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朱戎課題組在金屬催化自由基反應研究中取得重要...

2021-01-11 未來網高校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18日訊(記者 候智 通訊員 白楊)從簡單烯烴出發,高效、高選擇性地合成高價值化合物一直是有機化學工作者追求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過渡金屬催化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傳統的烯烴官能團化反應一般可分為兩類:極性過程和自由基過程,二者有各自的優勢和局限。如何通過設計新的催化過程,在一個反應中融合上述兩種過程,取長補短,是實現更加簡潔、綠色的合成的重要途徑。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朱戎課題組提出利用鈷介導的自由基-極性交叉過程(Radical-Polar Crossover),在氫原子轉移(HAT)氫官能團化反應中初步實現了上述目標。這一最新進展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Xiao-Le Zhou1, Fan Yang1, Han-Li Sun, Yun-Nian Yin, Wei-Ting Ye and Rong Zhu*. Cobalt-Catalyzed Intermolecular Hydrofunctionalization of Alkenes: Evidence for a Bimetallic Pathway.J. Am. Chem. Soc. 2019, 141, 7250.)。

通過鈷催化的自由基-極性交叉反應實現烯烴官能團化

第一過渡系金屬催化的HAT氫官能團化反應是一類具有重要合成學意義的自由基反應。朱戎課題組在該體系中引入高價碘試劑作為雙電子基團轉移氧化劑和親核試劑的前體,在鈷氫物種催化下,實現了自由基與極性過程互補融合的新反應途徑。利用該方法在室溫下即可完成羧酸、酚、磺醯胺等各類親核試劑對非活化和活化烯烴形式上的加成,從而以高官能團兼容性,一步合成較為複雜的結構,具有潛在的重要應用價值。他們進一步通過細緻的動力學研究和控制實驗,揭示了鈷配合物在催化循環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並提出反應可能經過雙金屬過程。該過程涉及到的關鍵中間體中包括一類有機鈷配合物,這一發現有望為金屬催化自由基反應中的配體調控提供新的思路。

