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研究院等在單層1T』-WTe2體系中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機理研究...

2021-02-08 機經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超導與關聯電子材料研究團隊、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平,以及北京郵電大學博士楊巍等合作,在1T'-WTe2體系中理論研究了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的機理以及物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刪極電壓是一種調節量子材料中載流子濃度的有效手段。在拓撲材料中引入載流子實現超導態是探索拓撲超導的可能途徑。理論和實驗表明單層1T』-WTe2可以表現出高溫量子自旋霍爾效應。2018年,實驗上報導通過刪極電壓調控手段在單層1T'-WTe2中引入電子型載流子可以在該體系中實現超導,此外超導態的上臨界場表現出面內外的各向異性,並且不受泡利順磁極限約束。如何理解刪極電壓調控單層1T'-WTe2的超導電性的機理以及超導態的特性是重要的科學問題。

  研究人員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及解析理論分析發現刪壓調控引入的電子型載流子導致具有特定動量的聲子軟化。分析發現這些特定動量對應最優的費米面嵌套條件,並且在非超導的空穴型調控中沒有發現以上現象,因此,研究表明自洽的軟化聲子與費米面嵌套是驅動單層1T'-WTe2中出現超導電性的關鍵。在大電子濃度時,研究人員預測該體系會出現準一維公度的電荷密度波相,並給出了超導以及電荷密度波隨著載流子濃度變化的相圖,進一步預測超導態存在最優載流子濃度。通過對稱性分析以及求解超導能隙方程發現非常規的自旋三態配對可以很好的解釋實驗上觀測超導態上臨界場的巨大各向異性,該研究推進了對過渡金屬硫族元素化合物中超導電性的理解。

