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勁課題組在基於錳催化的轉金屬化基元反應取得系列進展

2020-08-01 X一MOL資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

用廉價的過渡金屬催化劑替代貴金屬催化劑是解決未來自然資源問題緊缺的一個很好選擇。錳是地殼中含量排第三位的過渡金屬,價格便宜,環境危害小。但由於其較低的催化活性,錳催化參與的許多金屬有機化學的基本科學問題仍屬於空白領域,涉及金屬有機化學基元反應性質等科學問題仍不明確,如Mn(I)參與的轉金屬化、氧化加成、遷移插入等。導致錳催化發展緩慢的主要因素是大多數低價態錳催化劑,特別是一價的Mn(CO)5Br催化劑穩定性較高,反應活性較低。為此,低價態錳催化仍面臨著反應類型偏少、催化效率偏低、配體效應不明確等諸多挑戰。


芳基硼酸具有特異的反應活性、穩定性、易得性、易操作性,是一類非常重要並有著廣泛合成應用的芳基源。由於非螯合的多羰基芳基錳化合物活性非常高,容易發生分子內的遷移重排反應;而高價錳催化劑容易與芳基硼酸發生單電子氧化形成相應的芳基自由基。為此,錳催化的芳基硼酸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仍然是錳催化領域的一大挑戰。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謝勁(點擊查看介紹)課題組獨闢蹊徑,利用橋聯的三中心四電子雙核錳提高催化活性,實現了有機硼酸的高效轉金屬化,並成功應用於不飽和化學鍵的可控遷移插入過程,為研究金屬錳參與的基元反應提供了新例證(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2906;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8430;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12789;Chin. J. Chem., 2020, DOI: 10.1002/CJOC.202000376)。相關論文發表後,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在SynfactsSynlett和《有機化學》上進行亮點介紹。

謝勁課題組在基於錳催化的轉金屬化基元反應取得系列進展


2018年,謝勁課題組通過雙核錳催化實現了非對稱共軛二炔的選擇性芳基化反應,該反應也是第一例錳催化芳基硼酸的轉金屬化反應並應用於共軛雙炔高選擇性遷移插入的過程(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2906)。反應在兼具優異的區域、化學和立體選擇性之時,還具有非常好的官能團兼容性與普適性,為共軛烯炔的高效合成提供了新方法。著名金屬有機化學家Vollhardt, K. Peter邀請在Synlett上以SYNPACTS文章類型進行亮點介紹。

謝勁課題組在基於錳催化的轉金屬化基元反應取得系列進展


然而該類反應的區域選擇性和反應活性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於取代基的電子和空間效應,脂肪族丙炔醇只能得到混合的區域選擇性產物,同時空間受阻的底物不能反應。為此,開發一種更高效、位置可預測的炔烴氫芳基化反應體系仍是一難點。γ-芳基三級烯丙醇是通用的合成複雜分子結構的模塊,經常存在於具有重要生物學意義的分子中。謝勁課題組設想利用市售的芳基硼酸實現三級炔丙醇的γ-選擇性芳基化反應,巧妙構建γ-芳基三級烯丙醇。經過系統條件篩選,發現反應體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作為添加劑可以提高反應效率(15 min-2 h),利用炔丙醇自身的位阻效應,改變了反應的區域選擇性,成功構建出常規策略難以製備的多取代的叔烯丙醇產物,克服了Pd和Rh等貴金屬beta-O消除難題,用廉價金屬實現了貴金屬難以實現的催化轉化(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12789)。該策略可成功應用於一系列複雜分子的精準後期修飾,不受官能團、取代基和電子效應的影響並可成功應用於Bervastatin藥物分子的合成中。評審人對該合成策略給予高度評價「This method is very practical because 1) the protocols are simple, and 2) the conditions are mild which cause high functional group compatibility.」

