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超導體系與拓撲半金屬體系的表面電子-聲子相互作用研究獲進展

2020-11-22 中國科學院

  電子-聲子相互作用在凝聚態物理中極為重要,不僅與材料的熱力學、載流子動力學等宏觀物理性質密切相關,還在超導電子配對、電荷密度波的形成等微觀物理現象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SF06組研究員郭建東、副研究員朱學濤和博士生曹彥偉(已畢業)等人,在2015年成功研製了世界首臺具有能量-動量二維解析能力的高分辨電子能量損失譜儀(2D-HREELS)[Rev. Sci. Instrum. 86, 083902 (2015)]。該系統將一個帶有特殊設計電磁透鏡組的電子束單色器與商業化的二維半球形分析器結合,可以同時探測到散射電子能量和動量的信息。該譜儀可以對表面元激發進行高分辨、高效率的測量,能夠給出電子、晶格及其集體激發的綜合信息,是研究低維材料體系電子-聲子等多體相互作用的利器。

  近年來,利用此2D-HREELS系統,SF06組在界面超導體系FeSe/SrTiO3的晶格動力學和電子-聲子相互作用機理的研究方面取得多項進展。博士生張書源(已畢業)等在朱學濤、郭建東的指導下,首先發現了SrTiO3襯底的光學聲子模式可以產生電場穿透FeSe薄膜[Phys. Rev. B 94, 081116R (2016)];又系統研究了FeSe薄膜的晶格動力學[Phys. Rev. B 97, 035408 (2018)];並發現了該體系中非絕熱的電子-聲子相互作用引起的界面極化子對超導增強的貢獻[Phys. Rev. Lett. 122, 066802 (2019)];以及在BCS-BEC相圖中詳細探討了FeSe/SrTiO3界面超導體系的特殊性[Chin. Phys. Lett., 36, 107404 (2019)]。這一系列工作對進一步理解FeSe/SrTiO3界面的超導增強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最近,SF06組將此研究方向拓展到了拓撲半金屬體系。研究表明,在拓撲節線型半金屬材料ZrSiS中,存在著由於非同構對稱性被表面破缺而形成的新奇二維表面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金屬體系中較強的電子-聲子相互作用會引起聲子色散在二倍費米波矢位置的軟化,稱為科恩(W. Kohn)反常。科恩反常現象在一維、二維、三維金屬體系,以及具有表面電子態的體系中都廣泛存在,是研究電子-聲子相互作用的重要實驗手段。近年來在拓撲絕緣體以及拓撲晶態絕緣體中均觀測到了與拓撲保護的表面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表面光學聲子的科恩反常。

  SF06組博士生薛思瑋等在朱學濤、郭建東的指導下,與理論室研究員方辰、極端條件實驗室研究員石友國等合作,利用上述2D-HREELS系統,測量了ZrSiS表面高對稱方向的聲子色散譜,發現了一支表面光學聲子能帶在各方向均具有顯著的能量軟化特徵,由布裡淵區中心的~25 meV軟化至二倍費米波矢處的~16 meV,形成了「V」型的科恩反常。利用基於無規相近似(RPA)的電子聲子相互作用模型,發現這個能量軟化起源於表面光學支聲子與ZrSiS新奇二維表面態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對實驗數據的擬合,此工作還確定了由該光學支聲子引起的動量依賴的電聲耦合常數。

  這種表面聲子與二維表面電子態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低維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影響。該工作所揭示的表面電子-聲子相互作用的物理圖像對這類半金屬體系未來的可能應用具有重要價值。這一研究成果以Electron-phonon coupling and Kohn anomaly due to float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bands on the surface of ZrSiS 為題發表於Phys. Rev. B 100, 195409 (2019),並被選為當期的編輯推薦(Editors』 Suggestion)文章。

  上述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等的資助。

  文章連結:1 2 3 4 5 6

  圖1:FeSe/SrTiO3界面耦合增強示意圖。FeSe中的電子可以通過SrTiO3襯底聲子產生的極化場發生非絕熱的電子-玻色子相互作用(EBI)(圖a),這與傳統超導中絕熱的電子-玻色子相互作用(圖b)具有明顯的不同。這種非絕熱相互作用可以在界面處產生動態極化子,其相互吸引可以提高FeSe中原有電子配對的能量(圖c),從而增強超導。

