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新工藝 石墨烯氣凝膠更精細

2020-12-03 cnBeta

石墨烯是一種擁有獨特性質的二維材料,但要對其展開充分的利用,必須將之以 3D 的形式重現。好消息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已經展示了他們新開發的一種 3D 列印石墨烯氣凝膠方案,且其解析度遠高於此前的水準。通常情況下,石墨烯只需要以「單層厚度的碳原子片」的形式出現。儘管其在某些情況下得到了應用,但距離實際投入還很遙遠。

新技術讓石墨烯氣凝膠可以被 3D 列印成更大的形狀

簡單地堆疊材料,可能會降低其強度和獨特的電氣、化學、光學性能,因為此時和普通的石墨也沒有太大差別了。

不過「石墨烯氣凝膠」的多孔形式,設法用空氣將 2D 石墨烯的空隙給填滿了。其它方法涉及使用雷射將石墨烯鍛造成 3D 形狀、壓縮成多孔珊瑚狀結構、泡沫 3D 列印、或由碳納米管支撐。

石墨烯氣凝膠重量極輕,甚至可以放在草莓花絲上而不倒。

石墨烯氣凝膠的問題在於,將它塑造成所需的形狀的方法,做起來一點也不簡單。在過去,它能被擠壓成瘦至 100 微米的細絲,但難以取得進一步的突破。

而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新研究,就是為了改善這一點。論文作者鄭曉宇(音譯)表示:「通過這項技術,你可以創造非常有限的結構。但因為沒有支撐,其精細度相當受限,無法獲得更加自由的形態因素」。

新型 3D 列印石墨烯的掃描電鏡顯微圖像(解析度為 10 微米的級別)

他們所做的,就是將這些石墨烯層設計成任何你想要的高解析度形狀。為此,研究人員用氧化石墨烯製備了水凝膠,並加入了交聯片。然後使用超聲波將其分開,與對光敏感的丙烯酸酯聚合物結合。

接著,團隊可以用時投影微立體光刻技術 —— 這是一種非常精確的 3D 列印形式,能夠在圍觀尺度上建造結構 —— 創建聚合物的剛性長鏈、內部則夾著氧化石墨烯。

繼續放大至 1 微米的級別

最後,研究人員把混合物置於爐中 —— 燒掉聚合物,並留下石墨烯氣凝膠。團隊表示,這項技術可以用來製作任何你想要的三維形狀石墨烯,且其解析度精細至 10 微米,較以往提升了一個數量級。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材料新視野》(Material Horizons)期刊上。原標題為: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complex micro-architected graphene aerogels》

