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氣凝膠獲得*輕材料金氏世界紀錄

2020-11-23 慧聰網

    慧聰消防網訊    2017年中國消防行業十大品牌盛會專家用戶評選即將開啟    

    近日消息,3D列印的石墨烯氣凝膠材料被金氏世界紀錄公司宣布為「世界上密度最小的的材料」。該材料密度只有0.5毫克每立方釐米,各項性能非常優秀,可廣泛應用於柔性驅動器、柔性機器人、傳感器、可變形電極材料、藥物傳輸和投放、超輕隔熱保溫及防護材料等。

    氣凝膠是一種用途廣泛的物質,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密度僅為3千克每立方米。這種海綿狀的物體也是絕佳的熱與光學絕緣體,據了解,近年來利用3D印表機就可以製造出這種凝膠。在各種氣凝膠中,石墨烯氣凝膠是關注度最高的一種,因為它可以應用在電子部件的電池和觸媒中。

    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的正方形樣品非常輕便,可以掛在麥芒上而不會彎曲。該材料被金氏世界紀錄公司宣布為世界上最輕的3D列印材料。

    近日消息,3D列印的石墨烯氣凝膠材料被金氏世界紀錄公司宣布為世界上最輕的3D列印材料。該材料密度是如此之小,可以安全放在花瓣或棉花上。該材料是由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工業與製造系統工程助理教授林東、布法羅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助理教授ChiZhou和蘭州大學副教授張強強共同製備的。

    石墨烯氣凝膠輕如鴻毛

    金氏世界紀錄將石墨烯氣凝膠命名為「密度最小的的3D列印結構材料」。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密度只有0.5毫克每立方釐米。研究人員於2016年2月製備了材料,並得到了金氏世界紀錄的正式認可。他們的成就將在「金氏世界紀錄2018版」中亮相。

    「石墨烯是一種革命性的材料,它的氣凝膠形式也同樣重要,」林說。「我們研發的的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各項性能非常優秀,可廣泛應用於柔性驅動器、柔性機器人、傳感器、可變形電極材料、藥物傳輸和投放、超輕隔熱保溫及防護材料等。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種由碳原子以sp2雜化方式形成的蜂窩狀平面薄膜,是一種只有一個原子層厚度的準二維材料。由於其十分良好的強度、柔韌、導電、導熱、光學特性,在物理學、材料學、電子信息、計算機、航空航天等領域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3D列印石墨烯的工藝同樣具有開創性

    堪薩斯州立大學工業與製造系統工程助理教授林東持有三維印刷石墨烯氣凝膠樣品,金氏世界紀錄公司將其稱為「密度最小的3D列印材料」。

    製備工藝過程

    該項研究的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材料具有開創性,而且製備工藝同樣具有開創性。研究人員使用兩個噴嘴的改進型噴墨印表機,他們在冷藏櫃中將3D石墨烯氧化物和水混合物的液滴印刷在零下20攝氏度的冷板上。這種方法創造出石墨烯和冷凍水的3D冰結構,這有助於石墨烯保持其形狀。當列印完成時,研究人員將3-D材料放在冷凍乾燥器中,通過提供高真空和低溫環境來除去冰,剩下的就是是三維石墨烯氣凝膠材料,可以在室溫下保持其形狀。使用這種方式製作出來的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密度在0.5-10毫克每立方釐米,具有相當高的電導係數和壓縮係數。

    這種全新方式的關鍵就在於凍結鑄造法與3D列印的結合,列印過程中的溫度為-25°C,在這麼低的溫度下,每一層沉積物會快速凍結,研發團隊便可建造一個氧化石墨烯冰制支撐結構(冰制製成結構是由另外一臺裝入水的印表機列印出來的),然後每一層新的沉積層都會融化掉下面冰凍的頂部,這就使得石墨烯可以在再次冰凍之前自由結合。這種刺激氫鍵形成的步驟大大提高了3D列印的結構完整性。

