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電磁輻射!復旦等製備出新型碳納米管/石墨烯氣凝膠!

2020-12-03 孜然學術

導讀:本文通過一種簡便的原位水熱法和冷凍乾燥方法,開發製備出一種新型的碳納米管/還原型氧化石墨烯氣凝膠吸波材料。該氣凝膠具有極低的密度,並在18–26.5 GHz頻率範圍內實現了極強的介電損耗能力。強吸收、寬吸收頻帶,輕薄的性能使得CNT/石墨烯氣凝膠在電磁波吸收材料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近年來,由於電子行業及無線電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影響比以往增加了很多。為了減少電磁汙染,電磁波吸收材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種材料可以通過它們的固有的磁性和介電損耗去衰減電磁能量將其轉化為熱能。如今,研究者們在材料調控策略方面一直在不斷努力,這些策略主要是探索新材料,或者是構建多個功能組分,以實現介電損耗和磁損耗最大的協同效應。與新材料(如石墨烯,鈣鈦礦或MXenes)相比,採用多組分協同調控策略解決電磁波汙染問題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法,它不僅擴展了吸收體的種類,而且更容易獲得更強的電磁波吸收能力。

最近,許多類型的吸波材料已通過這一策略製備出,特別是對磁/介電複合材料,界面基材料等,均顯示出理想的電磁波吸收能力,即使這樣,諸如高密度,超高填充率的缺點仍然極大地限制了它們的商業應用。吸波材料通常以塗層形式使用,該塗層由吸波填料和基質(即石蠟,矽膠等)組成。通常為了獲得期望的性能,吸波填料的含量通常大於50 wt%(一些甚至超過80 wt%)。此外,這些吸波劑中含有金屬(如羰基鐵,FeCo系合金等),因此這將導致吸波材料密度太大。面對這個困難,研究者們對多孔碳基輕質吸波材料的研究興趣在不斷增長,例如三維支架狀的碳氣凝膠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儘管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由於金屬氧化物或金屬等的高密度,製備的多組分氣凝膠的密度降低得不夠,同時,吸收劑的填充率仍大於20 wt%。

針對上述問題,復旦大學Hualiang Lv等研究人員通過一種簡便的原位水熱法和冷凍乾燥方法,開發製備出一種新型的碳納米管/還原型氧化石墨烯氣凝膠(CNTs/GA)吸波材料。所製備的CNTs/GA吸收劑具有多孔的三維(3D)網絡結構,不僅大大增強了電磁波吸收能力,而且有助於形成超低密度和導電滲透閾值。結果表明,具有4 wt%吸波劑(CNTs/GA氣凝膠)的吸波層顯示出優異的電磁波吸收能力以及最大化的有效吸收帶寬(厚度為1.7 mm時,有效帶寬8.5 GHz)。這項成果為製備由輕組分構成的具有寬頻帶吸收,超輕薄的多孔3D氣凝膠吸波材料提供了借鑑。相關工作以「Exceptionally porous three-dimensional architectural nanostructure derived from CNTs/grapheneaerogel towards the ultra-wideband EM absorption」為題發表在著名期刊《Composites PartB: Engineering》上。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ompositesb.2020.108122

在本文中,CNTs/GA氣凝膠是通過簡單的原位水熱法和隨後的冷凍乾燥過程製備的,其中一定量的CNT均勻地分散在GO溶液中,如圖1所示。由於存在極性基團(例如–OH,–COOH 等),因此添加的CNT會被GO吸附。在水熱過程中,由GO和CNT構成的納米片被組裝成氣凝膠。在自然乾燥中,可以從溶劑中收集氣凝膠。然後使用PDMS作為基質,通過浸漬法製成吸收層。

