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機所在活細胞內的光催化生物相容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上海有機所在活細胞內的光催化生物相容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9-01-03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實時調控細胞生命活動對研究細胞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價值。由於光優異的時空解析度,生物相容的光引發化學工具可用於原位實時調控動態的生命過程。傳統的光去籠方法通過直接光照射底物分子切斷化學鍵從而釋放生物活性分子,光去籠方法近年來的新發展希望實現如下重要新特質:一、通過廉價易得的可見光光源實現更好的生物穿透性;二、底物具有光穩定性從而無需當場製備;三、可定位的特異性光去籠。相比於直接光照射方法,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使用能量較低的可見光,底物在不存在光催化劑時對光惰性因而便於貯存。但目前將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應用於細胞存在以下困難:一、常用的過渡金屬光催化劑具有潛在的細胞代謝毒性,會使其應用受到限制;二、細胞內廣泛存在的氧氣及各種抗氧化劑會影響自由基活性物種壽命及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效率。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陳以昀課題組致力於發展新的生物相容光化學方法用於化學及生物學的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新型光反應發現及新型光化學生物學工具的發展。課題組前期研究工作中建立了可見光引發氧化及還原反應的生物大分子相容性(J. Am. Chem. Soc. 2014, 136, 2280; Chem. Comm. 2015, 51, 5275),並發展了水相條件下生物活性小分子的可見光釋放方法(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1881;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7872)。近日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徐天樂課題組合作,首次報導了將常用於螢光成像的有機螢光分子螢光素或羅丹明衍生物作為生物相容的光催化劑,在細胞內利用氧氣及抗氧化劑通過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產生過氧化氫,進而進行脫硼羥基化反應去籠釋放生物活性分子(Angew. Chem. Int. Ed. 2018, DOI: 10.1002/anie.201811261),文章第一作者為上海有機所博士研究生王浩巖。該反應使用家用CFL或低能量藍色LED燈作為光源,在中性水溶液中可以對含有酚、羥基、氨基的生物活性分子實現高效的光去籠釋放。該方法可以通過光釋放異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分子來光調控大腸桿菌中的蛋白表達,並且可以通過光釋放巴氯芬藥物分子有效調控GABAB受體功能,進而對小鼠腦片中的神經細胞膜電位進行高時空解析度的光調控。最後使用線粒體定位羅丹明衍生物染料作為具有定位效應的光催化劑,藉助於過氧化氫在細胞內的有限自由擴散,實現了亞細胞定位的選擇性小分子可見光去籠。該研究展示了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在細胞及生命體系研究中的廣闊應用前景,並提出了有機螢光染料具有示蹤與調控生命過程的雙重功能,對相關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啟示。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上海市重點項目、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及中科院的資助。

 

圖:活細胞內的光催化生物相容反應用於生物活性分子的可見光釋放

  實時調控細胞生命活動對研究細胞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價值。由於光優異的時空解析度,生物相容的光引發化學工具可用於原位實時調控動態的生命過程。傳統的光去籠方法通過直接光照射底物分子切斷化學鍵從而釋放生物活性分子,光去籠方法近年來的新發展希望實現如下重要新特質:一、通過廉價易得的可見光光源實現更好的生物穿透性;二、底物具有光穩定性從而無需當場製備;三、可定位的特異性光去籠。相比於直接光照射方法,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使用能量較低的可見光,底物在不存在光催化劑時對光惰性因而便於貯存。但目前將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應用於細胞存在以下困難:一、常用的過渡金屬光催化劑具有潛在的細胞代謝毒性,會使其應用受到限制;二、細胞內廣泛存在的氧氣及各種抗氧化劑會影響自由基活性物種壽命及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效率。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陳以昀課題組致力於發展新的生物相容光化學方法用於化學及生物學的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新型光反應發現及新型光化學生物學工具的發展。課題組前期研究工作中建立了可見光引發氧化及還原反應的生物大分子相容性(J. Am. Chem. Soc. 2014, 136, 2280; Chem. Comm. 2015, 51, 5275),並發展了水相條件下生物活性小分子的可見光釋放方法(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1881;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7872)。