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利用超快時間分辨光譜揭示MXene氧化結構下的傳熱機制

2020-12-16 中科院之聲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袁開軍團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李介博、燕鑫合作,在MXene(Ti3C2Tx)氧化界面熱傳遞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熱管理對器件的長效性具有重要的影響,新興二維過渡金屬氧化物MXene被認為在儲能,電磁屏蔽,光電探測和光熱治療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然而,應用過程中由於電子在電極上的移動,導致MXene薄片內部產生大量熱量和局部溫度升高,造成各類型器件的局部熱損傷。因此,理解氧化反應對界面熱傳導的影響可以從MXene器件設計上避免或減少可能發生的熱損傷。

研究團隊通過飛秒超快光譜與分子動力學模擬發現,在Ti3C2Tx部分氧化後產生Ti3C2Tx-TiO2界面,該界面結構顯著加速了界面間的熱傳遞速率,但降低了面內的熱擴散速率。分子動力學模擬闡明Ti3C2Tx界面氧化機率對熱傳導速率之間的關係,從分子層次上解釋化學鍵結構對熱傳導率的影響。該研究對於基於氧化物界面熱管理和熱調控的器件設計提供了研發思路。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動態化學前沿研究中心項目、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B類)「能源化學轉化的本質與調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超算中心、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等的資助。