對於CNT/GA填充的吸波材料,在1.5 mm厚度下,最小反射損耗值(RLmin)接近-9.9 dB(標準RL值<-10 dB)。CNTs/GA-1 的RL min值為-40.8 dB,厚度為2.0 mm。隨著CNT含量的增加,CNTs/GA-2和CNTs/GA-3 的最小RLmin值為-52 dB(d= 1.9 mm)和-21 dB(d = 2.0 mm)。在1.7 mm的厚度下CNTs/GA-1可以有效地覆蓋的整個頻率範圍(18–26.5 GHz)。

FESEM圖像表明所製備的CNT/GA-0氣凝膠是具有三維網絡結構並且高度多孔的。插入的CNT被均勻地分布到3D網絡中,除了穩定3D結構外,更高含量的CNT可以避免石墨烯納米片的團聚。

圖1(a – b)CNTs/GA氣凝膠和CNTs/GA吸波材料的合成路線圖;(c)CNTs/GA氣凝膠的數碼照片。

圖2 具有各種CNT含量的CNT/GA氣凝膠的FESEM圖像

圖3 CNTs/GA吸收層的反射損耗曲線

圖4 (a – b)介電常數的實部(ε')和虛部(ε'');(c–d)CNTs/GA-0和CNTs/GA-1的Cole-Cole曲線;(e)CNTs/GA氣凝膠的微波吸收機理示意圖。

