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氣凝膠應用於高體積比能量鋰硫電池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2020-12-01 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石墨烯氣凝膠應用於高體積比能量鋰硫電池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創新吳忠帥研究員團隊發展了一種三維石墨烯/納米碳管多孔氣凝膠材料,並將其應用於鋰硫電池的硫單質載體和中間層一體化正極,獲得高體積能量密度和優異循環穩定性的鋰硫電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納米能源》(Nano Energy)上。

鋰硫電池具有高質量理論能量密度(2600Wh/kg)和高體積能量密度(2800Wh/L),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有應用前景的高比能電池。但由於硫單質存在質量密度低(2.07g/cm3)、導電性差(5×10-30S/cm),以及充放電過程中活性物質體積膨脹大(78.7%)、多硫化物穿梭嚴重等問題,導致其雖然質量密度較高,但體積能量密度普遍較低、循環性能較差,這大大限制了鋰硫電池的實際應用。因此,如何同時提高鋰硫電池的質量和體積能量密度,並延長其循環壽命是目前鋰硫電池應用研究的瓶頸之一。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三維石墨烯/碳納米管多孔氣凝膠材料,並同時將其應用於鋰硫電池的硫單質載體和中間層,成功構築出自支撐、無金屬集流體的一體化正極材料。該一體化正極材料具有高的壓實密度、優異導電性、良好的機械柔性,不僅實現了高的體積硫載量(1.64g/cm3),顯著提高了鋰硫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1615Ah/L),而且有效地抑制了多硫化物穿梭的效應。在大電流密度充放電條件下,電池表現出優異循環穩定性。

這種硫單質載體和中間層一體化正極結構的設計策略為構建高體積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的鋰硫電池提供了新的思路。