圖2:利用2D-HREELS 得到的ZrSiS表面在布裡淵區中兩個高對稱方向的聲子色散圖像。

相關焦點

  • 進展|界面超導體系與拓撲半金屬體系的表面電子-聲子相互作用
    電子-聲子相互作用在凝聚態物理中極為重要,不僅與材料的熱力學、載流子動力學等宏觀物理性質密切相關,還在超導電子配對、電荷密度波的形成等微觀物理現象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來,利用此2D-HREELS系統,SF06組在界面超導體系FeSe/SrTiO3的晶格動力學和電子-聲子相互作用機理的研究方向取得了多項重要進展。博士生張書源(已畢業)等在朱學濤副研究員、郭建東研究員的指導下,首先發現了SrTiO3襯底的光學聲子模式可以產生電場穿透FeSe薄膜[Phys. Rev.
  • 拓撲半金屬WC表面沉積金屬薄膜誘導的界面超導研究獲進展
    長期以來,拓撲超導體因其在Majorana 費米子的研究和拓撲量子器件上的潛在應用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本徵的拓撲超導材料非常罕見。近年來,理論和實驗研究表明:除本徵的拓撲超導材料之外,利用拓撲絕緣體和拓撲半金屬材料拓撲非平庸的能帶結構為實現拓撲超導電性提供了可能的途徑。
  • 拓撲超導體與拓撲半金屬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的方忠研究組及其合作者,在該研究方向上取得重要進展,從理論上預言NaCoO2的表面態具有半金屬性,在其與傳統s波超導體的界面上可以誘導出拓撲超導態。NaxCoO2是層狀結構材料[圖1],當x大於0.5而小於1.0時,CoO2層具有鐵磁序而相鄰層反鐵磁排列;x=1.0時,NaCoO2是簡單的能帶絕緣體。
  • 進展|拓撲半金屬WC表面沉積金屬薄膜誘導的界面超導
    長期以來,拓撲超導體因其在Majorana 費米子的研究和拓撲量子器件上的潛在應用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本徵的拓撲超導材料非常罕見。近年來,理論和實驗研究表明:除本徵的拓撲超導材料之外,利用拓撲絕緣體和拓撲半金屬材料拓撲非平庸的能帶結構為實現拓撲超導電性提供了可能的途徑。多數研究組採用摻雜、高壓或通過近鄰效應等在拓撲絕緣體和拓撲半金屬中誘導出可能的拓撲超導。
  • 《Adv Mater》界面超導!拓撲半金屬碳化鎢單晶沉積
    具有不同電子基態的材料之間的界面,已經成為創造和控制物質的新量子態的強大平臺。在這種新量子態中,界面上的鏡面對稱性破缺等其他效應可能會引入額外的電子態。在這些湧現的物理現象中,超導性是特別有趣的。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安徽大學以及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合作研究表明,通過在新發現的拓撲半金屬碳化鎢(WC)單晶上沉積金屬薄膜,獲得了界面超導性,軟點接觸光譜證明了這個發現。
  • 聲子的Berry相位與拓撲效應
    許多重要的實際應用與器件(如集成電路的散熱、熱障塗層、熱電效應、熱二極體、熱三極體等)都需要有效地控制聲子輸運,與之相關的研究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一大分支——聲子學。另一方面,新型拓撲量子物態的發現,如量子霍爾效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拓撲絕緣體、拓撲半金屬等,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電子態的認識,並對電子學、自旋電子學、拓撲量子計算等領域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 南科大俞大鵬團隊發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電性調控研究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團隊與北京大學、荷蘭特文特大學等合作,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體異質結量子調控方面取得研究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通過增大狄拉克半金屬約瑟夫森結的幾何尺寸將電子輸運維數降到拓撲鉸鏈態》(「Reducing Electronic Transport Dimension to Topological Hinge States by Increasing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超導相變研究中取得進展
    126, 027001 (2021)】,該工作實現了狄拉克半金屬納米線約瑟夫森結中拓撲超導相變的柵壓調控。近期,他們在狄拉克半金屬納米線體系中首次實現了馬約拉納零能模的門電壓調控。通過調節門電壓,控制納米線表面量子限制效應的出現和消失,進而調控體系的拓撲性質。由於該體系中電子的平均自由程遠大於空穴的平均自由程,當調節門電壓使得體系由電子導電進入空穴導電時,納米線表面由量子限制效應導致的子能帶能隙會逐漸消失,出現拓撲非平庸的狄拉克型能帶。
  • 合肥研究院等在單層1T』-WTe2體系中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機理研究...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超導與關聯電子材料研究團隊、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平,以及北京郵電大學博士楊巍等合作,在1T'-WTe2體系中理論研究了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的機理以及物性。