    石墨烯氣凝膠的應用

    石墨烯三維結構三維結構的實現也讓他們在水處理,催化劑,隔熱,微控驅動,電學器件,傳感等各個方向存在潛在應用。但真正接近工業級的幾乎沒有,最大的原因還是太貴。

    1.水處理

    石墨烯氣凝膠有很好的親油性,而且由於其超彈性和多孔性,可用於海洋費油處理等。超低的密度賦予了它單克吸附油品高達幾百克的優異性能,而且後續無論是通過擠壓或者燃燒除去油品,整個氣凝膠結構保持完好使其能夠可持續使用。圖片源於(JMCA,2014,2,2934-2941)

    2.催化劑載體

    上海交大的馮新亮教授通過在氣凝膠中負載上四氧化三鐵納米粒子,最後發現負載上四氧化三鐵納米粒子的氣凝膠的催化劑性能優於單純的四氧化三鐵納米粒子,這其實是可以預見的(JACS,2012,134:9082-9085)。因為氣凝膠材料的多孔性(>99%)和大比較面積,當催化劑顆粒均勻負載在氣凝膠上時,實際參與反應的催化劑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是大於單純的納米顆粒的。氣凝膠的作用相當於納米顆粒從堆疊的變為分散的。也就是說氣凝膠可以很好的作為催化劑的一種載體或者說是固定劑。

    3.傳感器

    長春應用化學所陳衛研究員提出了基於石墨烯氣凝膠載體的SnO2顆粒用於空氣中NO2氣體監測的應用(AnalyticalChemistry,2015,87,1638-1645)。原理如下:SnO2(半導體)在還原性氣體氛圍下導電性增加,在氧化性氣體氛圍下導電性減弱,但目前SnO2的一些缺點限制了其應用,例如室溫下導電性差,基於SnO2的氣體傳感器工作溫度高(H2:170-200℃,CO:200℃),合成過程中SnO2容易團聚導致性能降低等。而利用石墨烯氣凝膠作為載體,然後負載上SnO2顆粒後幾乎完美地解決了這些問題,首先導電性得到很大提高,其次阻止了其團聚,連工作溫度都下降到了50℃,使得在常溫下應用成為可能。這其中也是利用了石墨烯氣凝膠具有較好的導電性。

