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再生」奇蹟?電活性生物材料的未來展望

2021-01-10 騰訊網

電活性生物材料是在電信號作用下能改變其理化特性或者在外界刺激作用下產生電信號的一類生物醫學材料。電活性生物材料作為新一代「智能」生物材料,可以將電、電化學和力電信號刺激直接傳遞給細胞和組織,引起了生物醫學領域研究人員的極大關注。此外,生物體的組織和細胞電學性質的研究也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離子物質和大分子的運輸相關的電磁場在各種組織(例如心臟、肌肉、神經和皮膚)的許多生物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如血管生成、細胞中分裂、細胞信號傳導、神經生長、胚胎發育和傷口癒合。

電活性生物材料主要包括壓電特性生物材料、導電特性生物材料、半導體特性生物材料和電活性複合生物材料。其中,壓電特性生物材料允許通過材料形變傳遞電刺激,而不需要外部電源,適合作為組織工程支架。導電特性生物材料需要通過外加電源來實現電刺激的控制。此外,導電特性生物材料的最大優點是可以通過調整合成途徑和條件以及合成過程中的納米結構,從而調控其化學、電學和物理性能以滿足其生物應用的特定需要。

生物材料新的發展將取決於材料科學領域的進步以及對材料在分子、細胞和組織水平更深入的理解。Hench和Polak在論文《第三代材料》總結了三代生物材料的發展和演變史。

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期間,開發出了用於模仿物理損傷組織的第一代生物材料,這類材料特徵是生物惰性的不和生物體進行相互作用。隨著對材料和生物組織之間界面相互作用機制更深入的理解,第二代生物材料的研究和開發完成了從「生物惰性」到「生物活性」的轉變,這類生物活性材料能夠與周圍生物組織進行有效溝通。20世紀70年代在分子生物學以及90年代在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領域的研究進展顯著促進了生物醫用材料進一步發展。進入21世紀,研究者開發出了結合生物活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的第三代生物材料,這類新材料能夠激活特定基因,並可以在分子水平刺激組織再生。第三代生物材料涉及微環境分子調控細胞的特定反應,具有很好的前景。

圖1 在單細胞水平上生物電信號由離子通道蛋白產生

第三代生物材料在分子和細胞水平的進一步理解為設計材料用於組織修復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科學基礎。

同樣地,在細胞和組織電生理行為方面的最新發現啟發我們開發新一代生物材料用於組織修復及再生。生物電信號產生於細胞膜的離子通道,在體內的每個細胞都有具有離子通道的細胞膜包圍,從而可以產生跨膜電壓(圖1)。因此,生物體內的所有細胞,不僅僅是興奮的神經和肌肉細胞,都能產生和接收穩態的生物電信號。在這點上,生物電信號能夠形成表觀遺傳途徑來潛在地調節和控制每個細胞的行為。實際上,源於離子通道的生物電信號正越來越多地發現是細胞行為的關鍵調節因素,來調控細胞數目(細胞增殖和細胞凋亡)、位置(遷移和取向)和類型(細胞分化)。此外,內源性生物電流及電場的作用已經確定在組織再生過程起到重要作用。最近的實驗表明,這類生物電信號機制可能比以前認為的具有更為顯著的作用。例如,Zhao和他的同事發現,生理電信號強度在角膜和皮膚傷口癒合過程中的細胞遷移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1]。

生物電在生物系統中的極其重要的作用啟發我們提出作為用於生物醫學應用的下一代生物材料的概念「電活性生物材料」,即第四代生物材料。尤其地,結合人體生物電系統可以為基礎研究和臨床醫學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較大可能性。設計第四代生物材料實現兩個目標:①通過調控細胞生物電信號用於組織再生;②能夠監測細胞反應並可以通過生物電信號與宿主組織進行溝通交流。這些生物電信號可以反饋出相關的宿主響應於外部環境的刺激的詳細信息,以及這些反饋可以通過電信號指導細胞的行為。

