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劉豔彪教授團隊【綜述】電活性碳納米管濾膜研究進展

2020-12-05 騰訊網

近日,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劉豔彪教授團隊與哈佛大學Chad Vecitis教授和南京大學高冠道教授在《化學研究述評》(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聯合發表了題為「電活性碳納米管濾膜在環境方面的應用與展望」(Prospects of an Electroactive Carbon Nanotube Membrane toward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的綜述論文,劉豔彪教授為論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

本文系統總結了電活性膜技術近十年來的研究進展(見圖1),歸納了改性碳納米管薄膜的製備策略、技術的工作原理、薄膜的設計原則,以及電化學與膜分離的協同強化機理。本文分別從基礎研究(電子轉移和傳質機理)和應用研究(降解有機汙染物、價態調控重金屬脫毒和抗汙染分離膜)角度出發,對該技術在環境領域的應用進行了系統性評述,並對該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展望。本文有望為推動電活性碳納米管膜技術在環境領域的規模化應用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參考。

(電活性碳納米管薄膜技術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據悉,《化學研究評述》(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期刊作為美國化學會旗下權威期刊之一,致力於通過作者的第一視角來系統性評述該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劉豔彪教授團隊近年來一直致力於電活性分離膜領域的研究,並取得一系列原創性研究成果。近三年在《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和《應用催化B:環境》(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等環境領域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本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

來源:東華大學

點亮再看,讓更多的朋友看到,歡迎點讚、分享

「在看"一下嘛...

