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機所在鎳催化吡啶選擇性C-H官能團化反應方面取得進展

2021-01-13 中國科學院

  吡啶是一類重要的雜環,廣泛存在於藥物和活性天然產物分子中。據FDA統計,吡啶是藥物分子中出現最多的含氮芳環。此外,吡啶是一種重要的合成中間體以及配體設計的重要結構單元。因此,對吡啶類化合物構建和修飾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吡啶的不對稱C-H鍵官能團化是合成手性吡啶類化合物最直接的方法,具備高度的原子經濟性和步驟經濟性。但目前該方面的研究鮮有報導,主要難點在於缺乏能同時控制活性和選擇性的配體。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施世良課題組一直致力於發展新型手性氮雜環卡賓(NHC)配體,相繼報導了系列新型大位阻手性NHC配體,例如ANIPE和SIPE等,並應用於銅催化α-烯烴不對稱馬氏氫硼化反應(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376)和鎳催化醇和炔烴偶聯製備手性烯丙醇的反應中(ACS Catal, 2019, 9, 1)。近期,他們利用這類大位阻強給電的NHC配體實現了首例鎳催化吡啶區域和對映選擇性C-H環化反應(J. Am. Chem. Soc, 2019, 141, 5628 見下圖),快速構建了高對映選擇性的5,6,7,8-四氫喹啉和5,6,7,8-四氫異喹啉類化合物(高達99%收率和99% ee)。該方法具有較好的底物適用性和官能團兼容性。利用吡啶間位烯烴取代的底物可得到專一的對位endo-關環產物,吡啶鄰位或對位取代的烯烴底物可得到間位endo-關環產物。反應對於諸如酯基、帶有活潑氫的醯胺等官能團和苯並呋喃、吲哚、嗎啉、吡咯等雜環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反應適用於1,1-二取代烯烴、苯乙烯、共軛二烯和三取代烯烴等。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其他方法例如發展完善的不對稱催化氫化反應,很難獲得該類手性雜環化合物。該研究工作為吡啶的直接不對稱官能團化提供了新方法,也拓展了廉價金屬催化的不對稱C-H活化反應範圍。

  上述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資助。

 