總的來說,通過水熱法和冷凍乾燥法簡易地製備出由CNT和還原氧化石墨烯構成的氣凝膠,其中CNT緊密地粘附在石墨烯納米片上並且形成了多孔3D結構。該氣凝膠具有極低的密度,並在18–26.5 GHz頻率範圍內實現了極強的介電損耗能力。當將4 wt%的CNTs@GA氣凝膠分散到PDMS基質中時,厚度為1.7 mm時最小反射損耗值在22.4 GHz時達到-31.0 dB,有效吸收帶寬覆蓋了整個頻率範圍(18–26.5 GHz)。強吸收、寬吸收頻帶,輕薄的性能使得CNT/石墨烯氣凝膠在電磁波吸收材料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文:嘉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3D列印新工藝 石墨烯氣凝膠更精細
    好消息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已經展示了他們新開發的一種 3D 列印石墨烯氣凝膠方案,且其解析度遠高於此前的水準。通常情況下,石墨烯只需要以「單層厚度的碳原子片」的形式出現。儘管其在某些情況下得到了應用,但距離實際投入還很遙遠。
  • 走進石墨烯小世界之石墨烯氣凝膠
    石墨烯是一種新型二維蜂窩狀晶體結構的碳材料,具有特殊的柔性、二維、超薄的結構特性以及高電導率、高熱導率以及強機械性等物理化學化特性,是構建零維、一維和三維碳質材料的基本單元。石墨烯氣凝膠是由石墨烯納米片經過組裝、搭接形成的具有三維網絡交聯結構的多孔材料
  • 超輕型雙網的組裝石墨烯氣凝膠及其在選擇性吸油中的應用
    、纖維素、木質素等添加劑,通常可以得到內部結構發達的高性能石墨烯氣凝膠,這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使製備過程複雜化。因此,以一種可行的方法來裁剪原始石墨烯氣凝膠的內部結構,以獲得高性能,對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常溫發泡法連續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及其AI應用
    揭示了二維氧化石墨烯的溶致塑性,實現了由固態氧化石墨烯膜連續化、大規模發泡製備氣凝膠,為其它納米材料氣凝膠的製備提供了新原理和新方法;且通過經典氣泡成核與生長定律可實現氣凝膠壁厚與孔徑的精確控制,為氣凝膠的產業化應用奠定了基礎。(2)所得石墨烯氣凝膠具有優異的機械穩定性。
  • 北京化工大學潘凱《AFM》:新型具有3D互連的分層微觀結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
    3D互連的分層微觀結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石墨烯氣凝膠通常通過氧化石墨烯的還原與冷凍乾燥製備的。但是,氧化石墨烯在製備過程中容易發生團聚,使得氣凝膠孔隙結構不穩定,在較大形變使用時容易發生坍塌,限制其在壓阻傳感器領域的應用。目前,通過控制石墨烯氣凝膠的孔隙結構、對石墨烯進行化學改性、引入納米材料等多種方法來提高石墨烯氣凝膠的傳感性能。
  • 北京化工大學:基於3D石墨烯氣凝膠快速響應的壓阻傳感器
    3D互連的分層微觀結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石墨烯氣凝膠通常通過氧化石墨烯的還原與冷凍乾燥製備的但是,氧化石墨烯在製備過程中容易發生團聚,使得氣凝膠孔隙結構不穩定,在較大形變使用時容易發生坍塌,限制其在壓阻傳感器領域的應用。目前,通過控制石墨烯氣凝膠的孔隙結構、對石墨烯進行化學改性、引入納米材料等多種方法來提高石墨烯氣凝膠的傳感性能。此外,研究表明,不同納米材料的引入可協同提高石墨烯氣凝膠的感應性能和力學性能。因此,製備具有良好力學性能和傳感性能的石墨烯氣凝膠傳感器仍然是一個挑戰。
  • 石墨烯氣凝膠獲得*輕材料金氏世界紀錄
    氣凝膠是一種用途廣泛的物質,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密度僅為3千克每立方米。這種海綿狀的物體也是絕佳的熱與光學絕緣體,據了解,近年來利用3D印表機就可以製造出這種凝膠。在各種氣凝膠中,石墨烯氣凝膠是關注度最高的一種,因為它可以應用在電子部件的電池和觸媒中。     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的正方形樣品非常輕便,可以掛在麥芒上而不會彎曲。
  • 北化工:3D石墨烯氣凝膠,用於壓阻傳感器的1D / 2D納米材料
    本文要點:一種新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成果簡介 基於石墨烯的氣凝膠作為壓阻傳感器具有高的孔隙率然而,同時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和優異的感測性能的石墨烯氣凝膠傳感器的製造仍然是一個挑戰。本文,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潘凱研究員團隊在《Adv. Funct.
  • Interfaces 青島科大張建明教授團隊在規模化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取得重要進展
