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姜忠義教授JACS:氣-固界面聚合COFs膜與高效分子分離

2020-08-08 研之成理
天大姜忠義教授JACS:氣-固界面聚合COFs膜與高效分子分離

▲第一作者:Niaz Ali Khan ;通訊作者:姜忠義教授、吳洪教授

通訊單位:天津大學

論文DOI:10.1021/jacs.0c04589


全文速覽

本工作首次採用氣-固界面聚合方法製備了超薄COFs膜,相較於傳統液-液界面聚合過程,穩定的氣-固界面克服了提高反應溫度對界面造成的擾動影響,同時,氣相單體擴散速度增大,從而大幅提高了兩相單體的反應速率。通過提高反應溫度、優化單體在固相界面的均勻分布,在9 h內即可獲得高結晶度且超薄的COFs膜,較傳統方法的製備時間縮短了8倍,膜厚度可在20 nm~1μm間調控。得益於超薄的厚度與規則有序的孔道結構,氣-固界面聚合法製備的COFs膜表現出超高的溶劑通量和優異的分子分離性能。

研究背景

超薄膜厚和長程有序孔道結構是高性能分離膜的理想結構。因此具有規則孔道結構、高孔隙率和可定製化學結構的共價有機框架(COFs)材料在分離膜領域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COFs膜的製備途徑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方法,自上而下製備超薄分離膜需先合成高質量高厚徑比COFs納米片再組裝成膜。自下而上一步法成膜則為簡便、高效製備COFs膜提供了可能。但在常規液-液界面聚合中,液相單體分子擴散速率慢,聚合結晶過程耗時長達72小時。通過升高聚合溫度縮短COFs合成時間會造成液-液界面擾動,易致膜缺陷。同時,由於兩相單體反應速率較低,界面聚合過程中,具有一定水溶性的油性單體易從油相擴散至水相,兩相單體反應無法限定在界面處以製備超薄COFs膜。因此,探索COFs膜製備新方法,是快速合成超薄COFs膜的關鍵。

研究的出發點

天津大學姜忠義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COFs膜製備方法的開發與COFs材料多功能應用的探索,提出了混合維度法(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2101)、仿生粘合介導原位生長法(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9,7, 18063)等創新性膜製備策略;用於構築氧化石墨烯膜內垂直傳質通道(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9, 11, 28978),調控超薄聚醯胺膜界面聚合過程(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9, 7, 25641)等高性能膜材料研發。受啟發於氣-固界面合成單層氧化石墨烯、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MoSe2, MoS2, WSe2)和COFs等二維材料。我們發現氣-固界面相比液-液界面具有穩定、不易受外界因素擾動的特點,因此我們開始嘗試在氣-固界面製備超薄具有分離性能的COFs膜。通過提高反應溫度、優化單體在固相界面的均勻分布,我們在9 h內製備出了超薄能夠進行高效分子篩分的COFs膜,比常規液-液界面反應的時間縮短了8倍。由於該COFs膜厚度僅為120 nm,對分子直徑大於1.4 nm的染料分子保持高截留率(>98%)的情況下,純水通量達411 L m-2 h-1 bar-1,乙腈通量達 583 L m-2 h-1 bar-1。

圖文解析

A: 超薄COFs膜的製備

反應單體在固相表面的分布對於製備均一無缺陷的膜至關重要。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我們在Si/SiO2 基底上生長了一層均勻的3-氨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然後通過旋塗法將醛基單體接枝到基底表面,製得均勻而穩定的固相單體層。將其置於150℃包含辛酸催化劑和氨基單體的氣氛中後,具有高擴散速率的氣相氨基單體分子能夠快速的與固相醛基單體反應,在氣-固相界面生成一層超薄無缺陷的COFs膜。通過調節固相醛基單體的接枝量,膜厚度可在20 nm-1 μm內調控。


天大姜忠義教授JACS:氣-固界面聚合COFs膜與高效分子分離

▲圖1 氣-固界面聚合製備TFP-PDA COFs膜流程圖

天大姜忠義教授JACS:氣-固界面聚合COFs膜與高效分子分離

▲圖2 TFP-PDA膜斷面SEM圖,膜厚度隨固相單體接枝量逐漸增加


B: 材料表徵與數據分析我們用FTIR和XRD監測不同合成時間下COFs膜的化學結構。COFs膜100晶面在4.7°的峰在反應1h後出現,並於9h後達最優值,此時的峰強度與液-液界面聚合72h的峰強度相當。FTIR譜圖顯示COFs膜9h後已無反應單體存在,證明反應進行完全。

