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樹濤團隊與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梁鑫淼團隊合作,開發出一種具有親水/疏水異質納米孔的聚合物微球。該微球能在不同極性的溶劑中選擇性吸附生物分子,進而從複雜樣品中高效地分離出痕量的糖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先進材料》,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中組部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項目和北京市科委計劃項目等資金的大力支持。
目前高分子多孔材料已廣泛地應用於分離領域,傳統的高分子多孔材料具有均質的組成或孔隙,例如聚苯乙烯多孔微球,這些材料往往很難從複雜的樣品中分離出痕量的目標分子。為了實現選擇性分離,通常需要對這些材料表面進行功能基團的修飾。然而,這些修飾僅僅是在分子尺度,往往造成在材料表面的修飾密度低、不均勻等各種問題,難以消除含量較高的背景分子的非特異性吸附。在臨床上,痕量疾病標誌物分子的分離和檢測意義重大,例如與阿爾茨海默氏症緊密相關的內源性糖肽的分離。
該工作是在乳液界面聚合的研究基礎上取得的又一新進展。王樹濤團隊前期發展的乳液界面聚合策略,實現了拓撲結構和化學組成可調的兩親性Janus微球材料的可控制備,這些兩親性的Janus微球可用於油水乳液的高效分離。同時,這種界面聚合的方法還可以拓展到二維Janus膜材料的製備上。
王樹濤表示,這種具有親水/疏水異質納米孔的微球為開發新型的生物分子分離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應用於生物分子分離及後續的臨床診斷等領域。該工作一經發表便得到了國內外同行及媒體的廣泛關注。(高雅麗)
相關論文信息:DOI: 10.1002/adma.201803299
《中國科學報》 (2018-09-03 第5版 創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