謝勁課題組在基於錳催化的轉金屬化基元反應取得系列進展


對於Pd、Rh催化劑,通過轉金屬化、遷移插入實現與缺電子烯烴共軛加成已成為金屬有機催化的重要手段。而在Mn(I)催化中,只有高度缺電子的不飽和酯類、酮類和腈類才是有效的底物,與活性較低的不飽和醯胺的共軛加成尚未實現。基於課題組建立的芳基硼酸轉金屬化原理,謝勁課題組通過DFT計算進一步明確了芳基錳物種的反應活性,發現Ar-Pd(II)更傾向於親電性質,而Ar-Rh(III) 和Ar-Mn(I)更傾向於親核性質,從本質上揭示了Ar-Mn(I)物種的化學屬性。該課題組設想能否使用缺電子烯烴的電子效應來匹配遷移插入過程的電子效應,從而有效降低插入過程中的能量勢壘。基於此設想,謝勁課題組實現了不飽和烯醯胺的高選擇性氫芳化和氫烯基化(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8430)。這也代表著首例廉價錳催化的烯基硼酸參與的化學鍵形成反應,極大豐富了反應種類。文章在線發表後,國際著名金屬有機化學家,多倫多大學Mark Lautens教授迅速在Synfacts期刊上以「1,2-Difunctionalization of Unsaturated Amides Using Manganese Catalysis to Form C–C Bonds」為題進行亮點介紹,充分肯定了該項工作的重要性。

謝勁課題組在基於錳催化的轉金屬化基元反應取得系列進展


未活化內烯的區域可控選擇性官能團化是過渡金屬催化領域中的前沿研究難點。常規策略是引入喹啉胺類導向基來實現較好的區域選擇性,但是需要導向基的引入與移除,從而降低了反應的官能團兼容性。強極性、弱配位的伯醯胺是常見的一類官能團,但是對大多數金屬催化體系的兼容性較差。例如,2018年,Engle研究小組發現伯醯胺類底物在Ni催化體系中只能得到少許目標產物(J. Am. Chem. Soc., 2018, 140, 17878)。謝勁課題組基於前期工作以及對雙核錳催化的興趣和進一步研究,近日實現了錳催化非活化內烯的高選擇性氫芳化和氫烯基化(Chin. J. Chem., 2020, DOI: 10.1002/CJOC.202000376)。非常有趣的是,即便反應體系中有不同種類的不飽和化學鍵,伯醯胺可以作為內在官能團實現優異的定位能力,而活性更高的末端烯烴則不會發生反應。除了伯醯胺,仲醯胺和叔醯胺也可以很好的兼容,當反應底物中含有多種內部烯烴時,反應也可以精確選擇在醯胺的γ-位。文章在Chin. J. Chem.期刊在線發表後,被編輯團隊遴選為Breaking Report欄目發表,並獲新和成中國化學創新獎。

謝勁課題組在基於錳催化的轉金屬化基元反應取得系列進展


總結


謝勁課題組發展了一種高效的雙錳催化劑,可用於烯烴和炔烴的芳基化反應,具有操作簡單、官能團相容性好等特點,對各種重要的官能團都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實驗數據表明,雙錳催化劑在同等條件下比常規單核錳具備更好的催化活性。這種基於錳轉金屬化基元反應的發現對研究錳的催化性質具有重要意義,詳細機理研究也在持續進行中。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江蘇省傑出青年基金、江蘇省雙創人才計劃、南京大學登峰人才支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等經費的資助。感謝化學化工學院和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謝勁課題組建設初期提供的大力支持。


