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兩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及原位表徵研究工作上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納米》期刊上。
兩維原子晶體及其異質結結構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然而該結構的可控制備是一大挑戰。
近年來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傅強、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帶領研究團隊,利用實驗室自行研製的光發射電子顯微鏡/低能電子顯微鏡(PEEM/LEEM)並結合其他表面技術,開展了兩維原子晶體表界面過程的原位動態研究,發現兩維原子晶體與固體表面形成的兩維空間可以作為表面反應的納米反應器,並提出了限域化學的概念。
根據這一概念,該團隊探索在兩維原子晶體限域空間中進行另外一類兩維原子晶體結構的生長,成功製備了BN/石墨烯等異質結結構。這一結果表明,可以通過在層狀結構之下限域生長實現不同兩維原子晶體的堆垛結構,為構建兩維原子晶體異質結結構提供了一條新途徑。(來源:中國科學報 劉萬生 沈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