責任編輯:李鵬燕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發世界最輕的3D列印結構——石墨烯氣凝膠
    據了解,由法羅大學、堪薩斯州立大學和中國蘭州大學的三位研究員開發的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被金氏世界紀錄評為「最密集的3D列印結構」。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重量極輕,每立方釐米僅重0.5毫克,放在棉花或花瓣頂都可以,可以製造出就有複雜微觀結構的超輕石墨烯氣凝膠。
  • 逆天新型氣凝膠問世!「世界上最輕的材料」紀錄
    從氣凝膠到「飛行石墨」,再到「碳海綿」,科學家們一次一次地刷新著「世界上最輕的材料」的紀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氣凝膠,來看看世界上「最輕的材料」。氣凝膠氣凝膠是一種固體物質形態,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
  • 神奇的超輕超彈多孔氣凝膠材料——三維石墨烯
    有趣的是,英文字面翻譯的意思是可以飛行的凝膠。這反映出其超輕(密度小)的特點,我們也可稱之為超輕材料。常見的氣凝膠為美國科學家Steven S. Kistler在1931年發明出來的矽氣凝膠,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其密度僅為3mg/cm3,這比泡沫塑料還要輕100倍。由於氣凝膠中一般80%以上體積是空氣填充,因而具有非常好的隔熱效果。僅僅一寸厚的氣凝膠就可達到20至30塊普通玻璃的隔熱效果。
  • 常溫發泡法連續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及其AI應用
    是世界上最輕的一類物質,由於其內部有很多孔隙且充滿空氣,故而得名。石墨烯氣凝膠(又名石墨烯泡沫、石墨烯海綿等等)是由二維石墨烯片組裝得到的一種超輕多孔材料,在智能傳感、能量儲存、吸附及隔熱隔聲等各領域展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目前,無論是模板法或者「溶膠-凝膠」法等,所得到的石墨烯氣凝膠都是從石墨烯前驅體稀溶液而來,組裝結構機械穩定性差,難以經受複雜變形;同時,複雜的冷凍乾燥工藝限制了其大規模連續化與高精度微型化製備,不利於其規模化應用。
  • 走進石墨烯小世界之石墨烯氣凝膠
    但是,由於石墨烯片層間強的範德華力和π-π鍵作用力,使其容易發生不可逆堆疊和團聚,嚴重降低石墨烯本身的性質和有效面積,從而限制了其在某些方面的應用,而將石墨烯片作為基本的構築單元,通過鍵接連接在一起,構建三維宏觀體—石墨烯氣凝膠,是解決石墨烯片層堆疊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 氣凝膠讓我們告別「棉衣」---刷新了世界上最輕材料的紀錄
    金氏世界紀錄有非常多奇怪的項目有一種固體也被列入了金氏世界紀錄。它就是氣凝膠,又稱為幹凝膠,在吉尼斯紀錄中,它是「世界上最輕的固體」。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氣凝膠離我們的生活也是越來越近。
  • 3D列印新工藝 石墨烯氣凝膠更精細
    石墨烯是一種擁有獨特性質的二維材料,但要對其展開充分的利用,必須將之以 3D 的形式重現。好消息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已經展示了他們新開發的一種 3D 列印石墨烯氣凝膠方案,且其解析度遠高於此前的水準。
  • 材料界團寵!國內科研機構氣凝膠最新研究成果梳理
    氣凝膠又稱為幹凝膠。當凝膠脫去大部分溶劑,使凝膠中液體含量比固體含量少得多,或凝膠的空間網狀結構中充滿的介質是氣體,外表呈固體狀。作為世界最輕的固體,已入選金氏世界紀錄。這種新材料密度僅為3.55千克每立方米,僅為空氣密度的2.75倍;乾燥的松木密度(500千克每立方米)是它的140倍。
  • Interfaces 青島科大張建明教授團隊在規模化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取得重要進展
    目前,石墨烯氣凝膠的一個顯著缺點是柔韌性較差,彎曲時易破裂,嚴重製約了該材料的應用領域。近期,青島科技大學高分子學院張建明教授團隊基於氣泡模板法,將天然膠乳粒子成功地複合到了氣凝膠的孔壁中,形成了仿玫瑰花表面的石墨烯孔壁結構,顯著增加了材料的韌性,同時維持了超低的密度(4.6 mg cm-3)。
  • 復旦等製備出新型碳納米管/石墨烯氣凝膠!
    導讀:本文通過一種簡便的原位水熱法和冷凍乾燥方法,開發製備出一種新型的碳納米管/還原型氧化石墨烯氣凝膠吸波材料。該氣凝膠具有極低的密度,並在18–26.5 GHz頻率範圍內實現了極強的介電損耗能力。強吸收、寬吸收頻帶,輕薄的性能使得CNT/石墨烯氣凝膠在電磁波吸收材料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近年來,由於電子行業及無線電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影響比以往增加了很多。為了減少電磁汙染,電磁波吸收材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種材料可以通過它們的固有的磁性和介電損耗去衰減電磁能量將其轉化為熱能。
