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學院周濟課題組在《材料科學進展》發文綜述力學超材料相關...

2020-11-27 清華大學新聞網

材料學院周濟課題組在《材料科學進展》發文綜述力學超材料相關研究進展


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12月21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周濟教授課題組在材料科學領域的國際權威期刊《材料科學進展》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上發表題為《關聯強度、剛度和可壓縮性的力學超材料》(Mechanical metamaterials associated with stiffness, rigidity and compressibility: a brief review)的長篇綜述論文。文章詳細回顧了近年來在力學超材料的結構設計、實驗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研究進展,並根據基本材料力學理論對力學超材料進行了清晰的分類。

 

力學超材料系統示意圖。

超材料是藉助於人工功能基元構築的、具有自然材料不具有的超常物理性能的一大類新型人工材料。力學超材料可基於四個彈性常數(即彈性模量,剪切模量,體模量和泊松比)來分類。在體模量和剪切模量關係的K-G圖中,呈現了目前所常用的自然材料是在第一象限的狹長區域,而人工構築的力學超材料已經開始向外拓展:當剪切模量G遠遠小於體模量K時,是五模式超流體結構材料;當剪切模量G遠遠大於體模量K時,為負泊松比拉脹材料;當體模量為負值,並與剪切模量滿足一定關係時,所設計的結構材料可以在第四象限穩定存在,即為負可壓縮性材料。

超材料最初用於電磁波的調控,以實現負折射、完美成像、完美隱身等新穎功能。近年來,超材料的概念被引入到力學領域,成為新型機械功能材料的生長點。力學超材料通常是由精細設計的人工機械結構單元構成。經由三維空間中特定的人工微結構設計,呈現出一些列奇異的力學特性。該綜述根據所調控的彈性模量的不同,可以將力學超材料簡要地分為:超強超硬超材料,可調節剛度超材料,負壓縮性超材料,反脹、拉脹超材料和超流體等。對種類繁多的力學超材料從功能原理到基本特性進行了系統性的科學分類,並綜述分析了其研究現狀,給出了其潛在的應用領域和願景。

由周濟教授領導課題組是國內最早開展超材料研究的課題組之一,該課題組首次提出了通過超材料與常規材料融合來構造新型功能材料的思想,並率先發展出了具有低傳輸損耗、簡單結構、可調的非金屬基電磁超材料以及超材料全光開關、人工非線性超材料等新型電磁超材料系統。近年來,該課題組也在負熱膨脹等力學超材料方面也開展了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周濟教授為本文的通訊作者,材料學院博士後於相龍博士(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為本文的第一作者。共同作者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梁海弋教授、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姜正義(Jiang Zhengyi)教授,以及材料學院2013級博士生吳玲玲。該研究得到了國家基金委和博後基金項目的經費支持。

期刊介紹:

《材料科學進展》(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是國際材料科學研究領域的綜述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登在材料科學與工程某一研究領域最新研究進展的權威性評述論文,每年出版6-8期,每期1-3篇文章,2016年影響因子31.08。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pmatsci.2017.12.003

