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進展】石墨烯和超材料的組合,可實現對電磁波進行超快實時...

2021-01-12 澎湃新聞

石墨烯與超材料的結合是實現太赫茲(THz)區域電磁波主動控制的理想途徑。在這裡,可調諧等離子體誘導透明(PIT)超材料,整合金屬諧振器與可調諧石墨烯,在太赫茲頻率下進行數值研究。通過改變石墨烯的費米能量,可主動調節可重構耦合條件,實現對超材料共振強度的連續操縱。在這種器件結構中,單層石墨烯作為可調諧導電膜運行,產生主動控制的坑行為和伴隨的群延遲。這種器件概念為設計緊湊的太赫茲調製器件提供了理論指導。

超材料中的等離子體響應耦合可以模擬電磁誘導透明(EIT)效應,其物理機制可以用等離子體共振解釋,因此被稱為等離子體誘導透明(PIT)。在太赫茲(THz)範圍內,坑效應所帶來的波速延遲和高折射率靈敏度等電磁特性,意味著坑超材料可以有效地用於太赫茲緩衝器件和折射率傳感器中。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器件大多是被動的,人們希望在此基礎上實現更主動可控的太赫茲坑器件。近年來,有報導將可控的有源介質集成到諧振腔結構中,用於凹坑超材料的主動調製。目前,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的活性材料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石墨烯作為二維材料的典型代表,由於其獨特的力學、熱學和電磁性能,在物理、化學、能源、材料等諸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在太赫茲波段,石墨烯的電導率取決於帶內躍遷。通過靜電門控和化學摻雜移動費米能量,可以改變石墨烯的電導率,從而靈活調節其對太赫茲波的電磁響應。基於石墨烯在太赫茲波段電導率的顯著可調性,許多太赫茲控制器件被提出,石墨烯作為活性材料。石墨烯與金屬超材料的結合,以及基於圖紋石墨烯結構的超材料設計,可以成為構建可調凹坑超材料的基礎。然而,由於石墨烯諧振器的表面電導率難以調節,限制了這些可調節方法在實際應用中的可擴展性。

本文提出了一種在太赫茲雜化金屬-石墨烯超材料中主動控制凹坑共振的方法。混合坑狀超材料由一對經典的裂環諧振器(SRRs)陣列組成,其中一個無圖案的石墨烯帶被直接放置在金屬超材料的明亮元素下。在雜化結構中,通過改變石墨烯的費米能量來控制明模諧振腔的電磁響應,可以獲得可調諧的凹坑行為。與普通暗模式控制方案相比,主要優點是更大的光譜範圍,可以主動控制太赫茲波,它是由透明峰旁邊的兩個共振波峰調製的。因此,這項工作為太赫茲超快實時控制功能器件的設計開闢了新的途徑。

材料結構和仿真方法

圖1生動地說明了基於兩個正交扭曲SRRs的所提出的超材料的典型單元胞。該超原子單元由鋁(Al)製成,厚度為200 nm,底部組裝了折射率為3.42的矽襯底。金屬-石墨烯超材料的概念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結構實現,但在本文中,選擇這種簡單的SRR結構是因為其裂縫與活性石墨烯層材料之間存在完美的電相互作用。採用沿負z方向的線性y偏振平面波作為入射光貫穿整張紙。左右SRRs分別稱為SRR1和SRR2。SRR1作為亮諧振腔,與入射太赫茲波強耦合。然而,SRR2由於其關於激發電場的對稱結構而不受入射波的激發,因此起著暗諧振腔的作用。通過近場耦合,在SRR1和SRR2組成的單元單元中,明暗模之間的破壞性幹涉獲得明顯的坑共振。為了調諧凹坑共振,在SRR1的劈裂間隙下放置了一個連續的單層石墨烯帶。

圖1.(a)可調諧等離子體誘導透明(PIT)超材料和法向入射平面波結構的示意圖。(b)頂視圖(z軸)單元胞元的幾何結構參數為:Px = 100μm, Py = 50μm, l = 36μm, w = 6μm, s = 1μm, g = 2μm。

本文採用時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對結構的可調諧性進行了數值研究。在x-y平面的周期性邊界條件下模擬了單元胞。z方向採用完全匹配的層邊界條件,保持計算收斂性。在計算中,網格精度4是為了在模擬時間、內存需求和精度之間保持平衡。模擬時間設置為800皮秒。為了檢測傳輸特性,在基片下放置了一個頻域功率監視器。模擬是在一個小型計算工作站進行的,該工作站有64千兆內存和16個中央處理單元。表徵THz頻率下光學性質的Al,εAl(ω)的介電常數可用Drude模型確定:

其中,對於等離子體頻率和阻尼常數分別取ωp=2π×3.57×1015 s−1和γ=2π×1.98×1013 s−1。在太赫茲範圍內,石墨烯的表面電導率σgra(ω)與角頻率ω的關係可用類德魯德模型描述:

其中e是基本單位,h是普朗克常數降低,uEF /τ= (ev2F)是一個參數描述承運人弛豫時間,EF是石墨烯的費米能級。本文假設Fermi速度vF=1.1×106 m/s,載流子遷移率u=3000 cm2/(V⋅s),這對單層石墨烯材料是可行的。因此,如圖2所示,石墨烯的電導率可以隨著費米能量的函數而調整。利用上述策略,可以通過改變石墨烯層的光學電導率來實現對諧振腔響應的電氣控制。

圖2.不同費米能量的頻率依賴性石墨烯表面電導率:(a)實部和(b)虛部。

結果和討論

通過修改SRRs的長度參數和相對距離來實現凹坑共振的可調性已被許多研究小組廣泛研究。圖3a給出了不同的分裂間隙g的透射光譜。不同的陣列,由分裂間隙g識別,在太赫茲區域表現出寬的諧振範圍。隨著分裂間隙由1μm增大到4μm,透明峰由0.47 THz藍移至0.54 THz藍,透明峰振幅由0.86減小到0.80。在SRRs的電感-電容(LC)共振中,裂縫存在電容效應。隨著間隙的增大,電容效應減小。由表達式分析可知,對應的共振頻率增大。透射峰高的減小表明由於間隙中電容效應的減小,光與暗模式之間的耦合減小。

圖3.該凹坑超材料的可調諧透射光譜:(a)不同間隙g = 1、2、3、4μm;(b)數值模擬和(c)不同費米能量的解析計算。

理論計算結果如圖3c所示,除了與超材料的周期性有關的影響稍有偏差外,與模擬結果吻合較好。通過擬合參數,如圖4a所示,γ2、δ和κ基本恆定,而γ1隨EF的增大而顯著增大。因此,PIT共振的調製特性可以由通過石墨烯層的亮諧振腔中的阻尼率的變化來決定。這說明在間隙中具有高導電性的石墨烯層傾向於縮短SRR1電路,增強了亮模諧振器的阻尼。隨著石墨烯費米能量的增加,增大的阻尼導致SRR1中的LC共振減小,抑制亮模SRR1和暗模SRR2之間的破壞性幹涉。最後,由於γ- 1的阻尼率過大,無法維持入射光的亮模激發,導致PIT效應消失。耦合雙粒子模型和耦合電路模型描述了相同的物理本質。隨著亮模阻尼率的增加,石墨烯的感應損耗電阻RDamp會逐漸增大,從而抑制了亮模共振。分析模型雖然簡單,但計算結果反映了石墨烯層在超材料結構中的作用,可用於設計金屬-石墨烯雜化器件。

圖4.(a)不同費米能量的擬合參數。(b)不同費米能量坑結構吸收光譜的模擬。

結論

一般而言,基於單層石墨烯和耦合諧振器陣列之間相互作用的凹坑可調諧器件已在低太赫茲範圍內得到了數值演示。這種緊湊的結構通過改變石墨烯的費米能量來調節亮模諧振腔的共振,在透明峰附近表現出了完美的傳輸係數調製。根據經典的雙粒子耦合模型,凹坑的可調行為可歸因於超材料單元中bright模式的阻尼率的增加。此外,電場分布揭示了石墨烯可調諧的物理機制在於石墨烯的可調諧導電效應。在本研究中,單層石墨烯作為一種可調諧導電膜,可以直接應用於其他耦合結構,包括具有電容效應的劈裂間隙,進一步展示其獨特的電磁特性。該方案不僅展示了金屬-石墨烯雜化超材料中有趣的可控光物質相互作用,而且提供了一種適合太赫茲功能器件需求的主動超快調製。

