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默斯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利用石墨烯氣凝膠 或有利於推進鋰硫電池的...

2020-12-03 蓋世汽車網

(圖片來源:Yen Strandqvist/瑞典查默斯理工大學)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為了適應電氣化未來的需求,需要研發新型電池技術,其中一個選擇就是鋰硫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相比,理論上來說,此種電池能量密度要高5倍。最近,瑞典查默斯理工大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在石墨烯海綿(graphene sponge)的幫助下,利用陰極電解液,在此種電池的研發上獲得了突破。

研究人員的想法非常新穎,利用一種由還原氧化石墨烯製成的多孔、類似海綿的氣凝膠,當作電池的獨立電極,從而更好地利用硫、提高利用率。

傳統電池由四部分組成,首先,有兩個覆蓋活性物質的支撐電極,即陽極和陰極;它們之間是電解質,通常是液體,可讓離子來迴轉移;第四個部分是分離器,作為物理屏障,可防止兩個電極接觸的同時,允許離子轉移。

此前,研究人員曾嘗試將陰極和電解質結合在一起,成為「陰極電解液」。該概念有助於減輕電池重量,同時使充電速度更快,供電能力更強。現在,由於石墨烯氣凝膠得到了發展,該概念被證明有效可行,而且前景很好。

首先,研究人員在一個標準電池盒內注入薄薄的一層多孔石墨烯氣凝膠。查默斯理工大學物理系兼本研究的首席研究員Carmen Cavallo表示:「氣凝膠是一個長瘦型的圓柱體,將它像切義大利香腸一樣切成薄片,然後將薄片擠壓放入電池。然後再拿一種含硫豐富的溶液,即陰極電解液,加入到該電池中。多孔氣凝膠作為支撐,會像海綿一樣吸收該溶液。」

「石墨烯的多孔結構是關鍵,可吸收大量陰極電解液,得到足夠的硫,進而使陰極電解液概念得以實現。此類半液體陰極電解液非常有必要,可以在硫循環的過程中不損失任何硫,由於硫已經溶解在陰極電解液中,因此不會因溶解而損失」。

為了使陰極電解液發揮其電解質的作用,還在分離器中加入了部分陰極電解液,這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電池的硫含量。

目前,大多數商用電池都是鋰離子電池,但是此種電池的發展已接近極限,為了滿足更高的要求,尋找新型化學方法變得更加重要。而鋰硫電池具有多個優點,如能量密度更高。目前,市場上最好的鋰離子電池的工作效率為300瓦時/千克,理論上說,最大可達350/千克。而理論上來說,鋰硫電池的能量密度約為1000至1500瓦時/千克。

查默斯理工大學物理系教授兼此次研究主導人Aleksandar Matic表示:「此外,硫很便宜,儲量豐富,而且更加環保。此外,鋰離子電池中普遍含有對環境有害的氟,而鋰硫電池卻沒有。」

目前為止,鋰硫電池的問題在於不夠穩定,導致循環壽命短。但是在查默斯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測試新電池原型時,發現新電池在350次循環後,仍保持85%的容量。

新設計避免了硫鋰電池降解過程中的兩個主要問題,一個是硫溶解到電解質中而丟失,另一個是硫分子從陰極遷移到陽極的「穿梭效應」。在這個設計中,此類問題的影響都被大大減少了。

但是,研究人員指出,該項技術要完全發揮市場潛力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Aleksandar Matic表示:「由於此種電池的生產方式不同於大多數正常電池,因此還需要研發新的生產工藝,以實現該電池的商業化。」

