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超輕超彈多孔氣凝膠材料——三維石墨烯

2020-12-08 騰訊網

編者按: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聯合開設「科普矽立方」專欄,為大家介紹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前世今生。我們將帶你——認識晶格,挑戰勢壘,尋覓暗物質,今古論陶瓷;彌補缺陷,能級躍遷,嫦娥織外衣,溢彩話琉璃。

縱觀人類利用材料的歷史,每一種重要新材料的發現和應用,都會給社會生產力和人類生活帶來巨大變革,把人類物質文明推向一個更高水平。新材料技術是每個時代工業革命和產業發展的先導。例如:18世紀工業革命,鋼鐵新材料的發展為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奠定了物質基礎;20世紀中葉,單晶矽新材料對電子技術的發明和應用起了核心作用。並且新材料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大到航天航空、高鐵火車,小到智能家居、電子產品,新材料實實在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可以說,新材料決定了未來科技的發展趨勢。十二五以來,我們國家已將新材料產業列為國家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一些極具潛力的新材料已經嶄露頭角,包括石墨烯、碳納米管、氣凝膠、富勒烯、非金合金、超導材料、超材料、離子液體、3D列印材料和泡沫金屬等。當根據這些新材料自身特點和應用場景而制定發展特定的路線時,是否設想過一些新材料可集「百家」之長?今天的主人翁——三維石墨烯材料,就同時涉及到石墨烯和氣凝膠兩大新材料。

二維石墨烯與氣凝膠

名噪一時的石墨烯材料是碳元素大家庭的重要成員。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有金剛石和石墨,儘管同樣是由單一碳元素組成,但由於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造成一些物理性質差異巨大。透亮的金剛石是自然界最硬的材料,而且導熱最佳但電子絕緣;而黑色的石墨質軟,導電性良好但垂直方向導熱差。將層狀石墨進行單層剝離可以得到厚度不到1 nm的二維石墨烯,它是所有sp2結構碳材料的最基本單元。優異柔韌性的石墨烯可以圍成零維結構的C60材料,又稱足球烯(1985年被Harold W. Kroto教授等人發現,於1996年獲得諾貝爾獎);也可以捲曲成一維結構的碳納米管(1991年被日本科學家Sumio Iijima教授發現)。而石墨烯是在2004年由英國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兩位科學家發現並製備,並在2010年獲得諾貝爾獎。2018年中國年輕科學家曹元採用兩片石墨烯通過扭曲一定角度獲得魔角石墨烯,首次發現石墨烯的超導特性。

圖1 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金剛石(左)和石墨(右)(圖片來自網絡)

從層狀石墨剝離出二維石墨烯的同時,也帶給了石墨烯許多神奇的物理性能。石墨烯具有優異的電性性能,高載流子遷移率為矽的100倍,而且可以承受的電流密度為銅的一百萬倍,所以若用石墨烯作為導線,就不用再擔心出現導線熔斷的問題了;超導特性,兩片石墨烯通過扭曲1.1°進行堆垛,即可實現超導特性;超高力學特性,力學強度為130 GPa,為鋼的100倍;良好熱導率,可達5000 W/mk,是銅的10倍;優異透光性,透過率達97.7%(家用玻璃一般不過85%左右);超高比表面積,可達2600 m2/g。

圖2 二維石墨烯及其結構衍化的碳材料(圖片來自網絡)

氣凝膠(aerogel)是指三維空間網狀結構中填充氣體介質的凝膠,一種固體物質形態,也稱幹凝膠。有趣的是,英文字面翻譯的意思是可以飛行的凝膠。這反映出其超輕(密度小)的特點,我們也可稱之為超輕材料。常見的氣凝膠為美國科學家Steven S. Kistler在1931年發明出來的矽氣凝膠,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其密度僅為3mg/cm3,這比泡沫塑料還要輕100倍。由於氣凝膠中一般80%以上體積是空氣填充,因而具有非常好的隔熱效果。僅僅一寸厚的氣凝膠就可達到20至30塊普通玻璃的隔熱效果。此外,矽氣凝膠還憑藉超疏水特性,具備自清潔的功能。

圖3 氣凝膠及其三維結構示意圖 (圖片來自網絡)

