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吳水林教授團隊【綜述】光響應材料在抗菌領域的應用進展

2020-11-22 網易新聞

2020-11-19 09:31:50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

  

  近日,天津大學材料學院吳水林教授團隊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高水平期刊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上發表題為「Photoresponsive Materials for Antibacterial Applications」綜述論文,湖北大學劉想梅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

  近年來,由於光響應材料在抗菌領域的應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用於傷口敷料、光催化水消毒劑、抗菌織物、生物醫用植入體表面塗層、醫療器械表面塗層等諸多實際。依靠著材料的光熱轉換性能,或是材料在光的照射下產生的活性氧,光響應抗菌體系能夠能在短時間內有效治療感染、消除炎症。與傳統的抗生素殺菌相比,光響應殺菌具有可控性好、毒性小、副作用小等優點。最重要的是,它在使用中不會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因此有望成為減少抗生素濫用、克服細菌耐藥性的有效殺菌手段。

  基於該科研團隊前期在光控抗菌材料領域的研究成果,在這篇綜述中,作者詳細介紹了幾種常見的光動力和光熱轉換機理;系統梳理了光響應抗菌材料領域的研究進程和最新研究成果;最後對這一研究領域目前存在的挑戰和發展前景進行了總結,期望這篇綜述能夠吸引更多的研究人員關注到這一研究領域,設計並開發出性能更優異、更具實用價值的光響應抗菌體系

  

  圖一. 常見的光動力和光熱轉換機理

  論文原文刊載於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上。吳水林教授團隊多年致力於抗菌材料特別是光(聲微波)響應材料的設計開發以及其對各類細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療。近年來,在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anced Science, ACS Nano, ACS Central Science, Small等一系列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5項。