    石墨烯氣凝膠是由二維石墨烯納米片組裝搭接而成的三維多孔宏觀體材料,其具有極低的密度
  • 《納米快報》高介孔碳/硫石墨烯氣凝膠,穩定鋰硫電池約束基質
    他們報告了一種穩固的3D石墨烯包裹,氮摻雜,高介孔碳/硫(G-NHMC/S)分層氣凝膠的製作工藝,該氣凝膠是一種高度穩定的Li-S電池的有效聚硫化物限制基質。NHMC的豐富極性位點將LiPSn牢固地錨定在基質表面上。多孔NHMC為容納硫和緩衝其體積膨脹提供了充足的空間。此外,包裹在NHMC/S上的石墨烯不僅在物理上阻礙了LiPSn穿梭,而且使分離的NHMC/S相互連接,從而提高了電子傳輸速率。
  • 全固態柔性鋁空氣電池的磷摻雜碳點/石墨烯氣凝膠上的氧還原反應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一種生物質衍生方法可實現碳點的原位磷摻雜(P摻雜)並同時裝飾在石墨烯基體上。獲得P摻雜碳點/石墨烯(P-CD / G)納米複合材料,可以達到碳納米材料的超高P摻雜水平。發現P-CD / G納米複合材料表現出優異的ORR活性,可與市售Pt / C催化劑高度媲美。
  • Nature子刊:石墨烯氣凝膠的終極光熱效應
    本文要點:證明石墨烯氣凝膠的最終光熱聲(PTA)效率,取決於它們的特定熱和光學性質,可以通過降低其質量密度來實驗性地實現。在這裡,我們證明了石墨烯氣凝膠的最終PTA效率,取決於它們的特定熱和光學性質,可以通過降低其質量密度來實驗性地實現。此外,我們說明氣凝膠在整個可聽範圍內表現為全向源點,沒有諧波失真。
  • 石墨烯氣凝膠應用於高體積比能量鋰硫電池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北化:Na3V2O2(PO4)2F石墨烯氣凝膠用於鈉離子電池
    與碳材料複合是一種很好的改善方法,但是與碳材料的複合勢必會降低電池的容量與能量密度。因此,如何在提升電化學反應動力學的同時保持較高的能量密度是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本文北京化工大學於中振教授、曲晉副教授團隊在《ACS Appl. Mater.
  • 國內科研機構氣凝膠最新研究成果梳理
    2 實現秒級溶致形狀記憶效應的可拉伸氣凝膠 形狀記憶材料是一種能在外界環境變化中自主改變自身形狀的新型智能材料;而溶致形狀記憶材料因其非加熱的響應方式進一步拓寬了形狀記憶材料的應用範圍。
  • 合肥研究院成功製備納米零價鐵/石墨烯複合材料
    但納米零價鐵極易團聚和易被氧化,使其應用受到限制。  應用等離子體研究室科研人員採用H2/Ar混合氣體等離子體在石墨烯上負載納米零價鐵,製備成納米零價鐵/石墨烯複合物。不僅可以提高納米零價鐵的分散性和穩定性,石墨烯還可能強化電子轉移和預濃縮汙染物,將石墨烯和納米零價鐵的優勢相耦合,提高其對於變價態水溶性很高的放射性元素和金屬離子的吸附與還原的協同去除性能。
  • 神奇的超輕超彈多孔氣凝膠材料——三維石墨烯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一些極具潛力的新材料已經嶄露頭角,包括石墨烯、碳納米管、氣凝膠、富勒烯、非金合金、超導材料、超材料、離子液體、3D列印材料和泡沫金屬等。當根據這些新材料自身特點和應用場景而制定發展特定的路線時,是否設想過一些新材料可集「百家」之長?今天的主人翁——三維石墨烯材料,就同時涉及到石墨烯和氣凝膠兩大新材料。
  • 吉林大學:通過不飽和水蒸氣還原形成任意形狀的氧化石墨烯氣凝膠
    探索用於製造低密度和高純度以滿足各種應用的石墨烯氣凝膠的簡便,經濟和環保的方法仍然是一個挑戰。在較高的溫度(≥175°C)下,GO中的碳可能通過水煤氣變換反應與水蒸氣反應生成CO,CO也可用作還原GO氣凝膠的還原劑。水量和溫度是實現rGO氣凝膠高還原度和良好形狀控制的關鍵參數。可以使用各種用於冷凍GO懸浮液的模具來製備任意形狀的rGO氣凝膠。rGO氣凝膠具有很高的油/水分離性能,可以吸收高達其初始重量40-55倍的各種油,並且具有很高的可回收性。
  • 石墨烯氣體傳感器的作用機理
    第三,石墨烯的電荷載流子有靜止質量為零靠近其狄拉克點和石墨烯在室溫下表現出顯著的高載流子遷移率,使得石墨烯比銀導電並具有在室溫下的物質中是最低的電阻率。 例如,石墨烯泡沫體具有連續的三維網,製備了CVD法和鎳泡沫體用作模板。這些泡沫體具有較大的孔隙率,並且氣體分子可以容易地擴散到內部的石墨壁的表面,以有助於感測信號。 石墨烯氣體傳感器的發展及技術類型 原始石墨烯氣體傳感器 在2004年,海姆和同事通過機械剝離製備高品質的單層石墨烯。他們剝去片段目石墨與膠帶分離單層石墨烯片具有近乎理想的晶體結構。
  • 科學家研發世界最輕的3D列印結構——石墨烯氣凝膠
    據了解,由法羅大學、堪薩斯州立大學和中國蘭州大學的三位研究員開發的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被金氏世界紀錄評為「最密集的3D列印結構」。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重量極輕,每立方釐米僅重0.5毫克,放在棉花或花瓣頂都可以,可以製造出就有複雜微觀結構的超輕石墨烯氣凝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