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世界最輕的3D列印結構——石墨烯氣凝膠

2020-12-03 太平洋電腦網

據了解,由法羅大學、堪薩斯州立大學和中國蘭州大學的三位研究員開發的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被金氏世界紀錄評為「最密集的3D列印結構」。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重量極輕,每立方釐米僅重0.5毫克,放在棉花或花瓣頂都可以,可以製造出就有複雜微觀結構的超輕石墨烯氣凝膠。研究人員們希望這一新技術能夠為此類材料開闢新的用途。

所謂的氣凝膠,是一種具有海綿狀結構的低密度材料。它可以用於很多重要的用途,比如作為熱和光的絕緣體等。而研究人員們尤為感興趣的是石墨烯與氣凝膠相結合所獲得的一些特別的屬性,比如高壓縮性、高電導率和一直被熱捧的在製造可能的減震結構、固態電池和催化劑等方面的用途。

儘管很多人將3D列印技術看作使用石墨烯氣凝膠材料製造複雜結構來用於上述應用的一個很有前途的方法。但是實際做起來遠非那麼簡單。「為了能夠進行3D列印你需要首先改變石墨烯的粘度,因為它是真的很高。」研發人員表示。由於機械強度超過鋼,導電性和導熱性以及不尋常的磁性,全球石墨烯市場自2010年以來一直在蓬勃發展。適合作為電子設備電源選材,以及智能穿戴式和柔性LED屏幕等未來技術。目前面對的挑戰是難以大規模生產,並保留其特性。

傳統上,要列印石墨烯氣凝膠結構,研究人員傾向於先將石墨烯與聚合物或者矽混合在一起,然後使用噴墨印表機在室溫或者高溫下擠出這些石墨烯混合物。隨後,通過燃燒或者化學過程來去除聚合物或矽,但是這樣可能會損壞氣凝膠的結構。另外這種層疊式的列印技術很難製造出像懸浮物那樣的複雜結構。由於其分層結構,3D列印氣凝膠也往往會導致材料的物理性能更差。

研究人員使用具有兩個噴嘴的改進型噴墨印表機來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將氧化石墨烯和水混合的3D列印液滴放進-20℃的冰箱中,得到由石墨烯和水組成的3D冰結構,使石墨烯保持形狀。在3D列印結構之後,研究人員將3D材料放置在冷凍乾燥器中,通過高真空和低溫去除冰。留下3D石墨烯氣凝膠,室溫下也能保持形狀不變。

其中一位研究人員表示,石墨烯是一種革命性的材料,其氣凝膠形式也極為重要。通過這種3D列印方法,可以控制石墨烯氣凝膠的形狀,理想情況下還可以控制氣凝膠的電氣和機械性能。極輕巧的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可用於製造柔性電池,半導體,甚至建築物絕緣,未來應用將更為廣泛。

3他們將石墨烯氧化物與水混合在一起,然後再零下25攝氏度的溫度下將其3D列印到一個表面上。這樣每列印出來的一層都會被冰凍住,然後在冰的支持下再列印下一層。而且,他們發現當沉積這些石墨烯氧化懸浮物到冷凍結構上時,未凍的材料會解凍已經結冰的表面,從而造成層與層之間自由混合併重新結冰,形成了氫鍵和並改善了氣凝膠結構的完整性。另外通過使用第二個注滿純水的3D印表機噴嘴,他們也可以創建複雜結構,因為水形成了冰支撐,在此基礎上他們就能層積石墨烯氧化懸浮物。

最後,將產生的氣凝膠至於液氮中進行冷凍乾燥以去除水分,然後加熱使其成為氣凝膠。根據這種技術,研究者們能夠創建出密度範圍在0.5到10毫克每立方釐米的氣凝膠,而且其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高壓縮性。如今,研究人員希望能夠進一步研究他們的多噴嘴方法是否可以使用多種材料創建氣凝膠結構。