電刺激/調控可以通過基材或媒介進行施加,證實具有很多有益效果,包括刺激體內骨和神經再生。電活性生物材料,如導電聚合物、壓電材料和碳基材料已經廣泛用作優良新型的支架,有效地提供電刺激信號。在這些生物材料中,導電聚合物如聚吡咯由於其具有良好的電活性、生物相容性已被廣泛用於電刺激平臺。使用導電聚合物施加電刺激需要外加電源。對比之下,壓電材料能夠在施加外力下自發產生電信號。因此,由於其具有提供電刺激細胞以促進組織再生的潛在能力,越來越多研究者開始考慮利用壓電材料作為電調控平臺。最近,碳材料如石墨烯也開始作為很好生物電刺激平臺引起了研究者們極大的興趣。

電活性生物材料可以監控細胞外和細胞內的電生理過程,其對了解細胞內和細胞間的活動以及細胞是如何在龐大網絡進行通信是非常重要的。細胞的電信號記錄可以揭示細胞的基本行為以及細胞網絡響應外部環境刺激的反應。

最近,研究表明半導體矽納米線(矽納米線)可以作為場效應電晶體(FET)有效信道用於檢測來源於單個活細胞、細胞網絡、組織和器官的高解析度電信號(圖2)。例如,矽納米線生物傳感器能夠與單個細胞相互作用,並且可以感測到離子通過細胞膜產生的電場電位變化[2]。矽納米線也可以與細胞內區域接觸直接記錄細胞內的電信號。除了提高電信號探測細胞的理化和生物微環境,矽納米線也可以進一步監控新生組織的發育生長過程。例如,Liebe和同事開發了一種具有大孔結構的、柔韌的和獨立式的納米線的電活性支架(NanoES)。這些三維納米電活性材料可以作為生物相容性細胞外支架促進神經元和心肌細胞的生長,並可以實時監控神經組織構建過程中的局部電生理活動。在另一個研究中,Tian等展示了一種可用注射器注射的網狀納米電活性材料,可以無痕和微創地植入大腦內三維記錄腦功能[3]。

圖2 矽納米線(SiNW)半導體通過記錄生物電信號來研究細胞和組織活動

(a) 基於SiNW 的器件用於細胞內跨膜電位檢測[2];(b) 三維納米尺度柔性電子器件培養細胞和組織[3];(c) 可裝載在注射器中的網狀電子器件注射進入腦組織中[4]

對生物電信號在細胞和分子水平的理解為第四代生物材料的分子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合成生物學方法和材料科學的發展將允許我們合理地設計新一代電活性生物材料,可以刺激調控並在體外和體內記錄細胞生物電活動,這將對促進再生醫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也期望下一代的生物材料將能夠通過細胞和分子生物學的進步得到進一步發展,並且這類電活性生物材料可以結合用於生物傳感器、新的藥物遞送系統和組織支架等領域,以促進應用於臨床的醫療器械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Zhao M, Song B, Pu J, et al. Electrical signals control wound healing through phosphatidylinositol-3-OH kinase- [gamma] and PTEN [J]. Nature, 2006, 442(7101): 457-460.

[2] Duan X, Gao R, Xie P, et al. Intracellular recordings of action potentials by an extracellular nanoscal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J].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2, 7(3): 174-179.

[3] Tian B, Liu J, Dvir T, et al. Macroporous nanowire nanoelectronic scaffolds for synthetic tissues [J]. Nature Materials, 2012, 11(11): 986-994.

[4] Liu J, Fu T M, Cheng Z, et al. Syringe-injectable electronics [J].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5, 10(7): 629-636.

本文摘編自寧成雲,毛傳斌著《電活性生物材料》第一章引言及第六章部分內容,略有刪減改動。

《電活性生物材料》

作者:寧成雲,毛傳斌

責任編輯:周涵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12

ISBN:978-7-03-053839-0

《電活性生物材料》是一部綜述電活性生物材料及其相關領域最新研究進展的學術專著。本專著對電活性生物材料進行了系統的定義和分類,並結合本課題組最新研究成果及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分別從壓電特性、導電特性、半導體特性生物材料和電活性複合生物材料等方面,導電活性生物材料的製備、功能特性以及生物學應用等方面前沿研究成果進行系統論述。

(本期編輯:小文)

一起閱讀科學!