但是,矽氣凝膠的脆性結構,彈性/韌性不足,成為其致命問題而限制了後續的應用。針對這個問題,研究人員研發出了不同種材質的氣凝膠材料。美國休斯實驗室與波音公司合作開發出具有周期結構的微格氣凝膠新材料(圖4),它的組成部分包括金屬和高達99.99%的空氣,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輕的金屬材料,甚至能夠放置在一朵蒲公英上。另外,它還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且強度較高,並且具備超級高能量吸收能力而起到緩衝的作用:在理想狀態下,將一枚雞蛋包裹在微格氣凝膠中,即使從25層高樓扔下也不會導致雞蛋破損。但實際上,微格氣凝膠的壓縮過程中力學性能衰減嚴重,機械穩定性較差,規模化製備也比較困難,應用遇到一定瓶頸。

圖4 微格氣凝膠 (圖片來自網絡)

三維石墨烯的製備與應用

現在給予厚望的是採用性能優異的石墨烯材料構築三維結構的石墨烯氣凝膠,使其兼具超輕、超彈、高機械強度、高導電等特性。那麼應該如何構築如此優異性能的三維石墨烯氣凝膠?首先,確保高質量二維石墨烯材料的可控生長,減少缺陷,保持六邊格子完整,提升層數均勻性;其次,考慮結構單元匹配,確定採用片狀結構、管狀結構,或者棒狀結構的匹配;還要考慮結構單元的連接方式,優化連接強度及單元連接數;最後以實際應用考慮引入適合的孔徑結構。目前主要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三種:溼化學技術、3D列印技術、化學氣相沉積(CVD)製備技術。

溼化學製備技術主要通過採用硫酸和高錳酸鉀將石墨氧化插層,並剝離出氧化石墨烯,然後將氧化石墨烯通過自組裝,實現石墨烯之間的連接。這樣製備的塊體材料在冷凍乾燥過程,通過剩餘水分形成的冰晶在真空下升華進而造孔,最後製得三維石墨烯。這種三維石墨烯超輕且彈性優異,可規模化製備。但該製備方法對三維石墨烯的微結構調控有限。另外由於採用的氧化石墨烯其缺陷較多,最終導致三維石墨烯力學強度和導電性較差。

圖5 溼化學技術製備的三維石墨烯的微觀形貌及其製備過程

3D列印技術,是將氧化石墨烯製備出穩定分散的石墨烯漿料,採用3D列印設備,根據程序設計列印出塊體材料,再進一步去除模板和雜質等,冷凍乾燥製備出結構規整的三維石墨烯材料。採用這種方法製備的三維石墨烯同樣超輕且具有較好彈性,微結構調控較為靈活,可以實現規模化製備。但總體上說力學強度和導電性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圖6 3D列印技術製備三維石墨烯的過程示意圖

為進一步提升三維石墨烯的力學強度和導電性,研究人員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技術製備三維石墨烯。首先採用多孔模板,在高溫條件下在模板表面直接生長石墨烯,再通過去除模板,冷凍乾燥製備出三維石墨烯。CVD技術製備出的石墨烯具有超輕、超彈的性能,且微結構調控靈活,可規模化製備,同時獲得了非常優異的力學和電學性能。

圖7 CVD技術製備三維石墨烯的過程示意圖

那麼這樣的三維石墨烯神奇之處何在呢?(1)超輕特性。浙江大學研製出了一種超輕三維石墨烯氣凝膠(圖8),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輕材料的吉尼斯紀錄,密度僅為0.16mg/cm3,是空氣密度六分之一,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輕的材料。此外,該三維石墨烯孔隙率極高,其內部石墨烯片支撐起無數個孔隙並充斥著空氣,這意味著99.99%的體積均是空氣。(2)超高彈性。三維石墨烯可以被壓縮成約其原始大小的5%,且反覆壓縮1000次後依然能夠恢復其原來的形態(視頻1)。(3)超強特性。三維石墨烯可以支撐自身重量的40000倍,且結構形貌沒有明顯改變(圖9)。另外,壓縮模量可達100MPa,其強度比同重量的鋼材要大207倍。三維石墨烯的力學強度優於所有其他氣凝膠材料,同時還具有良好的機械穩定性。(4)良好的導體。三維石墨烯的電導率在所有碳基氣凝膠中是最高的,當其與LED燈連接,利用壓縮可靈活調節LED燈的亮度。(5)豐富的微/納結構。三維石墨烯利用其微/納結構顯示出優異的超疏水特性,小水滴可以在三維石墨烯表面自由滾動,而不會進入內部(圖10)。這種特性可以使三維石墨烯具備自清潔特性,可將水中的油滴進行定向運輸和收集,從而實現油水分離。

