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光譜和動力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氧化石墨烯雙疇結構的揭示

2020-11-24 中國科大..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羅毅研究團隊的張群研究小組,在凝聚相微納結構的超快光譜和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採用超快光譜原位、實時測量手段,揭示了氧化石墨烯的雙疇結構。研究成果以「The Realistic Domain Structure of As-Synthesized Graphene Oxide from Ultrafast Spectroscopy」為題,發表在8月21日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上 [JACS 135, 12468-12474 (2013)]。

 

氧化石墨烯最初主要是被當作大規模製備奇異二維材料石墨烯的優良前驅物而備受關注。近幾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氧化石墨烯表面上的各種含氧官能團所蘊含的豐富化學對實現石墨烯的功能化十分有用,相關的基礎和應用研究隨即成為熱點。然而,雖然這些含氧官能團的化學類型(如羰基、環氧基、羥基、羧基等)已基本被識別,但它們在氧化石墨烯表面上的分布形式(即疇結構)卻一直存在爭議。目前,含氧官能團一般被認為是隨機分布於氧化石墨烯表面的sp2雜化的C−C/C=C基質中。

 

該工作對這一觀點提出了挑戰。研究人員從化學直覺出發,提出了氧化石墨烯雙疇結構(類石墨烯疇+富氧疇)的新模型。為驗證這一新模型,他們設計並開展了一套飛秒時間分辨的可見光泵浦、超連續白光偵測的超快光譜實驗。在實驗中,他們觀測到「反常的」類石墨烯超快載流子弛豫過程,並全面描畫出電子−空穴轉移及電子−聲子耦合的動力學機制,進而為氧化石墨烯雙疇結構新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供了直接的實驗證據;進一步的紫外雷射誘導的碳氧比原位調控實驗及相關譜學和動力學表徵,也與這一新模型契合。這項研究工作,不僅具有重要的基礎概念性意義,也將為氧化石墨烯和其它功能化石墨烯類材料在微納電子學和微納光子學等方面的應用提供有益的指導。

 

該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及中科院的項目資助。

 

