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誘導的聲子瓶頸效應研究獲進展

2020-11-22 科學網

 

超快光譜學和高壓物理學均為凝聚態物理的前沿領域之一。超快光譜方法因其特有的極高時間解析度、Fermi面以上電子激發態探測、全波長寬譜能量範圍的相互作用、相干態和集體激發態的產生和探測、表面界面對稱破缺的探測等優勢在凝聚態物理特別是關聯量子材料的研究中有重要的應用,人們利用該方法已在高溫超導機理、複雜相變、多自由度耦合、雷射相干調控、誘導新奇量子態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研究成果;然而迄今超快光譜主要用於研究常壓下的凝聚態物性。另一方面,壓強是一種相對「乾淨」的實驗手段,不會引入化學計量比、額外的電荷載流子以及晶格無序等,可以直接改變晶格間距進而調控材料的電子態,在發現新規律、新現象、新物理以及調控物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然而高壓領域至今關於激發態超快動力學和費米面以上的非平衡態高壓物性的研究還比較少,特別是能夠保證真正原位的高壓超快光譜實驗還鮮為人知。如何將二者結合起來,不但在儀器研發方面實現突破和進步,而且發現壓強誘導的超快動力學物性,這是一個有趣的有望開啟一個新的交叉領域的科學問題。由於pump–probe實驗有兩個光束需要空間重疊,關聯量子材料往往也有面內的漲落,這就需要確保在加壓和校壓過程中金剛石對頂砧原位不動。以往的原位高壓實驗多數情況是指樣品沒有拿出對頂砧,而整個對頂砧是拿出光路進行加壓校壓的,這在pump–probe這樣的雙光束實驗中尤其有可能帶來人為誤差。

 

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趙繼民及其博士後吳豔玲、碩士生加孜拉·哈賽恩,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丁陽及其碩士生尹霞合作,在高壓超快光譜學方面取得了新進展,他們成功搭建了一套「真正原位(on-site in situ)」的高壓pump–probe超快光譜實驗裝置(圖1),並利用這套裝置研究了強關聯量子材料Sr2IrO4高壓超快動力學(圖2),首次觀測到了壓強誘導的聲子瓶頸效應,對應著電子結構中的能隙銳減(圖3)。此前所有已知的聲子瓶頸效應均為溫度調控所致,高壓誘導調控的聲子瓶頸效應尚屬新的物理知識。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沒有將高壓樣品腔移出光路,避免了樣品的移動和旋轉,明確增強了變壓超快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該套裝置目前可實現的最大壓強調節範圍為45 GPa,有望延拓至70 GPa乃至更高;時間解析度則與傳統pump-probe實驗一致。該項研究將高壓物理學和超快光譜學有機結合,研究結果將帶動「高壓超快動力學」這一新分支領域的開啟、成型和發展,對促進極端條件下的凝聚態物理研究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得到科院創新交叉團隊、對外合作重點項目(GJHZ1826, GJHZ1403)、先導專項(XDB30000000)、基金委(11774408, 11574383, 11874075, U1530402)、挑戰計劃(TZ2016001)、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191003)等支持。(來源: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圖1. On-site in situ高壓超快光譜實驗示意。

 

 

圖2. 強關聯Sr2IrO4的高壓超快動力學實驗數據。

 

 