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18.07.009

相關焦點

  • 查默斯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利用石墨烯氣凝膠 或有利於推進鋰硫電池的...
    (圖片來源:Yen Strandqvist/瑞典查默斯理工大學)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為了適應電氣化未來的需求,需要研發新型電池技術,其中一個選擇就是鋰硫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相比,理論上來說,此種電池能量密度要高5倍。
  • 《納米快報》高介孔碳/硫石墨烯氣凝膠,穩定鋰硫電池約束基質
    【科學背景】具有較高的理論比容量(1675 mAh g–1)和出色的能量密度(2600 Wh kg–1)的鋰硫(Li–S)電池已被廣泛認為是替代傳統鋰離子電池的有前途的替代能源存儲系統(LIB;石墨/ LiCoO2電極小於400 Wh kg-1)。Li-S電池除了具有高能量能力之外,還具有與LIB相比獨特的環保和廉價特性。
  • 關於石墨烯應用於鋰硫電池的研究進展詳解
    該電池優異性能主要來源於材料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良好的導電性,氮與多硫化物鍵能作用抑制了穿梭效應。 除了氮摻雜以外,硼摻雜石墨烯也能製備性能優異的鋰硫電池正極材料。Yang等利用水熱法製備硼摻雜石墨烯氣凝膠3D網絡結構的正極材料。相比二維石墨烯,3D結構氣凝膠含有豐富的介孔與大孔可以更好地吸附硫和多硫化物。另一方面硼摻雜可以提高材料導電性和多硫化物的吸附性。
  • 新能源汽車電池展望:固態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電池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節能與 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提出2030 年電池比能量達到 500 Wh/kg,目前的鋰離子電池都滿足不了此要求。加快新型動力 電池的開發勢在必行,當前主要進行研發的新一代動力電池 包括固態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等。
  • 石墨烯氣凝膠獲得*輕材料金氏世界紀錄
    氣凝膠是一種用途廣泛的物質,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密度僅為3千克每立方米。這種海綿狀的物體也是絕佳的熱與光學絕緣體,據了解,近年來利用3D印表機就可以製造出這種凝膠。在各種氣凝膠中,石墨烯氣凝膠是關注度最高的一種,因為它可以應用在電子部件的電池和觸媒中。     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的正方形樣品非常輕便,可以掛在麥芒上而不會彎曲。
  • 常溫發泡法連續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及其AI應用
    石墨烯氣凝膠(又名石墨烯泡沫、石墨烯海綿等等)是由二維石墨烯片組裝得到的一種超輕多孔材料,在智能傳感、能量儲存、吸附及隔熱隔聲等各領域展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目前,無論是模板法或者「溶膠-凝膠」法等,所得到的石墨烯氣凝膠都是從石墨烯前驅體稀溶液而來,組裝結構機械穩定性差,難以經受複雜變形;同時,複雜的冷凍乾燥工藝限制了其大規模連續化與高精度微型化製備,不利於其規模化應用。
  • Interfaces 青島科大張建明教授團隊在規模化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取得重要進展
    目前,石墨烯氣凝膠的一個顯著缺點是柔韌性較差,彎曲時易破裂,嚴重製約了該材料的應用領域。近期,青島科技大學高分子學院張建明教授團隊基於氣泡模板法,將天然膠乳粒子成功地複合到了氣凝膠的孔壁中,形成了仿玫瑰花表面的石墨烯孔壁結構,顯著增加了材料的韌性,同時維持了超低的密度(4.6 mg cm-3)。
  • 科學家研發世界最輕的3D列印結構——石墨烯氣凝膠
    據了解,由法羅大學、堪薩斯州立大學和中國蘭州大學的三位研究員開發的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被金氏世界紀錄評為「最密集的3D列印結構」。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重量極輕,每立方釐米僅重0.5毫克,放在棉花或花瓣頂都可以,可以製造出就有複雜微觀結構的超輕石墨烯氣凝膠。
  • 走進石墨烯小世界之石墨烯氣凝膠
    但是,由於石墨烯片層間強的範德華力和π-π鍵作用力,使其容易發生不可逆堆疊和團聚,嚴重降低石墨烯本身的性質和有效面積,從而限制了其在某些方面的應用,而將石墨烯片作為基本的構築單元,通過鍵接連接在一起,構建三維宏觀體—石墨烯氣凝膠,是解決石墨烯片層堆疊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 3D列印新工藝 石墨烯氣凝膠更精細
    好消息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已經展示了他們新開發的一種 3D 列印石墨烯氣凝膠方案,且其解析度遠高於此前的水準。通常情況下,石墨烯只需要以「單層厚度的碳原子片」的形式出現。儘管其在某些情況下得到了應用,但距離實際投入還很遙遠。
  • Nature子刊:石墨烯氣凝膠的終極光熱效應
    本文要點:證明石墨烯氣凝膠的最終光熱聲(PTA)效率,取決於它們的特定熱和光學性質,可以通過降低其質量密度來實驗性地實現。在這裡,我們證明了石墨烯氣凝膠的最終PTA效率,取決於它們的特定熱和光學性質,可以通過降低其質量密度來實驗性地實現。此外,我們說明氣凝膠在整個可聽範圍內表現為全向源點,沒有諧波失真。
