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高壓超快動力學:壓力誘導的聲子瓶頸效應

2020-12-05 中科院物理所

超快光譜學和高壓物理學均為凝聚態物理的前沿領域之一。超快光譜方法因其特有的極高時間解析度、Fermi面以上電子激發態探測、全波長寬譜能量範圍的相互作用、相干態和集體激發態的產生和探測、表面界面對稱破缺的探測等優勢在凝聚態物理特別是關聯量子材料的研究中有重要的應用,人們利用該方法已在高溫超導機理、複雜相變、多自由度耦合、雷射相干調控、誘導新奇量子態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研究成果;然而迄今超快光譜主要用於研究常壓下的凝聚態物性。另一方面,壓強是一種相對「乾淨」的實驗手段,不會引入化學計量比、額外的電荷載流子以及晶格無序等,可以直接改變晶格間距進而調控材料的電子態,在發現新規律、新現象、新物理以及調控物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然而高壓領域至今關於激發態超快動力學和費米面以上的非平衡態高壓物性的研究還比較少,特別是能夠保證真正原位的高壓超快光譜實驗還鮮為人知。如何將二者結合起來,不但在儀器研發方面實現突破和進步,而且發現壓強誘導的超快動力學物性,這是一個有趣的有望開啟一個新的交叉領域的科學問題。由於pump–probe實驗有兩個光束需要空間重疊,關聯量子材料往往也有面內的漲落,這就需要確保在加壓和校壓過程中金剛石對頂砧原位不動。以往的原位高壓實驗多數情況是指樣品沒有拿出對頂砧,而整個對頂砧是拿出光路進行加壓校壓的,這在pump–probe這樣的雙光束實驗中尤其有可能帶來人為誤差。

圖1. On-site in situ高壓超快光譜實驗示意。

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SF5組趙繼民研究員及其博士後吳豔玲、碩士生加孜拉·哈賽恩,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丁陽研究員及其碩士生尹霞合作,在高壓超快光譜學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成功搭建了一套「真正原位(on-site in situ)」的高壓pump–probe超快光譜實驗裝置(圖1),並利用這套裝置研究了強關聯量子材料Sr2IrO4高壓超快動力學(圖2),首次觀測到了壓強誘導的聲子瓶頸效應,對應著電子結構中的能隙銳減(圖3)。此前所有已知的聲子瓶頸效應均為溫度調控所致,高壓誘導調控的聲子瓶頸效應尚屬新的物理知識。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沒有將高壓樣品腔移出光路,避免了樣品的移動和旋轉,明確增強了變壓超快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該套裝置目前可實現的最大壓強調節範圍為45 GPa, 有望延拓至70 GPa乃至更高;時間解析度則與傳統pump-probe實驗一致。該項研究將高壓物理學和超快光譜學有機結合,研究結果將帶動「高壓超快動力學」這一新分支領域的開啟、成型和發展,對促進極端條件下的凝聚態物理研究有重要意義。

圖2. 強關聯Sr2IrO4的高壓超快動力學實驗數據。

圖3. 壓強誘導的聲子瓶頸效應。三個超快弛豫分量的幅值和壽命。

相關的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的[Chin. Phys. Lett. (Express Letter) 37, 047801 (2020)]上。研究獲得了科技部(2017YFA0303603, 2016YFA0300303, 2018YFA0305703)、中科院創新交叉團隊、對外合作重點項目(GJHZ1826, GJHZ1403)、先導專項(XDB30000000)、基金委(11774408, 11574383, 11874075, U1530402)、挑戰計劃(TZ2016001)、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191003)等支持。

文章連結:http://cpl.iphy.ac.cn/10.1088/0256-307X/37/4/047801

編輯:fengyao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15年前那場轟動電競世界的瘟疫,驚動了美國CDC,還發了頂級期刊

2. 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直到今天,科學家仍然沒有答案

3. 電飯煲蛋糕硬核科學指南:從入門到放棄

4. 宅在家裡不動,你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5. 費曼:是學物理好還是學數學好?

6. 納什:如何科學追求對象?