鎳催化吡啶區域和對映選擇性C-H環化反應

相關焦點

  • 上海有機所金屬銥催化的烯丙基取代反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過渡金屬催化惰性碳氫鍵的直接官能團化反應在近年來受到化學研究工作者的極大關注,並取得了重要進展。在這類反應中,劇烈的反應條件,當量氧化劑的使用以及選擇性難以控制等依舊是其應用中的主要制約因素。此外,從烯烴出發實現烯烴碳氫鍵活化的工作也非常少見。
  • 上海藥物所苯環間位硝化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傳統的硝化條件需要在強酸條件下進行,對官能團的耐受性較差,並且一般需要通過強給電子或吸電子取代基來定位形成硝基化產物,其中對位產物較易形成,鄰間位選擇性較差。目前已有一些課題組報導了在金屬Cu、Pd和Rh催化反應體系下通過C-H鍵活化反應得到鄰位硝基產物,但間位C-H鍵的催化硝基化反應還未見文獻報導。
  • ACIE:惰性化學鍵催化活化研究新進展
    通過在烯烴分子的一端引入給電子的二硫烷基、在另一端引入吸電子的羰基來活化內烯烴碳-氫鍵的策略,研究人員高效實現了鈀催化的內烯烴碳-氫鍵與端烯烴碳-氫鍵的直接偶聯反應,合成了多官能團化的丁二烯衍生物。這是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餘正坤研究組、孫承林研究組和陳吉平研究組合作的惰性化學鍵催化活化研究最近取得新進展。
  • Angew:鎳催化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基化反應
    Angew:鎳催化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基化反應近日,南京大學朱少林教授課題組與上海大學龔和貴教授課題組共同合作在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論文,報導了NiH催化的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遷移性加氫烯基化反應(hydroalkenylation),以高收率和優異的化學選擇性獲得苄位烯基衍生物。
  • 鎳催化烯基溴化物與烯烴的區域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苄基烯基化反應
    該反應以容易獲得的烯烴為原料,可在較遠的位置選擇性地實現C(sp3)-H官能團化。由於低價位容易獲得多種氧化態,以及交叉偶聯化學,最近已證明鎳氫催化烯烴的遠程加氫官能化可以實現一系列的官能化反應。這些反應包括在遠端或近端C(sp3)-H位置的芳基化,烷基化,硫醇化和胺化反應(圖1a)。
  • 上海有機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膦氫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然而,α,β-不飽和醯胺的底物局限於活化的醯胺,普通α,β-不飽和醯胺由於其較低的親電性,在不對稱催化中應用較少。醯胺基團是藥物分子和天然產物中常見的結構片段,因此,開發基於普通α,β-不飽和醯胺的催化不對稱加成反應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殷亮課題組致力於研究銅催化的不對稱反應。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雖然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作為高選擇性、高效、低成本的CO2還原電催化劑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其在ECR中的構效關係及催化機理的研究以及工業化的應用仍需要更多的關注,這也是未來該領域發展的重要目標。本文系統綜述了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在ECR中的研究進展,涉及到分子催化劑/碳材料複合物、有機配體功能化的金屬催化劑、MOFs、以及基於COFs、金屬硫化物和g-C3N4的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並且從原子和分子尺度上詳細討論了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的反應機理和構效關係。
  • 上海有機所在鈀催化芳基二氟甲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有機所在鈀催化芳基二氟甲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7-03-20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該反應具有以下優點:1)反應高效簡潔、底物普適性廣;2)氟化試劑成本低廉;3)官能團兼容性優秀,含氮雜環、複雜生物活性分子均適用。同時,該反應還可以對生物活性分子代謝位點進行後期氟修飾,即使是克量級反應也可以取得良好收率,從而為藥物研發提供了高效簡便的方法(圖2)。目前,對於催化劑使用量的降低以及對該反應機理和相關反應的深入研究正在進行之中。
  • 上海有機所在活細胞內的光催化生物相容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有機所在活細胞內的光催化生物相容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9-01-03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近日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徐天樂課題組合作,首次報導了將常用於螢光成像的有機螢光分子螢光素或羅丹明衍生物作為生物相容的光催化劑,在細胞內利用氧氣及抗氧化劑通過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產生過氧化氫,進而進行脫硼羥基化反應去籠釋放生物活性分子(Angew. Chem. Int. Ed.
  • 上海有機所等在sp3 C-H鍵精準轉化研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國生課題組發展了複雜烯烴的烯丙位碳氫鍵精準(包括高位點、高對映體選擇性)氰化反應,並與香港科技大學林振陽課題組合作,通過實驗和理論計算相結合,揭示了金屬調控氮自由基選擇性攫氫的新機制。該工作於10月24日在《自然》(Nature)期刊在線發表。
  •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2017-12-26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在光催化選擇性還原二氧化碳製備高附加值甲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Chem:硼催化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還原2-烯基吡啶
    不對稱催化還原吡啶是獲得手性哌啶最為直接的方法,然而,該方法面臨兩個主要難題:1.吡啶去芳構化較困難;2.氮原子對催化劑的配位毒化作用強。為了解決這兩個難題,化學家們通常將吡啶預先製備成吡啶鹽,並以吡啶鹽為底物研究金屬催化的不對稱氫化反應(圖a);其原理是吡啶鹽的去芳構化能壘較低,且氮原子的配位能力大幅減弱。
  • 上海有機所在鈀催化烯丙基取代反應動力學拆分方面工作新進展
    作為在對映選擇性形成C-C和C-X鍵以及天然產物合成方面最有價值的反應之一,鈀催化不對稱烯丙基取代反應受到了人們廣泛重視和深入研究。「硬」碳負離子如簡單酮和羧酸衍生物等的α-碳負離子作為親核試劑應用於鈀催化不對稱烯丙基取代反應這一長期來的難題在近幾年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 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朱戎課題組在金屬催化自由基反應研究中取得重要...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18日訊(記者 候智 通訊員 白楊)從簡單烯烴出發,高效、高選擇性地合成高價值化合物一直是有機化學工作者追求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過渡金屬催化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傳統的烯烴官能團化反應一般可分為兩類:極性過程和自由基過程,二者有各自的優勢和局限。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有機電極材料設計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劉建軍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開學合作研究,在非共軛電極材料1,4-環己烷二羧酸(CHDA)的儲鈉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801654))上。
  • 我國學者在聚乙烯廢塑料降解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黃正課題組和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管治斌課題組合作,在聚乙烯廢塑料降解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相關成果於6月17日以「Efficient and selective degradation of polyethylenes into liquid fuels and waxes
  • 鈀催化氧化烯丙基C-H鍵的三氟甲氧基化
    含氟有機化合物在藥物,農藥和材料科學中非常重要,將C-H鍵直接通過氧化氟化,三氟甲基化,和三氟甲硫醇化等轉化為相應的含氟化合物引起很多科學家關注。這些反應區別在於OCF3陰離子易分解和三氟甲氧基試劑種類有限導致極難進行催化三氟甲氧基化反應。最近,作者課題組首次報導了在-20℃溫度下,通過Pd(II / IV)循環,催化氧化烯烴的三氟甲氧基化(Scheme 1a)。
  • 上海有機所過渡金屬催化的芳烴二氟烷基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其中,芳烴的氟化和三氟甲基化反應在過去的幾年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然而,長期以來芳烴的二氟烷基化卻很少受到關注,與之相對應的引氟策略也十分少見。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氟化學重點實驗室張新剛課題組在長期探索過渡金屬催化高效構築碳-
  • 【有機】無金屬條件下咪唑並吡啶類化合物C-3位高選擇性硫氰化反應
    X-MOL Tips(點擊閱讀詳情)咪唑並吡啶類化合物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及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中,很多上市的藥物中也含有此類結構片段
  • Science:不對稱遠程C(sp3)-H鍵硼化新策略
    Soc., 1997, 119, 4535–4536),但是該反應的底物範圍非常有限且製備過程繁瑣。另一方面,芳環的遠程C(sp2)-H鍵活化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具體而言,將脲/吡啶組成的受體配體與手性單齒亞磷酸酯-Ir催化體系[Ir(Bpin)3-L*]相結合,可以高選擇性地實現脂肪族醯胺及脂肪酸酯的γ-位亞甲基C(sp3)–H鍵硼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