr)CoCl2(2b)作為催化劑,實現了一系列單取代及1,1-二取代聯烯的高效硼氫化,最終以優異的區域及立體選擇性得到Z構型的烯丙基硼酸酯產物。
  • 葛少中Angew:鉻催化單取代聯烯的選擇性二聚硼氫化反應
    此外,聯烯也容易與硼烷進行硼氫化反應。在過渡金屬(如Pt,Cu和Co等)催化下,可以高選擇性的得到烯基或者烯丙基硼試劑。雖然在當量的有機硼試劑促進下,芳基聯烯也可以發生二聚硼氫化反應得到(E,Z)-1,5-二烯烴分子(圖1B)。
  • 銅催化烯基矽烷的去對稱化硼氫化反應 合成矽立體中心的有機矽烷
    目前,手性矽烷的催化不對稱合成領域的發展較慢,僅有為數不多的報導,其種,含有(多於)兩個立體中心的手性矽烷的不對稱合成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利用銅催化雙乙烯基取代矽烷的去對稱化硼氫化策略,快速、方便地合成一系列高對映及非對映選擇性的、帶有連續手性矽、手性碳立體中心的含硼有機矽化合物。
  • Chem:硼催化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還原2-烯基吡啶
    不對稱催化還原吡啶是獲得手性哌啶最為直接的方法,然而,該方法面臨兩個主要難題:1.吡啶去芳構化較困難;2.氮原子對催化劑的配位毒化作用強。為了解決這兩個難題,化學家們通常將吡啶預先製備成吡啶鹽,並以吡啶鹽為底物研究金屬催化的不對稱氫化反應(圖a);其原理是吡啶鹽的去芳構化能壘較低,且氮原子的配位能力大幅減弱。
  • Chem Sci:選擇性合成手性高烯丙基叔醇?配體是關鍵
    在複雜分子合成和藥物化學中,高烯丙基叔醇是非常重要的中間體,正因如此,對映選擇性合成高烯丙基叔醇持續吸引著研究者的關注。目前的常規合成方法是酮的烯丙基化,相比於醛作為親電試劑,對映選擇性和反應性是關鍵挑戰。許多方法都基於預先形成的烯丙基金屬試劑,不過這些親核試劑也可以通過1,3-二烯和聯烯的氫金屬化而原位形成。
  • Nature Catalysis:CuH級聯催化炔烴選擇性雙官能團化
    再這樣的背景下,CuH催化的不對稱烯烴加氫官能化已成為構建立體碳中心的重要反應。相比之下,利用CuH級聯催化來實現炔烴的還原性1,1-雙官能化在合成上仍然是一個重大挑戰。有鑑於此,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Keary M.
  • 南開周其林院士團隊Nat. Catal.:二烷基酮的對映選擇性氫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自19世紀Fischer開創不對稱合成領域以來,不對稱催化得到了迅速發展並廣泛用於合成手性藥物、農藥以及精細化學品。具體而言,不對稱催化是通過手性催化劑與底物的前手性中心或前手性面之間的精確識別來控制立體選擇性。
  •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等實現烯烴不對稱硼氫化—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施世良課題組和浙江大學化學系洪鑫課題組通過設計合成新型大位阻手性氮雜卡賓配體(R,R,R,R)-ANIPE,成功實現了首例廉價金屬銅催化的
  • 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研究團隊兩項成果取得新進展
    在烯烴硼氫化反應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近日,我校教師在烯烴硼氫化領域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我校為第一和通訊單位發表在化學領域頂級期刊ACS Catalysis ( ACS Catal. 2020, 10 , 11963-11970, 影響因子:12.35),理學院蘇偉副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
  • 鎳催化的條件下,具有區域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的丙二烯及其衍生物的氫氰化
    烯烴的不對稱氫氰化反應一般是在光學活性的過渡金屬配位化合物的催化作用下,使氫氰酸與前手性烯烴化合物反應,生成一個光學活性的氰化物。日本千葉大學的Shigeru Arai和Atsushi Nishida等人發現,在鎳催化劑的作用下,丙二烯衍生物與Me2C(OH)CN可以完成區域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的氫氰化。
  • 【人物與科研】上海交通大學張萬斌教授課題組: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
    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由於含有手性α-氨基醛、α-醯胺基醛的分子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以及極強的官能團轉化性,有機化學家一直對這類化合物的合成有著濃厚的興趣。然而文獻中報導的構建此類分子結構的方法非原子經濟性、合成效率較低。受課題組在不對稱催化氫化領域的一系列全新工作(Chem.
