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首次提出「量子限域超流體」概念

2021-01-15 高分子科技

近日,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將生物孔道中離子和分子以單鏈的量子方式快速傳輸定義為「量子限域超流體」,並指出限域孔道內離子和分子的有序超流為「量子隧穿流體效應」,該「隧穿距離」與量子限域超流體的周期相一致。結合該課題組近期研究成果(Adv. Mater., 2016, 28, 3345-3350;Angew. Chem. Int. Ed., 2017, 129, 5814-5818),他們發現仿生體系也存在量子限域超流現象,例如人工離子通道和水通道內物質的快速傳輸(每秒~106個離子)。最後,他們在展望中指出,通過把量子限域超流體概念引入化學領域, 將引發出精準化學合成,即量子有機、無機、高分子反應等。而引入到生物學領域,將產生量子超流的生物化學、生物物理、生物信息學以及生物醫學等。在此基礎上,也將產生其他的新科學和新技術。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提出「量子限域超流體」概念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江雷將生物孔道中離子和分子以單鏈的量子方式快速傳輸定義為「量子限域超流體」,並指出限域孔道內離子和分子的有序超流為「量子隧穿流體效應」,該「隧穿距離」與量子限域超流體的周期相一致。結合該課題組近期研究成果(Adv. Mater., 2016, 28, 3345-3350;Angew. Chem.
  • 「量子限域超流體」概念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江雷將生物孔道中離子和分子以單鏈的量子方式快速傳輸定義為「量子限域超流體」,並指出限域孔道內離子和分子的有序超流為「量子隧穿流體效應」,該「隧穿距離」與量子限域超流體的周期相一致。結合該課題組近期研究成果(Adv. Mater., 2016, 28, 3345-3350;Angew. Chem. Int.
  • 中國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全液態量子器件與計算技術概念
    不久前,我國一個研究小組發表了一項成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基於液態金屬的全液態量子器件技術的概念,並明確指出這一超越傳統的可變形柔性器件,有望助推新一代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系統的發展。相關論文近日公布在美國物理學預印本網站上。  量子計算機被普遍認為是新一代計算機的重大發展方向,其計算能力主要基於對微觀量子態的操縱。
  • 江雷院士榮獲2020年ACS Nano Lectureship Award
    2月25日,ACS Nano雜誌宣布了2020年ACS Nano Lectureship Award獲獎者名單,理化所江雷院士入選,成為亞太地區唯一獲獎人
  • 理化所高性能銅網格柔性透明電極研究取得新進展
    理化所高性能銅網格柔性透明電極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8-09-04 理化技術研究所 【字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江雷團隊與蘭州大學教授柳明珠合作,報導了一種具有高穩定性和優異光電性能的銅網格柔性透明電極。
  • 理化所江雷院士等發表仿生光子晶體圖案綜述文章
    近日,中科院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江雷院士團隊的王京霞研究員就仿生光子晶體圖案研究進展發表綜述文章,系統總結了自然界光子晶體圖案的神奇功能演化及仿生圖案化光子晶體在製備策略、功能演變和應用研究方面的新進展。
  • 中科院理化所:「理」當益壯—新聞—科學網
    7月中旬,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理化所)的辦公室裡,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祖彥向《中國科學報》介紹。 近幾年,理化所雷射顯示研究團隊攻克了一系列難關,開發出國內首臺三基色LD雷射顯示樣機。基於該技術生產的家庭雷射電視、影院放映機、特種影像設備、工程投影機等雷射顯示產品的銷售收入已達兩億元。 「從黑白顯示到彩色顯示再到液晶顯示,我們都是以技術引進為主。
  • 中科院理化所低溫生物與醫學實驗室: 不走尋常路
    作為中科院理化所低溫生物與醫學實驗室主任,劉靜主持研發的世界首個自主運動的可變形液態金屬機器不久前在這裡問世。這一轟動性的成果,隨即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中科院院長白春禮院士也於近期前往中科院理化所調研,聽劉靜詳細匯報了液態金屬系列研究成果及工作展望。儘管成就斐然,但對於這個年輕的實驗室而言,未來的科研道路仍然漫長。
  • 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關聯電子材料的自旋態限域調控與...