天大姜忠義教授JACS:氣-固界面聚合COFs膜與高效分子分離

▲圖3 TFP-PDA膜的a) FTIR和b) XRD 譜圖隨氣-固界面聚合時間變化趨勢圖


C: 分離性能測試

分離純化過程在石油化工、食品化工和製藥工業等行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耗費的資金佔總投資和運行成本的40-70%。這些工業所涉及的潤滑油脫蠟、食用油加工與提取、醫藥活性物質提取等均需要在有機溶劑中高效的回收或分離分子量為200-2000 Da的有機小分子。膜技術作為高效、綠色的分離技術,被認為是21世紀最有競爭力的技術之一。為了解決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和生物製藥等行業精密複雜的分離需求,截留分子量在200-2000Da,具有優異溶劑耐受性的有機溶劑納濾膜材料在過去十幾年裡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膜性能指標中,滲透性決定溶劑處理量,進而決定膜操作面積和操作壓力,為了降低投資和運行成本,提高有機溶劑納濾膜材料通量是關鍵。得益於低至120 nm的膜厚和規則有序的孔道結構,本工作中氣-固界面聚合膜表現出優異分子分離性能,純水和乙腈滲透速率分別達到411 L m-2 h-1 bar-1 和583 L m-2 h-1 bar-1,同時可對分子直徑大於1.4 nm的染料分子保持較高的截留率(>98%)。

天大姜忠義教授JACS:氣-固界面聚合COFs膜與高效分子分離

▲圖4 a) TFP-PDA膜對不同質子溶劑和非質子溶劑的滲透速率;b) TFP-PDA膜對不同染料的截留率;c) TFP-PDA膜穩定性測試,30次循環後TFP-PDA膜依然保持恆定的滲透速率和Congo red截留率;d) TFP-PDA膜性能與其他文獻報導的納濾膜對比圖;e) 納濾過程尺寸篩分機制示意圖


總結與展望

本工作中我們首次將氣-固界面反應用於超薄COFs膜的製備中,穩定的氣固界面利於提高反應溫度,增加單體擴散速率,進而加快COFs兩相單體的反應速率。我們通過提高操作溫度,優化單體在固相界面的均勻分布,在9 h內製備出了高結晶度、具有高效分離性能的COFs膜,並實現了COFs膜厚度在20 nm-1 μm的有效調控。其中,厚度低至120 nm的氣-固界面聚合COFs膜表現出了優異的分子分離性能,為開拓高通量耐溶劑納濾膜材料提供了新的新思路。隨著築網化學和模塊化合成技術的快速發展,氣-固界面聚合法有望成為製備COF膜和其他多種有機骨架膜的通用平臺。


研究團隊與作者介紹


研究團隊

天津大學膜和膜過程團隊網站:http://jiang-lab.com/公眾號:膜和膜過程團隊


第一作者

天大姜忠義教授JACS:氣-固界面聚合COFs膜與高效分子分離

Niaz Ali Khan
天津大學博士後博士畢業於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專業:應用化學、化學工藝通訊郵件:niaz@tju.edu.cn研究方向:功能聚合物、納濾膜和膜過程


通訊作者

天大姜忠義教授JACS:氣-固界面聚合COFs膜與高效分子分離

姜忠義
天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RSC)專業:化學工藝、生物化工通訊郵件:zhyjiang@tju.edu.cn研究方向:仿生與生物啟發膜和膜過程;酶催化;光催化


吳洪

天大姜忠義教授JACS:氣-固界面聚合COFs膜與高效分子分離

天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第一層次,天津市131創新人才團隊帶頭人,天津大學長聘教授,北洋青年學者專業:化學工藝電子郵件:wuhong@tju.edu.cn研究方向:膜材料與膜過程:離子交換膜;氣體分離膜;水處理膜;液體分離膜;電池隔膜

