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科學網微信公號
2020-10-07 17:51
央視新聞客戶端 圖
央視新聞客戶端10月7日消息,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憑藉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作出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就職於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病原學研究室;詹妮弗·杜德納,美國生物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化學和分子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教授。
另據科學網微信公號消息,
過去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2019年——美國和日本3位科學家 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lingham、Akira Yoshino獲獎,獲獎理由是「在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
2018年——美國科學家Frances H. Arnoid獲獎,獲獎理由是「研究酶的定向進化」;另外兩位獲獎者是美國的George P. Smith和英國的Sir Gregory P. Winter,獲獎理由是「研究縮氨酸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
2017年——瑞士、美國和英國3位科學家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獲獎,獲獎理由是「研發出冷凍電鏡,用於溶液中生物分子結構的高解析度測定」。
2016年——法國、美國、荷蘭3位科學家Jean-Pierre Sauvage、J. Fraser Stoddart和Bernard L. Feringa獲獎,獲獎理由是「分子機器的設計與合成」。
2015年——瑞典、美國、土耳其3位科學家Tomas Lindahl、Paul Modrich和Aziz Sancar獲獎,獲獎理由是「DNA修復的機制研究」。
諾貝爾化學獎小知識——截至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1次,沒有頒發的8年分別是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和1942年。
——1901年至2019年,共184人次獲獎,實際獲獎個人為183人,因為英國科學家Frederick Sanger於1958年和1980年兩次獲獎。
——111次頒獎中,63次為單獨獲獎者,23次為2人共享,25次為3人共享。
——最年輕的獲獎者是法國科學家Frédéric Joliot,1915年因「合成新的放射性元素」與妻子Irène Joliot-Curie一起獲獎,時年35歲。
——最年長的獲獎者是美國科學家John B. Goodenough,2019年因「在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獲獎,時年97歲。他也是諾獎得主中獲獎時最年長的一位。
——183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只有5位女性。分別是1911年的居裡夫人(居裡夫人另外還獲得1903年的物理學獎)、1935年的Irène Joliot-Curie、1964年的Dorothy Crowfoot Hodgkin、2009年的Ada Yonath,以及2018年的Frances H. Arnold。
(原題為:《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詹妮弗·杜德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諾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