供稿:材料學院   編輯:常 松

相關焦點

  • 清華航院李群仰課題組系統發表綜述文章闡釋二維材料的摩擦學特性...
    清華航院李群仰課題組發表綜述文章系統闡釋二維材料的摩擦學特性、調控策略及應用前景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清華大學航院李群仰副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旗艦學術期刊《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上在線發表了長篇綜述文章《二維材料的摩擦學行為:從機制到調控策略
  • 清華材料學院劉鍇團隊發表綜述文章闡釋二氧化釩的相變特性及應用...
    清華材料學院劉鍇團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闡釋二氧化釩的相變特性、性能調控及應用前景清華新聞網4月20日電 4月16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劉鍇副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知名學術期刊《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文章《二氧化釩物性及應用的最新進展
  • 清華材料學院周濟等在人工非線性光學材料方面研究取得突破
    清華材料學院周濟等在人工非線性光學材料方面研究取得突破清華新聞網4月18日電 4月17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周濟教授課題組在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題為「由電磁耦合超構分子產生的人工非線性」(Artificial Nonlinearity Generated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蔡克峰課題組在超級電容器研究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蔡克峰課題組在超級電容器研究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7-09-04  瀏覽:
  •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超材料或延續摩爾定律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周濟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超材料有可能從工藝和原理兩方面延續摩爾定律,為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新的技術路線。周濟認為,將超材料引入到半導體技術,有望在工藝和原理兩個方面進一步延續摩爾定律。在工藝方面,通常情況下,為了能夠實現更先進的工藝製程,在集成電路製造過程中,光刻機往往用深紫外和極紫外作為光源。那麼,能否用普通(可見光)光源實現高精度光刻,從而延續摩爾定律呢?周濟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說:「答案是肯定的,而這種技術的實現便來自於超材料。」
  •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清華新聞網7月10日電 7月5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旗下的《化學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論文《石墨烯-表面的物理與化學》(The physics
  • 北京大學發布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納米能源材料特刊
    該特刊為慶祝北京大學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MSE)成立十周年特邀約稿,共收錄8篇綜述、11篇進展報告和1篇研究新聞熱點,綜合概括了北京大學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以及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物理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等院系教師在納米與能源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這些領域包括催化、高效能源轉化和儲存系統、低維材料與複合結構,以及多孔材料在能源和環境領域的應用。
  • 裴豔中課題組在《Joule》發文揭示最高效熱電材料
    裴豔中課題組在《Joule》發文揭示最高效熱電材料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03-13  瀏覽:
  • 電池電極材料缺陷工程的相關研究進展
    近日,長沙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怡瓊博士與湖南大學王雙印教授一起合作,以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進材料》,IF=25.809)上發表題為「Defect Engineering on Electrode
  • 新材料學院潘鋒課題組對低成本電池正極材料MnO2的研究與發展進行...
    近年來,MnO2由於成本低廉、高理論容量等優點被作為多種離子電池正極宿主材料而廣泛研究,包括應用在Li+、Na+、K+、Zn2+、Mg2+等正極材料,但MnO2材料低的電子/離子電導率、低的可逆放電容量、緩慢的擴散動力學和較差的循環穩定性,限制了其產業化應用潛力。
  • 川大林煒教授課題組「綜述」:聚氨酯材料表面抗菌功能化研究進展
    但是,聚氨酯材料自身並不具備抗菌性,因此尋求合適的方法將合適的抗菌成分引入到聚氨酯基體中來構建持久抗菌的塗層材料,進而實現物體表面的抗菌功效,一直是相關應用領域研究學者的研究關注點。國內外學者在該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發了多種抗菌聚氨酯材料。
  • 《Nature Commun》力學超材料驅動器的自動設計
    力學超材料致動器實現了預先確定的輸入輸出操作,利用單一3D列印元素編碼建築特徵,從而減免了組裝不同結構組件的需要。儘管該領域進展迅速,但仍需要有效的策略來優化各種功能的超材料設計。近日,來自義大利的Stefano Zapperi等研究者提出了一種力學超材料驅動器自動設計的計算方法,該方法結合了強化蒙特卡羅方法和離散元模擬。
  • 力學與土木建築學院教師喬吉超在頂級綜述期刊發表論文介紹神奇的...
    西工大新聞網5月27日電(王凡華)日前,材料科學與工程頂尖綜述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2017年SCI影響因子為23.75)刊髮長篇綜述論文Structural heterogeneities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morphous
  • 化學學院劉忠範、彭海琳課題組在Chem. Rev.和Adv. Mater.發文介紹...
    尤其是,作為新一代高性能碳基電子器件的核心材料,石墨烯的能帶結構和物理性質與其層數、堆積方式、疇區尺寸、缺陷濃度和摻雜類型密切相關,而這些因素的精確控制是石墨烯製備的難點。近十年來,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劉忠範院士課題組和彭海琳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製備和應用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
  •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超材料或延續摩爾定律
    周濟認為,將超材料引入到半導體技術,有望在工藝和原理兩個方面進一步延續摩爾定律。在工藝方面,通常情況下,為了能夠實現更先進的工藝製程,在集成電路製造過程中,光刻機往往用深紫外和極紫外作為光源。那麼,能否用普通(可見光)光源實現高精度光刻,從而延續摩爾定律呢?周濟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說:「答案是肯定的,而這種技術的實現便來自於超材料。」
  • 大工材料學院王清教授最新研究成果被國際頂級期刊錄用
    近期,大連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清教授及團隊成員在模擬計算和機器學習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王清教授所在的材料設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高性能合金材料的設計與研發工作,圍繞董闖教授提出的作為『材料基因』的團簇結構模型,形成了實用的團簇式成分設計方法,提升了合金研發效率,發展出一系列高性能工程合金材料,並在多個領域得到了應用。材料的性能與多個尺度的微觀組織結構密切相關,主要包括元素組合和基因單元等。
  • 莫一非&陳海龍AEM綜述: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計算研究
    轉化類材料MaXb由於具有高的比容量,也得到了人們的研究。使用熱力學方法計算可以得到不同轉化類材料的比容量與平均電壓等重要電化學特性 (圖2e),並指導篩選出理想材料進行下一步的深入探究,從而可以提高電池材料研發的成功率。此外,綜述也介紹了鈦酸鹽材料與其他二維材料作為鈉離子電池負極的相關計算研究。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立東教授課題組取得低熱導材料研究新進展
    這類具有極端熱輸運性質的材料在許多領域都有重要應用其製備也是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日前,北航材料學院趙立東教授課題組給塊體材料結構降維,讓熱傳導慢下來取得低熱導材料研究新進展成果被日前,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基金委聯合主辦的材料領域權威期刊《中國科學:材料》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北航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趙立東教授課題組在低熱導材料研究上取得的新進展:《Extremely Low
  • 清華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孿晶結構催化水分解取得新進展
    清華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孿晶結構催化水分解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0月10日電 10月4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孿晶結構BiVO4光陽極促進載流子的分離和傳輸提高產氧性能
  • 北科大發表材料頂刊綜述(IF31.56)4.2萬字,75張圖
    近日,北京科技大學材料製備新技術與新工藝基礎研究梯隊李宏祥研究員與國外同行合作,在國際材料領域頂尖綜述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發表了題為「Recent advances in hot tearing during casting of aluminium alloys」(鋁合金鑄造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