相關焦點

  • 天大姜忠義團隊《AM》:具有最高氫氧化物電導率的COFs膜,實現超快...
    陰離子交換膜(AEMs)是一類含有鹼性活性基團,對陰離子具有選擇透過性的高分子聚合物膜,也稱為離子選擇透過性膜。陰離子交換膜由三個部分構成:帶有固定基團的聚合物主鏈即高分子基體(基膜)、荷正電的活性基團(陽離子)以及活性基團上可以自由移動的陰離子。
  • 丙烯丙烷高效分離用柔性聚丙烯支撐ZIF8膜
    丙烯丙烷高效分離用柔性聚丙烯支撐ZIF8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6 22:45:45 華南理工大學王海輝團隊開發了一種高效分離丙烯/丙烷用柔性聚丙烯支撐ZIF-8膜。
  • 【JACS】南京理工大學在COFs-有機分子籠動態轉換取得進展
    南京理工大學為該項工作的完成單位和通訊單位,博士研究生單震和青年教師吳曉偉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張根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  根據DCC原理,有機分子可以自組裝成複雜的分子結構,包括離散結構(大環、籠、分子結、輪烷、索烴等)和高分子網絡結構(無定形和結晶態的聚合物)。COFs是一類新型的二維/三維晶態(2D/3D)有機多孔聚合物,它通過共價鍵將有機結構單元整合到預定的網絡結構中,使其具有可調節、可設計的結構和性能,因此COFs在氣體分離與存儲、傳感、催化、有機電子、能量轉換與存儲、環境與生物應用等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
  • JACS:流體多價仿生納米界面高效富集循環腫瘤細胞
    找化工醫藥原料,用化學加搜索 導讀 楊朝勇教授團隊和馬餘強教授團隊合作設計了一種流體多價納米界面,用適體功能化的白細胞膜納米囊泡裝飾微流控晶片,該晶片實現了從17/17例癌症患者血液樣本中高效、高特異性和高生存能力地分離CTCs
  • 陝師大楊鵬教授在類澱粉樣蛋白自組裝膜的高效分子分離及透析應用領域取得新進展
    生物大分子如多肽和蛋白質以β-sheet摺疊結構為核心而形成的澱粉樣積聚體(amyloid)是存在於自然界的一類重要的生物高分子組裝結構。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項目的支持下,陝西師範大學楊鵬教授課題組先前曾報導過由二硫鍵還原劑Tris(2-carboxyethyl)phosphine (TCEP)快速打開溶菌酶分子內的二硫鍵而解鎖α-螺旋結構,誘導其向更加低能量的β-sheet自發轉變而組裝成的相轉變溶菌酶(phase-transited lysozyme,PTL)納米薄膜,聚集條件溫和可控、速度快、
  • 傅若農:氣-固色譜的魅力
    固色譜早於氣-液色譜問世   大多數人知道1952年Martin和Synge由於發明了氣相色譜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但是,真正的第一臺氣-固色譜儀是Erika Cremer和她的學生在奧地利因斯布魯克(Innsbruck)大學開發出來的。
  • 新型MOF-聚合物MMMs膜,高效分離手性分子!
    如今,常見的藥品、食品添加劑等都含有純度較高的手性分子,所以快速、高效的分離手性分子的外消旋混合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最近,金屬-有機骨架(MOFs)及其衍生物構成的薄膜是一類新興的微孔材料,被用作高效的分子分離膜。其中,部分純手性MOFs有望用於分離手性分子。
  • 「測試狗」大哥帶小弟:MOFs和COFs近期成果匯總
    由於MOFs具有多孔、大比表面積、可設計性強、多金屬位點等諸多性能,在近20多年裡,其被廣泛研究並用於氣體貯存、分子分離、催化、藥物緩釋等領域。共價有機骨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材料在2005年被首次發現,隨後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
  • 【JACS】華東理工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分子機器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實現人工分子馬達運動的集成及功能性調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最新研究成果「Visible-Light-Driven Rotation of Molecular Motors in Discrete Supramolecular Metallacycles
  • 天津大學仰大勇教授課題組JACS:納米界面上的基因線路區室化促進...
    本站訊 在生物體內,功能上具有關聯性的基因通常被限制在特定的區室中進行高效的級聯基因表達。例如,在真核細胞中,染色體根據基因功能相關性被分割成多個染色體域;線粒體DNA上排列著一系列編碼呼吸鏈複合物的基因,並被包裹在線粒體中。因此,研究基因DNA區室化效應(compartment effect)對級聯基因表達的影響可為了解細胞構築與功能之間的關係提供重要啟示。