近日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徐天樂課題組合作,首次報導了將常用於螢光成像的有機螢光分子螢光素或羅丹明衍生物作為生物相容的光催化劑,在細胞內利用氧氣及抗氧化劑通過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產生過氧化氫,進而進行脫硼羥基化反應去籠釋放生物活性分子(Angew. Chem. Int. Ed. 2018, DOI: 10.1002/anie.201811261),文章第一作者為上海有機所博士研究生王浩巖。該反應使用家用CFL或低能量藍色LED燈作為光源,在中性水溶液中可以對含有酚、羥基、氨基的生物活性分子實現高效的光去籠釋放。該方法可以通過光釋放異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分子來光調控大腸桿菌中的蛋白表達,並且可以通過光釋放巴氯芬藥物分子有效調控GABAB受體功能,進而對小鼠腦片中的神經細胞膜電位進行高時空解析度的光調控。最後使用線粒體定位羅丹明衍生物染料作為具有定位效應的光催化劑,藉助於過氧化氫在細胞內的有限自由擴散,實現了亞細胞定位的選擇性小分子可見光去籠。該研究展示了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在細胞及生命體系研究中的廣闊應用前景,並提出了有機螢光染料具有示蹤與調控生命過程的雙重功能,對相關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啟示。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上海市重點項目、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及中科院的資助。
 
圖:活細胞內的光催化生物相容反應用於生物活性分子的可見光釋放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上海有機所在鈀催化芳基二氟甲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有機所在鈀催化芳基二氟甲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7-03-20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  含氟有機化合物由於氟原子的獨特性質,在醫藥、農藥和材料領域中具有十分廣泛而重要的應用。
  • 上海有機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膦氫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然而,α,β-不飽和醯胺的底物局限於活化的醯胺,普通α,β-不飽和醯胺由於其較低的親電性,在不對稱催化中應用較少。醯胺基團是藥物分子和天然產物中常見的結構片段,因此,開發基於普通α,β-不飽和醯胺的催化不對稱加成反應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殷亮課題組致力於研究銅催化的不對稱反應。
  • 中科院高能所在光催化固氮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學科中心核能化學課題組在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光催化固氮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研究員石偉群團隊報導了兩例基於紫精配體的自由基MOFs材料Gd-IHEP-7和Gd-IHEP-8。 此MOFs材料均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固氮活性,氨生成速率分別為128和220 μmol h-1 g-1,其中Gd-IHEP-8固氮效率與文獻同類材料相比提高17倍。
  • 上海矽酸鹽所在納米催化醫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納米催化醫學」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施劍林團隊提出的學術思想,旨在通過響應腫瘤部位的特異內場微環境或外源性雷射、超聲作用場,利用無毒/低毒納米材料所引發的瘤內原位催化反應,高效實現腫瘤細胞的氧化損傷及細胞死亡。
  •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6-01-1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高級氧化技術(包括:光催化、催化溼式氧化、芬頓/類芬頓反應等)是基於羥基自由基(•OH)強氧化性發展而成的深度水處理技術。
  • 我國學者在有機汙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持續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趙進才課題組在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及其機理方面進行了十幾年的系統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低濃度、高毒性、難降解有機汙染物是一類普遍存在、具有長期危害性的環境汙染物,用傳統方法很難處理。
  • 上海有機所在多環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甾體類天然產物在生物體內常常充當信號分子,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該家族中的一小部分成員具有破缺的骨架結構,被稱為開環甾體 (secosteroids),其化學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尚未引起充分關注。
  • 上海有機所金屬銥催化的烯丙基取代反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過渡金屬催化惰性碳氫鍵的直接官能團化反應在近年來受到化學研究工作者的極大關注,並取得了重要進展。在這類反應中,劇烈的反應條件,當量氧化劑的使用以及選擇性難以控制等依舊是其應用中的主要制約因素。此外,從烯烴出發實現烯烴碳氫鍵活化的工作也非常少見。