[編譯自:New Atlas , 來源:Virginia Tech]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發世界最輕的3D列印結構——石墨烯氣凝膠
    據了解,由法羅大學、堪薩斯州立大學和中國蘭州大學的三位研究員開發的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被金氏世界紀錄評為「最密集的3D列印結構」。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重量極輕,每立方釐米僅重0.5毫克,放在棉花或花瓣頂都可以,可以製造出就有複雜微觀結構的超輕石墨烯氣凝膠。
  • 石墨烯氣凝膠獲得*輕材料金氏世界紀錄
    氣凝膠是一種用途廣泛的物質,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密度僅為3千克每立方米。這種海綿狀的物體也是絕佳的熱與光學絕緣體,據了解,近年來利用3D印表機就可以製造出這種凝膠。在各種氣凝膠中,石墨烯氣凝膠是關注度最高的一種,因為它可以應用在電子部件的電池和觸媒中。     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的正方形樣品非常輕便,可以掛在麥芒上而不會彎曲。
  • 走進石墨烯小世界之石墨烯氣凝膠
    但是,由於石墨烯片層間強的範德華力和π-π鍵作用力,使其容易發生不可逆堆疊和團聚,嚴重降低石墨烯本身的性質和有效面積,從而限制了其在某些方面的應用,而將石墨烯片作為基本的構築單元,通過鍵接連接在一起,構建三維宏觀體—石墨烯氣凝膠,是解決石墨烯片層堆疊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 常溫發泡法連續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及其AI應用
    受益於溶致塑化與氣泡張力的共同作用,極大地消除了氣凝膠中的搭接缺陷,實現了石墨烯的緊密結合,賦予氣凝膠優異的機械穩定性,可耐受實際環境中的複雜形變。(3)開發了超靈敏石墨烯氣凝膠微陣列觸覺傳感器。所列印的微陣列傳感器最小可達到微米級別,結合深度機器學習,實現了材料種類及表面字母的精準識別,正確率達到80%以上,遠超出人手的觸覺靈敏度(人手正確率~30%)。
  • 北京化工大學:基於3D石墨烯氣凝膠快速響應的壓阻傳感器
    石墨烯氣凝膠通常通過氧化石墨烯的還原與冷凍乾燥製備的但是,氧化石墨烯在製備過程中容易發生團聚,使得氣凝膠孔隙結構不穩定,在較大形變使用時容易發生坍塌,限制其在壓阻傳感器領域的應用。目前,通過控制石墨烯氣凝膠的孔隙結構、對石墨烯進行化學改性、引入納米材料等多種方法來提高石墨烯氣凝膠的傳感性能。此外,研究表明,不同納米材料的引入可協同提高石墨烯氣凝膠的感應性能和力學性能。因此,製備具有良好力學性能和傳感性能的石墨烯氣凝膠傳感器仍然是一個挑戰。
  • Nature子刊:石墨烯氣凝膠的終極光熱效應
    本文要點:證明石墨烯氣凝膠的最終光熱聲(PTA)效率,取決於它們的特定熱和光學性質,可以通過降低其質量密度來實驗性地實現。在這裡,我們證明了石墨烯氣凝膠的最終PTA效率,取決於它們的特定熱和光學性質,可以通過降低其質量密度來實驗性地實現。此外,我們說明氣凝膠在整個可聽範圍內表現為全向源點,沒有諧波失真。
  • 北化工:3D石墨烯氣凝膠,用於壓阻傳感器的1D / 2D納米材料
    本文要點:一種新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成果簡介 基於石墨烯的氣凝膠作為壓阻傳感器具有高的孔隙率然而,同時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和優異的感測性能的石墨烯氣凝膠傳感器的製造仍然是一個挑戰。本文,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潘凱研究員團隊在《Adv. Funct.
  • 北京化工大學潘凱《AFM》:新型具有3D互連的分層微觀結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
    氣凝膠。石墨烯氣凝膠通常通過氧化石墨烯的還原與冷凍乾燥製備的。但是,氧化石墨烯在製備過程中容易發生團聚,使得氣凝膠孔隙結構不穩定,在較大形變使用時容易發生坍塌,限制其在壓阻傳感器領域的應用。目前,通過控制石墨烯氣凝膠的孔隙結構、對石墨烯進行化學改性、引入納米材料等多種方法來提高石墨烯氣凝膠的傳感性能。
  • 超輕型雙網的組裝石墨烯氣凝膠及其在選擇性吸油中的應用
    、纖維素、木質素等添加劑,通常可以得到內部結構發達的高性能石墨烯氣凝膠,這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使製備過程複雜化。因此,以一種可行的方法來裁剪原始石墨烯氣凝膠的內部結構,以獲得高性能,對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復旦等製備出新型碳納米管/石墨烯氣凝膠!
    導讀:本文通過一種簡便的原位水熱法和冷凍乾燥方法,開發製備出一種新型的碳納米管/還原型氧化石墨烯氣凝膠吸波材料。該氣凝膠具有極低的密度,並在18–26.5 GHz頻率範圍內實現了極強的介電損耗能力。強吸收、寬吸收頻帶,輕薄的性能使得CNT/石墨烯氣凝膠在電磁波吸收材料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近年來,由於電子行業及無線電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影響比以往增加了很多。為了減少電磁汙染,電磁波吸收材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種材料可以通過它們的固有的磁性和介電損耗去衰減電磁能量將其轉化為熱能。