7. 雞蛋為什麼打不發?因為你發泡原理沒學好

8. 葡萄乾先曬後摘?解開童年疑惑之堅果加工流水線

9. 因為疫情在家的牛頓,都做了些什麼?

10. 為什麼!我!又走神了!

相關焦點

  • 高壓超快動力學:壓力誘導的聲子瓶頸效應
    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SF5組趙繼民研究員及其博士後吳豔玲、碩士生加孜拉·哈賽恩,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丁陽研究員及其碩士生尹霞合作,在高壓超快光譜學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成功搭建了一套「真正原位(on-site in situ)」的高壓pump–probe超快光譜實驗裝置(圖1),並利用這套裝置研究了強關聯量子材料
  • 壓力誘導的聲子瓶頸效應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趙繼民及其博士後吳豔玲、碩士生加孜拉·哈賽恩,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丁陽及其碩士生尹霞合作,在高壓超快光譜學方面取得了新進展,他們成功搭建了一套「真正原位(on-site in situ)」的高壓pump–probe超快光譜實驗裝置(圖1),並利用這套裝置研究了強關聯量子材料
  • 中科院觀測到摻雜量子點中的「聲子瓶頸」動力學現象
    據中科院網站10月11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在半導體量子點熱電子馳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觀測到了銅摻雜量子點中熱電子馳豫的「聲子瓶頸」效應。
  • 大連化物所觀測到摻雜量子點中的「聲子瓶頸」動力學現象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在半導體量子點熱電子馳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觀測到了銅摻雜量子點中熱電子馳豫的「聲子瓶頸」效應。  研究人員曾預測半導體納米晶(或稱量子點)可能具有長壽命的熱載流子,原因在於量子限域效應使得量子點出現類原子的分立能級,這些能級間的能量差異高達幾百meV,使得熱載流子很難通過發射聲子的形式進行弛豫,這就是著名的「聲子瓶頸」現象。然而,迄今報導的各種量子點(核/殼結構除外)都呈現出亞皮秒級別的熱電子馳豫,並未觀測到「聲子瓶頸」效應。
  • 大連化物所納米晶熱載流子弛豫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採用飛秒瞬態光譜技術系統地研究了量子限域的鈣鈦礦納米晶的熱載流子弛豫動力學,發現該體系呈現出亞皮秒級別的熱載流子壽命與之前理論預測的「聲子瓶頸」機制不符,進一步研究發現熱載流子能量耗散通道由表面配體分子誘導的非絕熱弛豫機制所主導。
  • 進展|(Li.Fe.)OHFe.Se的準粒子超快動力學和電-聲子耦合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趙繼民研究員指導博士生吳穹等,採用超快光譜方法研究了FeSe基高溫超導單晶(Li0.84Fe0.16)OHFe0.98Se的準粒子激發態超快動力學,獲得其電-聲子耦合強度λA1g= 0.22 ± 0.04;也獲得了兩個不同Tc 鐵基超導體Fe1.01Se0.2Te0.8和Fe1.05Se0.2Te0.8的電
  • 進展|超快電荷序形成的激子-聲子自放大機制
    特別是層狀材料二硒化鈦(TiSe2)中,不僅存在由激子誘導的電荷密度波,而且會在摻雜和應力調製時出現超導態,因此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對其電荷密度波機理的分析研究,既可以為研究「電荷密度波態-超導態」轉變提供思路,又為可能存在的激子氣體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現象提供研究平臺。
  • 進展 | (Li₀.₈₄Fe₀.₁₆)OHFe₀.₉₈Se的準粒子超快動力學和電-聲子耦合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趙繼民研究員指導博士生吳穹等,採用超快光譜方法研究了FeSe基高溫超導單晶(Li0.84Fe0.16)OHFe0.98Se的準粒子激發態超快動力學,獲得其電-聲子耦合強度λA1g= 0.22 ± 0.04;也獲得了兩個不同Tc 鐵基超導體Fe1.01Se0.2Te0.8和Fe1.05Se0.2Te0.8
  • 超快光譜和動力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氧化石墨烯雙疇結構的揭示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羅毅研究團隊的張群研究小組,在凝聚相微納結構的超快光譜和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採用超快光譜原位、實時測量手段,揭示了氧化石墨烯的雙疇結構。