圖3. 壓強誘導的聲子瓶頸效應。三個超快弛豫分量的幅值和壽命。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進展|高壓超快動力學:壓力誘導的聲子瓶頸效應
    超快光譜方法因其特有的極高時間解析度、Fermi面以上電子激發態探測、全波長寬譜能量範圍的相互作用、相干態和集體激發態的產生和探測、表面界面對稱破缺的探測等優勢在凝聚態物理特別是關聯量子材料的研究中有重要的應用,人們利用該方法已在高溫超導機理、複雜相變、多自由度耦合、雷射相干調控、誘導新奇量子態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研究成果;然而迄今超快光譜主要用於研究常壓下的凝聚態物性。
  • 高壓超快動力學:壓力誘導的聲子瓶頸效應
    超快光譜方法因其特有的極高時間解析度、Fermi面以上電子激發態探測、全波長寬譜能量範圍的相互作用、相干態和集體激發態的產生和探測、表面界面對稱破缺的探測等優勢在凝聚態物理特別是關聯量子材料的研究中有重要的應用,人們利用該方法已在高溫超導機理、複雜相變、多自由度耦合、雷射相干調控、誘導新奇量子態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研究成果;然而迄今超快光譜主要用於研究常壓下的凝聚態物性。
  • 中科院觀測到摻雜量子點中的「聲子瓶頸」動力學現象
    據中科院網站10月11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在半導體量子點熱電子馳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觀測到了銅摻雜量子點中熱電子馳豫的「聲子瓶頸」效應。
  • 大連化物所觀測到摻雜量子點中的「聲子瓶頸」動力學現象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在半導體量子點熱電子馳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觀測到了銅摻雜量子點中熱電子馳豫的「聲子瓶頸」效應。  研究人員曾預測半導體納米晶(或稱量子點)可能具有長壽命的熱載流子,原因在於量子限域效應使得量子點出現類原子的分立能級,這些能級間的能量差異高達幾百meV,使得熱載流子很難通過發射聲子的形式進行弛豫,這就是著名的「聲子瓶頸」現象。然而,迄今報導的各種量子點(核/殼結構除外)都呈現出亞皮秒級別的熱電子馳豫,並未觀測到「聲子瓶頸」效應。
  • 妊娠誘導鎮痛效應的研究進展
    現有關妊娠鎮痛效應的研究進展在國內外還未有文獻對其進行總結, 本綜述主要通過已有文獻對妊娠誘導鎮痛效應的報導,對其研究現狀及作用機制研究進展進行匯總,並對作用機制之間存在的關係以及如何共同調節妊娠誘導鎮痛效應進行討論。
  • 大連化物所納米晶熱載流子弛豫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採用飛秒瞬態光譜技術系統地研究了量子限域的鈣鈦礦納米晶的熱載流子弛豫動力學,發現該體系呈現出亞皮秒級別的熱載流子壽命與之前理論預測的「聲子瓶頸」機制不符,進一步研究發現熱載流子能量耗散通道由表面配體分子誘導的非絕熱弛豫機制所主導。
  • 合肥研究院細胞質輻射誘導的旁效應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輻射生物醫學研究室在細胞質輻射誘導的旁效應方面取得新進展。放療長期生存者中,照射區域外原發性輻射誘導二次癌症的發生,是生存者的健康大敵。輻射旁效應被認為與二次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細胞核和細胞質均是輻射旁效應產生的重要靶位點。但長期以來,在誘導輻射旁效應方面,細胞核與細胞質間的關係一直缺乏定論。輻射生物學家猜測,細胞質需要通過細胞核才能誘導旁效應,但因缺乏實驗數據,難以證實。
  • 聲子的Berry相位與拓撲效應
    許多重要的實際應用與器件(如集成電路的散熱、熱障塗層、熱電效應、熱二極體、熱三極體等)都需要有效地控制聲子輸運,與之相關的研究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一大分支——聲子學。另一方面,新型拓撲量子物態的發現,如量子霍爾效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拓撲絕緣體、拓撲半金屬等,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電子態的認識,並對電子學、自旋電子學、拓撲量子計算等領域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 物理所壓力誘導的強自旋軌道耦合化合物超導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靳常青研究員領導的高壓新材料和物理研究組與理論預言了以上拓撲序化合物的方忠戴希研究組密切合作,開展了拓撲序化合物壓力效應的系統研究,發現了壓力誘導的Bi2Te3拓撲化合物超導現象 【Proc. Natl Acad. Sci.
