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發表材料頂刊綜述(IF31.56)4.2萬字,75張圖

2020-10-03 材料學網materials

近日,北京科技大學材料製備新技術與新工藝基礎研究梯隊李宏祥研究員與國外同行合作,在國際材料領域頂尖綜述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發表了題為「Recent advances in hot tearing during casting of aluminium alloys」(鋁合金鑄造過程熱裂紋最新進展)的長篇綜述論文。


該篇論文共6個章節,包含75幅圖片和8個表格,共約4.2萬餘字。第一作者是2019年在我校獲博士學位、現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鋼鐵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的洪堡學者李躍,北京科技大學實驗室李宏祥研究員、挪威工業技術研究院杜強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現代交通金屬材料與加工技術北京實驗室、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和中挪政府互換獎學金等的資助。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是國際材料科學研究領域的權威綜述性學術期刊,通常由期刊學術編輯邀約在相關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材料學家撰稿,這也是李宏祥研究員繼2019年應邀在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上發表長篇綜述「Fe-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es: glass formation, fabricati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後再次在該綜述期刊上發表論文。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pmatsci.2020.100741

熱裂是材料凝固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一種毀壞性的、不可逆的鑄造缺陷,嚴重阻礙了大規格高性能鋁合金鑄錠的工業化生產。該綜述系統回顧了近十六年來鋁合金,特別是工業半連鑄鋁合金熱裂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對鋁合金熱裂現象、糊狀區力學行為和熱裂敏感性表徵手段、糊狀區力學行為、合金成分和工藝對熱裂敏感性的影響、熱裂數值模擬及判據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等做了全面評述,同時對目前的國際材料熱點——鋁合金3D列印等領域的熱裂現象進行了疏理和總結。


圖1 立式直流鑄造工藝:(a)直流鑄造機[8]的示意圖,(b)直流鑄造坯料的示例。


圖2 凝固行為:凝固範圍內的特徵點(左)和與熱裂有關的關鍵因素(右)


圖3 通過在Al-Cu合金中進行半固態拉伸測試獲得的3D圖像:(a)熱撕裂過程中典型3D損傷演變的縱向截面;(b)通過連續照片之間的數字體積相關性測量的局部應變場;以及(c )熱撕裂初期空隙體積的變化對應於原始體積


圖4 凝固過程中凝固收縮,熱收縮和線性收縮的發展示意圖


該綜述論文是北京科技大學實驗室先進位備梯隊與挪威工業技術研究院、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長期科研合作的成果,標誌著北京科技大學在半連鑄鋁合金國際研究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將對該領域的學科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為大規格高性能鋁合金鑄錠的無缺陷生產提供有益指導。