  • 我國在原子分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證券網訊 新華社12月25日消息,飛秒強雷射為在原子時空尺度(阿秒時間與亞埃空間尺度)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提供了重要手段。近日,我國專家在利用飛秒強雷射探測原子分子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科技)我國在原子分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新華社武漢12月25日電(記者李偉)飛秒強雷射為在原子時空尺度(阿秒時間與亞埃空間尺度)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提供了重要手段。近日,我國專家在利用飛秒強雷射探測原子分子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石墨烯研究取得新進展---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石墨烯研究取得新進展----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石墨烯由於其獨特的物理性質,在多種電子學和光電子學器件應用研究中被寄予厚望;石墨烯多層堆垛形成的薄膜具有極高面內熱導率
  • 物理所鐵基超導體電荷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王楠林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鐵基超導體的母體和超導樣品的電荷動力學方面繼續進行深入研究,取得新的進展。鐵基超導體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存在磁性與超導電性的競爭,當長程磁有序被一定程度抑制之後,出現超導電性。普遍認為,超導電性與磁性漲落密切相關,但對於磁有序的起源卻有不同認識。
  • 亮點| 孫洪波:超快雷射作用下的「冰」與「火」之歌
    2015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Hu等人觀察到飛秒雷射在相變材料GeTe中誘導的超快菱方-立方相變,作者認為光激發誘導Te原子沿[001]方向向著中心對稱的位置平移導致相變。2016年,日本京都大學的Matsubara等人也觀察到了類似現象,但作者認為光激發驅動菱方相中的Ge原子圍繞著中心對稱位置運動,導致了立方相的信號產生。
  • 量子中心江穎等研製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並捕捉到極化子動力學行為
    然而受電流放大器帶寬的局限,其時間分辨一般只能達到微秒量級(10-6s),而很多微觀動力學過程往往發生在皮秒(10-12s)和飛秒(10-15s)量級。為了提高STM的時間解析度,其中一種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將超快雷射的泵浦-探測(pump-probe)技術和STM相結合,利用超快光與電子隧穿過程的耦合來實現「飛秒-埃」尺度的極限探測。
  • 飛秒強雷射調控二聚體分子超快動力學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柳曉軍團隊與奧地利維也納工業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飛秒強雷射與團簇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發現了一種在亞光學周期時間尺度內發生的雷射誘導電子轉移(LITE)現象,為利用飛秒強雷射控制複雜分子化合物的超快動力學開闢了一條新途徑。光誘導電荷轉移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種微觀超快物理過程,對光催化和光合反應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進展|雷射誘導的電荷密度波動力學
    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孟勝研究員指導博士生張進、關夢雪和博士後廉超研究了1T-TaS2電荷密度波的超快激發。研究表明,光激發能夠誘發1T-TaS2產生一種新的集體振動模式,並且伴隨著周期性出現一個金屬性質的瞬態結構,他們稱之為M相。這些光激發動力學過程與熱致相變過程迥然不同。
  • 中科大:實現相干聲子動力學,並且證明了聲子之間的信息傳遞!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國平教授、宋驤驤教授、鄧光偉(現就職於電子科技大學)與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田琳教授和Origin量子有限公司合作,在納米機械諧振器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在空間分離的機械諧振器中實現了相干聲子操縱,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 中國科大在激發態載流子動力學與能量轉換過程的微觀機理研究方面...
    中國科大在激發態載流子動力學與能量轉換過程的微觀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 在凝聚態物理領域,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凝聚態體系基態的物理性質已經較為成熟
  • 進展|高壓製備大線性磁電效應與磁場誘導鐵磁-鐵電性材料
    然而,自從1960年在Cr2O3中首次發現線性磁電效應以來,線性磁電材料α的大小往往在20-30ps/m以內。在一些自旋誘導電極化的多鐵性材料中,雖然其α係數的最高值可提高几個量級,但最大值僅發生在磁電相變溫度附件,偏離相變臨界溫度時急劇下降至可忽略量級。如何在較寬的溫度/磁場範圍內進一步提升材料的線性磁電效應是極具挑戰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