圖8 超輕三維石墨烯氣凝膠及其微觀結構

視頻1 三維石墨烯的強度測試 (上海矽酸鹽所提供)

圖9 三維石墨烯支撐超過自身重40000倍的砝碼 (上海矽酸鹽所提供)

圖10 三維石墨烯疏水特性及其與水滴的潤溼角 (上海矽酸鹽所提供)

有如此神奇特性的三維石墨烯有哪些應用領域適合它大顯身手呢?

當前迫切需要發展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安全、柔性的儲能器件。三維石墨烯由於具有高的導電性和多孔特性,為鋰離子和電子提供了快速傳輸通道。而具有極大比表面積的三維高強度/彈性結構,可作為自支撐電極直接負載活性物質,從而取代器件中常用的金屬集流體,並且無需使用粘結劑和導電添加劑,大幅提升電極中活性物質的比例,提高器件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循環穩定性和安全性。同時,利用三維石墨烯優異的柔韌性和機械強度,可將器件柔性化。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使用三維石墨烯材料作為電極,可以提升超級電容器體積能量密度4倍以上。

在醫療防護方面,三維石墨烯同樣能起到關鍵作用。今年全球發生了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口罩成為保護醫護人員的第一道防線,一度成為稀缺資源。三維石墨烯具有大表面積和強的靜電吸附特性,可以作為關鍵過濾材料,提升過濾效率。三維石墨烯口罩不但具有高的過濾效率,而且能催化分解有毒有害氣體並殺菌除臭。

另外,具有超高比表面積和超疏水特性的三維石墨烯還可以用於海上漏油處理。現今海上船隻屢有發生原油洩漏事故,給很多國家造成經濟損失和環境汙染。三維石墨烯具有大的空隙率以及超疏水特性,對包括原油等數十種有機汙染物有很強的吸附性,最高吸附量可為自重的1100倍以上,並且可重複利用,多次循環使用後吸附量無明顯衰減。因此,採用三維石墨烯可以快速吸收水中油汙來處理海上漏油,而通過外力擠壓的方式,可同時實現原油的回收利用和三維石墨烯的重複利用。

視頻2 三維石墨烯的吸收油汙視頻 (矽酸鹽所提供)

視頻3 三維石墨烯的吸收油汙視頻 (矽酸鹽所提供)

我們國家是一個淡水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海水淡化是我們追求的夢想。如何實現低成本、零汙染的海水淡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三維石墨烯獨特的微/納結構,可以製備出超黑材料,高效吸收太陽光,提升蒸發效率,通過將海水加熱蒸發並冷凝,實現海水淡化。這樣的方法可以實現規模化應用。

圖11 模擬利用三維石墨烯進行海水淡化實驗 (矽酸鹽所提供)

此外,三維石墨烯還可以作為結構材料,隔音材料和絕熱材料。首先三維石墨烯具有超輕超強的結構,可降低未來太空飛行器40%的重量,實現節能減排。而憑藉超大的孔隙率、極低的熱導率和導熱係數,三維石墨烯可用於各種形式的保溫材料。三維石墨烯也具有低聲速特性,可作為一種理想的聲學延遲或高溫隔音材料。因此,三維石墨烯有望用於航空、航天和航海等領域。