相關焦點

  • 石墨烯氣凝膠獲得*輕材料金氏世界紀錄
    慧聰消防網訊    2017年中國消防行業十大品牌盛會專家用戶評選即將開啟        近日消息,3D列印的石墨烯氣凝膠材料被金氏世界紀錄公司宣布為「世界上密度最小的的材料」。在各種氣凝膠中,石墨烯氣凝膠是關注度最高的一種,因為它可以應用在電子部件的電池和觸媒中。     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的正方形樣品非常輕便,可以掛在麥芒上而不會彎曲。該材料被金氏世界紀錄公司宣布為世界上最輕的3D列印材料。     近日消息,3D列印的石墨烯氣凝膠材料被金氏世界紀錄公司宣布為世界上最輕的3D列印材料。該材料密度是如此之小,可以安全放在花瓣或棉花上。
  • 3D列印新工藝 石墨烯氣凝膠更精細
    好消息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已經展示了他們新開發的一種 3D 列印石墨烯氣凝膠方案,且其解析度遠高於此前的水準。通常情況下,石墨烯只需要以「單層厚度的碳原子片」的形式出現。儘管其在某些情況下得到了應用,但距離實際投入還很遙遠。
  • 常溫發泡法連續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及其AI應用
    是世界上最輕的一類物質,由於其內部有很多孔隙且充滿空氣,故而得名。石墨烯氣凝膠(又名石墨烯泡沫、石墨烯海綿等等)是由二維石墨烯片組裝得到的一種超輕多孔材料,在智能傳感、能量儲存、吸附及隔熱隔聲等各領域展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目前,無論是模板法或者「溶膠-凝膠」法等,所得到的石墨烯氣凝膠都是從石墨烯前驅體稀溶液而來,組裝結構機械穩定性差,難以經受複雜變形;同時,複雜的冷凍乾燥工藝限制了其大規模連續化與高精度微型化製備,不利於其規模化應用。
  • 走進石墨烯小世界之石墨烯氣凝膠
    但是,由於石墨烯片層間強的範德華力和π-π鍵作用力,使其容易發生不可逆堆疊和團聚,嚴重降低石墨烯本身的性質和有效面積,從而限制了其在某些方面的應用,而將石墨烯片作為基本的構築單元,通過鍵接連接在一起,構建三維宏觀體—石墨烯氣凝膠,是解決石墨烯片層堆疊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 竟然能用3D列印出比空氣還輕的材料
    打開APP 竟然能用3D列印出比空氣還輕的材料 發表於 2018-04-02 14:54:00 氣凝膠(Aerogels)是世界上最輕的材料之一
  • 神奇的超輕超彈多孔氣凝膠材料——三維石墨烯
    將層狀石墨進行單層剝離可以得到厚度不到1 nm的二維石墨烯,它是所有sp2結構碳材料的最基本單元。優異柔韌性的石墨烯可以圍成零維結構的C60材料,又稱足球烯(1985年被Harold W. Kroto教授等人發現,於1996年獲得諾貝爾獎);也可以捲曲成一維結構的碳納米管(1991年被日本科學家Sumio Iijima教授發現)。
  • 新工藝:高解析度3D列印石墨烯三維結構!
    背景如今,說起最受社會各界追捧的新材料,我們第一個可能會想到的就是:石墨烯。石墨烯是由單層碳原子組成的蜂窩狀結構,它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最輕、最強的材料,具有「新材料之王「的美譽,並將對整個產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 北京化工大學:基於3D石墨烯氣凝膠快速響應的壓阻傳感器
    Materials》(IF= 16.836)上發表了題為「1D/2D Nanomaterials Synergistic, Compressible, and Response Rapidly 3D Graphene Aerogel for Piezoresistive Sensor」的研究論文,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具有3D互連的分層微觀結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
  • 北京化工大學潘凱《AFM》:新型具有3D互連的分層微觀結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
    上發表了題為「1D/2D Nanomaterials Synergistic, Compressible, and Response Rapidly 3D Graphene Aerogel for Piezoresistive Sensor」的研究論文,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具有3D互連的分層微觀結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
  • 2020年《自然/科學》氣凝膠回顧展:世界上最輕的固體材料