  • 二維材料中聲子熱性質研究獲進展
    國際物理學期刊《現代物理評論》於11月13日發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顧驍坤,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魏宇傑,以及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教授尹曉波、李保文以及楊榮貴聯合撰寫的關於《二維材料中聲子熱性質
  • 鋸齒形邊緣石墨烯納米帶中電聲子耦合效應獲新進展
    具有鋸齒形邊緣結構的石墨烯納米帶(Z-GNR)由於其獨特的金屬性邊緣態,已成為石墨烯研究領域內的一種重要結構。大量理論預言表明,鋸齒形邊緣結構由於邊界碳原子2p軌道上存在的非成鍵電子,導致了局域的自旋極化邊緣電子態,並且邊緣上電子自旋呈鐵磁性排列,因此在自旋閥、自旋存儲器件中將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
  • 3微米雷射晶體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微納光電子功能材料實驗室在3微米雷射晶體研究中取得進展。近年來,無序晶體材料以超寬帶的發光特性,成為超快雷射領域重要的增益介質。ABCO4型(A=Ca,Sr,Ba;B=稀土元素;C=Ga,Al或過渡元素)雷射晶體以高的結構無序度、優良的熱學性能和較低的聲子能量,被認為是有可能獲得商用發展的超快雷射增益介質,可應用於醫療、工業、科研等領域。
  • 熱霍爾效應中的普適標度律研究獲進展
    2019年,《自然》雜誌報導在銅氧化物高溫超導母體中也發現了巨大的熱霍爾效應,引起了很多討論。與一般霍爾效應不同,熱霍爾效應測量垂直磁場下縱向熱流導致的橫向溫度梯度。在關聯絕緣體中,熱霍爾效應來自電中性載流子如聲子、磁激子、自旋子等的本徵或誘導的非平庸拓撲性質。在自旋液體材料中,熱霍爾效應在實驗和理論兩個方面都有很多研究。
  • 聲子是應變超導體的關鍵
    2001年,研究人員發現,二硼化鎂(MgB2)在零下234攝氏度時是超導的。2019年科學家將一個極小的超氫化物鑭 (或LaH10)樣本,壓縮到接近地核的壓力(190GPa),將溫度維持在-13攝氏度時,該材料有了超導特性。
  • 進展|中子衍射研究磁結構調控的晶格畸變和負熱膨脹以及壓力增強的...
    一直以來,調整材料組分被認為是調節其NTE行為最有效的方式,同時也可以利用尺寸效應調控NTE行為。但無論是基於聲子誘導機制(如:張力效應)或者是電子誘導機制(如:磁有序轉變、鐵電有序轉變或電荷有序轉變)的NTE行為均鮮有超越晶格貢獻的限制。
  • 石墨烯研究取得新進展---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石墨烯研究取得新進展----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石墨烯由於其獨特的物理性質,在多種電子學和光電子學器件應用研究中被寄予厚望;石墨烯多層堆垛形成的薄膜具有極高面內熱導率
  • 科學網—蜂窩晶格量子磁體晶格效應研究獲進展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
  • 界面超導體系與拓撲半金屬體系的表面電子-聲子相互作用研究獲進展
    該譜儀可以對表面元激發進行高分辨、高效率的測量,能夠給出電子、晶格及其集體激發的綜合信息,是研究低維材料體系電子-聲子等多體相互作用的利器。  近年來,利用此2D-HREELS系統,SF06組在界面超導體系FeSe/SrTiO3的晶格動力學和電子-聲子相互作用機理的研究方面取得多項進展。
  • 進展|MoB2中螺旋節線聲子譜的預言和驗證
    他們通過篩選ICSD資料庫中近四萬多種材料,判別出8000餘種非磁性拓撲材料,並進行了拓撲分類,建立了「拓撲電子材料目錄「的在線資料庫【見科研進展:拓撲電子材料目錄】。拓撲電子系統研究的長足發展,也促進了玻色子拓撲態的研究,催生了拓撲光子晶體,拓撲聲學等研究方向,但對於量子力學極限下的拓撲聲子的研究非常少,因為相對於拓撲聲學研究的人工體系經典振動波,晶格振動形成的聲子需要用量子力學來處理,其準確的理論計算和實驗測量都非常困難,很具挑戰性,但聲子的拓撲特性可能導致新奇的熱輸運、電輸運等特性,值得進行深入研究。
  • 進展 | 中子衍射研究磁結構調控的晶格畸變和負熱膨脹以及壓力增強的磁熱與壓熱效應
    一直以來,調整材料組分被認為是調節其NTE行為最有效的方式,同時也可以利用尺寸效應調控NTE行為。但無論是基於聲子誘導機制(如:張力效應)或者是電子誘導機制(如:磁有序轉變、鐵電有序轉變或電荷有序轉變)的NTE行為均鮮有超越晶格貢獻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