相關焦點

  • 75張圖,4.2萬字!北科大在頂級期刊發表長篇綜述論文
    9月22日,國際材料領域頂級綜述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IF=31.56)以題為「Recent advances in hot tearing during casting of aluminium alloys」在線發表了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宏祥研究員與合作者的長篇綜述論文,闡述了鋁合金鑄造過程
  • 西北工大發表頂刊綜述:金屬材料在高應變速率下的剪切局部化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閆娜教授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中科院金屬所合作在材料領域頂刊綜述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IF=31.56上發表題為「Shear Localization in Metallic Materials at High Strain Rates」的長篇綜述論文。
  • 頂刊《Adv Mater》綜述:用於軟機器人的3D列印材料
    為此,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Ela Sachyani Keneth等人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用於軟機器人的3D列印材料」的綜述文章。介紹了3D列印軟機器人製造中的當前挑戰,包括可用的材料和列印能力,並對應對這些挑戰的近期活動進行了調查。這篇綜述描述了這些挑戰以及克服這些挑戰的最新方法。該文在第2節中討論了用於3D列印的高性能材料,包括可拉伸和柔韌性材料,可逆SMP和具有自愈(SH)特性的水凝膠。
  • 頂刊綜述:多功能鈣鈦礦型LED的電荷傳輸材料
    針對當前的研究背景,韓國漢城大學化學系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蔚山國家科學技術學院的專家撰寫綜述闡述了鈣鈦礦作為發射體的基本局限性以及補償這些局限性的多功能CTL的最新進展,並對其器件應用進行了評述。由於3 eV以上的寬禁帶和高空穴電導率,鈣鈦礦本身也可以被認為是PeLEDs中CTL的新候選材料。此外,需要對鈣鈦礦EML/CTL的界面以及載流子動力學得到更深的認識。
  • Nature重磅:5篇最新高分子材料綜述
    Nature官網在線之前發布5篇與高分子材料相關的綜述:1、來自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性聚合物;2、具有自主生命周期控制的聚合物;3、作為3D列印的軟材料; 4、塑料生物電子學的興起
  • 頂刊《AFM》綜述:問世間鈣鈦礦為何物,直教催化相許
    通過考慮先前的觀點和研究論文,傳統的鈣鈦礦一直面臨著四個主要缺點:1、一個大帶隙只呈現紫外線吸收;2、高速率的載體重組導致催化活性下降;3、一個小面積限制了反應物吸附在表面和4.不滿意的產品減少CO的選擇性。本文綜述了滷化鈣鈦礦光催化劑的結構、合成及理化性質。
  • 2020,鈣鈦礦還是材料界的寵兒嗎?
    鈣鈦礦,最早指的是鈦酸鈣礦物(CaTiO3),現在通常指具有CaTiO3構型化學式為ABX3材料。其中:A、B為陽離子,A為有機離子或無機金屬離子等;B為金屬離子;X為陰離子。近年來,鈣鈦礦材料在能源,環保,材料等領域成為研究熱點,給力的「perovskiter」們更是讓它屢次登上頂刊。步入2020年,鈣鈦礦主流研究方向會聚焦於:設計,應用,結構,性質還是?
  • 世界頂級材料計算專家Ceder教授Science/Nature 等頂刊匯總
    本文匯總了Ceder教授課題組近期在國際頂刊上發表的部分成果,一起來看看大佬的研究風向。所以,理解熱力學和動力學之間的競爭關係是實現目標材料定向合成的基本步驟。Ceder教授聯合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密西根大學的Wenhao Sun博士(共通通訊)採用原位同步X射線衍射研究了雙層(P2)鈉氧化物Na0.67MO2(M=Co,Mn)的多級結晶路徑。在形成平衡雙層P2多形體之前,能夠觀察到了一系列亞穩三層O3、O3』和P3相的快速非平衡相轉變。
  • 梳理:近年來頂刊報導了哪些鎂電池的重大突破?
    圖2 人工鎂離子傳導界面層示意圖以及該界面層的結構示意圖。圖3 .MgCl+和Mg2+在宿主材料中嵌入和擴散能量示意圖;4金屬鎂負極雖然具有廉價、安全性高、易於加工以及高能量密度等諸多優勢,但是也面臨鎂負極表面膜鈍化、電解質與電池組成不匹配、正極材料嵌鎂動力學慢等諸多挑戰。針對上述系列問題,以色列著名電化學家Doron Aurbach教授課題組撰寫了關於金屬鎂負極與電解質界面的綜述,強調了無氯鎂電解質以及寬電化學窗口的電極材料的研究的重要性,為可充鎂電池的今後發展指明方向。
  • 二維材料最新進展:Mxene鼻祖Yury Gogotsi、謝毅院士、陳經廣、尹龍衛、黃小青等頂刊研究/綜述