科學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味

更多好素材,期待您的來稿

相關焦點

  • 東華大學劉豔彪教授團隊【綜述】電活性碳納米管濾膜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劉豔彪教授團隊與哈佛大學Chad Vecitis教授和南京大學高冠道教授在《化學研究述評》(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聯合發表了題為「電活性碳納米管濾膜在環境方面的應用與展望
  • 生物電流可促斷肢再生 殘疾人有望告別假肢
    身體有殘缺的人士心中那份渴望健全身體的期望一定不亞於轉輪王,好消息傳來,英國阿伯丁大學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生物電流有望被用來幫助人體組織再生和對殘缺的四肢進行補救。在不久的將來生物電流有可能幫助殘疾人「恢復」四肢,重新長出手臂與腿。新浪科技援引國外媒體的報導稱,此前的生物電流模擬試驗已經取得了一些令人滿意的結果,該技術可以用來幫助病人受損脊髓的再生。
  • 乳牙創造再生奇蹟 國內首家GMP級口腔幹細胞庫落戶北京
    該醫學項目由「世界口腔幹細胞之父」、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牙醫學院口腔分子生物系系主任施松濤教授領銜,得到科技部資助。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達成戰略合作並成立《北京大學泰盛口腔醫學發展基金》,由園區的北京泰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運行實施。口腔幹細胞庫將為中國每一個家庭帶來健康的再生保障,創造再生奇蹟,從孩子掉的第一顆牙齒開始得到護佑。
  • 神奇生物電流可促斷肢再生 殘疾人有望告別假肢
    北京時間9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阿伯丁大學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生物電流有望被用來幫助人體組織再生和對殘缺的四肢進行補救。在不久的將來生物電流有可能幫助殘疾人「恢復」四肢,重新長出手臂與腿。    此前的生物電流模擬試驗已經取得了一些令人滿意的結果,該技術可以用來幫助病人受損脊髓的再生。
  • 《自然·材料綜述》最新重磅:生物工程材料用於原位組織再生
    這些缺點激發了就地組織再生的使用(圖 1b),它利用了人體固有的再生潛力,同時消除了離體細胞操作的需要。圖1 a)傳統的組織工程方法需要在植入人體之前預先播種工程支架並進行體外調節。b)原位組織再生使用生物反應性材料,可利用人體固有的再生能力。這些材料充滿了生化和生物物理線索,以募集內源性細胞用於組織癒合。
  • 再生醫學的再生材料,人類頭骨的生物植入物
    再生醫學的再生材料,人類頭骨的生物植入物 2020-10-22 1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神奇生物電流可促斷肢再生 殘疾人有望告別假肢-科教臺-中國網絡...
    北京時間9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阿伯丁大學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生物電流有望被用來幫助人體組織再生和對殘缺的四肢進行補救。在不久的將來生物電流有可能幫助殘疾人「恢復」四肢,重新長出手臂與腿。  此前的生物電流模擬試驗已經取得了一些令人滿意的結果,該技術可以用來幫助病人受損脊髓的再生。
  • 創造世界航天材料奇蹟的人
    當時,七〇三所面向未來發展需求再加上用這一材料裝備的新型飛行器屬於國之重器,許多國家正在加大研究力度,業內有句話,「一代材料,一代裝備」,材料是影響飛行器研製的關鍵因素之一,誰搶佔了材料研製的先機,誰就掌握了飛行器研製成功的先機。
  • 陳根:再生醫學的再生材料,人類頭骨的生物植入物
    事實上,一直以來,開發各種類型的材料、刺激物和處理方法,以便獲得不同再生組織都是再生醫學的重要研究方向。在促進骨傷癒合方面,前有磁性納米粒子材料植入骨傷法,後有生物相容的「骨繃帶」增強骨骼自然癒合的能力,加快修復過程。
  • 院士大咖齊聚羊城,共同展望生物醫藥未來發展趨勢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羅仕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11月16日,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生物醫藥創新投融資論壇暨全國創新生物醫藥投資聯盟論壇在廣州國際生物島召開,意在探討「科技創新引領健康未來,產資融合聚焦發展趨勢」。
  • 生物陶瓷材料應用於頜面部骨缺損修復與再生的研究進展