導師介紹

謝勁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49884

相關焦點

  • Chem.南京大學謝勁課題組在配體調控錳自由基反應活性策略...
    導讀  近日,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分子與材料合成研究團隊的謝勁課題組在配體調控錳自由基反應活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錳催化的烯烴可控矽烷化反應。
  • 化學所烯烴催化不對稱滷環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烯烴的滷化反應是合成化學中最重要的基元反應之一,為烯烴的功能化提供了非常簡便有效的途徑。烯烴的不對稱滷化反應則可在雙鍵上同時引入兩個手性中心,產物中的滷原子可以進一步發生多種轉化,如立體選擇性的取代反應等,方便快捷的構建豐富的合成中間體。
  • C-N鍵活化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漢民帶領的研究小組在1,3-二胺的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 過渡金屬催化的有機合成反應由基元反應構成,整個催化過程所涉及的金屬親核試劑的產生、轉化和淬滅等都是通過基元反應來實現。其中通過基元反應形成金屬親核試劑是反應得以發生的關鍵,而一個新的基元反應的建立往往能夠促使新的化學反應的誕生。 該研究小組一直致力於通過C-N鍵活化形成金屬-碳、金屬-氮親核試劑的基元反應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 金屬酶及模擬配合物催化分子氧活化的反應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無機催化研究組研究員葉生發團隊與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李位仁、馬克思-普朗克化學能源轉化研究所教授Schnegg合作,在金屬酶及模擬配合物催化分子氧活化的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氧化反應通常是放熱反應,具有很高的驅動力,但需要克服氧分子從自旋三重態轉換到自旋單重態產生的高動力學勢壘。
  •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02-0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潘秀蓮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等基於碳納米管的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在日前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J.
  • 上海有機所過渡金屬催化的芳烴二氟烷基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其中,芳烴的氟化和三氟甲基化反應在過去的幾年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然而,長期以來芳烴的二氟烷基化卻很少受到關注,與之相對應的引氟策略也十分少見。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氟化學重點實驗室張新剛課題組在長期探索過渡金屬催化高效構築碳-
  •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6-01-1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催化溼式氧化、芬頓/類芬頓反應等)是基於羥基自由基(•OH)強氧化性發展而成的深度水處理技術。
  • 長春應化所在金屬C-H鍵活化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從分子水平上研究金屬催活化C-H鍵的反應機理,有助於我們了解催化反應歷程,揭示催化劑結構與催化活性的關係,進而為新型、高效催化劑的研發提供理論指導,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在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啟動經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基金和吉林省創新基金等項目的支持下,長春應化所稀土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孫忠明研究小組與美國北達科他州立大學趙品晶教授課題組合作,在Rh(I)催化的C-H鍵活化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了一種罕見的經Rh(I)脫羧反應的芳環分子內1,3-遷移反應並確定了反應機理。相關工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J. Am. Chem.
  • 在銻化物納米線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納米砂磨機訊:在銻化物納米線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目前,國際上廣泛採用外來Au催化的氣-液-固(VLS)機制製備納米線,但Au催化劑能在半導體材料中形成深能級複合中心,這將大大降低器件的性能。因此,發展無Au催化納米線的製備技術尤為重要。此外,目前無外來催化含In的化合物納米線生長機制存在爭議,主要集中在In液滴自催化的VLS和應力驅動的氣-固(VS)兩種生長機制上。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樸玲鈺研究員課題組在光催化產氫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研究成果相繼發表於Nano Energy (2020, 67, 104287)、Nano Today樸玲鈺課題組分別通過光催化水分解和甲酸分解兩個過程,實現了高效、穩定的光催化產氫,並為該過程的合理評價提出了系統分析與建議。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樸玲鈺研究員課題組在光催化產氫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研究成果相繼發表於Nano Energy (2020, 67, 104287)、Nano Today(DOI: 10.1016/ j.nantod. 2020. 100968)及Angew. Chem.