相關焦點

  • 石墨烯氣凝膠應用於高體積比能量鋰硫電池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3D列印新工藝 石墨烯氣凝膠更精細
    石墨烯是一種擁有獨特性質的二維材料,但要對其展開充分的利用,必須將之以 3D 的形式重現。好消息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已經展示了他們新開發的一種 3D 列印石墨烯氣凝膠方案,且其解析度遠高於此前的水準。
  • 《納米快報》高介孔碳/硫石墨烯氣凝膠,穩定鋰硫電池約束基質
    儘管具有這些有利屬性,但鋰硫電池的商業化仍受到與大量使用硫有關的幾個嚴重問題的困擾,例如,不滿意的活性硫利用率,「穿梭效應」現象以及活性炭的大量膨脹長期循環中會產生硫。顯然,迫切需要開發一種新的電極,以充分利用Li-S電池中的活性硫,同時減少LiPSn的穿梭並保持結構完整性。
  • 石墨烯氣凝膠獲得*輕材料金氏世界紀錄
    氣凝膠是一種用途廣泛的物質,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密度僅為3千克每立方米。這種海綿狀的物體也是絕佳的熱與光學絕緣體,據了解,近年來利用3D印表機就可以製造出這種凝膠。在各種氣凝膠中,石墨烯氣凝膠是關注度最高的一種,因為它可以應用在電子部件的電池和觸媒中。     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的正方形樣品非常輕便,可以掛在麥芒上而不會彎曲。
  • 科學家研發世界最輕的3D列印結構——石墨烯氣凝膠
    據了解,由法羅大學、堪薩斯州立大學和中國蘭州大學的三位研究員開發的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被金氏世界紀錄評為「最密集的3D列印結構」。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重量極輕,每立方釐米僅重0.5毫克,放在棉花或花瓣頂都可以,可以製造出就有複雜微觀結構的超輕石墨烯氣凝膠。
  • 常溫發泡法連續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及其AI應用
    溶致塑化發泡石墨烯氣凝膠的製備及機理。(A)溶致塑化發泡的過程。(B)氧化石墨烯中水分子的插入實現片層塑化。(C)隨著氣泡的成核與生長氧化石墨烯片緩慢的發生塑化滑移形變,直至穩定。(D)形成緊密搭接的雙曲面石墨烯氣凝膠。(E)石墨烯氣凝膠的掃描形貌圖及氣泡結構模型圖。
  • 國內科研機構氣凝膠最新研究成果梳理
    南京工程學院王倡春教授和南京理工大學應三九教授利用聚己內酯(PCL)/氧化石墨烯(GO)混合溶液的溶膠-凝膠轉變與氧化石墨烯自組裝形成微米級規則圓形泡孔結構的氣凝膠。 4 高容量無枝晶金屬鋰負極的MXene/石墨烯氣凝膠 大連化物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DNL21T3)吳忠帥研究員團隊發展了一種三維高導電、親鋰性的MXene/石墨烯多孔氣凝膠新材料,並將其應用於高鋰載量、高容量、無枝晶金屬鋰負極,獲得了高比能、長壽命鋰金屬電池。
  • Nature子刊:石墨烯氣凝膠的終極光熱效應
    本文要點:證明石墨烯氣凝膠的最終光熱聲(PTA)效率,取決於它們的特定熱和光學性質,可以通過降低其質量密度來實驗性地實現。在這裡,我們證明了石墨烯氣凝膠的最終PTA效率,取決於它們的特定熱和光學性質,可以通過降低其質量密度來實驗性地實現。此外,我們說明氣凝膠在整個可聽範圍內表現為全向源點,沒有諧波失真。
  • Interfaces 青島科大張建明教授團隊在規模化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取得重要進展
    近幾年,青島科技大學高分子學院張建明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石墨烯氣凝膠材料的製備和應用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進展。前期工作中,張建明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石墨烯氣凝膠材料的常壓乾燥製備,並獲得了優異的材料性能(J. Mater. Chem. A, 2015, 19268-19272.)。
  • 北京化工大學:基於3D石墨烯氣凝膠快速響應的壓阻傳感器
    ,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具有3D互連的分層微觀結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石墨烯氣凝膠通常通過氧化石墨烯的還原與冷凍乾燥製備的但是,氧化石墨烯在製備過程中容易發生團聚,使得氣凝膠孔隙結構不穩定,在較大形變使用時容易發生坍塌,限制其在壓阻傳感器領域的應用。目前,通過控制石墨烯氣凝膠的孔隙結構、對石墨烯進行化學改性、引入納米材料等多種方法來提高石墨烯氣凝膠的傳感性能。此外,研究表明,不同納米材料的引入可協同提高石墨烯氣凝膠的感應性能和力學性能。因此,製備具有良好力學性能和傳感性能的石墨烯氣凝膠傳感器仍然是一個挑戰。
  • 走進石墨烯小世界之石墨烯氣凝膠
    但是,由於石墨烯片層間強的範德華力和π-π鍵作用力,使其容易發生不可逆堆疊和團聚,嚴重降低石墨烯本身的性質和有效面積,從而限制了其在某些方面的應用,而將石墨烯片作為基本的構築單元,通過鍵接連接在一起,構建三維宏觀體—石墨烯氣凝膠,是解決石墨烯片層堆疊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 關於石墨烯應用於鋰硫電池的研究進展詳解