大連化物所利用超快時間分辨光譜揭示MXene氧化結構下的傳熱機制

來源: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相關焦點

  • 超快光譜和動力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氧化石墨烯雙疇結構的揭示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羅毅研究團隊的張群研究小組,在凝聚相微納結構的超快光譜和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採用超快光譜原位、實時測量手段,揭示了氧化石墨烯的雙疇結構。
  • 與時間賽跑 和光譜同行——BCEIA 2019超快分子光譜高峰論壇在京...
    超快分子光譜方法具有極高的時間解析度,所涉及的工作波段包括紅外,太赫茲,可見,紫外等;利用多束飛秒雷射脈衝,能實現多種光譜形式測量,如泵浦-探測瞬態光譜,二維紅外光譜,二維可見光譜等;對於物質激發態原處過程、材料中載流子過程、分子超快結構與能量傳遞動力學過程都具有非常高的靈敏性。  清華大學教授孫素琴主持了本次會議。
  • 分子振動對氫鍵體系紅外光譜的作用機制被揭示—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凌、副研究員張兆軍和張東輝院士團隊,與臺灣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郭哲來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發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揭示了分子振動對氫鍵體系紅外光譜的作用機制
  • 美國馬凱特大學JACS:三種光譜揭示2D導電MOFs中的電荷傳輸機制
    作者結合三種先進的光譜方法,包括時間分辨光譜和X射線吸收光譜和太赫茲光譜,報導了二維Cu-THQ MOFs中電荷傳輸(CT)機制的直接證據,以及載流子的時空行為與其光電導率的相關性。除Cu-THQ外,作者還研究了Cu/Zn-THQ中加入Zn2+客體金屬後的CT,以揭示空間路徑的貢獻,因為氧化還原不活躍的3d10Zn2+的存在會干擾長範圍的平面內CT。
  • 中國科大揭示光激發反向空穴轉移動力學行為機制
    鑑於此,研究人員聚焦具有代表性的CH3OH/g-C3N4界面體系中的光激發空穴動力學,採用飛秒時間分辨的超快光譜與動力學測量技術,開展了一套精心設計的比較和控制實驗。首先,通過比照分析不同溶劑條件下的超快特徵譜及其演化,不僅給出了反向空穴轉移過程(由空穴犧牲劑分子到半導體材料表面)的首例實驗指認,而且量化了該過程的時間尺度(幾百皮秒)。
  • 聚焦光譜分析技術前沿「超快光譜」——光譜分析前沿技術論壇(北京...
    「超快」這個形容詞指的是所研究現象的時間尺度,時間尺度可以跨越幾個數量級,從阿秒到納秒;「超快」也可以指光脈衝的寬度或脈衝間隔。  超快光譜的出現,讓人們能通過「慢動作」觀察到處於化學反應過程中的原子與分子的轉變狀態,給化學以及相關科學領域帶來一場新的革命。近年來,發展迅速的超快光譜成為了研究皮秒和飛秒時間尺度內的分子結構與超快動力學行為的強有力手段。
  • 再創佳績| 時間分辨陰極螢光光譜為您揭露InGaN材料 「Green Gap...
    造成近2倍外量子效率峰值差的原因是目前科學家爭論的熱點。有科學家表明,綠光發射大都需要在低溫生長工藝下製備得到高銦含量材料,這些材料通常會形成許多缺陷,例如位錯(螺旋位錯、失配)、溝槽缺陷及點缺陷等。缺陷可能會成為非輻射複合中心,或輔助載流子從空間電荷區隧穿到InGaN有源區,並伴隨有非輻射複合,進而造成發光效率低下。
  • 我國科學家新力作:從結構上揭示分枝桿菌能量代謝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饒子和(Zihe Rao)院士、Quan Wang研究員、孫飛(Fei Sun)研究員及其同事們分離出恥垢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的呼吸鏈超級複合物(respiratory supercomplex),並且利用低溫電鏡(cryo-EM)技術在3.5 Å的解析度下可視化觀察它的三維結構
  • 中國科大生物膜界面蛋白質錯誤摺疊及超快動力學研究獲進展
    此外,理解生物膜上蛋白質的能量轉移過程對揭示界面蛋白質分子間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質工作機制非常關鍵。研究者利用振動態選擇激發和頻光譜探測的飛秒時間分辨測量系統,通過選擇激發醯胺鍵C=O基團,然後探測其瞬態結構變化,成功測出水
  • 科學家藉助全新非接觸式亞微米紅外光譜,首次成功直觀揭示神經元中...
    ,全程對樣品無汙染,可以幫助科研人員更全面地了解亞微米尺度下樣品表面微小區域的化學信息,使得在亞細胞水平揭示生物分子結構成為了可能。初級神經元的這種形態特徵使得可以在單個神經元層面上來測試全新非接觸式亞微米分辨紅外測量系統的解析度和準確性。首先,他們在反射模式下獲得了高質量的紅外光譜,且不受米氏散射或基線失真等人為因素的幹擾(圖2A,B)。
  • 方翀:利用超快光譜解碼分子世界
    半個多世紀後,一位從江南水鄉無錫走出的中國青年科學家方翀,秉持著對超快光譜研究的熱愛,一路披荊斬棘,2011年以來,在該校以化學家「鮑林」命名的科學研究中心,創建了全球第一個用飛秒受激拉曼光譜來研究生物傳感器的實驗室和科研團隊,樹起了一個科研新標杆。  今年38歲的方翀現為俄勒岡州立大學終身教授。
  • Science:利用三維結構變化揭示細菌視紫紅質工作機制
    2016年12月3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利用強大的新工具,來自日本、法國、瑞典、瑞士、韓國和德國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作為一種質子泵,細菌視紫紅質(bacteriorhodopsin)如何利用光線讓質子跨過細胞膜,從而產生能夠被用來驅動細胞活動的電荷差異。
  • 可揭示單分子特定的化學結構!高達1納米解析度的共振拉曼光譜
    共振拉曼光譜是一種高靈敏度分析特定化學結構的有力工具,但由於衍射極限的限制,其空間解析度一直限制在幾百nm。在金屬尖端通過局域表面等離子體激元激發的極端場限制能打破這一限制,現在達到1納米解析度。尖端增強拉曼光譜利用掃描探針顯微鏡的原子解析度成像和通過局部表面等離子體激元激發的增強拉曼散射。
  • 達1納米解析度的共振拉曼光譜,可揭示單分子特定的化學結構
    尖端增強拉曼光譜利用掃描探針顯微鏡的原子解析度成像和通過局部表面等離子體激元激發的增強拉曼散射。研究小組揭示了尖端增強共振拉曼散射,其中物理和化學增強機制都是有效的。通過修改掃描隧道顯微鏡結中的局域表面等離子體共振,以及通過記錄表現出略有不同電子結構的不同厚度氧化鋅薄膜來檢查潛在過程。此外,結合映射氧化鋅薄膜局域電子態的掃描隧道光譜,解決了尖端增強共振拉曼散射與局域電子態之間的相關性。
  • 【學術報告】利用飛秒受激拉曼光譜技術研究分子的激發態結構動力學
    ---題目:利用飛秒受激拉曼光譜技術研究分子的激發態結構動力學報告人:劉偉民教授,物質學院,上海科技大學,時間:2020年11月5日下午2點地點:化學化工學院A樓518會議室2002.9-2006.2復旦大學物理系,博士2006.8 -2009.4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2009.5-2016.5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Emory大學和俄勒岡州立大學 博士後2016.6-至今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員/博導/助理教授報告摘要:超快光譜學
  • 北大「飛秒-納米超高時空分辨光學實驗系統」研究...
    該實驗系統把脈衝光源的超快時間分辨能力和光發射電子顯微鏡(PEEM)的超高空間分辨能力完美融合起來,能夠同時實現數十飛秒的超高時間解析度和幾納米的超高空間解析度,是介觀光學與超快微納光學研究的強大實驗利器。如此超高時空解析度的實驗系統,快和小編一起一探究竟吧!
  • ...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飛秒-納米時空分辨光學實驗...
    最近,研究團隊利用超高時空分辨光發射電子顯微鏡(PEEM),首次從近場微觀角度揭示了局域表面等離激元近場增強與退相干時間的內在關聯,相關研究成果以標題「Correlation between near-field enhancement and dephasing time in plasmonic dimers」於4月24日發表在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 成果速遞 | 超高分辨散射式近場光學顯微鏡在超快研究領域最新應用...
    研究者以範德瓦爾斯半導體中的WSe2材料為例,利用德國neaspec公司的納米空間分辨超快光譜和成像系統,通過飛秒雷射激發研究了WSe2材料中光波導在空間和時間中的電場分布,並成功提取了飛秒光激發後光學常數的時間演化關係。
  • 生物膜界面蛋白質錯誤摺疊及超快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羅毅教授團隊葉樹集研究員小組在生物膜界面蛋白質錯誤摺疊及振動能量轉移超快動力學研究兩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小組揭示了與二型糖尿病相關的胰島澱粉樣多肽(hIAPP)在生物膜上錯誤摺疊過程的結構演變機制,以及界面蛋白質與水分子間的共振能量傳遞捷徑,研究成果分別以Misfolding of Human Islet Amyl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