  • 復旦等製備出新型碳納米管/石墨烯氣凝膠!
    導讀:本文通過一種簡便的原位水熱法和冷凍乾燥方法,開發製備出一種新型的碳納米管/還原型氧化石墨烯氣凝膠吸波材料。該氣凝膠具有極低的密度,並在18–26.5 GHz頻率範圍內實現了極強的介電損耗能力。強吸收、寬吸收頻帶,輕薄的性能使得CNT/石墨烯氣凝膠在電磁波吸收材料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近年來,由於電子行業及無線電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影響比以往增加了很多。為了減少電磁汙染,電磁波吸收材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種材料可以通過它們的固有的磁性和介電損耗去衰減電磁能量將其轉化為熱能。
  • 北化:Na3V2O2(PO4)2F石墨烯氣凝膠用於鈉離子電池
    成果簡介 在眾多正極材料中,氟化磷酸釩氧鈉(Na3(VO1-xPO4)2F1+2x)由於兩電子反應以及較高的工作電壓,具有較高的理論容量和能量密度,是一種理想的正極材料。但是由於其相對較低的電導率和反應動力學,其表現並不能滿足商業使用的需求。與碳材料複合是一種很好的改善方法,但是與碳材料的複合勢必會降低電池的容量與能量密度。
  • 國內科研機構氣凝膠最新研究成果梳理
    4 高容量無枝晶金屬鋰負極的MXene/石墨烯氣凝膠 大連化物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DNL21T3)吳忠帥研究員團隊發展了一種三維高導電、親鋰性的MXene/石墨烯多孔氣凝膠新材料,並將其應用於高鋰載量、高容量、無枝晶金屬鋰負極,獲得了高比能、長壽命鋰金屬電池。
  • 北京化工大學:基於3D石墨烯氣凝膠快速響應的壓阻傳感器
    石墨烯氣凝膠通常通過氧化石墨烯的還原與冷凍乾燥製備的但是,氧化石墨烯在製備過程中容易發生團聚,使得氣凝膠孔隙結構不穩定,在較大形變使用時容易發生坍塌,限制其在壓阻傳感器領域的應用。目前,通過控制石墨烯氣凝膠的孔隙結構、對石墨烯進行化學改性、引入納米材料等多種方法來提高石墨烯氣凝膠的傳感性能。此外,研究表明,不同納米材料的引入可協同提高石墨烯氣凝膠的感應性能和力學性能。因此,製備具有良好力學性能和傳感性能的石墨烯氣凝膠傳感器仍然是一個挑戰。
  • 南京大學金鐘課題組在耐高溫、柔性可拉伸鋰硫電池領域取得進展
    隨著可攜式電子器件和智能穿戴設備的飛速發展,對柔性、高能量密度儲能電池的研發備受關注。鋰硫電池具有極限能量密度高(2600 Wh kg−1)、環境友好、成本低等優勢,在便攜儲能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與傳統的剛性電池不同,柔性電池中所有的功能組分(包括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集流體、封裝材料等)需要滿足在柔韌性、電化學性能、安全性、耐溫性等方面的高標準和良好兼容性。
  • 超輕型雙網的組裝石墨烯氣凝膠及其在選擇性吸油中的應用
    、纖維素、木質素等添加劑,通常可以得到內部結構發達的高性能石墨烯氣凝膠,這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使製備過程複雜化。因此,以一種可行的方法來裁剪原始石墨烯氣凝膠的內部結構,以獲得高性能,對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河南大學肖助兵團隊在高體積能量密度鋰硫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河南大學光伏材料省重點實驗室肖助兵教授課題組在高體積能量密度鋰硫電池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該工作以我校為獨立第一單位,以「Selective S/Li2S Conversion via in-Built Crystal Facet Self-Mediation: Towards High Volumetric Energy Density
  • ...技術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其在高比能矽負極中的應用...
    作為最有前景的下一代高容量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矽具有高的理論比容量(>4000 mA·h/g),最優的工作電勢平臺(0.3 V vs. Li/Li+ )且與電解液反應活性低(不與電解液發生溶劑共嵌入反應),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一旦矽負極的研究取得實質性突破進展,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電池的成本,而且極大地提高了電池的體積比能量密度和續航能力。
  • 鋰化技術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其在高比能矽負極中的...
    作為最有前景的下一代高容量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矽具有高的理論比容量(>4000 mA·h/g),最優的工作電勢平臺(0.3 V vs. Li/Li+ )且與電解液反應活性低(不與電解液發生溶劑共嵌入反應),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一旦矽負極的研究取得實質性突破進展,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電池的成本,而且極大地提高了電池的體積比能量密度和續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