相關焦點

  • 東華大學江莞教授團隊在碳納米管增強結構陶瓷領域取得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功能材料研究所江莞教授團隊與日本東北大學以及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緊密合作,發現液相燒結在提升MWCNT對陶瓷基體增強效果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功能材料研究所範宇馳研究員為第一作者,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宋二紅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功能材料研究所兼職研究員羅維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東華大學楊建平、江莞團隊在納米顆粒組裝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楊建平研究員和江莞教授研究團隊在納米顆粒組裝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硼摻雜誘導互聯組裝方法構建介孔SiOC多級結構》(Boron doping-inducedinterconnected assembly approach for mesoporous silicon oxycarbidearchitecture
  • 東華大學羅維教授團隊《AFM》.:二維自組裝打破傳統介孔材料在能量儲存和轉換方面應用局限的研究進展
    成果簡介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羅維教授團隊綜述了二維有序介孔材料(2DOMMs)的合成及其在能量儲存和轉換方面的研究進展。該論文第一作者是東華大學青年教師邱鵬鵬,羅維教授和李小鵬教授為通訊作者。論文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上海市揚帆計劃、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開發計劃、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領域項目、東華大學勵志計劃等的資助。
  •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團隊在二維網狀納米纖維空氣過濾...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團隊在二維網狀納米纖維空氣過濾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大氣網訊:當前,大氣中的霧霾汙染問題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及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危害,急需加強防護與治理。纖維類過濾材料因具有成本低、適用範圍廣、易於規模化製備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於空氣過濾領域。
  • 東華大學在光催化 分解水產氫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張青紅教授團隊在製備廉價高效的可見光光催化劑以及光催化分解水產氫領域取得新進展,以《MXene為前驅體製備碳摻雜TiO2並與g-C3N4耦合作為可見光光催化劑用於光催化產氫》(Ti3C2 MXene-derivedcarbon-doped
  • 鄭州大學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楊明日前,鄭州大學物理學院青年教師劉凱凱博士、單崇新教授團隊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鄭州大學為第一單位,物理學院博士生梁亞川為第一作者,生命科學院苟閃閃為共同第一作者,物理學院劉凱凱博士、單崇新教授,生命科學院高豔鋒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 東華大學廖耀祖團隊:共軛微孔聚合物纖維狀柔性可穿戴儲能器件
    共軛微孔聚合物(Conjugated Microporous Polymers, CMPs)是一類由全共軛高分子網絡圍築、自具孔結構的新興功能材料,通過分子設計可額外引入電活性官能團,可充分發揮雙電層和贗電容兩種儲能基質,是一類具有高比電容和高循環穩定性的電極材料。
  • 吉林大學楊柏團隊綜述:碳點,一種應用廣泛的新型碳基納米材料!
    碳點(CDs)作為一種新型的碳基納米材料,由於其多樣的物理化學性質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獨特的光學性能、低成本、生態友好性、豐富的官能團(如氨基、羥基、羧基)、高穩定性和電子遷移率等優點,近年來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
  • 碳電極研究進展(鈣鈦礦部分)
    碳基材料具有合適的功函,價格低,長期穩定等特點,因此碳基材料是鈣鈦礦商業化的一種合適的候選材料。碳基材料另一個特點就是其疏水性,它可以有效的阻止水分對鈣鈦礦材料的侵蝕,即使在未封裝的情況下也能維持相當長時間的穩定性。在1996年,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創始人Grätzel首次將石墨炭黑用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對電極。
  • 安徽大學在新型螢光碳納米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碳點(CDs)具有優良的光學性能和細胞相容性,是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的理想納米材料。然而,CDs在近紅外(NIR)區域的微弱響應阻礙了其實際應用。近日,安徽大學畢紅教授團隊與田玉鵬教授團隊以及鄭州大學盧思宇教授合作,在新型近紅外多光子發射碳點的可控制備和生物標記的相關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 東華大學該領域獲突破
    近期,東華團隊在矽基鋰離子電池領域取得突破,一起來看看!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楊建平研究員課題組及江莞教授研究團隊在矽基鋰離子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原子尺度調控碳的分布提高矽基負極材料的穩定性》(Engineer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arbon in silicon oxide nanospheres at atomic level for highly stable
  • 電子科大-孫旭平團隊︱Mater. Today Phys. 綜述:靜電紡絲非貴金屬納米材料的氧還原性能研究進展
    靜電紡絲納米材料具有優異的穩定性,較高的比表面積,良好的導電性和結構的多樣性,在能量儲存和轉換領域有著廣泛的關注。二、文章簡介:近日,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孫旭平教授團隊對近幾年靜電紡絲非貴金屬納米材料氧還原性能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 東華大學王宏志團隊《ACS AMI》:基於穩定水凝膠電解質的柔性且可...
    近來,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宏志教授課題組已在可穿戴熱電器件和固態鋰電池領域開展了相關工作,開發了基於碳納米管互穿二硫化鉬薄膜的高輸出電壓的熱電腕帶(Adv. Funct.  鑑於此,研究團隊將綠色環保天然的聚合物黃原膠(XG)和棉花納米纖維素(CNF)引入到聚丙烯醯胺(PAM)基水凝膠中,加入無機鋅鹽,設計了一種高機械強度、高離子電導率(28.8 mScm-1)的PAM-XG接枝聚合物複合CNF雙網絡結構水凝膠電解質。
  • 張晗教授綜述:二維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2 綜述了基於微納器件的單層/少層二維材料本徵熱電性能測試方法及研究進展。3 討論了基於二維材料的光-熱電效應在自供電光電器件中的應用進展及機制。近日,深圳大學張晗教授等人發表綜述,詳細總結了二維材料在熱電領域的研究進展。對基於二維材料的塊體、薄膜熱電材料的應用進行了闡述,探討了二維材料作為填充劑在無機和有機熱電材料中的性能優化機制和應用進展,討論了二維材料本徵熱電性能的研究方法,探討了基於二維材料的光-熱電效應的光電探測器的研究進展。文章最後對二維材料在熱電領域的一些潛在問題和發展思路進行了總結。
  • 我校龍雲澤教授、西拉姆院士團隊在《材料科學進展》發表電紡納米...
    新聞網訊 近日,我校物理科學學院龍雲澤教授、西拉姆院士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材料科學進展》,SCI影響因子23.7)發表了題為「Conductive Polymer Ultrafine Fibers via Electrospinning
  • 東華大學張彥中團隊在纖維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研究領域獲重要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張彥中教授課題組在纖維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PHBV改性的PLLA電紡纖維膜的形狀記憶和成骨能力》為題,在線發表於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TERM)領域國際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組織工程》(Tissue Engineering)上。
  • 碳納米電晶體材料新進展!臺積電史丹福大學等研發柵極電介質新工藝
    、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介紹了一種新的製造工藝,能夠更好地控制碳納米電晶體沉積高K電介質,這種控制對於確保電晶體在需要時完全關閉至關重要。簡單地說,該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製造柵極電介質的新工藝。柵極電介質是一種在柵電極和電晶體溝道區之間的絕緣層,在工作時,柵極處的電壓會在溝道區中形成電場,從而切斷電流。近年來,人們對碳納米電晶體的興趣越來越高,主要原因在於它們有可能做到比矽電晶體縮得更小,並提供了一種比矽電晶體更容易製造出多層電路的方法。得益於一系列發展,如今的碳納米管也逐漸接近矽的功能。
  • 碳納米電晶體材料新進展!臺積電史丹福大學等研發柵極電介質工藝
    、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介紹了一種新的製造工藝,能夠更好地控制碳納米電晶體沉積高K電介質,這種控制對於確保電晶體在需要時完全關閉至關重要。得益於一系列發展,如今的碳納米管也逐漸接近矽的功能。臺積電首席科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黃漢森談到,必須基本上將比納米管更厚的氧化物傾倒在納米管頂部,而不是倒在縮小的電晶體中。
  • 電活性生物材料的未來展望
    隨著對材料和生物組織之間界面相互作用機制更深入的理解,第二代生物材料的研究和開發完成了從「生物惰性」到「生物活性」的轉變,這類生物活性材料能夠與周圍生物組織進行有效溝通。20世紀70年代在分子生物學以及90年代在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領域的研究進展顯著促進了生物醫用材料進一步發展。
  • 日本研究團隊成功製成14cm全球最長碳納米管束
    日本研究團隊成功製成14cm全球最長碳納米管束 2021-01-12 10:33:33 來源:科技日報 日本金澤工業大學開發出新型碳纖維複合材料——高強度、高彈性且導電性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