論文連結:

https://www.mdpi.com/2076-3417/10/16/5550/htm

文章來源:賢集網

原標題:《【科研進展】石墨烯和超材料的組合,可實現對電磁波進行超快實時控制!》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超快光譜和動力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氧化石墨烯雙疇結構的揭示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羅毅研究團隊的張群研究小組,在凝聚相微納結構的超快光譜和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採用超快光譜原位、實時測量手段,揭示了氧化石墨烯的雙疇結構。
  • 寬帶太赫茲動態偏振控制的石墨烯可調諧多功能超材料
    傳統偏振控制的實現,主要是通過法拉第效應或自然雙折射晶體進行傳輸控制。由於天然材料的電磁響應較弱,通常需要長距離傳輸才能獲得相位積累,從而導致器件體積龐大。在過去的幾年裡,超材料作為一種人工電磁介質,由於獨特的電磁波控制能力,在物理和材料科學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且在某些方面也突破了天然材料的性能局限。同時,超材料也適合操控電磁波的偏振態,因此在微波到可見光波段出現了許多使用超材料的偏振器件。
  • 超輕石墨烯和陶瓷超材料具有高強度導電性和隔熱性能
    一種新型的輕量級,阻燃和超彈性的「超材料」已被證明具有高強度,導電性和隔熱性能,表明從建築物到航空航天的潛在應用。該複合材料將稱為氧化鋁的陶瓷納米層與石墨烯結合在一起,石墨烯是極薄的碳片。儘管陶瓷和石墨烯都很脆,但是這種新型超材料具有蜂窩狀微觀結構,可提供超彈性和結構堅固性。超材料具有納米級或十億分之一米級的特徵,圖案或元素,可為各種潛在應用提供新的特性。石墨烯在暴露於高溫下通常會降解,但是陶瓷具有很高的耐熱性和阻燃性,這些特性可用作飛機的隔熱罩。
  • 數字超材料:超乎你的想像
    超材料方興未艾,數字超材料又應運而生。2014年,我國東南大學研究團隊首先提出了數碼、電磁可編程的數字超材料概念。與擁有周期排布結構的超材料不同,它由若干個單元按照編碼的方式排布,就好比給材料注入了活的「基因」,可由人們進行調控。而這些新型材料將會忠實地聽從「指示」,實現所需的各種奇異功能。
  • 石墨烯可為光譜學和生物醫學應用提供超快雷射脈衝
    打開APP 石墨烯可為光譜學和生物醫學應用提供超快雷射脈衝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2 18:03:08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
  • 納米科學:石墨烯可為光譜學和生物醫學應用提供超快雷射脈衝!
    納米科學:石墨烯可為光譜學和生物醫學應用提供超快雷射脈衝!石墨烯旗艦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光纖雷射器,其發射的脈衝持續時間僅相當於所用光的幾個波長。這種基於石墨烯的有史以來最快的器件將非常適用於超快光譜學和外科雷射器,可避免對活組織造成熱損傷。先進的光子學應用,如高速光譜學,需要超短脈衝,以捕獲所研究材料中的瞬態物理現象。實際上,這意味著飛秒(10-15s)範圍內的雷射脈衝。這種應用的一個例子是光化學弛豫過程的泵浦 - 探針光譜。
  • 超快雷射直寫二維材料製備多功能光子學器件綜述
    各種各樣的二維材料,如石墨烯、氮化硼、過渡金屬硫化物、黑磷和鈣鈦礦都已經被成功地分離出來。二維材料表現出奇異的物理化學性質,比如具有原子層厚度、強烈的非線性光學性質、磁性以及優異的機械性能。這些與其對應的塊體材料迥異的性能為二維材料應用於納米器件,尤其是在光子學中的應用創造了新的機遇。
  • ...朱衛仁課題組石墨烯動態可調超表面成果在光電子領域期刊《ACS...
    該工作研究了微波頻段內石墨烯三明治結構電磁特性的調控方法並與動態可調高阻抗表面相結合,以反射性低剖面單元結構為基礎,設計一款基於石墨烯的動態可調超表面,通過外加電壓實現在微波頻段內電磁波響應幅度和頻率的大範圍獨立調控,為石墨烯在超表面的應用提供了有益指導,同時也為設計超表面帶來新的自由度。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博士生張金,通訊作者為朱衛仁。
  • 材料學院周濟課題組在《材料科學進展》發文綜述力學超材料相關...
    、剛度和可壓縮性的力學超材料》(Mechanical metamaterials associated with stiffness, rigidity and compressibility: a brief review)的長篇綜述論文。
  • 中國超材料研發獲進展 提升軍備匿蹤性
    大公網9月2日訊(記者毛麗娟)解放軍報的最新消息稱,中國內地在超材料研發上取得了新進展,這些材料可提升隱身性能,超材料傍身的尖端裝備產品已在我國多型軍用飛機、海軍裝備、飛彈、反隱身雷達系統等核心高端裝備上逐步應用,涉及多項國防重點型號裝備。