  • 清華大學氣固反應領域研究的系統總結:《氣固反應原理》
    氣固反應可分為氣固催化反應與氣固非催化反應,前者主要是氣相發生化學變化,固相主要起催化作用。而氣固非催化反應中,隨著反應的進行,固體反應物逐漸消耗,並在固體反應物表面生成固體產物,這一類反應簡稱為氣固反應,本書(文)氣固反應均指氣固非催化反應。
  • 南昌大學「JACS」優化兼具柔性-剛性MOFs用於高效去除乙炔
    南昌大學王珺教授和張豔博士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鄧曙光教授、浙江大學邢華斌教授、美國德克薩斯大學San Antonio分校林銳標博士和陳邦林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王珺教授和國內外科研團隊合作,製備了一種新型的具有剛性孔隙空間和柔性層狀空間的柔性-剛性(flexible-robust)MOFs材料(Nanchang University-100, NCU-100),實現了孔道尺寸在極小範圍內的精確調控並使其在脫客體相時仍能保持剛性孔道吸附乙炔分子。
  • 膜分離,膜濃縮-植物提取液分離純化|世達膜科技
    膜分離,膜濃縮-植物提取液分離純化一、膜分離技術1.膜技術及其發展膜分離技術是一項新興的高效分離技術,是 21 世紀綠色、節能的高科技產業技術,已引起世界各國政府高度重視,成為競相研究、開發、膜是兩相之間的選擇性屏障,是一種高分子材料,通過壓差作用將料液進行選擇性分離的一種新型分離材料,通過膜材料進行的分離過程稱作膜分離。它與傳統過濾器的不同在於,膜可以在分子級別內進行分離,並且這一過程是一種物理過程,不需發生相的變化和添加助劑。膜的厚度一般為納米級,依據其孔徑的不同,可將膜分為微濾膜、微濾膜、納濾膜和反滲透膜。
  • 分子尺度解析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界面效應
    實驗和理論結構均表明填料-聚合物基體的界面對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介電,壓電,熱電和電卡性能的調控具有決定性作用。比如,通過適當的界面設計來調控納米複合材料的電極化,可以使其超過單純陶瓷或聚合物的電極化。
  • :首例高效H2/CO2氣體分離的二維MXene膜
    特別是將二維材料組裝成具有層狀堆疊結構的二維膜,利用其層間通道進行傳質與分離更是備受重視。目前,用於超濾/納濾的二維膜已有不少報導,但用於氣體分離的二維膜卻寥寥無幾。二維膜的層間距必須與氣體分子的尺寸(幾埃)相當,才能實現氣體的精準篩分。然而,將二維膜的層間距控制在次納米級仍然是挑戰性的難題。
  • :分子尺度解析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界面效應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Qing Wang教授課題組通過結合納米紅外光譜成像顯微鏡(AFM-IR)、第一性原理以及和相場模擬提供了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中納米填料與聚合物基體之間界面耦合的直接實驗證據與理論分析。
  • JACS報導華理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分子機器研究新進展
    近日,我校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實現人工分子馬達運動的集成及功能性調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最新研究成果「Visible-Light-Driven Rotation of Molecular Motors in Discrete Supramolecular Metallacycles」發表於J. Am. Chem. Soc.
  • 華南理工王海輝教授:高效Ti3C2Tx MXene離子分離膜助力海水淡化...
    膜分離技術由於耗能低、效率高,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海水淡化技術。開發高性能膜材料一直是研究者們追求的目標。研究發現,基於二維材料的層狀膜可以很好的實現高選擇性和高通量的水淨化,但是二維膜在水中面臨著溶脹問題,因此提高二維膜在水溶液中的穩定性是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
  • VOCs氣體分離膜按分離機理如何分類?有幾類呢?
    那VOCs氣體分離膜按分離機理如何分類呢?中盛環保為您介紹如下。1.「單一」溶解-擴散膜這類膜傳質過程為:上遊氣相中氣體分子先溶解於膜,然後擴散過膜,末尾在下遊氣相中解吸。這類膜可進一步分為3種:聚合物溶解-擴散膜、分子篩和表面選擇流膜。
  • 理化所:開發出痕量生物分子「捕手」—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樹濤團隊與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梁鑫淼團隊合作,開發出一種具有親水/疏水異質納米孔的聚合物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