    全碳氣凝膠的結構韌性也非常優良,即便被數千次壓縮至原體積的20%也可迅速復原。如今,氣凝膠已被廣泛應用於許多領域,製造出如氣凝膠體育器材、氣凝膠電池、氣凝膠房屋、氣凝膠登山鞋等新型產品。不過,要使氣凝膠產品走進千家萬戶,似乎還需要一些時間。相信未來,科學家們會研製出更多性能優異的氣凝膠,並推動它們的廣泛應用,造福人類生活。
  • Interfaces 青島科大張建明教授團隊在規模化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取得重要進展
    目前,石墨烯氣凝膠的一個顯著缺點是柔韌性較差,彎曲時易破裂,嚴重製約了該材料的應用領域。近期,青島科技大學高分子學院張建明教授團隊基於氣泡模板法,將天然膠乳粒子成功地複合到了氣凝膠的孔壁中,形成了仿玫瑰花表面的石墨烯孔壁結構,顯著增加了材料的韌性,同時維持了超低的密度(4.6 mg cm-3)。
  • Nature子刊:石墨烯氣凝膠的終極光熱效應
    本文要點:證明石墨烯氣凝膠的最終光熱聲(PTA)效率,取決於它們的特定熱和光學性質,可以通過降低其質量密度來實驗性地實現。在這裡,我們證明了石墨烯氣凝膠的最終PTA效率,取決於它們的特定熱和光學性質,可以通過降低其質量密度來實驗性地實現。此外,我們說明氣凝膠在整個可聽範圍內表現為全向源點,沒有諧波失真。
  • 復旦等製備出新型碳納米管/石墨烯氣凝膠!
    導讀:本文通過一種簡便的原位水熱法和冷凍乾燥方法,開發製備出一種新型的碳納米管/還原型氧化石墨烯氣凝膠吸波材料。該氣凝膠具有極低的密度,並在18–26.5 GHz頻率範圍內實現了極強的介電損耗能力。與新材料(如石墨烯,鈣鈦礦或MXenes)相比,採用多組分協同調控策略解決電磁波汙染問題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法,它不僅擴展了吸收體的種類,而且更容易獲得更強的電磁波吸收能力。
  • 北化工:3D石墨烯氣凝膠,用於壓阻傳感器的1D / 2D納米材料
    本文要點:一種新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成果簡介 基於石墨烯的氣凝膠作為壓阻傳感器具有高的孔隙率然而,同時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和優異的感測性能的石墨烯氣凝膠傳感器的製造仍然是一個挑戰。本文,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潘凱研究員團隊在《Adv. Funct.
  • 逆天新型氣凝膠問世!「世界上最輕的材料」紀錄
    從氣凝膠到「飛行石墨」,再到「碳海綿」,科學家們一次一次地刷新著「世界上最輕的材料」的紀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氣凝膠,來看看世界上「最輕的材料」。氣凝膠氣凝膠是一種固體物質形態,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
  • 全世界最輕的三種物質材料,比空氣還輕,最後一種是中國研發
    世界上最輕的三種物質,第三種是中國研發並且打破了世界紀錄隨著全球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在很多重要的領域都迫切需要大量更好更輕的物質材料,為了迎合這種需求,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經過長期努力,研製出了很多性能優異的新型材料,而今天要說的這三種物質不但性能好
  • 超輕型雙網的組裝石墨烯氣凝膠及其在選擇性吸油中的應用
    、纖維素、木質素等添加劑,通常可以得到內部結構發達的高性能石墨烯氣凝膠,這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使製備過程複雜化。因此,以一種可行的方法來裁剪原始石墨烯氣凝膠的內部結構,以獲得高性能,對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世界上最輕的物質
    科學家們一次一次地刷新著「世界上最輕的材料」的紀錄,就讓我們走進氣凝膠,來看看世界上「最輕的材料」,全碳氣凝膠。氣凝膠,又稱為幹凝膠。當凝膠脫去大部分溶劑,使凝膠中液體含量比固體含量少得多,或凝膠的空間網狀結構中充滿的介質是氣體,外表呈固體狀,這即為幹凝膠,也稱為氣凝膠。
  • 從果凍到外太空追星:氣凝膠的前世今生
    氣凝膠正在不斷走近人們的生活。北京化工大學潘凱教授團隊在製備石墨烯氣凝膠時引入納米纖維,通過對靜電紡絲聚丙烯腈(PAN)納米纖維進行預處理,之後採用冷凍乾燥法將其和氧化石墨烯共同製備出具有「多層結構+孔結構+納米纖維」多級結構的納米纖維/石墨烯氣凝膠。
  • 最輕的材料——氣凝膠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凝膠。 一定濃度的高分子溶液或溶膠,在適當條件下,粘度逐漸增大,最後失去流動性,整個體系變成一種外觀均勻,並保持一定形態的彈性半固體,這種彈性半固體稱為凝膠。果凍是最早被科學家們認識的一種凝膠,這種凝膠是被水或其他液體充滿後形成的。還有一些凝膠是被氣體充滿後構成的,這就是&34;。氣凝膠,作為世界最輕的固體,已入選金氏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