  • 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朱戎課題組在金屬催化自由基反應研究中取得重要...
    在這一過程中,過渡金屬催化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傳統的烯烴官能團化反應一般可分為兩類:極性過程和自由基過程,二者有各自的優勢和局限。如何通過設計新的催化過程,在一個反應中融合上述兩種過程,取長補短,是實現更加簡潔、綠色的合成的重要途徑。
  • 金屬所納米碳材料高效催化過氧化氫電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研究部能源催化材料課題組致力於碳催化反應過程和新穎碳催化反應體系的研發,近期在納米碳材料高效催化過氧化氫電合成領域取得進展。課題組通過關聯典型碳材料表面化學結構與其催化氧氣電化學還原生成過氧化氫的反應活性發現,二電子氧還原反應的選擇性與碳材料表面的羰基和羧基含量呈線性正相關關係,羧基的本徵活性是羰基官能團的5倍以上。碳材料表面的羧基官能團是氧氣電化學還原製備過氧化氫的主要活性中心。
  • 福建物構所在過渡金屬界面催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目前中國、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盟等都制定了相應的氫能發展規劃,我國已在氫能領域取得了多方面的進展,在將來有望成為氫能技術應用領域的先鋒。氫氣通常需要通過其它能源途徑製取;電解水作為一種零汙染的制氫方法,具有極高的應用潛力。當前,電解水制氫的最大問題在於電極材料催化活性差,過電位高,造成過多的電能消耗,而國內外學者在電極材料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成分、宏觀結構調控等方面。
  • 過渡金屬催化的C-H鍵活化簡介
    傳統的過渡態金屬催化的交叉偶聯反應可以非常高效可靠的形成Csp2-Csp2鍵,比如Suzuki,Negishi,Stille,Kumada,Heck反應等。但是傳統的過渡金屬催化的交叉偶聯反應的缺點非常明顯,比如過渡金屬催化劑不可獲得性,價格比較昂貴;反應的副產物金屬鹽對環境的不利;需要轉金屬這一步驟將芳烴連接到金屬上等等。
  • 南京大學王新平課題組自由基合成與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化學加
    自由基在化學反應、催化、生物化學和功能材料等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新平課題組自2011年以來一直致力於自由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質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今年上半年,課題組在雙自由基、主族金屬自由基以及基於自由基的磁性多穩態等方向再次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研究成果以若干篇論文形式發表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 中科院高能所在光催化固氮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學科中心核能化學課題組在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光催化固氮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研究員石偉群團隊報導了兩例基於紫精配體的自由基MOFs材料Gd-IHEP-7和Gd-IHEP-8。 此MOFs材料均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固氮活性,氨生成速率分別為128和220 μmol h-1 g-1,其中Gd-IHEP-8固氮效率與文獻同類材料相比提高17倍。
  • 化學所在仿生伯胺催化高效構建手性季碳中心方面獲系列進展
    手性季碳中心廣泛存在於藥物、天然產物等生物活性化合物中, 在生物醫學、藥學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其合成一直是不對稱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具有極大挑戰性。最近,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分子識別與功能重點實驗室羅三中課題組研究人員依託仿生催化理念,開發了系列伯胺催化的高效不對稱反應,實現了多種手性季碳中心的構築(圖1)。為手性醫藥中間體、生物活性分子的便捷合成提供了新的策略。
  • 南開大學汪清民課題組:電催化烷基硼酸對喹喔啉酮的直接烷基化
    發展條件溫和、環境友好的官能團化方法,對於開發具有該類結構的藥物具有重要意義。近日,南開大學汪清民教授課題組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在電催化條件下,實現了烷基硼酸及其衍生物對喹喔啉酮的脫硼烷基化反應有機硼化合物廣泛應用於有機合成中,傳統方法使用過渡金屬氧化(例如AgNO3、Mn(OAc)3、Cu(OAc)2等)或有機過氧化物K2S2O8以及氧氣在高溫條件下的氧化等。
  • 中科院大化所在銠催化碳氫鍵活化領域獲系列進展
    【每日科技網】   9月27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興偉研究員帶領金屬絡合物與分子活化研究團隊在銠催化碳氫鍵活化領域取得系列進展,有關茂基三價銠催化劑對碳氫鍵活化有著獨特的活性、選擇性以及官能團兼容性等方面工作。分別在Acc. Chem. Re和《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