  • 世界上最輕的物質
    科學家們一次一次地刷新著「世界上最輕的材料」的紀錄,就讓我們走進氣凝膠,來看看世界上「最輕的材料」,全碳氣凝膠。氣凝膠,又稱為幹凝膠。當凝膠脫去大部分溶劑,使凝膠中液體含量比固體含量少得多,或凝膠的空間網狀結構中充滿的介質是氣體,外表呈固體狀,這即為幹凝膠,也稱為氣凝膠。
  • 最輕的材料——氣凝膠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凝膠。 一定濃度的高分子溶液或溶膠,在適當條件下,粘度逐漸增大,最後失去流動性,整個體系變成一種外觀均勻,並保持一定形態的彈性半固體,這種彈性半固體稱為凝膠。果凍是最早被科學家們認識的一種凝膠,這種凝膠是被水或其他液體充滿後形成的。還有一些凝膠是被氣體充滿後構成的,這就是&34;。氣凝膠,作為世界最輕的固體,已入選金氏世界紀錄。
  • Nature子刊:石墨烯氣凝膠的終極光熱效應
    本文要點:證明石墨烯氣凝膠的最終光熱聲(PTA)效率,取決於它們的特定熱和光學性質,可以通過降低其質量密度來實驗性地實現。在這裡,我們證明了石墨烯氣凝膠的最終PTA效率,取決於它們的特定熱和光學性質,可以通過降低其質量密度來實驗性地實現。此外,我們說明氣凝膠在整個可聽範圍內表現為全向源點,沒有諧波失真。
  • 從果凍到外太空追星:氣凝膠的前世今生
    氣凝膠正在不斷走近人們的生活。北京化工大學潘凱教授團隊在製備石墨烯氣凝膠時引入納米纖維,通過對靜電紡絲聚丙烯腈(PAN)納米纖維進行預處理,之後採用冷凍乾燥法將其和氧化石墨烯共同製備出具有「多層結構+孔結構+納米纖維」多級結構的納米纖維/石墨烯氣凝膠。
  • 世界最輕材料,中國造(新知)
    汪曉勇攝   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課題組製備出了一種超輕氣凝膠——它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輕材料的紀錄,彈性和吸油能力令人驚喜。這種被稱為「全碳氣凝膠」的固態材料密度為每立方釐米0.16毫克,僅是空氣密度的1/6。日前,這一進展被《自然》雜誌在「研究要聞」欄目中重點配圖評論。
  • 北京化工大學:基於3D石墨烯氣凝膠快速響應的壓阻傳感器
    Aerogel for Piezoresistive Sensor」的研究論文,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具有3D互連的分層微觀結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石墨烯氣凝膠通常通過氧化石墨烯的還原與冷凍乾燥製備的
  • 陶瓷氣凝膠或成航空航天新材料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蘭州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高校研究人員,共同研究合成了米層狀結構的雙曲線結構陶瓷氣凝膠,通過結構設計實現了「負特性」的超材料,該材料可以極大增強傳統陶瓷氣凝膠材料的各項性能,甚至賦予其新的特性。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於《科學》雜誌。 該研究成果基於5年的石墨烯氣凝膠基礎研究,並歷時2年完成。
  • 超輕型雙網的組裝石墨烯氣凝膠及其在選擇性吸油中的應用
    、纖維素、木質素等添加劑,通常可以得到內部結構發達的高性能石墨烯氣凝膠,這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使製備過程複雜化。因此,以一種可行的方法來裁剪原始石墨烯氣凝膠的內部結構,以獲得高性能,對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浙大實驗室誕生超輕氣凝膠堪稱世界上最輕的固體材料
    光明日報杭州3月19日電(通訊員周煒、朱海洋潘劍凱)今天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課題組成功製備出一種超輕氣凝膠,取名「碳海綿」。該成果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輕固體材料的紀錄,彈性和吸油能力令人驚喜,被《自然》雜誌重點配圖評論。
  • 北化工:3D石墨烯氣凝膠,用於壓阻傳感器的1D / 2D納米材料
    本文要點:一種新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成果簡介 基於石墨烯的氣凝膠作為壓阻傳感器具有高的孔隙率然而,同時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和優異的感測性能的石墨烯氣凝膠傳感器的製造仍然是一個挑戰。本文,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潘凱研究員團隊在《Adv. Fun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