  • 超材料:我們另類的超級創造
    首先,通過材料結構的創新設計,實現全新的物理現象,產生具有重大軍用、民用價值的新技術、新材料,促進甚至引領新興產業發展;然後利用超材料設計思想,提升傳統材料性能,突破稀缺資源瓶頸,實現傳統材料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  電磁超材料實現,使我們繼利用半導體自由調控電子傳輸之後,首次具備了自由調控電磁波的能力。
  • 電磁輻射屏蔽材料,石墨烯材料在電磁波吸收領域的應用
    碳材料是電磁屏蔽和吸波材料研究的重要內容,對於石墨、碳纖維、碳納米管等材料的電磁屏蔽和吸收性能的研究已經相當廣泛。石墨烯具有室溫量子霍爾效應和良好的鐵磁性,與石墨、碳纖維、碳納米管等材料相比,擁有獨特性能的石墨烯可以突破碳材料原有的局限,成為一種新型有效的電磁屏蔽和微波吸收材料。
  • 神奇的超輕超彈多孔氣凝膠材料——三維石墨烯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一些極具潛力的新材料已經嶄露頭角,包括石墨烯、碳納米管、氣凝膠、富勒烯、非金合金、超導材料、超材料、離子液體、3D列印材料和泡沫金屬等。當根據這些新材料自身特點和應用場景而制定發展特定的路線時,是否設想過一些新材料可集「百家」之長?今天的主人翁——三維石墨烯材料,就同時涉及到石墨烯和氣凝膠兩大新材料。
  • 杜克大學研製出可通過光動態調節的電介質超材料
    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創造了第一種可控制電磁波的動態可調諧非金屬超材料。這種超材料可稱為多項應用的技術基礎,應用範圍可涵蓋從改進的安全掃描儀到新型視覺顯示器等。相關的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了2018年4月9日的《先進材料》雜誌上。
  • 理化所等在實現超寬帶光探測方面取得進展
    目前,為了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多色紅外成像,多是將適於探測不同紅外波段的多個探測器集成在一起,並且確保這些探測器同步工作,從而導致器件結構和工藝相當複雜。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賀軍輝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和清華大學孫家林教授團隊合作,在實現超寬帶光探測方面取得新進展,製作了還原氧化石墨烯—矽納米線陣列異質結光探測器,實現了一個探測器就可以完成從可見光(532nm)到太赫茲波(2.52THz,
  • 科技雲:超材料的應用潛力和發展空間
    近年來很多軍事大國競相投入,將超材料用於研製隱身鬥篷,為實現未來戰場的「單向透明」再添利器。  超材料隱身鬥篷的秘密在於:當探測波(光波、電磁波或機械波)從外界入射時,它將繞過隱身鬥篷的被覆蓋體或被遮擋體,再繼續沿原入射方向傳播,沒有反射和損耗。就像被覆蓋體或被遮擋體根本不存在一樣,從而在技術上實現了完美隱身。
  • 新型超材料:可用於太陽能電池和納米光學器件!
    背景   超材料(metamaterial),又稱超穎材料,一般是指通過人工設計結構實現,具有天然材料無法具備的超常物理特性的複合材料。舉例來說,超材料可以操控光波、聲波、電磁波等,實現普通材料所無法實現的功能。
  • 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薄最「快」的納米材料
    石墨烯複合膜阻氧阻水性能好,可提高食品保質期;石墨烯纖維可製成發熱服飾和醫療保健用品;石墨烯電熱膜電熱轉換效率高,可逐步代替暖氣供熱;石墨烯系列材料可用於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石墨烯導熱膜可用於手機高效散熱…… 石墨烯另一個被寄予厚望的應用領域是電能儲存。它的優勢在於充電速度快,而且可以重複使用幾萬次。但目前石墨烯存儲的電量不如電池多,還無法存儲足夠多的電能。
  • 澳洲發布新型石墨烯太陽能加熱超材料 可用於儲熱、光熱發電、海水...
    但是我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三維結構的石墨烯超材料(structured graphenemeta materials, SGM),它具有很高的吸收性,可以選擇性地濾除黑體輻射。」這種三維結構的石墨烯超材料由一層30納米厚的交替石墨烯薄膜和沉積在溝槽狀納米結構上的介電層組成,該結構兼作銅襯底以增強吸收。更重要的是,所述基板以矩陣排列來圖案化,以使得波長選擇性吸收的柔性可調諧性。
  • 科學家用超快雷射研究石墨烯片中的光致發聲現象
    這一研究領域因幾年前利用碳納米管薄膜通過電致發聲製備出揚聲器而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興趣。但是,光致發聲效應在一般材料中很弱,很少在實驗中觀測到;要在光致發聲中實現相干調控,則更加困難,此前實驗上還沒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