    目前研究較多的是石墨烯與氮或硼摻雜。雜原子摻雜可以有效提高材料導電性,降低鋰離子擴散能壘 ,有利於改善電池倍率性能。引入極性活性位點還可以改善石墨烯無極性的本徵性質,增強石墨烯與硫之間的結合力,不僅可以抑制多硫化物溶解,還能提高活 性物質利用率,改善電池性能。
  • 新能源汽車電池展望:固態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
    2 鋰硫電池硫具有高的理論比容量(1675mAh/g),與金屬鋰構建的 鋰 / 硫二次電池理論比能量高達 2600Wh/kg,是最有前景的 新一代動力電池之一。研究的關鍵是確保使用 Li2S 作為正極的電池的長期 可靠性以及提高 Li2S 的利用率,並且負極材料需要與正極材 料相匹配:Li2S 可匹配石墨或矽(Si)的混合材料;S8匹配金屬 Li 或其合金。
  • 復旦等製備出新型碳納米管/石墨烯氣凝膠!
    導讀:本文通過一種簡便的原位水熱法和冷凍乾燥方法,開發製備出一種新型的碳納米管/還原型氧化石墨烯氣凝膠吸波材料。該氣凝膠具有極低的密度,並在18–26.5 GHz頻率範圍內實現了極強的介電損耗能力。強吸收、寬吸收頻帶,輕薄的性能使得CNT/石墨烯氣凝膠在電磁波吸收材料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近年來,由於電子行業及無線電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影響比以往增加了很多。為了減少電磁汙染,電磁波吸收材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種材料可以通過它們的固有的磁性和介電損耗去衰減電磁能量將其轉化為熱能。
  • 北京化工大學潘凱《AFM》:新型具有3D互連的分層微觀結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
    ,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具有3D互連的分層微觀結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石墨烯氣凝膠通常通過氧化石墨烯的還原與冷凍乾燥製備的。但是,氧化石墨烯在製備過程中容易發生團聚,使得氣凝膠孔隙結構不穩定,在較大形變使用時容易發生坍塌,限制其在壓阻傳感器領域的應用。目前,通過控制石墨烯氣凝膠的孔隙結構、對石墨烯進行化學改性、引入納米材料等多種方法來提高石墨烯氣凝膠的傳感性能。
  • 超輕型雙網的組裝石墨烯氣凝膠及其在選擇性吸油中的應用
    、纖維素、木質素等添加劑,通常可以得到內部結構發達的高性能石墨烯氣凝膠,這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使製備過程複雜化。因此,以一種可行的方法來裁剪原始石墨烯氣凝膠的內部結構,以獲得高性能,對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北化:Na3V2O2(PO4)2F石墨烯氣凝膠用於鈉離子電池
    與碳材料複合是一種很好的改善方法,但是與碳材料的複合勢必會降低電池的容量與能量密度。因此,如何在提升電化學反應動力學的同時保持較高的能量密度是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本文北京化工大學於中振教授、曲晉副教授團隊在《ACS Appl. Mater.
  • 北化工:3D石墨烯氣凝膠,用於壓阻傳感器的1D / 2D納米材料
    本文要點:一種新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成果簡介 基於石墨烯的氣凝膠作為壓阻傳感器具有高的孔隙率,良好的可壓縮性和導電性,因此已被廣泛研究。然而,同時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和優異的感測性能的石墨烯氣凝膠傳感器的製造仍然是一個挑戰。本文,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潘凱研究員團隊在《Adv. Funct.
  • 暨南大學:石墨烯氣凝膠微電機,用於主動運輸和微裝配
    本文要點:尺寸可控制的還原氧化石墨烯氣凝膠微球(RGOAM),用作微電機成果簡介 無燃料光碟機動微電機因其具有可逆、無創、遠程操作等優點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由於水在環境水體中的流動性,運動速度很小,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瓶頸。
  • 鈉離子電池及鋰硫電池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ACS Nano:用於高硫負載量鋰硫電池的蜂巢狀Co@N-C複合材料鋰硫電池因其高理論容量(1675 mAh·g-1)、高能量密度(2600 Wh·kg-欲實現高能量密度鋰硫電池的商業化應用,除提高複合正極材料的硫含量(HSC)外,還要提高硫複合電極的硫負載量(HSL)。廈門大學董全峰教授和鄭明森副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利用仿生學原理,採用模板法構築了一種新型的準二維多孔蜂巢狀Co@N-C材料作為鋰硫電池的載硫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