綜上而言,石墨烯和三維石墨烯已具備了其他材料所沒有的極限性能,在儲能、環境、結構材料等領域都具有很好的應用效果。因此,石墨烯被譽為材料之王,這從側面反映出石墨烯材料得到了人們很高的期望。但對於實際應用,我們還需要綜合考量與評估。對標現有商用產品的技術效果,還要經得住市場的競爭,在保障產品效果優異的同時具備成本優勢。對於石墨烯和其他新材料,我們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材料技術的沉澱與積累,尋找殺手鐧級的應用,要體現出新材料的不可替代性。我們也期望三維石墨烯能夠作為新興材料,肩負起它的責任與使命,在眾多新材料中脫穎而出,率先實現產業應用,使我們的未來生活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 Xiaoyu Zheng, Howon Lee, Todd H. Weisgraber, Maxim Shusteff, Joshua DeOtte, Eric B. Duoss, Joshua D. Kuntz, Monika M. Biener, Qi Ge, Julie A. Jackson, Sergei O. Kucheyev, Nicholas X. Fang, Christopher M. Spadaccini1. Ultralight, Ultrastiff Mechanical Metamaterials. Science, 2014, 344, 6190 1373-1377.

2. Peter M. Wilson, Gilbert N. Mbah, Thomas G. Smith, Daniel Schmidt, Rebecca Y. Lai, Tino Hofmann and Alexander Sinitskii, Three-dimensional periodic graphene nanostructures. J. Mater. Chem. C, 2014, 2, 1879-1886.

3. Haiyan Sun, Zhen Xu, and Chao Gao. Multifunctional, Ultra-Flyweight, Synergistically Assembled Carbon Aerogels. Adv. Mater. 2013, 25, 2554–2560.

4. Ling Qiu, Jeffery Z. Liu, Shery L.Y. Chang, Yanzhe Wu & Dan Li. Biomimetic superelastic graphene-based cellular monoliths. Nature Commun., 2012, 3, 1241.

5. Bin Yao, Swetha Chandrasekaran, Haozhe Zhang, Annie Ma, Junzhe Kang, Lei Zhang, Xihong Lu, Fang Qian, Cheng Zhu, Eric B. Duoss, Christopher M. Spadaccini, Marcus A. Worsley, Yat Li. 3D‐Printed Structure Boosts the Kinetics and Intrinsic Capacitance of Pseudocapacitive Graphene Aerogels. Adv. Mater. 2020, 32, 1906652.

6. Wan, X., Huang, Y., and Chen, Y. (2012). Focusing on energy and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a journey for graphene and graphene oxide at large scale. Acc. Chem. Res. 45, 598–607.