周霄樂博士、博士生楊帆為本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朱戎特聘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和北京國家分子科學中心的資助。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學王新平課題組自由基合成與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化學加
    自由基在化學反應、催化、生物化學和功能材料等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新平課題組自2011年以來一直致力於自由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質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今年上半年,課題組在雙自由基、主族金屬自由基以及基於自由基的磁性多穩態等方向再次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研究成果以若干篇論文形式發表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 謝勁課題組在基於錳催化的轉金屬化基元反應取得系列進展
    但由於其較低的催化活性,錳催化參與的許多金屬有機化學的基本科學問題仍屬於空白領域,涉及金屬有機化學基元反應性質等科學問題仍不明確,如Mn(I)參與的轉金屬化、氧化加成、遷移插入等。導致錳催化發展緩慢的主要因素是大多數低價態錳催化劑,特別是一價的Mn(CO)5Br催化劑穩定性較高,反應活性較低。為此,低價態錳催化仍面臨著反應類型偏少、催化效率偏低、配體效應不明確等諸多挑戰。
  • CCS Chemistry | 新型自由基催化環化異構化反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汪義豐課題組和北京大學餘志祥課題組合作,利用氮雜卡賓-硼自由基的獨特反應性能,實現了一類新型的自由基催化環化異構化反應,為喹啉酮類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全新的策略。通過機理研究,證實了該轉化歷經了一個罕見的碳-碳三鍵重組的過程。
  • Chem.南京大學謝勁課題組在配體調控錳自由基反應活性策略...
    導讀  近日,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分子與材料合成研究團隊的謝勁課題組在配體調控錳自由基反應活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有機矽材料以其獨特的化學和物理特性,廣泛應用於工業合成、藥物及高分子材料製備等領域。錳是地殼中含量豐富的過渡金屬,以其廉價低毒等優點受到了化學家們的廣泛關注。近些年,錳催化烯烴矽烷化反應備受關注,我國化學所的王從洋研究員,以及國際上Thomas, S. P.、Trovitch, R. J.、Britten, J. F.等多個研究小組在該領域做出了出色的工作。
  • 深研院化生學院黃湧課題組實現首例非過渡金屬催化的Suzuki反應
    有機硼試劑和有機親電試劑的偶聯反應,即Suzuki-Miyaura偶聯反應是目前人們構建碳-碳鍵最行之有效的方法,2010年諾貝爾獎的頒發更加印證了其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在過去的50年中,過渡金屬作為催化劑在這類反應的發展中扮演了核心角色,但由於過渡金屬催化本身的反應特性限制,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 上海有機所在活細胞內的光催化生物相容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相比於直接光照射方法,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使用能量較低的可見光,底物在不存在光催化劑時對光惰性因而便於貯存。但目前將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應用於細胞存在以下困難:一、常用的過渡金屬光催化劑具有潛在的細胞代謝毒性,會使其應用受到限制;二、細胞內廣泛存在的氧氣及各種抗氧化劑會影響自由基活性物種壽命及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效率。
  • ​通過過渡金屬電催化駕馭自由基化學
    ​通過過渡金屬電催化駕馭自由基化學 2021-01-13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南開大學汪清民課題組:電催化烷基硼酸對喹喔啉酮的直接烷基化
    近日,南開大學汪清民教授課題組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在電催化條件下,實現了烷基硼酸及其衍生物對喹喔啉酮的脫硼烷基化反應南開大學汪清民課題組隸屬於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化學學院及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
  • 中國科大在可見光催化脫羧偶聯反應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近年來,光催化反應在合成化學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一系列光催化反應體系被發現,並成功應用於各種複雜化合物的合成中,展現出突出的合成價值和應用潛力。雖然這種光能利用方式已廣泛應用於光伏器件中,但以催化還原催化循環的機制應用於合成領域仍是未被提出過的新概念。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傅堯和尚睿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發展生物質來源的有機羧酸脫羧轉化領域的研究。
  •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李峰教授團隊在有機發光自由基領域再次取得重要...
    自從2015年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李峰教授課題組創新性地提出並實現自由基的雙線態電致發光以來(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7091-7095),有機發光自由基因其集光、電、磁性質於一身而引起了廣泛關注。
  • 華中師範大學在電催化還原CO2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可以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能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學物質和燃料,對可再生能源的存儲和緩解氣候變化都至關重要,從而吸引了國際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其中的關鍵是高效催化材料製備以及相關催化機理。
  • 人才強校 | 郭紅超課題組在不飽和碳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
    本網訊 日前,我校理學院郭紅超教授課題組在不飽和碳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聯烯碳的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為構建具有良好立體選擇性的兼具軸手性和中心手性元素的四取代聯烯化合物提供了簡潔、高效的合成方法,相應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近期取得一系列科研進展
    :不對稱合成科研團隊在催化不對稱自由基-偶極交叉反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遊勁松教授團隊在基於高度扭曲的七元環二醯亞胺聚集誘導延遲螢光材料構建高效非摻雜OLED器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餘孝其課題組在基於聚集誘導發光的快速、超靈敏的細胞膜成像探針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中科院高能所在光催化固氮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學科中心核能化學課題組在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光催化固氮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研究員石偉群團隊報導了兩例基於紫精配體的自由基MOFs材料Gd-IHEP-7和Gd-IHEP-8。 此MOFs材料均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固氮活性,氨生成速率分別為128和220 μmol h-1 g-1,其中Gd-IHEP-8固氮效率與文獻同類材料相比提高17倍。
  • ...教授課題組Chem. Sci. 光和有機小分子協同催化的醛的氘代反應
    導讀  氘代作為標記技術在反應機理的研究,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洩(ADME)研究,核磁共振光譜和質譜分析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在藥物分子中引入氘原子,在保持藥物基本藥理活性的同時, 以增強其代謝和藥代動力學特性的研究得到快速的發展。
  • 馮小明課題組:Lewis酸催化β,γ-不飽和2-醯基咪唑的不對稱反應
    通過催化劑的微調,使得三類反應均能夠很好地兼容,以高收率、高非對映選擇性以及優秀的對映選擇性得到一系列具有光學活性的手性化合物。研究背景近年來,a,β-不飽和羰基類化合物由於其多樣化的反應性能,尤其在不對稱催化領域受到了化學工作者們的廣泛關注。
  • 化學學院施章傑教授課題組在惰性脂肪族C-H活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2014/09/17 信息來源: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傳統的有機化學的合成策略是通過官能團化學轉化合成有用的化合物。
  • 銀催化自由基脫羧官能團反應研究獲進展
    由於羧酸的廉價易得和高穩定性,以及滷代烷在有機合成的重要應用價值,Hunsdiecker反應長期以來受到有機化學家的重視。最早的方法是將羧酸製成嚴格無水的羧酸銀鹽,再與溴單質作用,操作不便。隨後發展了多種改良法,旨在提高該反應的實用性。但是,這些方法均有著各自的局限性,限制了該反應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
  • 金屬所納米碳材料高效催化過氧化氫電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納米碳材料有望作為貴金屬催化劑的替代材料,應用於電化學氧還原反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研究部能源催化材料課題組致力於碳催化反應過程和新穎碳催化反應體系的研發,近期在納米碳材料高效催化過氧化氫電合成領域取得進展。
  • Angew:NHC催化實現烯烴的自由基醯基氟烷基化反應
    近日,成都大學四川抗生素工業研究所李俊龍教授課題組和成都中醫藥大學韓波教授課題組共同合作在Angew發表論文,報導了通過N-雜環卡賓有機催化多組分反應,實現烯烴與芳族醛、氟烷基試劑的自由基醯基氟烷基化反應。值得注意的是,該催化體系,包括苯乙烯、環狀內部烯烴、吲哚、乙烯基醚、乙烯基酯、未活化的簡單烯烴等,均體現較好的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