  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以及強磁場安徽省實驗室等的支持。

  費米面嵌套隨電子濃度的變化

電荷密度波矢量隨電子濃度變化

  相圖

超導轉變溫度理論與實驗對比

相關焦點

  • 合肥研究院等在單層1T'-WTe2體系中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機理研究...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超導與關聯電子材料研究團隊、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平,以及北京郵電大學博士楊巍等合作,在1T'-WTe2體系中理論研究了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的機理以及物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物理系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實驗室陳仙輝、吳濤等人組成的超導研究團隊近日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魔角」石墨烯織造「高溫」超導
    他們將兩層石墨烯堆以1°左右的「魔角」差異疊在一起,並通過門電壓調控載流子濃度,成功實現了能帶半滿填充狀態下的絕緣體,繼而實現1.7 K的超導電性(圖1)。該實驗完美再現了銅氧化物高溫超導中的物理現象——準二維材料體系中載流子濃度調控下的莫特絕緣體,也是第一次在純碳基二維材料中實現超導電性,對高溫超導機理研究乃至量子自旋液體的探索等強關聯電子材料中前沿問題有著重要的啟示[3]。
  •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馮世平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中國科學院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馮世平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2016-10-08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  9月29日,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馮世平訪問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並作了題為「高溫超導電性機理研究簡介」的學術報告。
  • 二維晶態超導體系中發現第二類伊辛超導和反常金屬態
    2016年液態柵極技術發明人日本東京大學的Iwasa教授在Nature Review Materials文章中指出,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反常金屬態和在強平行磁場下存在的超導電性(如伊辛超導)是二維晶態超導體領域最重要的研究主題(Nat. Rev. Mater. 2, 16094 (2016))。
  • 科學家在二維晶態超導體系中發現第二類伊辛超導和反常金屬態
    2016年液態柵極技術發明人日本東京大學的Iwasa教授在Nature Review Materials文章中指出,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反常金屬態和在強平行磁場下存在的超導電性(如伊辛超導)是二維晶態超導體領域最重要的研究主題【Nat. Rev. Mater. 2, 16094 (2016)】。伊辛超導體是一種強自旋軌道耦合超導體系。
  • 高溫超導相變研究的新思路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的機理一直是凝聚態物理領域非常重要的科學問題,其相圖的典型特徵是通過陽離子替換引入的電荷摻雜使其從反鐵磁莫特絕緣態過渡到超導相。Pr2CuO4是電子型銅氧化物超導體Pr2 xCexCuO4(PCCO)的母體,由於同位庫倫排斥作用,銅的dx2 y2軌道劈裂為上下Hubbard能帶,使得其半填充時展示絕緣性。
  • 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王強華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王強華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2016-03-01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他詳細介紹了該方法在描述Kagome格子上的磁基態、摻雜石墨烯的拓撲態以及描述Sr2RuO4材料的p+ip波超導電性等方面的應用。在報告會上,參會師生與王強華就泛函重整化群方法相關的物理問題和數值算法進行了熱烈交流和討論。
  • 南京大學李紹春團隊重大發現:單層1T』-WTe2中的庫侖能隙
    然而,有效地抑制體電導從而實現量子自旋霍爾(QSH)效應卻極具挑戰。最近,理論和實驗都表明單層1T『-WTe2可能是一種2DTI材料。存在的爭議:實驗結果表明單層1T』-WTe2在低溫下呈現出絕緣行為,這與單電子近似下的DFT計算結果並不一致。為解釋這種矛盾現象,學術界已經提出了若干種理論模型。然而,由於缺乏對單層1T』-WTe2能帶結構的充分理解,學術界對此問題仍存在爭議。
  • 物理所鐵基高溫超導機理的中子散射研究取得進展
    高溫超導機理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前沿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目前已發現的銅氧化物和鐵砷化物兩大高溫超導家族中,母體均具有長程反鐵磁序,隨著空穴/電子摻雜的引入而壓制靜態反鐵磁序並出現高溫超導電性,而動態的反鐵磁漲落則存在於整個相圖區域。這一圖像促使人們相信反鐵磁漲落在高溫超導微觀機理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如何理解磁激發與超導電性之間的關係卻存在許多疑問。
  • ...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鹼金屬摻雜菲中發現了5開爾文溫度的超導電性
    近日,我校微尺度國家實驗室陳仙輝課題組在鹼金屬摻雜菲中發現了5開爾文溫度的超導電性,在有機超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以「Superconductivity at 5 K in alkali-metal-doped phenanthrene」為題刊登在2011年10月18日的《Nature • Communications》上。
  • 物理所實驗觀察(Li,Fe)OHFeSe超導體與單層FeSe薄膜
    鐵基超導體作為繼銅氧化物超導體之後的第二類高溫超導體,其超導機理是凝聚態物理研究的重要課題。絕大多數鐵基超導體具有位於布裡淵區中心的空穴型費米面和位於布裡淵區頂角的電子型費米面。一種普遍的超導機理(費米面「嵌套」)認為,電子在電子型與空穴型費米面之間的散射,是鐵基超導體中電子配對和超導電性產生的主要原因。
  • 研究快訊 | 單層T-Graphene的超導及其合成路徑
    單層T-Graphene的超導及其合成路徑研究背景單層超導體是製備超導納米元器件的理想材料,然而目前已知的單層超導體很少,只有單層的二硒化鈮、二硫化鉬和鐵硒等。另外,單層的元素超導體就更為少見,理論預言的超導二維硼到目前還沒有在實驗上測到超導。
  • 二維高溫超導體研究取得新進展-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合肥11月7日電(記者常河)中國科技大學陳仙輝院士與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合作,在揭示高溫超導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
  • ...Letters報導量子中心王健教授關於單層鐵硒高溫超導機理的系列...
    兩項發現為超導機製備受爭議的單原胞層鐵硒薄膜提供了異號配對的重要實驗證據,表明在該體系中儘管界面電–聲耦合被認為可以增強超導特性,自旋漲落對於庫珀對的配對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或對鐵基高溫超導機理的統一理解提供重要參考。提升超導轉變溫度和理解庫珀配對機制是超導領域兩個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在以往的鐵基超導研究中,基於電子–空穴費米口袋嵌套的s±波配對被廣泛接受。
  • 新技術帶來新物理:超導-鐵磁絕緣態相變的電場調控-附文小剛導讀
    在類似於電容器構型的MIS場效應電晶體器件上施加門電壓,電荷可以在半導體表面積累,實現對半導體的電荷摻雜,這在半導體工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但由於受介電層擊穿電壓的限制,該技術對材料載流子濃度的調控極限約為2×10^13cm^-2。較低的載流子調控能力極大地限制了MIS-FET在新奇電子物態調控領域的應用。圖1:(a)傳統的場效應電晶體器件構型。
  • 新型高溫低壓超導材料探索和超導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溫低壓超導材料研究領域獲新進展。理論預言指出鈹摻雜的甲烷分子在低壓下是一種金屬並且具有超導電性,基於大量的計算數據揭示了鈹摻雜的甲烷分子的超導電性規律。
  • 合肥研究院在二氧化釩紅外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室研究人員在熱致相變二氧化釩納米材料的紅外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通過將二氧化釩與透明導電材料複合,實現了對紅外光透過率的主動和動態調控。這一相變特性使得二氧化釩可用作智能節能窗塗層材料,通過對紅外光的調控實現對室內溫度的調節,進而降低建築能耗,達到節能的目的。相變溫度過高、可見光透過率低和對紅外光的調控幅度小是制約二氧化釩實用化的三個關鍵因素。
  • 1T-TiSe2電荷密度波相變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科院物理所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王楠林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電荷密度波材料1T-TiSe2的相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1T型的二硫族過渡金屬化合物以往只觀察到電荷密度波相,去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系Cava研究組發現Cu插層1T-TiSe2後可以迅速壓制電荷密度波相變溫度,隨後出現超導電性。