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相關焦點

  • 逆天新型氣凝膠問世!「世界上最輕的材料」紀錄
    「飛行石墨」是由多孔的碳管在納米和微米尺度三維交織在一起組成的網狀結構。儘管其質量很輕,但彈性卻非常好,擁有極強的抗壓縮能力和張力負荷。它可以被壓縮95%,然後恢復到原有大小。它還幾乎能吸收所有光線。2013年3月,我國浙江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碳納米管和石墨烯製備出了一種超輕氣凝膠,取名為「碳海綿」。它有多輕呢?在真空中,1立方釐米的碳海綿只重0.16毫克,而相同體積普通空氣的重量是它的7倍左右,比同體積的氦氣還要輕。
  • 最輕的材料——氣凝膠
    這種新材料密度僅為3.55千克每立方米,僅為空氣密度的2.75倍;乾燥的松木密度(500千克每立方米)是它的140倍。這種物質看上去像凝固的煙,但它的成分與玻璃相似。目前,最輕的氣凝膠是一種&34;,密度僅有0.16mg/cm3(去除空氣密度),僅為空氣密度的1/6。把這種材料放在花朵上,柔軟的花蕊幾乎沒有變形。氣凝膠相比於普通多孔材料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其骨架在納米尺度。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可耐「冰火考驗」的超輕超彈材料
    新華社合肥12月30日電(記者徐海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研究團隊和梁海偉教授課題組近期研製出一種「超輕盈」的新材料,能經歷200萬次壓縮仍「超彈」不變形,可耐受零下100攝氏度到零上500攝氏度的「冰火考驗」,在全球同類材料中性能領先,具有重要應用前景。國際材料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先進材料》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探秘一種神奇的材料氣凝膠:世界上最輕最保暖的絕熱材料
    什麼是氣凝膠?氣凝膠(aerogel)是一種內部網絡結構充滿氣體,外表呈現固體狀密度極低的多孔材料,1931 年由美國 Kistler.S.發明,因輕若薄霧藍色泛藍,又被稱為「藍煙」 、「凍結的煙」,是目前 最輕的固體材料。它的網絡結構一般是由相互交聯的納米顆粒所組成,其中顆粒內部的孔隙主 要是微孔,顆粒與顆粒之間則大多是 2 nm 上的中孔或大孔。
  • 石墨烯氣凝膠獲得*輕材料金氏世界紀錄
    在各種氣凝膠中,石墨烯氣凝膠是關注度最高的一種,因為它可以應用在電子部件的電池和觸媒中。     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的正方形樣品非常輕便,可以掛在麥芒上而不會彎曲。該材料被金氏世界紀錄公司宣布為世界上最輕的3D列印材料。     近日消息,3D列印的石墨烯氣凝膠材料被金氏世界紀錄公司宣布為世界上最輕的3D列印材料。該材料密度是如此之小,可以安全放在花瓣或棉花上。
  • 浙大實驗室誕生超輕氣凝膠堪稱世界上最輕的固體材料
    光明日報杭州3月19日電(通訊員周煒、朱海洋潘劍凱)今天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課題組成功製備出一種超輕氣凝膠,取名「碳海綿」。該成果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輕固體材料的紀錄,彈性和吸油能力令人驚喜,被《自然》雜誌重點配圖評論。
  • Nature:具有分級孔隙率的超輕共價有機骨架/石墨烯氣凝膠
    本文要點:綠色合成方法,在低溫下自組裝製備了CoF/rGO氣凝膠成果簡介 從共價有機骨架(COFs)中製備宏觀物體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但對於充分利用其化學功能和孔隙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採用水熱法製備了COF/還原氧化石墨烯(rGO)氣凝膠。
  • Nature:具有分級孔隙率的超輕共價有機骨架/石墨烯氣凝膠
    本文採用水熱法製備了COF/還原氧化石墨烯(rGO)氣凝膠。COF沿二維石墨烯片表面原位生長,以三維方式堆積,凍幹後形成一種具有分層多孔結構的超輕氣凝膠,可以多次壓縮膨脹而不破裂。COF/rGO氣凝膠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對有機溶劑的吸收量>200μg/g氣凝膠),可用於去除水中各種有機液體。
  • 神奇的保溫材料——氣凝膠
    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一種新型的保溫材料——氣凝膠,這種材料的應用有望解決我們的煩惱。 首先,氣凝膠不同於我們傳統思維中的「膠」,它是一種固體物質形態,密度為3kg/m3,因其密度極低,所以也被叫作「凍結的煙」或「藍煙」,曾獲得吉尼斯紀錄「世界上最輕的固體」稱號。
  • 材料界團寵!國內科研機構氣凝膠最新研究成果梳理
    12月3日消息,小米有品上架了一款氣凝膠防風防潑水熱能外套,號稱擁有保暖黑科技。能夠隔絕溫度以抵禦寒冷和高溫。看似「弱不禁風」,其實與厚羽服擁有相同的鎖暖效果。 作為材料界的寵兒,氣凝膠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研究。研究成果涉及多方面。本文羅列了近期國內高校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詳細內容如下: 1 可編程超輕磁性氣凝膠!
  • 東華大學研發"最輕固體材料" 每立方釐米僅0.12毫克