  • Interfaces 青島科大張建明教授團隊在規模化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取得重要進展
    目前,石墨烯氣凝膠的一個顯著缺點是柔韌性較差,彎曲時易破裂,嚴重製約了該材料的應用領域。近期,青島科技大學高分子學院張建明教授團隊基於氣泡模板法,將天然膠乳粒子成功地複合到了氣凝膠的孔壁中,形成了仿玫瑰花表面的石墨烯孔壁結構,顯著增加了材料的韌性,同時維持了超低的密度(4.6 mg cm-3)。
  • 新工藝:高解析度3D列印石墨烯三維結構!
    技術當石墨烯薄片整齊地在彼此之上堆疊並形成一種三維形狀的時候,它就變成了石墨,也就是鉛筆裡所謂的「鉛」。但是,石墨就是將石墨烯簡單地堆疊到一起,所以其機械性能很差。如果石墨烯薄片通過充氣孔隙分離,那麼這種三維結構將保持石墨烯原有的特性。這種多孔隙的石墨烯結構被稱為「石墨烯氣凝膠」。
  • 查默斯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利用石墨烯氣凝膠 或有利於推進鋰硫電池的...
    研究人員的想法非常新穎,利用一種由還原氧化石墨烯製成的多孔、類似海綿的氣凝膠,當作電池的獨立電極,從而更好地利用硫、提高利用率。傳統電池由四部分組成,首先,有兩個覆蓋活性物質的支撐電極,即陽極和陰極;它們之間是電解質,通常是液體,可讓離子來迴轉移;第四個部分是分離器,作為物理屏障,可防止兩個電極接觸的同時,允許離子轉移。
  • 東華大學《JMCA》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高面電容的可定製超級電容器
    3D列印技術為設計電極的可控宏觀結構帶來新的可能性。氧化石墨烯(GO)是3D列印氣凝膠在電化學應用中最常用的墨水材料,這歸因於GO墨水的剪切稀化流變行為和可調節的彈性模量。通過基於直接墨跡書寫(DIW)基於石墨烯的3D列印技術構造具有所需的微觀和宏觀結構電極是一種可行的策略。但目前為止,通過3D列印技術實現GO的可印刷性以及構造具有高導電性和機械強度的石墨烯基氣凝膠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暨南大學:石墨烯氣凝膠微電機,用於主動運輸和微裝配
    本文要點:尺寸可控制的還原氧化石墨烯氣凝膠微球(RGOAM),用作微電機成果簡介 無燃料光碟機動微電機因其具有可逆、無創、遠程操作等優點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由於水在環境水體中的流動性,運動速度很小,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瓶頸。
  • 竟然能用3D列印出比空氣還輕的材料
    石墨烯氣凝膠(Graphene aerogel)又是該品類中最輕的一種——一大塊放在小棉花球上都不會有壓痕。   超低密度的氣凝膠應用範圍極廣,研究人員發現,它可以用來吸取漏油、製作「隱形」鬥篷等。 目前,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簡稱SUNY Buffalo)科學家在《Small》期刊上發表的文章表示,已經知道如何用3D列印技術列印石墨烯氣凝膠,但目前僅限於實驗室的原型。 石墨烯只是一個碳原子單層。
  • 吉林大學:通過不飽和水蒸氣還原形成任意形狀的氧化石墨烯氣凝膠
    探索用於製造低密度和高純度以滿足各種應用的石墨烯氣凝膠的簡便,經濟和環保的方法仍然是一個挑戰。a)從GO水性懸浮液開始的rGO氣凝膠的製備過程示意圖;bd)各種形狀的rGO-6-150氣凝膠的數字圖像:「大象」,「天鵝」和「劍龍」;e)GO-6氣凝膠和rGO-6-150氣凝膠的拉曼光譜。圖2。
  • 石墨烯氣凝膠應用於高體積比能量鋰硫電池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神奇的超輕超彈多孔氣凝膠材料——三維石墨烯
    現在給予厚望的是採用性能優異的石墨烯材料構築三維結構的石墨烯氣凝膠,使其兼具超輕、超彈、高機械強度、高導電等特性。那麼應該如何構築如此優異性能的三維石墨烯氣凝膠?首先,確保高質量二維石墨烯材料的可控生長,減少缺陷,保持六邊格子完整,提升層數均勻性;其次,考慮結構單元匹配,確定採用片狀結構、管狀結構,或者棒狀結構的匹配;還要考慮結構單元的連接方式,優化連接強度及單元連接數;最後以實際應用考慮引入適合的孔徑結構。目前主要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三種:溼化學技術、3D列印技術、化學氣相沉積(CVD)製備技術。
  • 陶瓷氣凝膠或成航空航天新材料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蘭州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高校研究人員,共同研究合成了米層狀結構的雙曲線結構陶瓷氣凝膠,通過結構設計實現了「負特性」的超材料,該材料可以極大增強傳統陶瓷氣凝膠材料的各項性能,甚至賦予其新的特性。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於《科學》雜誌。 該研究成果基於5年的石墨烯氣凝膠基礎研究,並歷時2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