 飛秒時間分辨的超快光譜和動力學研究揭示氧化石墨烯雙疇結構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利用超快時間分辨光譜揭示MXene氧化結構下的傳熱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袁開軍團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李介博、燕鑫合作,在MXene(Ti3C2Tx)氧化界面熱傳遞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熱管理對器件的長效性具有重要的影響,新興二維過渡金屬氧化物MXene被認為在儲能,電磁屏蔽,光電探測和光熱治療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然而,應用過程中由於電子在電極上的移動,導致MXene薄片內部產生大量熱量和局部溫度升高,造成各類型器件的局部熱損傷。
  • 石墨烯摩擦表界面結構演變研究取得新進展
    石墨烯具有獨特的二維薄層結構,是一種極具潛力的新型潤滑材料。近年來研究表明,具有原子厚度的石墨烯不僅在微觀接觸尺度下具有超滑特性,而且在宏觀接觸方式下也展現出非凡的摩擦學特性,但是均強烈依賴於理想的石墨烯表界面結構。因此實現石墨烯摩擦表界面結構的調控對於獲得優異的摩擦學性能並推動其實際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我國在原子分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證券網訊 新華社12月25日消息,飛秒強雷射為在原子時空尺度(阿秒時間與亞埃空間尺度)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提供了重要手段。近日,我國專家在利用飛秒強雷射探測原子分子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生物膜界面蛋白質錯誤摺疊及超快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羅毅教授團隊葉樹集研究員小組在生物膜界面蛋白質錯誤摺疊及振動能量轉移超快動力學研究兩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小組揭示了與二型糖尿病相關的胰島澱粉樣多肽(hIAPP)在生物膜上錯誤摺疊過程的結構演變機制,以及界面蛋白質與水分子間的共振能量傳遞捷徑,研究成果分別以Misfolding of Human Islet Amyloid
  • (科技)我國在原子分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新華社武漢12月25日電(記者李偉)飛秒強雷射為在原子時空尺度(阿秒時間與亞埃空間尺度)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提供了重要手段。近日,我國專家在利用飛秒強雷射探測原子分子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石墨烯研究取得新進展---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石墨烯研究取得新進展----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石墨烯由於其獨特的物理性質,在多種電子學和光電子學器件應用研究中被寄予厚望;石墨烯多層堆垛形成的薄膜具有極高面內熱導率
  • 中國科大生物膜界面蛋白質錯誤摺疊及超快動力學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大生物膜界面蛋白質錯誤摺疊及超快動力學研究獲進展 2019-03-13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小】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羅毅團隊研究員葉樹集小組在生物膜界面蛋白質錯誤摺疊及振動能量轉移超快動力學研究兩方面取得新進展
  • 與時間賽跑 和光譜同行——BCEIA 2019超快分子光譜高峰論壇在京...
    超快分子光譜方法具有極高的時間解析度,所涉及的工作波段包括紅外,太赫茲,可見,紫外等;利用多束飛秒雷射脈衝,能實現多種光譜形式測量,如泵浦-探測瞬態光譜,二維紅外光譜,二維可見光譜等;對於物質激發態原處過程、材料中載流子過程、分子超快結構與能量傳遞動力學過程都具有非常高的靈敏性。  清華大學教授孫素琴主持了本次會議。
  • 物理所鐵基超導體電荷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王楠林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鐵基超導體的母體和超導樣品的電荷動力學方面繼續進行深入研究,取得新的進展。鐵基超導體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存在磁性與超導電性的競爭,當長程磁有序被一定程度抑制之後,出現超導電性。普遍認為,超導電性與磁性漲落密切相關,但對於磁有序的起源卻有不同認識。
  • 地球內部結構和動力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由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孫和平研究員承擔的知識創新工程「二期」重要方向性項目——「地球內部結構和動力學研究」通過了中科院資環局組織的驗收,總評為優秀。自2002年以來,孫和平研究員課題組與中國科技大學付容珊教授課題組密切合作,通過與美國、日本、比利時和德國等國家的緊密聯合,利用「國際地球動力學合作網絡」重力測量和「全球地震網絡」地震測量資料,在地球內部動力學和精細結構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 理化所氧化石墨烯促進高分散、多晶面沸石晶體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理化所氧化石墨烯促進高分散、多晶面沸石晶體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18 理化技術研究所 (GO)是合成石墨烯材料的重要前驅體,其表面含有各種各樣的功能基團,如羥基、環氧基、羧基等,為石墨烯複合材料的製備提供了有利條件。
  • 合肥研究院研究發現氧化石墨烯新結構和特性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張忠平研究員領銜的研究團隊首次發現,用經典方法製備的氧化石墨烯在其π網絡平面上存在大量π共軛的碳自由基,並且這種π共軛的碳自由基可以直接引發魯米諾長時間可見的超強化學發光,其發光強度超過辣根過氧化酶和雙氧水經典體系。
  • 進展|高壓超快動力學:壓力誘導的聲子瓶頸效應
    超快光譜方法因其特有的極高時間解析度、Fermi面以上電子激發態探測、全波長寬譜能量範圍的相互作用、相干態和集體激發態的產生和探測、表面界面對稱破缺的探測等優勢在凝聚態物理特別是關聯量子材料的研究中有重要的應用,人們利用該方法已在高溫超導機理、複雜相變、多自由度耦合、雷射相干調控、誘導新奇量子態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研究成果;然而迄今超快光譜主要用於研究常壓下的凝聚態物性。
  • 大連化物所揭示無機/有機界面三線態能量轉移動力學機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通過合理構建無機納米晶-多環芳烴分子模型體系的能級結構,結合超快時間分辨光譜技術,揭示了電荷轉移態介導的三線態能量轉移(CT-mediated TET)模型,在無機/有機界面三線態能量轉移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中國科大膜蛋白界面振動能量轉移研究取得進展
    電子和能量轉移過程被譽為化學反應動力學的心臟,決定化學反應的所有初始步驟。蛋白質分子能量轉移對生化反應及生理功能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許多生理和細胞過程均依賴於蛋白質的超快能量轉移過程,例如,構象變化傳輸和變構通迅與沿蛋白質骨架上的能量傳輸直接相關。快速且有效的能量轉移是蛋白質維持在很窄溫度範圍內正常工作的保證。因而,理解生物膜界面蛋白質的能量轉移過程是揭示膜蛋白質工作機制的關鍵。
  • 【科研進展】石墨烯和超材料的組合,可實現對電磁波進行超快實時...
    在太赫茲(THz)範圍內,坑效應所帶來的波速延遲和高折射率靈敏度等電磁特性,意味著坑超材料可以有效地用於太赫茲緩衝器件和折射率傳感器中。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器件大多是被動的,人們希望在此基礎上實現更主動可控的太赫茲坑器件。近年來,有報導將可控的有源介質集成到諧振腔結構中,用於凹坑超材料的主動調製。目前,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的活性材料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 FeOOH晶相結構及晶相依賴的電化學分析行為研究取得進展
    FeOOH晶相結構及晶相依賴的電化學分析行為研究取得進展 2020-01-15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FeOOH納米棒的橫截面結構並闡明其晶體生長方向;結合同步輻射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XAFS)技術和動力學模擬計算等手段,揭示了其在重金屬離子電化學分析過程中的優勢晶相新機制。
  • 【學術報告】利用飛秒受激拉曼光譜技術研究分子的激發態結構動力學
    ---題目:利用飛秒受激拉曼光譜技術研究分子的激發態結構動力學報告人:劉偉民教授,物質學院,上海科技大學,時間:2020年11月5日下午2點地點:化學化工學院A樓518會議室博士後2016.6-至今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員/博導/助理教授報告摘要:超快光譜學作為一種重要的研究工具,在近十幾年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凝聚態物理、光電材料表徵以及生命科學等諸多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高壓超快動力學:壓力誘導的聲子瓶頸效應
    超快光譜方法因其特有的極高時間解析度、Fermi面以上電子激發態探測、全波長寬譜能量範圍的相互作用、相干態和集體激發態的產生和探測、表面界面對稱破缺的探測等優勢在凝聚態物理特別是關聯量子材料的研究中有重要的應用,人們利用該方法已在高溫超導機理、複雜相變、多自由度耦合、雷射相干調控、誘導新奇量子態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研究成果;然而迄今超快光譜主要用於研究常壓下的凝聚態物性。
  • 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取得進展
    從中科院獲悉,蘇州納米所等在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因為在半導體工業中具有良好的集成兼容性以及低廉的成本優勢,銅基表面化學氣相沉積(CVD)法被認為是**有潛力實現大規模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