  • 【有機】中科院蘭州化物所徐森苗團隊亞甲基不對稱碳氫鍵硼化方面取得新進展
    由於能夠非常方便地實現手性化合物的構建,過渡金屬催化的不對稱碳氫鍵硼化反應在過去十年裡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 Angew:鎳催化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基化反應
    Angew:鎳催化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基化反應近日,南京大學朱少林教授課題組與上海大學龔和貴教授課題組共同合作在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論文,報導了NiH催化的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遷移性加氫烯基化反應(hydroalkenylation),以高收率和優異的化學選擇性獲得苄位烯基衍生物。
  • 鎳催化烯基溴化物與烯烴的區域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苄基烯基化反應
    過渡金屬氫化催化的烯烴異構化與過渡金屬催化交叉偶聯的協同過程可以實現遷移氫官能化。
  • 催化氫化的操作方法和實驗室簡化方法
    催化氫化是有機合成中常用的還原方法,相對於其他還原方法最大的優點是有氫氣提供氫源,反應不完的氫氣更容易去除,反應一般純淨,反應完過濾並濃縮後一般能得到高純度的產物。文獻資料中通常使用四氫鋁鋰和硼氫化鈉來還原,氫離子由催化劑本身攜帶,活性很好。與催化氫化類似度比較大的是轉移氫化,氫源不使用氫氣,使用水合肼和乙醇,由催化劑將這些氫源上的氫轉移到底物上來實現反應歷程。
  • 不對稱氫化實現手性N,O-縮醛的合成新策略
    由於缺乏有效的手性誘導以及產物的易分解特性,該框架的合成極具挑戰,催化體系且僅限於手性Bronsted酸(圖1c)。基於上述兩種挑戰,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溫佳琳和張緒穆團隊報導了通過碳正離子的不對稱氫化反應合成N,O-縮醛的新策略;該反應模式為酸性條件下的陽離子中間體氫化模式
  •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Nature Catalysis:雙烷基酮不對稱催化氫化
    酮不對稱催化氫化是合成手性醇分子單一對映體的最直接方法,然而雙烷基酮的不對稱催化氫化一直缺少高效手性催化劑,成為一個長期的難題。周其林課題組通過設計新型手性螺環催化劑,攻克了這一難題。在不對稱催化中,獲得優異對映選擇性的關鍵在於手性催化劑。對於芳基烷基酮的不對稱氫化,很多手性催化劑都表現出高活性和高對映選擇性。
  • 蘭州化物所在亞甲基不對稱碳氫鍵硼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由於能夠方便地實現手性化合物的構建,過渡金屬催化的不對稱碳氫鍵硼化反應得到學界的關注。但是目前,非活化亞甲基的不對稱碳氫鍵活化的例子仍較少,該類反應的挑戰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缺少合適的手性配體、該類反應具有活性低和立體選擇性難以調控的問題。
  • JACS:Ni光催化對映選擇性烯烴/芳基滷化物/硼氟酸鹽三組分反應
    光催化學術QQ群:927909706,實現了含三級/二級三氟烷基硼酸酯、烯烴、芳基溴三組分羰基芳基化反應。通過實驗、計算模擬等方法進一步的研究了該反應的機理,對反應的化學/立體選擇性來源進行深入研究。以丙烯酸叔丁酯(1)、2-三氟甲基-4-溴吡啶(2)、二甲基乙烷硼氟酸鉀(3)作為反應物,以3 mol % Ir[dF(CF3)ppy]2(bpy)(PF6)、10 mol % NiCl2(Py)4/13 mol % (S,S)-L配體作為催化劑體系,在丙酮/乙酸乙酯溶劑中進行反應,以415~420
  •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該課題組通過新型氫化藍色二氧化鈦材料的設計與創製,成功實現了近環境壓力下水還原CO2製備CH42的原位紅外光譜)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轉換材料與器件研究課題組,在光催化選擇性還原二氧化碳製備高附加值甲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