  • 拓撲半金屬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論文—科學網
    最近,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拓撲半金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金屬所發現拓撲狄拉克節線量子態誘發表面電聲耦合反常增強現象
    最近,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材料設計與計算研究部的研究人員及合作者發現了金屬鈹表面的巨大電聲耦合的反常增強是其塊體材料中拓撲狄拉克節線量子態誘發的。因為該節線態會導致鼓膜類拓撲表面態,它們在表面費米能級附近局域,增高了態密度,尤其是通過與低頻區表面聲子的耦合誘發了巨大的電聲耦合效應。研究團隊也在其它拓撲材料中揭示了類似的效應。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狄拉克半金屬中柵壓調控的拓撲超導相變
    隨著人類社會全面進入信息技術時代,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科學研究對計算機的算力要求越來越高。
  • 合肥研究院等在單層1T'-WTe2體系中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機理研究...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超導與關聯電子材料研究團隊、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平,以及北京郵電大學博士楊巍等合作,在1T'-WTe2體系中理論研究了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的機理以及物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 北大-廖志敏及其合作者︱在拓撲超導相變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教授課題組與荷蘭屯特大學李川助理教授、南方科技大學俞大鵬院士等合作,實現了狄拉克半金屬納米線約瑟夫森結中拓撲超導相變的柵壓調控
  • 自旋-軌道耦合體系研究取得進展
    他們在超冷銣原子形成的自旋-軌道耦合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系中,首次在實驗上精確測量了該體系完整的激發譜特性,發現並深入研究了該激發譜中「旋子-聲子」結構的性質。該實驗除進一步揭示了自旋-軌道耦合體系超流性質外,更為重要的是首次揭示弱且短程的相互作用體系可以具有旋子形式的激發譜,為今後強關聯體系的量子模擬提供新的途徑。該成果發表於3月13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 ...發表拓撲和超導領域的重要發現:三維拓撲狄拉克半金屬中的超導...
    最近,三維狄拉克半金屬作為一種新的拓撲非平庸材料,由於其能帶的導帶和價帶在狄拉克點接觸,並且在三維動量空間中表現出線性色散關係,已成為凝聚態物理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三維狄拉克半金屬可以看成是石墨烯的三維形式或是無能隙的拓撲半金屬態。有趣的是,三維狄拉克半金屬作為一種量子材料和物相,處於各種拓撲材料的相臨界點。
  • 磁性外爾半金屬中局域無序誘發的拓撲能帶調製效應研究獲進展
    內稟AHC與兩個因素密切相關:一是由費米能級EF位置決定的電子佔據情況;另一個是EF附近的能帶結構特徵。在磁性拓撲半金屬材料中,外爾點和帶能隙的節線環能夠產生拓撲增強的貝利曲率,有望產生巨大的內稟AHC。因此,磁性拓撲半金屬成為獲得強橫向輸運效應的理想材料。
  • 合肥研究院等在4d關聯電子體系中的自旋-軌道耦合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4的光電導、費米面及自旋-軌道耦合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3d電子體系迥異的物理現象,如自旋-軌道誘導的金屬-絕緣體轉變、強磁各向異性導致的自旋液體行為、磁希格斯模激發及潛在的本徵拓撲超導等然而,由於實驗現象的複雜性和理論計算技術的限制,人們對這類體系中一些非常基本的物理機制還不清楚,特別是自旋-軌道耦合與電子間的庫侖相互作用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方面。
  • 進展|金屬玻璃中類聲子屬性研究進展
    實驗觀測發現,該無序材料中亦存在類周期性晶體材料中聲子動力學屬性的原子振動模式,既橫縱聲學模,但無光學振動模。進一步地,實驗上首次把橫聲學支聲子從具有色散的高頻橫縱混合聲子態密度中分離出來(圖一),證實了非晶中高頻橫聲學支聲子的存在。分子動力學模擬發現,非晶材料中橫聲學支聲子半峰寬與靜態結構因子之間存在普適的正相關關係(圖二),表明橫聲學支聲子在理解非晶材料的結構性能關係中扮演至關重要的作用。
  • 進展|MoB2中螺旋節線聲子譜的預言和驗證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拓撲絕緣體和拓撲半金屬材料被預言、驗證和研究,推動了拓撲材料理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在對稱性指標理論和拓撲量子化學理論提出後,中科院物理所的方辰研究員、方忠研究員等確立了對稱性數據與拓撲不變量的關係,形成拓撲詞典,再與翁紅明研究員等合作,發展了高通量計算判別拓撲材料的方法,反過來促進了更多拓撲材料的發現。他們通過篩選ICSD資料庫中近四萬多種材料,判別出8000餘種非磁性拓撲材料,並進行了拓撲分類,建立了「拓撲電子材料目錄「的在線資料庫【見科研進展:拓撲電子材料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