    為總結項目執行情況,更好地完成項目研究目標,由復旦大學牽頭的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關聯電子材料的自旋態限域調控與自旋電子器件應用」和「關聯體系多種量子有序態的競爭與調控」項目,於2018
  • 中國首提全液態量子器件與計算技術概念
    中國在國際上首提這一概念,並指有望助推新一代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系統的發展。本文來自人民網,作者喻思南,原文標題《我國科學家國際上首次提出全液態量子器件與計算技術概念——液態金屬能「進化」成計算機?》。液態金屬可以用來製造計算機核心電子元件,進而引發計算機的革命?
  • 中科院首次提出「量子裁剪太陽能聚光板」概念,製備出效率倍增的新型太陽能聚光板原型器件
    據大連日報報導,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吳凱豐研究員團隊日前首次提出了「量子裁剪太陽能聚光板」概念,並基於該概念將量子裁剪應用到螢光型太陽能聚光板上
  • 大連化物所發表二維材料限域催化進展報告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二維材料限域催化用於能源轉化」(Confinement Catalysis with 2D Materials for Energy Conversion)的進展報告。
  • 大連化物所首次提出「量子裁剪太陽能聚光板」概念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吳凱豐研究員團隊首次提出「量子裁剪太陽能聚光板」概念,並基於該概念將量子裁剪應用到螢光型太陽能聚光板上,製備出的新型太陽能聚光板原型器件效率比傳統器件提高一倍。相關成果發表於《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
  • 劉靜研究員/江雷院士/王鑽開教授合作:提出一種柔性毫-微-納米多級剛毛結構,可實現液滴逆重力傳輸
    2020年7月20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劉靜研究員課題組聯合江雷院士理化所劉靜教授團隊王磊博士在研究自然界蛾蜢觸鬚過程中發現在高溼度環境中,這種觸鬚可以將其表面凝結的水滴從底部驅動到頂端,實現了液滴的逆重力傳輸,如圖1所示。
  • 中科院理化所專家團隊蒞臨富嶺環球合作指導
    (NASDAQ:FORK)(「富嶺環球」或「該公司」)今天宣布,該公司接待了一支來自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中科院理化所」)及中國工程院(「中工院」)的專家團隊。中科院理化所下屬國家工程塑料中心是中國知名的塑料研發中心之一。2015年12月24日,由中工院院士吳以成、中科院理化所副所長黃勇和國家工程塑料中心總工程師季君暉帶領的專家團隊蒞臨該公司進行合作指導。
  • 兩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兩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及原位表徵研究工作上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
  •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肖建平、潘秀蓮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等基於碳納米管的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 在磁性外爾半金屬中首次提出「自旋軌道極化子」新概念丨亮點成果
    近年來,中科院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為進一步增進公眾對中科院亮點工作的了解,同時促進院屬各單位進一步加強對重大成果的傳播推廣,特啟動「中科院科技創新亮點成果篩選」活動。中科院相關職能部門現已推薦候選條目,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投票,相關得票數將作為正式當選條目的重要參考依據。
  • 大連化物所包信和院士獲得第六屆納米研究獎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因其在納米限域催化研究領域傑出貢獻而獲得了這一殊榮。同時獲獎的另一位科學家是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Omar M. Yaghi教授。  包信和長期從事新型催化材料的創製和能源清潔高效轉化過程的研發,在催化基礎理論的發展和新催化劑開發、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發現和闡述了納米限域條件下催化劑活性中心的結構、電子特性和催化活性間的關聯機制和作用規律,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納米限域催化」概念,並在一維碳管、二維界面和三維晶格中獲得拓展和完善,初步形成了理論體系。
  • 你知道超流體嗎?超流體費米子的量子效應!
    就物理學而言,中子星、冷原子氣體和核系統的內部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由高度相互作用的超流體費米子組成的氣體系統。研究人員給超級計算機Piz注入了一種新的模擬方法,結果最終提供了對此類系統未知過程的洞察。中子星、冷原子氣體和核系統都是由高度相互作用的超流體費米子組成的氣體系統,即由自旋為半整數粒子(固有角動量)組成的系統。費米子的種類包括電子、質子和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