    因此,二維材料被廣泛應用於催化、儲能、生物醫學等領域中。近日,二維材料頻繁出現在各類頂刊中,在這裡列舉部分文獻關於這類材料在催化、儲能等領域的應用的專題報導。直接乙醇燃料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儲存運輸方便等優點,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能源轉化裝置。
  • 材料學院周濟課題組在《材料科學進展》發文綜述力學超材料相關...
    材料學院周濟課題組在《材料科學進展》發文綜述力學超材料相關研究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12月21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周濟教授課題組在材料科學領域的國際權威期刊《材料科學進展》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上發表題為《關聯強度
  • 西安交大頂刊綜述:約束增強陶瓷力學及防彈性能
    陶瓷材料具有的獨特力、電和熱性能,使其在工程結構與電子裝備中展現出廣泛的應用價值。其中,具有低密度、高壓縮強度、高硬度的陶瓷材料應用於防彈領域已有50餘年的歷史,並且逐漸成為高性能裝甲系統中的關鍵材料。但與傳統的金屬材料不同,陶瓷的壓縮強度遠高於拉伸強度,且通常展現出脆性的斷裂方式。更為重要的是,防彈陶瓷的力學性能與防彈性能會展現出極強的約束相關性。
  • 張晗教授綜述:二維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2 綜述了基於微納器件的單層/少層二維材料本徵熱電性能測試方法及研究進展。3 討論了基於二維材料的光-熱電效應在自供電光電器件中的應用進展及機制。圖1所示是利用溶液法製備的SnSe納米片的形貌。基於這種低維納米材料燒結的塊體熱電材料,晶粒尺寸小,存在大量的納米尺度的晶界,可以有效散射聲子,進而有效優化材料的熱電性能。圖1 溶液法製備SnSe納米片的形貌及聲子在晶界散射示意圖。2.2 基於二維材料的薄膜熱電材料隨著可穿戴器件研究的興起,柔性薄膜熱電材料在近幾年也受到了廣泛研究。
  • 科學家發表黑磷研究綜述文章
    Ed.2017, 56, 14488-14493]。 在上述研究中團隊發現,和其它納米材料一樣,材料界面的物理化學性質對黑磷與生物系統的交互作用影響巨大。並且,黑磷表面三配位的磷原子上存在孤電子對,展現出非常獨特的化學和生物活性,這表明黑磷的界面性質尤其值得關注。然而,目前對黑磷與生物系統的相互作用規律和機制十分欠缺,這限制了黑磷的高效和廣泛應用。
  • 雌二醇——學習和記憶的神經調節因子|腦科學頂刊導讀76期
    頂刊導讀目錄 1,攝食後營養記憶的再鞏固需要中央杏仁核中的mTOR 2,雌二醇--學習和記憶的神經調節因子3,額葉、頂葉和枕葉皮層中延遲階段的活動會追蹤視覺工作記憶中的噪聲和偏差 4,循環加工驅動感知覺的可塑性5,杏仁核-皮層對紋狀體可塑性的控制驅動了目標導向行動的習得
  • 天大吳水林教授團隊【綜述】光響應材料在抗菌領域的應用進展
    2020-11-19 09:31:50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
  • 易成新能披露重組草案,擬2.75億募投平煤隆基500MW電池項目
    同時,易成新能擬向不超過35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3.27億元,此次募集配套資金扣除交易中介機構費用及其他相關費用後,將用於投資標的公司項目建設及補充公司流動資金,據悉,此次募投項目為年產500MW超高效單晶矽電池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預計總投資額2.75億元。
  • 4張色盲測試圖,第2張正常人什麼也看不到,色弱則能看到數字?
    4張色盲測試圖,第2張正常人什麼也看不到,色弱則能看到數字?在考駕照之前我們必須要做的就是色盲測試了,雖然說現在大多數人都買上了車,但不妨有一些年輕的朋友還沒有時間去報考,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先提前做一個色盲測試吧,我分別找出了這幾張圖,如果你能全部認出來,就大可放心去報考吧。第1張圖。
  • 金屬頂刊《Acta Materialia》:金屬陶瓷雙相材料表面損傷新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通過關鍵實驗與理論計算相結合的方式系統地研究了金屬陶瓷材料在熱-力耦合條件下的宏觀磨損機制與微觀損傷機理,論文以題為「Temperature-induced wear transition in ceramic-metal composites」發表於金屬材料領域國際頂刊
  • 漁民捕獲世界最大鰻魚 長2.4米重75公斤(圖)
    漁民捕獲世界最大鰻魚 長2.4米重75公斤(圖)圖為福格特(左)與鰻魚的合影  國際在線專稿:據德國《圖片報》10月29日報導,日前,德國不萊梅哈芬(Bremerhaven)一名65歲漁民捕獲了一條長2.4米,重達75公斤的鰻魚,這條鰻魚應該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被發現的最大的鰻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