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江莞教授團隊在碳納米管增強結構陶瓷領域取得進展

2020-09-29 小材科研

近日,東華大學功能材料研究所江莞教授團隊與日本東北大學以及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緊密合作,發現液燒結在提升MWCNT對陶瓷基體增強效果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相關成果以《高強MWCNT/SiC復相陶瓷的液相輔助工程》(Liquid-Phase Assisted Engineering of Highly Strong SiC Composite Reinforced by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為題,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功能材料研究所範宇馳研究員為第一作者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宋二紅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功能材料研究所兼職研究員羅維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碳納米管以其出色的剛度、強度和化學穩定性被廣泛認為是工程複合材料中最有潛力的增強相之一。但是,與碳納米管極高的本徵強度相比,不論是單臂碳納米管還是多壁碳納米管(MWCNT)對基體材料的增強作用卻非常有限。對於MWCNT增強的復相陶瓷材料,碳管與基體之間缺乏化學鍵合難以實現高界面剪切強度(IFSS)是MWCNT對基體材料增強作用有限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MWCNT嵌套管壁間極低的抗剪強度(ISR)可導致最外壁破裂而大多數內壁完好無損,從而形成所謂的「劍-鞘」結構進一步弱化增強效果。

圖1 MWCNT的分散與復相陶瓷的液相燒結

作者利用MWCNT和陶瓷粉體的表面改性,並通過異相沉積使得極易產生纏繞團聚的MWCNT與陶瓷粉體實現了均勻混合。在1800℃下放電等離子燒結後形成了緻密的復相陶瓷,斷面清晰顯示MWCNT在經歷高溫液相燒結後仍保持完整的結構和形貌。掃描透射電鏡(STEM)分析證實AlYO3(YAP)相為主的液相富集於晶界,並在三叉晶界處將分散均一的MWCNT包裹起來

圖2 MWCNT的原位拉伸及界面剪切強度測定

利用原位拉伸測試,作者測定了液相燒結製備的復相陶瓷中CNT的界面剪切強度,發現平均IFSS值高達54.1MPa, 遠高於一般的陶瓷及金屬複合材料的報導值。此外,不同於一般MWCNT增強復相陶瓷中觀察到的明顯「劍-鞘」斷裂模式,原位拉伸測試中觀察到大多數MWCNT經歷了完整斷裂或多數碳管壁的斷裂,說明ISR也得到了極大增強。

圖3 MWCNT/SiC復相陶瓷的微觀結構及液相輔助增強機理圖

利用透射電鏡對復相陶瓷微結構的觀察發現,YAP在放電等離子過程中形成液相有利於燒結壓力的傳遞,使MWCNT的徑向彈性變形大大增加,從而導致IFSS和嵌套壁的ISR的大大提升。高溫下液相優異的潤溼性甚至可以滲透到MWCNT的缺陷中,形成的針狀納米顆粒卡在納米管的層間進一步增加了MWCNT的ISR。此外,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作者發現與SiC基體相比,含有氧原子面的YAP相顯示出與納米管表面石墨烯層更強的鍵合,這可能是IFSS增大的另一個原因。宏觀力學測試表明,與純SiC陶瓷相比,MWCNT質量分數僅為3%的復相陶瓷的抗彎強度提高30%,顯示出液相燒結輔助下MWCNT對陶瓷基體的顯著強化作用。該工作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的支持。

來源:東華大學

論文連結:

http://dx.doi.org/10.1002/advs.202002225

相關焦點

  • 東華大學楊建平、江莞團隊在納米顆粒組裝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楊建平研究員和江莞教授研究團隊在納米顆粒組裝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硼摻雜誘導互聯組裝方法構建介孔SiOC多級結構》(Boron doping-inducedinterconnected assembly approach for mesoporous silicon oxycarbidearchitecture
  • 《先進材料》報導東華大學在複合螢光陶瓷領域取得進展
    基於此,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江莞教授團隊>報導了一種羥基磷灰石基複合螢光陶瓷材料,通過晶粒尺寸調控和納米波片結構設計,巧妙利用瑞利散射進一步提高藍光轉換效率,獲得了發光效率高達170 lm/W且色溫低於4500 K的透射式WLED器件。
  • 東華大學劉豔彪教授團隊【綜述】電活性碳納米管濾膜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劉豔彪教授團隊與哈佛大學Chad Vecitis教授和南京大學高冠道教授在《化學研究述評》(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聯合發表了題為「電活性碳納米管濾膜在環境方面的應用與展望
  • 東華大學該領域獲突破
    近期,東華團隊在矽基鋰離子電池領域取得突破,一起來看看!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楊建平研究員課題組及江莞教授研究團隊在矽基鋰離子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原子尺度調控碳的分布提高矽基負極材料的穩定性》(Engineer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arbon in silicon oxide nanospheres at atomic level for highly stable
  • 武漢工程大學李鵬程課題組在碳納米管/聚合物複合材料領域獲進展
    近日,世界知名出版社愛思唯爾(Elsevier)的學術期刊Composites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科院一區,IF:6.309)報導了武漢工程大學特聘教授李鵬程課題組在碳納米管/聚苯胺複合熱電材料的最新研究進展,題為「Facilegreen strategy for
  •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團隊在二維網狀納米纖維空氣過濾...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團隊在二維網狀納米纖維空氣過濾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大氣網訊:當前,大氣中的霧霾汙染問題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及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危害,急需加強防護與治理。纖維類過濾材料因具有成本低、適用範圍廣、易於規模化製備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於空氣過濾領域。
  • 【科研進展】工業製造最佳碳納米管纖維方面取得新進展
    【科研進展】工業製造最佳碳納米管纖維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0-09-04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南大學譚勇文教授團隊在納米多孔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這項工作為製造具有三維雙連續多孔結構的二維金屬化合物提供了一個通用的框架,極大地豐富了納米多孔材料的種類。該論文第一作者為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陳德超,通訊作者為湖南大學譚勇文教授。上述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湖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湖南大學汽車車身先進設計製造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發項目的資助。同時,該研究得到了新加坡國立大學寧守從博士、臺灣同步輻射中心詹丁山博士團隊、以及湖南大學潘安練教授和段輝高教授團隊的支持。
  • 清華團隊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魏飛、副教授張如範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相關成果以「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為題,於8月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
  • 清華團隊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魏飛、副教授張如範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相關成果以「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為題,於8月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
  • 碳納米管國內外企業5大應用領域!
    為提高鋰電池的快速充放電性能,日本鍾化公司與愛知工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將碳納米管混入被稱為TOT的有機分子中作為電池的電極使用。這種方法增加了電子的數量並提高了導電速度。組裝為紐扣電池進行測試,充電時間可達到30秒,循環5000次性能無明顯下降。
  • 碳納米管取得重大突破,超強纖維有望應用於各大科技領域
    5月16日,據清華新聞網報導,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李喜德教授團隊合作,在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度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其拉伸強度超越了目前發現的所有其它纖維材料
  • 河北科技大學王波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材料學院王波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在《納米能源》(Nano Energy,2020,104979,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4979)正式發表。
  • 東華大學開發出柔性鈦酸鋇陶瓷納米纖維膜
    東華大學開發出柔性鈦酸鋇陶瓷納米纖維膜 發表時間:2019/10/22
  • 碳納米管在太空飛行器上的應用進展
    最早是由日本電子公司(NEC)的飯島澄男(S.Iijima)博士採用電弧放電法製備C60時,在陰極處發現直徑4-30nm、長1μm的石墨管狀結構,即碳納米管,隨後在Nature上報導了這種新型碳材料。近年來,碳納米管以其優異的性能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並形成了碳納米管研究的熱潮。
  • 【科研進展】大功率固態照明用高效透明羥基磷灰石基複合螢光陶瓷
    【科研進展】大功率固態照明用高效透明羥基磷灰石基複合螢光陶瓷 2020-01-14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華化工系碳納米管團隊重大突破: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人類已知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碳納米管,又有新的重大發現。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聯合團隊,在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能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出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
  • 清華化工系碳納米管團隊重大突破: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人類已知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碳納米管,又有新的重大發現。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聯合團隊,在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能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出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
  • 東華大學羅維教授團隊《AFM》.:二維自組裝打破傳統介孔材料在能量儲存和轉換方面應用局限的研究進展
    成果簡介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羅維教授團隊該論文第一作者是東華大學青年教師邱鵬鵬,羅維教授和李小鵬教授為通訊作者。論文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上海市揚帆計劃、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開發計劃、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領域項目、東華大學勵志計劃等的資助。
  • 在柔性陶瓷納米纖維加工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東華大學紡織科技創新中心俞建勇院士及丁彬研究員帶領的納米纖維研究團隊在多元金屬氧化物陶瓷納米纖維加工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開發出了柔性鈦酸鋇陶瓷納米纖維膜,相關成果以「聚合物模板法合成柔性BaTiO3晶體納米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