    生物陶瓷材料是一類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較強的抗壓縮性、耐腐蝕性及抗微生物活性等優點的陶瓷材料或金屬氧化物,其在骨組織再生中可作為骨替代物為骨缺損的修復提供穩定的支架結構,與骨源性細胞和生長因子聯合應用為頜面部骨組織再生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就生物陶瓷材料在頜骨缺損修復中的應用研究進展做一綜述。
  • 生物新材料在體內可「再生」新骨 選擇性「凋亡」骨腫瘤細胞
    四川在再生醫學材料研究領域處於國際前沿水平  通過無機材料能再造「人工骨」?未來,生物材料還可能重生皮膚、組織甚至器官?作為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會聯合會主席,四川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興棟表示,在傳統觀念中,通過無生命的生物材料,來誘導生命組織和器官的形成,是不可能實現的,「但現在我們發現了一些新材料,可以不加幹細胞和生長因子,就能再生人體組織和器官。
  • 生物可降解醫用鎂合金應用於骨缺損修復中的研究展望
    屏障膜在引導骨再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GBR 技術成敗的關鍵因素。鎂合金作為一種可降解吸收的金屬材料,生物相容好且物理性質接近骨皮質,能促進骨形成及骨再生[2,3],滿足了GBR中屏障膜所需具備的特性要求。作為一種新型的可降解生物植入材料,近年來被廣泛研究和討論。故本文就有關鎂合金的優越性能及屏障膜的的研究現狀和展望作一綜述。
  • 張興棟院士:世界生物材料領域的領導者
    1983年,張興棟開始生物活性人工骨(牙)及塗層植入體研究,從開始 研究生物材料至今,他一次次地創造奇蹟。1991年,他發現並確證無生命的多孔磷酸鈣陶瓷可具有生物活性物質特有的誘導骨再生的作用,提出「骨誘導性生物材料」 這一顛覆性概念。通俗來講,就是把一種磷酸鈣生物陶瓷的醫用陶瓷植入體內,隔段時間陶瓷就會慢慢消失,轉變成人的新骨頭。
  • 用澱粉構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柔性傳感材料
    為提高傳感材料與人體的生物相容性,學者們主要以海藻酸鈉、纖維素、殼聚糖、澱粉等天然高分子物質為基材,設計製備柔性導電水凝膠。其中澱粉以其低廉的價格而備受關注。但澱粉分子的束水能力弱,導致澱粉凝膠中水分含量低,不利於電活性物質的遷移,凝膠的導電性和傳感能力弱。
  • IEA:可再生能源市場2020年和2021年展望概述
    該展望還考慮到了持續的政策不確定性和市場發展,例如在Covid-19爆發之前的最新拍賣和新融資項目。但是,這些延遲項目中的大多數預計將在2021年上線,並導致新增產能反彈。因此,預計2021年將幾乎達到2019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增長水平儘管有所回升,但2020年和2021年的綜合增長將比先前的IEA預測低近10%。
  • 七大超現代建築奇蹟 杜拜創造未來世界
    七大超現代建築奇蹟杜拜創造未來世界 2018-05-21 15:20
  • 這種小小生物卻創造出了宇宙級的奇蹟,各領域的科學家排隊研究它
    親愛的朋友們,這一期我為大家科普一種深居海洋的奇特動物,它的一個舉動卻創造出了宇宙級別的奇蹟,讓各領域的科學家對它的研究樂不知倦且絡繹不絕。
  • 軟組織重塑與再生材料通用指南創標研討會召開
    他表示,張興棟院士提出並確證的「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 (Tissue Inducing Biomaterials)顛覆性概念,標誌著可降解性生物材料才是未來發展方向,「80年代李金斯坦使疝手術有了裡程碑的發展,現在我們考慮通過可降解吸收的重塑再生型生物材料讓患者真正修復缺損部位,創造疝病治療新的裡程碑。」而通用標準的制定,必將促進生物材料進一步的發展。
  • 照亮了未來的可再生能源
    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的化合物>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的化合物,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指明了道路。然而,這些材料在世界上只剩下有限的供應,使它們不可再生,難以獲取和昂貴。在研究鈦和鋯這兩種儲量更豐富的金屬方面,人們對它們的研究很少,因為它們通常不那麼容易處理。貴金屬一直是首選元素,因為它們具有良好的化學特性,更易於使用和研究,這也是該領域研究的主要方法。新的化合物是由鋯製成的,鋯含量更豐富,更容易獲取,是一種更具可持續性和成本效益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