    東方網1月1日消息:昨日,東華大學宣布該校納米纖維研究團隊研發出了密度僅為0.12毫克每立方釐米的「纖維氣凝膠」,成功刷新了「世界最輕材料」的紀錄。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 2020年《自然/科學》氣凝膠回顧展:世界上最輕的固體材料
    Malfait團隊提出了一種直接的墨水書寫方法,可以從稀釋的(SiO2)納米顆粒懸浮(溶膠)漿液中創建列印SiO2氣凝膠物體。由於凝膠顆粒的體積分數高,油墨表現出剪切稀化行為,在列印期間容易流過噴嘴,但是在列印後它們的粘度迅速增加,確保了列印物體保持其形狀。列印後,矽溶膠在氨氣中凝膠化,隨後加工成氣凝膠。氣凝膠比表面積高(751 m2 g1)和導熱率超低(15.9 mW m1 K1)。
  • 走進石墨烯小世界之石墨烯氣凝膠
    石墨烯是一種新型二維蜂窩狀晶體結構的碳材料,具有特殊的柔性、二維、超薄的結構特性以及高電導率、高熱導率以及強機械性等物理化學化特性,是構建零維、一維和三維碳質材料的基本單元。但是,由於石墨烯片層間強的範德華力和π-π鍵作用力,使其容易發生不可逆堆疊和團聚,嚴重降低石墨烯本身的性質和有效面積,從而限制了其在某些方面的應用,而將石墨烯片作為基本的構築單元,通過鍵接連接在一起,構建三維宏觀體—石墨烯氣凝膠,是解決石墨烯片層堆疊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 新工藝:高解析度3D列印石墨烯三維結構!
    背景如今,說起最受社會各界追捧的新材料,我們第一個可能會想到的就是:石墨烯。石墨烯是由單層碳原子組成的蜂窩狀結構,它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最輕、最強的材料,具有「新材料之王「的美譽,並將對整個產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 盤點地表最強最輕的6種新材料
    這種多孔材料由鎳磷管制備,密度低至0.9毫克/立方釐米。 潛在用途包括汽車工程,航空工程等領域。三維石墨烯三維石墨烯由純碳製成,利用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強材料之一的超薄石墨烯。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設計出一種海綿狀結構的新材料,將二維石墨烯轉變為三維結構,其密度為鋼的5%,強度約為10倍。 超強且輕質的三維石墨烯已被證明比其二維石墨烯更強,並且通過積木式構造而提供更大的潛在用途。碳炔由一組奧地利研究人員在2016年成功合成,研究人員稱其為所有已知材料中最強的-甚至超過石墨烯。
  • 世界最輕材料,中國造(新知)
    汪曉勇攝   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課題組製備出了一種超輕氣凝膠——它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輕材料的紀錄,彈性和吸油能力令人驚喜。這種被稱為「全碳氣凝膠」的固態材料密度為每立方釐米0.16毫克,僅是空氣密度的1/6。日前,這一進展被《自然》雜誌在「研究要聞」欄目中重點配圖評論。
  • 上海矽酸鹽所:增強機械/電氣性能的超輕/高壓縮石墨烯蜂窩材料
    本文要點:一種新穎的方法製備超低密度,高彈性,出色的機械和導電三維石墨烯蜂窩材料成果簡介 由化學衍生的氧化石墨烯製成的傳統三維石墨烯蜂窩材料,製備超輕,超彈性,優異的機械和導電GCM。此工作為製造超輕,高度可壓縮和導電的GCM提供了一種簡便的方法,為今後在儲能和轉化,環境吸附劑等方面的潛在應用鋪平了道路。圖文導讀 圖1、(a)GCM製造程序的示意圖。(b)GO和乙醇酸在GCM製備中的反應機理。
  • 世界上「最輕的固體」是什麼?揭開氣凝膠的神秘面紗
    如果說我們將豆腐、果凍裡的水佔據的空間,通過一定的乾燥替換成空氣,也就做出了蛋白質氣凝膠和明膠氣凝膠。也就是說,氣凝膠的常規定義是指:通過溶膠凝膠法,用一定的乾燥方式,使氣體取代凝膠中的液相而形成的一種納米級多孔固態材料。理論上任何物質形成的凝膠只要可以經乾燥後除去內部溶劑後,又可基本保持其形狀不變,且產物高孔隙率、低密度,皆可以稱之為氣凝膠。
  • 自支撐三維納米多孔石墨烯薄膜製備微米級柔性全固態非對稱超電容
    柔性超電容因其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長使用壽命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為了兼顧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人們通常將具有高導電性的碳納米材料和具有高比容量的過渡金屬氧化物複合,以期獲得優異的電化學性能。然而,碳納米材料較低的比容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複合電極材料整體的電化學性能。因此,尋求高比表面積、高導電性、輕質、體積可忽略的自支撐體來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是獲得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超電容的關鍵。
  • 復旦等製備出新型碳納米管/石墨烯氣凝膠!
    此外,這些吸波劑中含有金屬(如羰基鐵,FeCo系合金等),因此這將導致吸波材料密度太大。面對這個困難,研究者們對多孔碳基輕質吸波材料的研究興趣在不斷增長,例如三維支架狀的碳氣凝膠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儘管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由於金屬氧化物或金屬等的高密度,製備的多組分氣凝膠的密度降低得不夠,同時,吸收劑的填充率仍大於20 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