  來源:天津大學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xcrp.2020.100245

  「在看"一下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川大林煒教授課題組「綜述」:聚氨酯材料表面抗菌功能化研究進展
    聚氨酯材料作為一種嵌段聚合物,其原料品種多、分子結構可控性強,獨特的「微相分離結構」賦予其優異的綜合性能,因而作為最有實用意義的一種塗層材料在皮革工業、紡織服裝、生物醫用、航天航空、海洋防汙、家具防護和汽車塗料等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AM》綜述:形狀記憶聚合物及複合材料的機理、材料及應用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在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文章系統地總結了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種類及形狀記憶機理,並對形狀記憶聚合物及其複合材料的多種驅動方式及不同領域的應用前景做了一個系統詳細的講解。
  • Solar RRL:綜述:基於清潔太陽能的二維材料水處理應用
    二維納米材料具有獨特電學,光學,和機械性能,且由於其大的吸收面積,太陽光譜下的強烈的光吸收以及高效的光熱光催化轉換能力,在太陽能水處理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深圳大學張晗教授團隊和深圳技術大學胡俊青教授團隊合作,系統介紹了基於二維納米材料的太陽能水淨化技術的最新進展。基於太陽能的水淨化技術大有可為,主要包括光熱水蒸發,光催化抗菌和光催化降解有機物等領域。
  • 張晗教授綜述:二維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2 綜述了基於微納器件的單層/少層二維材料本徵熱電性能測試方法及研究進展。3 討論了基於二維材料的光-熱電效應在自供電光電器件中的應用進展及機制。內容簡介近年來,大量的理論預測表明,包括石墨烯、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第四主族硫族化合物、黑磷、MXene等在內的二維材料具有非常優異的熱電性能,實驗也證實這些材料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近日,深圳大學張晗教授等人發表綜述,詳細總結了二維材料在熱電領域的研究進展。
  • 西工大張健教授團隊:水分解制氫領域重要進展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理學院應用化學系張健教授團隊先後在光電/電催化水分解制氫催化材料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工作分別以第一作者/第一單位和通訊作者/通訊單位發表於材料科學領域頂級期刊先進材料(Adv.
  • 吉林大學楊柏團隊綜述:碳點,一種應用廣泛的新型碳基納米材料!
    吉林大學楊柏教授等人發表的最新綜述中,在分析CDs的形成機理、微納米結構和性質特點的基礎上,對CDs的分類進行了全面的綜述,並介紹了CDs的合成方法和光學性質,包括強吸收、光致發光和磷光。
  • 用納米材料代替抗生素:一文了解非抗生素抗菌
    近日,昆士蘭大學餘承忠教授課題組在納米抗菌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工作綜述了納米抗菌領域的綜合性研究和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進展,總結了在不含抗生素的情況下,抗菌納米材料的設計思路,包括具有內在或光介導抗菌作用的納米材料,並將其用作天然抗菌化合物的傳遞媒介。
  • 天大高水平高起點英文期刊《智能材料》(SmartMat)已於近日正式上線!
    該期刊由天津大學副校長胡文平教授與香港城市大學張華教授擔任共同主編,是天津大學主辦並與Wiley合作出版的一本聚焦智能材料領域前瞻性科研成果的英文學術期刊,旨在辦成國內領先、國際上有較高聲譽的學術刊物,提升我國該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 清華材料學院劉鍇團隊發表綜述文章闡釋二氧化釩的相變特性及應用...
    清華材料學院劉鍇團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闡釋二氧化釩的相變特性、性能調控及應用前景清華新聞網4月20日電 4月16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劉鍇副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知名學術期刊《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文章《二氧化釩物性及應用的最新進展
  • 綜述:金屬納米材料誘導的可見光催化
    ,而開發高效的可見光(約佔太陽光能量的43%)響應材料是目前光催化領域所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近些年興起的以Au, Ag, Cu等金屬光吸收為驅動力的光催化為解決寬帶隙半導體(Eg>3.0 eV)在可見光區域的響應問題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路,並已逐步發展成為光催化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關於金屬納米材料敏化半導體或增強其已有活性以達到高效可見光響應的機理已有較多研究,其中金屬納米顆粒的「熱電子」注入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模型(見圖)。
  • 納米光催化技術在光有機合成、高分子聚合中的應用進展
  • ...大學張立軍教授團隊InfoMat綜述—半導體光電功能材料的計算設計
    近日,吉林大學張立軍教授「半導體光電材料模擬與設計」團隊聯合華南師範大學劉準特聘研究員與李京波教授所在的「新型半導體摻雜機制研究及器件應用」團隊在Wiley出版集團新推出的信息材料領域高影響力期刊InfoMat上發表了題「Computational functionality‐driven
  • 天大封偉團隊「綜述」:聚合物基三維連續網絡的導熱複合材料
    近日,天津大學材料學院封偉教授團隊在材料科學頂級綜述期刊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R-REPORTS (IF = 26.625)上發表題為「Three-dimensional Interconnected Networks for Thermally Conductive
  • 中山大學張偉雄教授課題組:光響應分子鐵電體取得重要進展
    在分子鐵電體的研究中,利用外場刺激(例如光、磁場和壓力)調控鐵電性,被認為是特別引人入勝但又極具挑戰的課題。尤其是,光響應鐵電體具有一些潛在的有趣性質(如光調控鐵電性、光撓曲電效應等),受到了特別的關注與重視。例如,在鐵電液晶體系中引入光致異構化基團(如光致偶氮苯的順反異構化),可以獲得光響應液晶鐵電體。
  •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清華新聞網7月10日電 7月5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旗下的《化學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論文《石墨烯-表面的物理與化學》(The physics
  • 上海交大鄧濤團隊在《Nature Energy》發表太陽能光熱界面蒸發綜述...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2018年影響因子:46.859)在線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鄧濤教授團隊與合作團隊的綜述文章「Solar-driven interfacial evaporation」。
  • 東華大學劉豔彪教授團隊【綜述】電活性碳納米管濾膜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劉豔彪教授團隊與哈佛大學Chad Vecitis教授和南京大學高冠道教授在《化學研究述評》(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聯合發表了題為「電活性碳納米管濾膜在環境方面的應用與展望
  • :利用單分子力譜研究高分子單鏈彈性的環境響應
    這一來自《道德經》的古典哲學思想對高分子領域的學者仍有啟發:高分子單鏈可視為「一」,高分子材料則是由無數個「一」堆積和組裝而來。高分子單鏈性質與其宏觀材料性質之間應存在直接的關聯。雖然目前仍難以建立這一關聯,但我們相信,對高分子單鏈的深入研究必然會促進高分子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發展。
  • 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智能材料領域優秀團隊簡介
    智能材料,是一種合成材料,通過響應溫度、應力、溼度、pH、電場或磁場、光照或化學物質等外部刺激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基於其響應刺激的特性,可以廣泛應用於人工智慧、柔性機器人、智能傳感器等領域。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最早於1992年在哈工大開展智能材料系統和結構的研究,並長期致力於智能材料及其應用的研究,與杜善義院士等合著 「智能材料系統和結構」專著,且相關研究成果受到廣泛關注。冷勁松教授於2017年獲國際複合材料學會世界學者獎,2018當選年度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 光催化與生物降解直接耦合技術處理廢水的機制、進展和環境應用
    ICPB技術打破了必須在不同反應器中分別進行光催化反應和生物降解的傳統觀念,提高了汙水的淨化能力,並節省成本。這篇綜述總結了目前ICPB體系光催化劑、多孔載體和生物膜的最新進展,並著重探究了反應機理和反應器構造。此外,還對ICPB體系在環境和能源領域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