  • 上海有機所過渡金屬催化的芳烴二氟烷基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隨著醫藥、農藥、材料等領域發展日益增長的需求,向有機分子中直接引入氟原子和含氟基團越來越受到關注,並發展成為國際與化學相關的研究熱點之一。其中,芳烴的氟化和三氟甲基化反應在過去的幾年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然而,長期以來芳烴的二氟烷基化卻很少受到關注,與之相對應的引氟策略也十分少見。
  • 上海有機所在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機制研究方面獲得進展
    上海有機所在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機制研究方面獲得進展 2017-09-08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劉文課題組長期從事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機制及分子改造研究,前期研究工作證實了QA部分的修飾對於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活性和理化性質改善十分重要。QA的生物合成起源於L-色氨酸,但如何進過分子內的重排擴環反應形成關鍵的中間體喹啉酮(quinoline ketone)並不清楚。
  • 成都生物所在銅催化二烯的不對稱硼化偶聯反應研究中獲進展
    成都生物所在銅催化二烯的不對稱硼化偶聯反應研究中獲進展 2016-10-25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手性高烯丙基胺是眾多天然產物、小分子藥物的關鍵骨架,也是有機合成和藥物化學中常用的重要合成砌塊。
  • 納米光催化技術在光有機合成、高分子聚合中的應用進展
  • 福建物構所在過渡金屬界面催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目前中國、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盟等都制定了相應的氫能發展規劃,我國已在氫能領域取得了多方面的進展,在將來有望成為氫能技術應用領域的先鋒。氫氣通常需要通過其它能源途徑製取;電解水作為一種零汙染的制氫方法,具有極高的應用潛力。當前,電解水制氫的最大問題在於電極材料催化活性差,過電位高,造成過多的電能消耗,而國內外學者在電極材料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成分、宏觀結構調控等方面。
  • 昆明植物所在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昆明植物所在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來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5-06   今日/總瀏覽:1/4360
  • 在鈀催化芳基二氟甲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有機氟化學重點實驗室的張新剛團隊首次成功實現了利用廉價工業原料——氯二氟甲烷(ClCF2H)對芳香化合物的二氟甲基化過程,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 2017, DOI: 10.1038/NCHEM.2746)。該工作由團隊成員馮璋、閔巧橋、付夏平共同完成。
  • 上海有機所在烷烴的官能團化研究中獲進展---中國科學院
    上海有機所在烷烴的官能團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2-01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字體:這是由於簡單烷烴分子中無導向或活化官能團,僅含低極性、高鍵能,飽和C(sp3)-H鍵和C(sp3)-C(sp3)鍵,因此,高選擇性對烷烴分子活化具有挑戰性。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正課題組致力於烷烴的高效轉化研究。
  • 活細胞螢光探針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美國化學會志》(JACS)發表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陳鵬課題組在活細胞螢光探針研究方面取得的新進展 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化學生物學系陳鵬課題組,巧妙地將一種特異的有機過氧化物識別蛋白(OhrR)與環化的黃色螢光蛋白(cpVenus)相對接,構建了一種特異性識別有機過氧化物的螢光探針,能夠有效地對有機過氧化自由基產生螢光響應,但不與過氧化氫、超氧陰離子、單線態氧、羥自由基等物質發生反應。
  •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2017-12-26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轉換材料與器件研究課題組,在光催化選擇性還原二氧化碳製備高附加值甲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化學所在漆酶生物電化學和電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漆酶作為一種多銅族氧化酶,因其能夠實現在較低過電位下對氧氣分子的電化學催化還原,因而在生物燃料電池和生物電化學的傳感研究領域中備受關注。這些特點決定了在常規的電化學體系中,很難實現漆酶分子的直接電子轉移和基於此的生物電化學催化,儘管這些研究在生物電化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酸催化生物質類化合物反應中溶劑效應研究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酸催化生物質類化合物反應中溶劑效應研究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張宗超研究員帶領生物質轉化技術研究團隊與美國威斯康星大學Dumesic教授團隊合作,在酸催化生物質類化合物反應中的溶劑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文章發表在《能源與環境科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